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读材料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2023-05-08 12:01周发娟
考试周刊 2023年13期
关键词:教学过程初中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

周发娟

摘要:在自学能力范畴中,阅读能力属于基础构成,阅读材料数量繁多是初中道德与法制学科的一大特征,故基于试题与教材寻找有用的阅读材料,需要学生进行价值性信息的筛选及联系教材概念。基于此,文章就学生阅读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必要性,分析学科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技能的有效措施,旨在确保初中生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读材料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3-0163-04

良好阅读能力指的是在实践读材料的过程中,对全部材料满足分析理解、总结概括、辨别是非等能力。在实际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只有学生拥有较高的读材料能力,才能辅助学生进行价值信息的有效提取,推动学科教学效果的提升,从而为学科教育及学生终身发展提供高效服务。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读材料现状全面掌握,研究教学中现存的问题,找出问题诱发因素以及切实的处理方案,加强学生读材料兴趣的培养以及提高阅读能力,以此对材料学习明确理解、掌握、评估及感知,从而确保初中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 初中道德與法治学科培养学生读材料能力的必要性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阅读材料丰富是其最大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读材料技能加强培养至关重要。首先,培养学生读材料能力得益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学科素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关键手段就是阅读材料,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不仅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深层学习,又要求学生深层阅读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时事类事件,并深入阅读试题材料。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容忽略的重要能力就是阅读。在展开道德与法治课程时,如何提升初中生学习能力以及学科成绩,增强培养其读材料能力势在必行。然后,加速促进学生的生存与发展,通过阅读实现现代化信息与知识的有效获取,基于知识加速更替的今天,增强材料信息的掌握能力及加速读取变成学生必须具备的生存发展素质。因而,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读材料能力非常重要,可以保证学生顺应社会发展。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现状

(一)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不足

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习惯采用灌输教学模式,造成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此类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师生信息的不对称现象,使学生习惯在课堂上聆听理论知识的讲解,逐渐失去主动表达想法。最终在学习中产生学习倦怠感,即便面临问题也始终维持着得过且过的思想。

(二)教学模式刻板单调

初中生的独立观点与自我意识极强,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结合学科教学、各年级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思维发展、学习特征等重视结合,确保课堂教学内容逐渐优化,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但在具体教学中,部分施教者的教学方法仍以照本宣科方式,此类以教定学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忽略;刻板单调的教学方法与课堂环境,还会对发展学生认知力与学习能力造成阻碍,使其养成认同教育的惯性,无法对知识展开独立思考。

(三)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力度不足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视道德与法治学科为副科。加上教师提升自我的意识不足,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使用新观念与新方法局限,尚未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导致实践教学备受约束。部分教师因教学拓展意识不足,潜意识中认为只要完成教材重难点内容的讲述,也就是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

(四)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在初中教学领域,部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因法律素质有待提升,而且在部分教师的意识中,阅读材料只属于语文学科,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不需要读材料,所以并未提高对其重视度,外加其尚未对学科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包括试行法律法案、学科原理实现充分了解,导致在读材料能力的培养中,自身教学能力无法实现充分发挥,从而不能给学生读材料能力提供帮助及合理指导。任课教师因尚未重视布置法治教学,且对教学规划的完善制订并未关注,习惯采用课余时间进行零散法律知识的穿插讲解,也并未面对初中生进行法治精神内涵和遵循法律现实价值的深层分析,最终因教师组织法治教育的实质内容不足,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读材料技能的有效措施

(一)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提升学习能力

学生只有感兴趣的内容,才能在阅读材料教学中主动参与,从而激发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并辅助学生实现阅读知识系统的建立。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只有具备敏锐直觉,指导学生发现找出教学材料中的爆炸点及突破点,并将导火索点燃,激起初中生内心的波澜,以此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这里提出的爆炸点与突破点,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存在疑问或好奇之处。一旦问题被解决,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需选择多样化开展教学,如图片、声像等,将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全面激发出来,使其形成学习动力。在实践教学中,应该巧设疑问,以便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从学生灵感出发,从而实现有利学习条件的积极打造。在学生读材料兴趣的培养中,需要做到如下几点:①学科教师需进行仪表美、行为美、道德美等完美形象的塑造。重视要求学生从教师良好的修养中启发美、接受美、感知美,从而实现浓厚兴趣的产生。②在教师范读与引导下,提升学生的读材料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在范读中,需转变抽象文字为形象语言,并选择轻重缓急的范读语气,语调应该维持高低强弱,节奏应该保持长短快慢,直接向学生传递课文呈现的爱憎情感,将学生引入课文创设的意境之中。如此既能将学生读材料兴趣激发出来,又能确保学生阅读水平实现潜移默化地提升,从而推动初中生学科素养与思想认知。③按照教师的教学要求,采用科学性手段激发学生读材料兴趣,从而提升其阅读欲望。

