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2023-04-24 11:48张国华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语文

张国华

摘 要:在新高考背景下,从近幾年的高中语文考试题目类型来看,主观题占比越来越大,而学生想要在高考中语文科目获得高分数,就要注重主观题的训练。为了更好地实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在课程教育改革中提出了整本书阅读,教师也意识到了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为更好地保证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实施,本文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5-0164-03

2022教育改革下,针对语文科目设置了6个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作为其中一个拓展型的任务群,旨在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阅读知识视野,并让学生在阅读后通过阅读分享心得的形式保证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虽然教育工作者对整本书阅读并不陌生,但是在2022新课标中重新提出,要求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多读课外书籍的同时,进行整本书阅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才能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

1.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

(1)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由于受教师传统教学理念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对语文学习兴趣并不高,甚至部分学生更是厌烦语文学习。对此,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变,针对缺乏灵活性的语文课堂,学生在语文学习时只知道对语文知识进行死记硬背,缺乏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合理运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会要求学生在课前对课堂教学文章进行自主复习阅读,而学生一般只是完成了对文章的阅读,但是阅读的有效性有待提高,学生课前阅读缺乏精度和深度。而到阅读课堂中教师一般只是针对文章中相关片段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或者主旨思想等进行教学,而并非让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自主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不仅影响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还不利于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而整本书阅读的开展,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对文章的来龙去脉会进行有效的理解和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明显提升,自然整本书阅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促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得到积累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可以使学生所掌握的语文知识得到不断积累,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语文知识体系。而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阅读量明显增加,学生在书籍中所接触的优美语句会越来越多,学生将这些优美语句进行摘抄和赏析记忆,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写作中进行合理运用,增加学生写作的语言优美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此外,整本书阅读不仅只是要求学生多读书,还要让学生读好书。学生在阅读优秀的书籍时,书籍中所内涵的优秀思想也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在其文化熏陶下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学会分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三观。

2.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阅读范围狭窄化

在应试教育下,高中语文教师一直在强调高考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导致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往往只对可以提高考试分数的内容进行认真阅读,比如教材内文章、作文大全等。当然也有的学生会更加注重常考知识点内容的阅读和背诵,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也片面地认为通过题海战术的锻炼,可以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在考试中套用答题的模式往往就可以获得语文考试成绩的提升。而整体性阅读的阅读量是非常大的,需要占据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且想要在短时间内通过整体性阅读看到阅读的成效是比较困难的,自然学生无法获得语文成绩的快速提升。正因如此,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宁愿进行机械阅读练习,也不愿花时间投入整体性阅读中,学生的阅读量小,自然阅读的范围是非常狭窄的,影响学生语文思维的养成。

(2)阅读内容碎片化

碎片化阅读就是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完成篇幅较短或者零碎的文本阅读,由于学生碎片化时间较为短暂,自然在阅读量上是比较少的。高中生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往往更倾向于喜爱的杂志、图书等。当然在网络时代,也有一些高中生逐渐脱离了纸质书籍,开始利用一些智能设备手机、电脑等进行相关文章的阅读。但无论学生以哪种形式开展阅读,学生的阅读内容都是不完整的,缺乏文章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这样碎片化的阅读会影响学生语文知识体系的建立与健全。此外,如果学生长期以来一直都是进行碎片化阅读,学生的思维结构就会只接收这种便利化的知识内容,缺乏对文章内容的深度思考,影响学生阅读有效性的提高,学生并不能将阅读材料中的知识内容连贯起来,从而深入于心。但是整体性阅读可以有效避免学生阅读内容的碎片化,整体性阅读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对阅读材料具有整体性、完善性的理解。

(3)阅读程度浅表化

对大部分学生而言,阅读是一件非常随意的事情,就是直接阅读,并没有在阅读之前对阅读的时间、阅读的内容等进行合理的规划,影响阅读的效果。且对如今充满个性化的学生而言,他们在阅读时往往会对自身比较喜爱的武侠小说、科幻、侦探、言情等内容进行阅读,但这样的内容往往娱乐成分比较多,学生是因为确实对其具有强烈的阅读兴趣,主要用来消磨时间。这样充满趣味性的阅读内容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由于阅读内容缺乏思想性,导致学生在对文本内容进行阅读时无法充分挖掘内涵,影响学生阅读的效果。此外,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下,电子阅读给阅读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学生也非常享受电子阅读的便利性,在阅读时青睐电子阅读。但是学生在进行电子阅读时,屏幕上经常会弹出一些窗口,这些窗口推送的内容,有的是游戏,有的是一些八卦信息,一旦高中生在这一重要的学习时期游戏成瘾,学习肯定会受到直接的影响,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点开屏幕中所弹出的小窗口,势必会影响学生持续性阅读,分散学生的阅读注意力,学生无法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度研读,自然阅读的效果会受到直接的影响,导致学生阅读浅表化,缺乏对阅读内容的思考,只能获得阅读的表面信息。

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1)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

