用非连续性文本助力阅读教学

2023-04-23 09:12曹月红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曹月红

摘要:閱读教学中,可以用非连续性文本,引导学生通过筛选、归纳等方式,快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把握文本主旨;引导学生通过链接、分析等方式整合素材,领会文本的表达特点;引导学生在表演类、动手类等情境中解决不同的问题,增进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

非连续性文本是以间断性的内容构成的阅读文本形式,一般包括表格、说明书、广告、地图、索引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非连续性文本的作用。

一、用非连续性文本提取信息,把握文本主旨

学生刚接触一篇文本时,面对的往往是一大堆信息。其中有些信息是重复烦琐的,有些信息是无关紧要的。对文本主旨的把握,往往不是将其分解成一个个细碎的知识点,而是由点及面,主动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非连续性文本,通过筛选、归纳等方式,快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本主旨。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课,教师让学生围绕“神奇的纳米”收集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种与纳米材料大小、功能等相关的素材。在此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尝试运用表格提炼信息,掌握分析方法:先提炼与纳米材料相关的信息,了解更小的纳米材料;接着推理与纳米材料性质相关的信息,了解纳米材料大小与抗压性、抗高温性之间的关系,综合评价一种纳米材料的质量;进一步归纳分析纳米材料特质的方法。至此,学生在各个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结,对纳米技术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发现,表格中的数据实际上是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的数学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数学公式、方程等方式,找到数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理清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得出结论。这种分析事物的方法具有普遍性,不仅适用于阅读本课文本,还可以用于解决其他的生活问题。

二、用非连续性文本整合素材,领会文本的表达特点

不同体裁的课文具有不同的表述特点,如说明文常用列数据的方法,议论文常用举例论证的方法等。这些表达特点关涉对文本内容的深层解读。非连续性文本在整合素材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教师可以用非连续性文本,引导学生通过链接、分析等方式整合素材,领会文本表达特点。

首先,可以用思维导图、流程图等多种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整合素材,引领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梳理归纳与文本表达相关的同类素材,让学生在领会文本表达特点的基础上迁移表达方法。如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需让学生掌握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作的表达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融入非连续性文本,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并用思维导图、流程图等整理文本素材,探究作者的写作顺序;然后出示学生熟悉的野生动物园地图,让学生根据地图梳理游览顺序,并仿照课文写一段文字。学生完成练笔后,教师让他们对照地图比较分析,看看自己描绘的游览路线是否科学合理,和他人的有什么不同,详写和略写的内容有什么不同,等等。之后,学生再次回到课文,根据提炼的文本游览顺序,顺利绘制出游览图。至此,学生全面掌握了文章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作的表述方法。

其次,可以依据文本特质,及时为学生提供与文本匹配的表格类、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指引学生借此整合素材,领会文本表达特点。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太阳》一课,为了让学生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教师引入表1和表2,让学生将其中的素材与课文提供的素材进行有机整合,体会行文表述的准确性。学生将文中描写太阳大小、重量、温度等的素材与表内提供的素材整合起来理解,领会了“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太阳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等打比方、列数据的表述方法。

在此基础上,学生利用表格总结归纳,认为图表能够辅助自己高效阅读科学类文章,快速捕捉到这类文章的表述特点;认识到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设计非连续性文本,如阅读计划表、复习计划表、植物生长观察表等,提升阅读效率。

三、用非连续性文本营造情境,增进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用非连续性文本营造不同的情境,指引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解决不同的问题,能够有效增进他们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用非连续性文本营造表演类情境,能让学生在创作剧本、绘制剧本人物关系图、规划表演进度表、分配人物角色分工、设计评分表的过程中,增进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如教学完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等课文后,很多学生对古典名著很感兴趣。由此,教师创设“表演课本剧”的阅读情境:先用流程图的形式,展示剧本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明确该剧有几幕,每一幕有哪些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的出场顺序分别是怎样的;再让学生阅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用导图的形式呈现该人物的形貌、性格等特点,并思考如何将这些内容转化为表演,以便更深入地演绎人物;接着,让学生制作表演规划表、角色分工图、表演评分表等;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创编的各类非连续性文本,参与表演、评分……当学生对某个表演问题感兴趣、产生疑惑、发生错误时,教师都会提供及时指导。一系列阅读活动,都在用非连续性文本营造的表演性情境中开展,不仅辅助学生高效编写并表演了课本剧,还让他们对文本故事情节、文本人物形象产生了更为个性化、深度化的认知。

依托非连续性文本的优势,尝试营造动手类情境,如绘制图画情境、制作食品情境、拍摄微视频情境……能帮助学生全方位理解文本内涵。如教学六年级下册《腊八粥》一课后,教师用非连续性文本营造动手类情境,指引学生在动手体验中,了解更多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把握《腊八粥》一文独特的内涵:组织学生搜索各种传统节日的信息,并将文字内容转化成图表,标注每个节日的时间、来源、饮食、风俗以及有关的历史名人、经典诗词等;提示学生用思维导图、流程图等构思设计节日活动,如“欢度元宵节”可以设计逛花灯、猜灯谜、做元宵、品元宵等活动,发动学生和家人一起,动手制作花灯、编写灯谜、制作元宵等,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先用形象直观、趣味性强的非连续性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究兴趣;在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环节时,再展示实用性强的非连续性文本,辅助学生探究;最后,让学生自主创编非连续性文本(如表格)整理归纳知识等,真正让学生在综合视野下学习,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