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法在初三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04-24 21:21洪仕进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教学应用策略

洪仕进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育工作者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一味地追求“细”和“精”,而是关注起了“大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和价值。大单元教学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笔者作为一名初三物理教师,就“大单元整体教学法在初三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试着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提出一点个人看法、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单元整体教学;初三物理;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5-0131-03

新课改要求教师突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具体到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层面,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突出了对认知思维、实验能力和整体知识运用能力的塑造。初中物理是一门知识容量较大且具有一定理解难度的课程,学生很难借助低维的“点”式学习法来取得相应的学习成果,必须从更高维度入手才能达成相应的发展目标。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有意识地打破对“课时”教学的拘泥,从“单元”的高度着手设计、组织具体的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中实现质量与效率的双重攀升。

1.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初中课程体系中,物理所占据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同时又具有较大的学习难度,因此对教师教学方案和技术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立足于大单元整体教学视角进行判断的话,部分初三物理教师对本门学科的教学仍旧存在一些片面乃至错误的认识,没有真正把握住当前教育改革和学生核心成长的主要方向、诉求,从而导致教学质量、效率的提升进度变得异常缓慢。以笔者而言,这些问题大体上可以被概括为以下几点。

(1)教学维度不高

初中物理的知识容量非常大,学生需要在较短的学时内完成大量知识内容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认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引导中在“效率”二字上做足“文章”。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出于“夯实地基”的考虑,一味地将教学资源投入对具体知识点“逐城争夺”的讲解中,带领学生以“点”式模式开展课程学习,没有从更高的维度切入,带领学生分析、梳理、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综合运用脉络,导致他们不但耗费了巨大的精力和时间,也难以形成足以应对多维考查的课程中阶素养,进而导致教学成果的取得受到极大的制约。

(2)技能教学不足

“学以致用”是最为重要的科学教育指导理念之一,物理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自然类学科,必然要在更高程度上体现出这一点。部分初三物理教师在践行“学以致用”理念时没有做好充分的方案设计,对“单元”视域下的教学资源分配存在对理论记忆方面的严重倾斜,忽视了这一教学模式在生本实践素养培养方面所具有的巨大价值,继而导致学生的理论认知学习成果和实践操作训练成果之间出现严重的偏衡问题,在客观上弱化了物理課程教学的综合价值。

(3)素养模块构建不足

初中物理课程的模块化属性非常明显,这本来可以为教师的大单元教学提供很好的客观条件。但是在现实中,一些初中物理教师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仍旧局限在“单元”的范围内,对“单元”和“单元”之间的知识体系构建没有形成正确的意识,对生本素养模块的构建表现得比较乏力,限制了学生物理课程多维视域和宏观整合思维的进一步形成、优化,继而导致大单元整体教学教育优化能量的极大浪费,并对学生个性化的物理学习成果的取得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2.大单元整体教学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形成的意义

每一项教学改革的出现都有它独特的价值,每一种教学理念也有着不可取代的意义,这是毋庸置疑的。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性质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共同决定这应当是一门兼具“大”和“小”“高”和“低”多重维度的科目,这也为大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价值体现提供了非常可观的基础。在笔者的眼中,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执行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可以被概括为下面三项主要内容。

(1)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维度

初中,尤其是八年级开始的课程学习基本上脱离了“记忆+模仿”的模式,开始要求学生以“理解+运用”的方式完成诸项学习任务。初中物理的知识体系比较复杂,同时具备较高的实践操作要求,学生基本无法继续以“点式记忆”的方式来取得基本的学习成果。通过对单元教学模式的应用,学生能够从更高的层面上了解物理课程中具体知识点、技能模块之间的联系模式和共同作用形式,同时对相应的考查方向、要求和内容也会形成比较完备、系统的认知。依托于这些成果,初中生必然可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具体的知识信息开展“以点带面”乃至“以面成体”的思维扩充,而后再以相反的方向借助诸多关联信息来达成对目标内容的深度理解和吸收,以此提高自己的物理学习维度,也让教师的课程教学成果实现质的巩固、扩大和优化。

(2)强化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产生必然要以学生能够有效理解相应的知识内容为基本前提。很多初中生之所以对物理课程感到“兴味索然”,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自己无法对课程中的知识内容形成更有质感的理解,所以才会以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待有关的学习任务。通过对单元教学模式的应用,初中生能够以更为明朗、清晰的视角完成对知识内容的审视,并形成相对完备的理解成果和内化意识,同时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相对良好的知识认知、应用体验,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除此之外,在单元教学的“加持”下,学生还可以在主观层面上获得更为突出的物理学习成就感与满足感,继而为他们后续进一步学习成果的取得注入强劲的内在助力。