(二)采用传媒技术,完善读材料的感染力

以往在开展道德与法治学教育时,常见现象就是以教师为引导,由学生开展教学材料的阅读,并参考语文阅读方法,由教师范读或学生默读。此类单一读材料方法明显缺乏新意,使得学生的读材料兴趣降低,使其形成无法专心阅读材料的优良情绪,如此一来,何谈对文中重点信息的捕捉?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读材料能力,教师需通过阅读方法的创新,采用现代化传媒技术,确保阅读感染力丰富,让学生集中注意力阅读,从而形成热爱阅读的想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具有很多案例性、人物型教材,所以在学生读材料时,需充分运用现代化传媒技术,包括叠加数据、图片、视频、文字等开展读材料活动,此种阅读教学模式有利于强化读的直观性,并调动初中生更多感官,使其在阅读感染与冲击下,实现阅读兴趣的提高,从而推动学生的阅读感悟力提升。教学中,无论选择何种媒体技术来确保丰富学生的读材料感染力,都必须实践与秉承有趣化、灵活化教学原则,确保读材料活动中充分发挥传媒技术辅助性作用,选择多样化的传递媒介可将学生阅读材料的热情唤醒后,教学关键仍需回归课堂分析案例材料自身,让道德和法治学科的教学导向更加明确,如此才能实现趣味性课堂环境的打造,展现学生在读材料课堂参与内驱力增强,又能实现教学媒介整合课程与思维引导力作用的充分发挥,从而培养初中生的读材料能力。

(三)合理切入问题,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

阅读教学的快乐之处在于学生产生困顿、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等心态,此类对心理均衡认知的怀疑态度,作为推动学生求真的关键动力,也是发展学生读材料能力的自修之路。所以在具体学习中,深入思考问题略显尤为关键,而在学生读材料能力的培养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亦是如此。为了辅助学生深层认知教学材料,提高读材料感悟力,教师还需选择合理切入问题方法,通过定向问题的设置,使学生边读边思考。切入问题方法众多,一是聚合问题的设计,实现教学主题的明确推送。也就是说教师在材料问题的设计中,需高效整合教学需求,结合展现教学材料的主要目标,给学生设计出关键问题,只有提出这样的问题才能确保学生思维内循环,从而强化学生的深层阅读。二是串联性问题的设计,实现教材内容的拓展。教师应从学生思维角度着手。根据逐层开展原则切入设计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在解读多个问题中,逐渐深化、发挥想象,从而深层解读教学材料。三是设计思辨性问题,加强学生读材料思想的培养。教学中,部分阅读材料都具备思辨矛盾,所以教师在此类问题设计中,应从材料辩证关系着手,设计满足学生思辨能力的问题,使其以不同角度,进行道德与法治学科问题的辩证思考,并深层认知道德与法治,在系统思维引导下,纵横叙述学生的阅读维度。

(四)自主分配阅读时间,实现课内课外统一

自新课标落实以后,课内课外知识界限被完全打破,实现了内外知识有机统一。因此,在实践教学中,需要指导学生将课内课外知识积极统一,推动课内与课外阅读知识实现互相印证,从而产生共鸣。从阅读教材入手,回歸教材之中,合理运用知识与拓展,从而实现教学实用性充分体现。有机统一课内课外阅读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需采用何种方法展开阅读,比如精读、略读、默读等模式,教师需通过诸多教学机会的创设,选择多样化方法,鼓励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积极参与,而且还要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边读边亲手圈画出关键字词,掌握关键语句和段落,辅助学生对阅读材料实现深层理解。例如,在对“社会公德”知识内容学习中,教师先要给学生展现真实案例。材料中提及:2002年国庆节后,天安门广场上的大量口香糖痕迹。故此,环卫工人前后设置出多个处理方案,但最害怕的就是广场上方砖受损,只能将设计的方案推翻,后续选择人工铲除痕迹方式,最终上百个环卫工人整整用了7天才全面清除口香糖痕迹。而后要求学生分析这段文字资料。指导学生联想口香糖带给天安门广场的损害,及其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使其了解维护天安门广场文明,除了可以体现个体的道德修养,还能提升民族的道德修养,并对天安门广场文明加强维护,更是积极呈现了个体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做到自主遵守社会公德。

