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欺凌“防”为上

2023-05-22 01:07季晓梅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3年4期
关键词:家校协同校园欺凌

【关键词】校园欺凌;教育责任;家校协同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17-0049-02

【作者简介】季晓梅,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江苏南通,226300)教师,高级教师,南通市德育工作带头人,曾获江苏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校园欺凌不仅仅指肢体上的暴力行为,语言欺凌和关系欺凌等同样属于校园欺凌的范畴。同学之间取一些侮辱性的绰号、故意孤立某一个同学等,这种非身体上的或者说是隐形的校园欺凌,很多时候难以界定,但是带给学生的精神伤害却是极大的。

情景案例中的小婷就是关系欺凌的受害者。班主任首先要做好小婷及其家长的安抚工作,联合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其次,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协同家长,按照校规校纪对主要欺凌者进行教育;最后,在班级内进行积极正面的教育引导,端正班风班纪。但这一切都只是“治标不治本”的补救措施。事实上,校园欺凌应重在预防,预防才是核心,事后“灭火”已是下策。

一、坚守一份责任

首先,班主任应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关注重点人群,做好学生成长跟踪记录。班主任要畅通班级反馈渠道,及时了解班级动态,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对于情景案例中小婷遭到同学孤立的现象,如果班主任能第一时间掌握信息,及时严肃认真地对相关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或教育惩戒,应该能避免欺凌者对小婷的进一步伤害。

其次,班主任应该协同任课教师,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多元评价每一位学生。被欺凌者大多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在群体活动中比较被动。班主任要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努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自信地展现自己。当学生拥有自信等积极品质时,他才能明白如何通过积极努力正确地实现自我。

最后,班主任应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学校既是学习场所,也是学生学习与人交往的重要场所。班主任可以通过主题活动让学生学会集体交往的规则,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总之,在积极的社交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学生,能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能換位思考,较好地把握与同学交往的分寸和边界。

二、播下一粒种子

预防欺凌事件的发生,班主任要帮助学生树立这样的信念: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的铠甲英雄。首先,要努力让自己强大起来,无论是身体上、心理上,还是学业上,只有拼搏奋进、不断完善自己,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学习上努力踏实、积极向上,活动中落落大方、勇于展示,交往时待人有礼、不卑不亢,才不容易被他人轻视,才可能拥有不被欺凌的气质或者说是气场。其次,要勇敢反抗。每一个遭遇过校园欺凌的学生,最初都是抱着息事宁人的想法,但欺凌者在“享受”到欺负他人带来的所谓的“满足感”后,很快又会“卷土重来”。他们大多掌握了被欺凌者胆小、怕事、不愿声张等特点,才敢“得寸进尺”。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告诉每一个学生,当第一次遇到这类事件时就要果断反抗,并及时向教师和父母寻求帮助。

当然,个体的不断强大并不是欺凌他人的资本,恃强凌弱非“好汉”。校园里,少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欺凌他人的事件也时有发生,通常以隐形欺凌为主,比如说嘲笑他人成绩差、用侮辱性的语言谩骂他人等。所以,班主任除了要在被欺凌学生的心中种下“自我保护”的种子,还要在所有学生心中种下“善待他人、明辨是非、保护弱小、见义勇为”的种子,教育学生“自信而不骄纵,善良且有格局”。班级建设中,班主任可以开展主题为“我心目中的强者”“拒绝欺凌,从我做起”等沙龙讨论、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分享一句忠告

家庭教育在防治校园欺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简单粗暴,父母对孩子动辄棍棒相加、语言暴力,孩子很容易走入两个极端:有的绵软无力、没有安全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是一味地隐忍,在群体生活中容易受人欺负;有的对他人缺乏信任,不会沟通,只会用暴力解决问题,如不加以引导,很容易成为欺凌者。而在温馨和谐的家庭中,家庭成员彼此尊重,相互理解,能共同商讨问题。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的孩子通常自信向上、善于沟通,懂得合理为自己发声,会寻求帮助,也能信任父母,相信父母是可以依赖的坚强后盾。

所以,让孩子真正健康成长,需要强化父母的边界意识和规则意识。一些父母会教育孩子勇敢,努力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却未曾强调方式方法的合理合规性,忽略或者模糊了语言和行为的边界。一些家长常以“孩子还小”为理由无原则地包容,让孩子变得有恃无恐,他们非常自我,为了满足自我的需求,对他人毫无关心。班主任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时,必须联动家长一起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以法律来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凸显孩子行为自律的重要性。

校园欺凌不是一个独立事件,遏制欺凌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同频共振、同向同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坚守职责,只有预防和治理共举、教育与惩戒并行,学生才能在明净的校园里真正挺拔生长!

猜你喜欢
家校协同校园欺凌
论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及方法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利用博客平台 强化班级管理
家校协同PK“蒙式教育”
信息化环境下家校协同发展教学策略的探究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专项治理“校园欺凌”
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