在传统的高中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组织学生进行自行阅读或者带领学生一起阅读,然后对阅读内容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对高中生而言并没有什么吸引力,自然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面对新课改中整本书阅读的提出,学生往往阅读兴致低下,阅读的有效性自然难以保证,课改中整本书阅读的价值难以得到充分发挥。面对此现状,教师想要学生高效完成整本书阅读,就必须让阅读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保证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比如,教师想要通过对高中教材文章《老人与海》的教学,激发学生对《老人与海》整本书的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作者海明威的生平以及所创作的作品等相关资料,但需要教师注意的是,相关资料的呈现如果采用视频或者图文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呈现,虽然对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了应用,但是在课堂教学模式上依然是教师讲解,再加上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非常熟悉,并不具有吸引力。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者简介时可以采用结合学生生活中例子的形式。如,当我们欣赏美丽的风景、在操场上奔跑跳跃时,有一个人的世界从未见过一点光亮,甚至不知道自己长什么样子。借助学生的同理心,学生的好奇心瞬间被激发,想要了解这样不幸的人会写出什么样的书籍?调动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兴趣。

(2)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籍

学生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教师一定要结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以及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籍。所谓整本书阅读并不是单纯地指学生只要阅读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一本书籍,而是多本书籍,通过整本书阅读的方式,从而加深学生对教材文章内容的理解。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为学生选择阅读书籍时,首先要为学生选择经典作品,经典作品之所以可以经久不衰肯定是具特殊的阅读价值的。因此,结合高中生所学教材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老人与海》等优秀的经典作品。其次,在为学生选择整本书阅读书籍时,教师要为学生选择富有教学价值的书籍,比如《孟子》《红星照耀中国》等书籍,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对书籍内容进行深挖,从而找出书籍所蕴含的人文素养,由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最后,在阅读的方式上,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采用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阅读方式,并在阅读完成之后,组织学生对书籍内容展开对话与评价,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书籍内涵。

(3)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在对整本书进行阅读时,阅读量是比较大的,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对整本书籍的阅读,对学生的自律性以及阅读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面对较大的阅读量,学生想要在短时间完成阅读,并高效掌握书籍中的故事内容,就要在阅读时有所侧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速读和精读两种方法开展整本书阅读。学生在对整本书进行首次阅读时,可以采用速读的阅读方法,所谓速读就是快速阅读,与精度是相对立的,速度强调学生对书籍内容进行快速浏览,要一目三行,保证阅读效率的同时,掌握书籍基本脉络和故事内容。而当学生在速读时,针对某一片段内容理解不清楚时,可以用笔做下记号,再次阅读时对其进行仔细的揣摩和研究。

而对整本书进行精读时,主要针对速读中难以理解的部分。在精读中,学生可以针对书籍中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不同人物形象等发表自身的看法,通过锻炼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会得到明显的提升,同时在学生的写作中,优秀的写作文章也是要用到一些修辞手法和对人物特点描写的,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帮助。当然学生在阅读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敢于对文本内容质疑。在书籍中作者会提出一些观点,但其仅代表其个人的观点,学生也可以通过对其观点进行思考而质疑,在思考与质疑中锻炼学生阅读的思维。此外,在整本书阅读中,有的书籍并不想记叙文一样将故事内容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非常清楚,学生阅读起来思路非常清晰,面对书籍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内容,需要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总结。比如,学生在阅读名著《三国演义》时可以发现,全书共120回,每一回中人物关系比较复杂,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对每一回故事内容简明扼要进行概括,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故事内容。

(4)带领学生对阅读素材进行深度阅读

高中生基于以往的阅读习惯,在整体性阅读时,通常都是以泛读为主,虽然阅读的效率比较快,但是并不注重对阅读内容的深思,导致学生在完成阅读材料之后,对阅读内容记忆不够深刻,甚至无法体会到阅读内容的主题思想。可见,学生在阅读时是缺乏深度阅读的。在整体性阅读中,想要真正发挥整体性阅读的效能,就必须让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度阅读。所谓的深度阅读,就是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从而体会作者想要通过文章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整体性阅读时,应该让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度阅读。学生完成阅读内容之后,教师组织学生针对所共同的阅读内容展开交流和探讨,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身对阅读内容的看法和见解,其他学生也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见解进行相互评价,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实现对阅读材料的深度阅读。比如,在对雨果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进行阅读时,为了让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掌握文章的重难点内容,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問题:书中所讲述的故事内容是什么?书中有哪些章节存在细节描写?学生对这本书的评价语言?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阅读,不仅阅读目的性、有效性更强,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发学生通过对主人公冉·阿让的人生经历进行思考,从而对革命与暴力、法律与道德等进行思考。

4.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改中整本书阅读的提出,对增强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以及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但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展想要获得理想的阅读效果,还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进行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魏小丽.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2(25).

[2]孙静.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20).

[3]沈小凤.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J].读写算,2022(18).

猜你喜欢
新高考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
浅析新高考改革
新高考方案下高一化学课堂教学改进策略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