(五)主动结合经验,实现阅读空间的拓展

为了辅助学生对材料实现合理解读,不断提升初中生的阅读材料和理解能力,教师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其从经验世界走向现实世界,保证读材料的教学魅力实现充分发挥,辅助其进行读材料理解困难之处的化解,从而提升学生的读材料能力。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与现实的生活经验有效链接,加深教材感悟,培养学生的读材料能力和教师利用与开发学生生活经验之间存在莫大的关联。虽然初中生尚不具备完善的读材料能力,但和材料内容密切相关的学生生活体验已经具备,其中包含常识、思想、经历、情感等体验,这对锻炼学生的读材料能力和主动探究思维而言具有优厚的条件,教师如何推动学生内化与掌握读材料知识,需在课堂上引进学生生活体验当成教学资源,增进学生读材料教学中的亲近感。故此,教师应从经验结合角度入手,提高学生读材料的空间能力,按照材料具体内容衔接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在体验阅读材料学习活动中,激活解析与领悟情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展开思考与生活思维,这样一来,才能让学生深层感悟道德与法治教材,并提高其读材料与学习体验。

(六)加强读材料方法的完善,执行以文化人的目标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持为向导,重视学生的精神成长,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精神熏陶学生的心灵,推动学生社会职责感与人文素质提升,展现以文化人、以情育人的终点目标。所选的教材中具有很多经典古诗文,学生的体悟、吟诵、阅读流程也是受到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流程。例如,以《诗经·卫风》中《木瓜》为例,《诗经》作为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早期是一部诗歌总集。在这篇诗歌的阅读中,首先,应该从语文角度和师生共同赏析入手,引领学生进行朗读咏叹,感知古代人利用互赠礼物的方式表达浓厚情谊,指导其感悟回馈礼物对推动情感关系的价值。这种阅读感悟除了有利于加深学生认知朋友之间的分享与分担价值,还能对学生展开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保证师生对传统古诗文的深邃美感实现共同体验,从而实现读经典材料兴趣的充分调动,保证学生读材料能力全面提高。

(七)植入优秀文化,实现阅读引领的增强

初中道德与法治属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及育人功能贯彻落实的一门关键学科,包括学生阅读材料流程。教师需通过构建立德树人为导向目标,秉承知识和价值的结合原则,对读材料思想文化的输出背景深度开掘,确保明确引领学生阅读过程时,进行学生优秀品质的熏陶,这既是道德与法治和别的阅读教学关键的不同点,也是学生读材料能力实现提升的重点。具体如下:①从品质浸润方面而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的读材料活动不能滞留于辅助学生优秀道德知识的拓展,还要满足知行合一教学准则。引导学生着眼于材料视角,对材料进行正确解读,合理应对并处理青春期的各类思想、生活习惯、学习等问题;②从目标导向而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明确认知学科教育与读材料目标,除了对知识目标贯彻落实,还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及情感观目标;③鉴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角度来看,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了解材料阅读不仅是对学生丰富文化底蕴的积淀指导,也要协调重要能力,从而提升初中生的学科素质。

(八)通过阅读感悟,实现道德桥梁的搭建

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中,道德实践作为主要环节。在某档栏目中,阅读感悟就是对古今中外各时期榜样人物故事的叙述,比如雷锋、钱学森等,在栏目中,他们的故事获得生动体现。学生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如在一本人物传记阅读中,通过和书中伟人、古人、优秀等榜样人物进行对话,能够引领不同层次学生展开深层联想与感悟,然后通过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碰撞交流及分享,实现具备感召力教学资源的生成,在历经情感体验过程中,又能推动学生学习崇尚学习及模仿榜样。通过师生之间使用此类“探究和分享”栏目方式,在课堂上形成主体道德知识后,通常能够发挥内化、升华、深化之效,从而实现通向道德实践桥梁的有效搭建。例如,在“卡拉扬的要求”阅读感悟中,通过对某著名指挥家对乐队提出的“团队音、专业音、起音”三个音要求,利用读材料方式,推动学生对个体和集体关系进行形象感知,保证团队意识增强。又如,在“這是我的船”美文材料阅读中,要求学生切实感悟积极建立个体与集体共同成长、担当成长职责意识的价值,这些阅读内容变成推动初中生步入道德实践的重要桥梁,只有增强阅读能力,才能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 结语

总之,伴随新课改理念的深化推广,阅读材料占据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相对明显的比例,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读材料逐渐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日后实践教学中,教师应以传媒技术丰富阅读感染、以切入合理问题提高阅读思维、以结合经验提高阅读空间、以植入文化加强阅读引领,从而推动学生的读材料能力,实现全面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黄高扬.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读与写:上旬,2019(10):163.

[2]温海艳.培养初中生解析《思想品德》课材料分析题能力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3]朱卫宏.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智慧,2020(2):39.

猜你喜欢
教学过程初中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