(3)优化学生的物理学习习惯

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础,只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学生才可以将课程的教学要求内化为自身的发展诉求。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很多初中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等、靠、要”心理,对课程的前端预习和后续复习工作不甚重视,甚至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都会不自觉地以“亦步亦趋”的方式跟随教师开展信息摄入,这无疑会严重地阻碍他们良好物理学习习惯的形成。通过对单元教学模式的应用,学生可以在教师的高维教学过程中对知识信息的摄入和理解、应用形成更具综合指导效力的认知,同时也能在此期间对教师运用诸如思维导图等工具的使用方法产生清晰的印象,进而在后续的学习、复习过程中主动尝试利用类似的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意识,以此作为形成、优化良好物理学习习惯的基础。

3.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初中物理单元教学的具体策略

初中物理教师在执行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从意识上认识到“大”字的精准含义,更要从方法上做好课程知识内容的整合、融汇和体现活动,让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能量得到真正的释放。这一方面的工作总体包括下面几个具体的项目。

(1)依托大单元整体教学构建学生的宏观知识体系

初中物理的知识容量以及知识点间的作用方式是比较巨大、复杂的,各项知识在内容和概念表述方式上也会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这会让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感到“一头雾水”。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后,以单元梳理的方式帮助学生将本单元以及前端单元中在概念表述或应用方向等方面存在较多相似点的知识内容串联到一起,以集中比较的方式帮助学生准确认识、把握它们之间的差异和针对性的应用路径,并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式、综合考查模式和概念内容点,进而达成构建学生宏观知识体系的目标。

例如,在完成了“温度与物态变化”这一章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将“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以及“升华”和“凝华”等物态变化概念的定义、表象、条件以及变化过程中的现象等内容分别串联在不同的链条中,并在存在类似性的概念环节之间加上对应的差异区分,让学生在对比中完成知识的体系性消化。这将把知识点进行串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最后教师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具体现象再次对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进行理解,让学生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进行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及现象。

(2)依托大单元整体教学构建学生的立體技能框架

相较于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具体技能的掌握和有效应用常常更具有学习效果性这一点在初中物理这样的自然性学科中被体现得更加明显。据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以依托大单元整体教学完善学生对知识技能体系的建立。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可以仿照上一点中所提到的知识概念梳理法,将一些常见的考查例题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还原到学生面前,并重点剖析这些例题中的知识应用模式和具体的反映点,以此作为学生了解课程信息解题应用的载体。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开展这一项工作时,务必引导学生一边回顾例题的解答过程一边完成对导图的构建,切不可以“口述笔录”的方式指使学生做直接的笔记,更不应当将导图的“成品”直接展示给学生,以此实现教学活动的双元促成效应。

比如,对“探究电路”这一章的技能体系建设工作,教师可以将涉及“串联”和“并联”这两个模块的例题整合成两个互相独立的导图模块,并在两个模块之间构建一个体现对这两方面知识做综合考查的双元例题模块,使学生了解根据具体的题干信息来对标诸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异同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阻计算方法”以及“串、并联电路的常规应用”等知识运用技能。将物理知识的学习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提高物理学科学习的兴趣。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串联和并联电路,将串联和并联知识结合起来学习,找出其不同点,并在生活中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串联和并联方式。

(3)依托大单元整体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素养

陆游曾经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以致用”是任何一门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同时是彰显教育价值的总束性环节,这对物理这样讲求实验的学科来说更是如此。初中物理教师对单元教学的应用同样可以落实到对学生综合实验素养的培养上,将课程的理论学习和题目解答信息迁移到对应的实验操作中,将各项实验中的共性成分和差异成分分别设置为两个互相联系的模块单元,一方面让学生就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法则和流程形成完整而正确的记忆,另一方面,也可使学生在比照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一些关键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同时还能在主观层面完成对自身实验趣味的有效培养。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项工作的总体难度较大,学生可能会出现“不耐受”的问题,教师要以端正的态度看待,不要操之过急,以免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在总复习阶段将学生所接触到的所有核心实验按照“声”“光”“力”和“电”四个模块进行分门归类,对每一大类实验中所经常用到的器材及器材的使用方法还有一些常规性的操作步骤做系统梳理,而后再结合一些特种实验或难点实验做更为细致地实验要素补充,同时还可加入一些实验操作考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对这些信息形成足够深刻的印象。

在做好上面提到的几项工作之后,初中物理教师还可在作业设计过程中体现出“大单元”意识,设计一些具有单元综合信息考查和同步应用要求的题目供学生作答,使课堂上的单元总结教学成果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优化。同时教师在对单元总结时,要针对知识点既找出相同点,又把不同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

4.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既要求“细”,让学生每一点知识和技能的具体细节;更要求“全”,让学生在综合和比对中完成对宏观认知框架的有机构建。初中物理教师要准确而灵活地把握这两点之间的平衡关系,依托大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结合既有的学习成果实现对课程综合信息体系的完整吸收和深度融合,从更高维度上掌握课程知识点和技能要素,以此促进学生物理整体素养的生成和优化,从而让学生在未来得以更加自由地徜徉在五彩缤纷的物理天地中。

参考文献

[1]李严.大单元整体教学法在初三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20.

[2]圣建峰.初三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导入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29).

[3]黄晓明.初三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导入教学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9(11).

猜你喜欢
教学应用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研究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