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有效环节 提高课堂效率

2023-05-26 07:40黄业勇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课堂效率教学设计

黄业勇

[摘 要]“双减”背景下,教师要主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及压力,发挥课堂教学应有的作用,为学生吸收和应用知识提供必要的帮助。教师通过抓实学情前测、设计有效课堂环节、及时梳理总结、落实课后测评、开展易错题集训练等措施,可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笔算除法;教学设计;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8-0068-03

课堂效率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双方活动所消耗的劳动量和所收获的教学效果之间的比率。教学中,教师要设计有效环节,及时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活动。下面,笔者以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设计有效环节,提高课堂效率。

一、学情前测,号准课堂脉搏

为了让教学设计有依据、教学过程有目的,笔者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学情前测(如图1),分析学生的解题习惯和学习水平,号准课堂脉搏。

部分學生的测试情况如图2所示。

对前测情况分析后可知:(1)学生没有掌握估算的方法,更没有树立好估算的意识;(2)学生能够从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迁移到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并能够正确计算;(3)学生在解答被除数与除数间倍数关系不明显的题目上存在困难。可见,试商方法的选择和补充尤为重要。

针对以上学情前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笔者从两个方面入手解决。

1.注重旧知识的巩固

许多知识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旧知识没有掌握好,就会制约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因此,在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之前,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于是笔者在新课教学前利用几分钟时间来巩固这两个内容的重难点知识。

2.利用知识迁移来发展学生思维

刚刚接触“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学生会觉得既陌生又有难度,因为它比“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难度要大——各个数所表示的意义不同。如果教师只是生搬硬套地告诉学生每个数表示的意义,那学生就只能机械地去记忆。如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地掌握这个知识点呢?中年段学生的思维是从直观形象逐步向抽象概括过渡的,因此,笔者在设计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在让学生估算“84÷70≈”“105÷50≈”前,会让学生先做思维题:()里最大能填几?70×()<84,50×()<105。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前测,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设计有效课堂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温故知新,夯实基础

如图3所示,先让学生复习“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再让学生回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以此巩固计算算理,使学生提高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正确率。

2.理解概念,探究算理

为了让学生计算准确,在用竖式计算前,笔者带领学生先估算大概的商,然后用摆小棒的方法确定商,达到“知算法,明算理”的目的。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看被除数里面有几个除数,在这一过程中,用估算试商是学生的易错点。出现“商大”或“商小”的情况时,如“178÷30=”,教师要让学生明白30乘什么接近178,而不是把178估成180,商6。

3.多层次练习,形成技能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知识点较多,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较难掌握。怎样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呢?笔者在前测后分析错误原因:(1)试商容易出错;(2)没养成检查的习惯;(3)没掌握验算的方法。因此,在课堂练习中,笔者训练学生做到:(1)理解算理,如[)8 0][40] ,说出商是几,应该写在什么位置;(2)养成检查的习惯,如运用“余数比除数小”检查计算结果(如图4);(3)掌握验算的方法,如运用数量关系“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进行验算。

三、及时梳理总结,完善知识结构

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后,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对它的算理、算法认知模糊,不能够确定商的位置,尤其容易混淆“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和“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就看第三位”这两种情况,因此,笔者课后引导学生通过竖式进行梳理(如图5)。

在课堂实施环节,大部分学生都能动脑想一想、动手写一写、动嘴说一说、动耳听一听,调动各种感官参与课堂,丰富感性认识。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合理地归纳整合,笔者要求学生课后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对“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这一知识点形成更全面的知识系统。

四、课后测评,检验课堂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完毕后对学生进行了后测(如图6),主要考查学生是否已经理解算理,是否能确定商的位置,是否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本次测验共4题,第1题是理论题,检验学生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算理的理解;第2、第3题为计算题,检验学生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数感认识和学生的基础计算能力;第4题为解决问题,主要检验学生能否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本次测验限时15分钟,参加测验的学生共321人。测验结果显示,全部写完的有313人,未能写完的有8人;全部正确的有243人,约占总人数的76%,其中错误最多的是第3题,其次是第4题。

【存在问题】

(1)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算理不熟悉。第1、第2、第3题是检验学生对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理解程度,第1题大部分学生都能判断商是几位数。从第2题来看,还有学生错写为182÷58=2……66,这是没有认识到余数要比除数小。个别学生试商正确,但是商的位置又写错了。第3题中,个别学生没有理解“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和“除被除数的前三位”的区别,出现了商错位置的情况。

(2)审题不认真,对题目理解不够透彻。第4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生活常识,但部分学生认为求每袋大米多少钱就是求单价,直接列式为900÷12=75(元),忽略了“还剩60元”这个条件。

【策略调整】

(1)加强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算理的理解,通过应用数形结合,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反复练习、背诵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算理。

(2)加强竖式笔算的练习。先规范格式,一个数占一行,写完一题空一行再写下一题,同时强调书写工整。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减少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错误,有利于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3)加强审题训练。让学生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每题至少读2遍,看清楚题目的每一个要求、每一个数据,边读边思考。

五、易错题集训练,找准对策,巩固提高

在后测的检验中,笔者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编辑单元易错题集(如图7),找出错因并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收集学生的易错题,分析错因并找出策略。

1.除法算理理解不到位

【第1题】分析: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就再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然后在个位上写商,这样商就是一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大于或者等于除数,那商就是两位数。这是一个理解算理的过程,也是一个巩固算法的过程。此外,学生还要注意题目中“最大”“最小”的要求。

2.笔算格式不规范,商的位置写不对

【第2题】正确的竖式为:

分析:部分学生在笔算时没有养成规范列式的好习惯,不是商的位置书写不对,就是商偏小,抑或是忘记调商,导致余数比除数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书写工整,加强书写格式的规范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缺乏有序思考的能力

【第3题】这类题学生往往只填写一个答案,未写出所有的可能情况。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可逆性,带领学生加强一题多变、一题多形、一题多解、一題多编、一题多答等训练。

4.缺乏生活常识,易受思维定式影响

【第4题】分析:解决问题比较注重考查学生的生活常识,如题目求“能做几个花篮,还余多少支花?”,部分学生受“四舍五入”法的影响,认为剩下的花也可以做成一个花篮,而忽略了这个问题的现实性,即这个问题需要用“去尾”法来解决。

经过策略的实施及调整,在这一单元学习结束后,笔者整理了学生作业中易错的题目,用来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经过统计,321名学生中全部按要求来完成并计算正确的有307人,约占总人数的96%。全年级仅有14人对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不过关,约占总人数的4%。相对后测结果,正确率明显提高了很多。大多数学生的审题能力得到了提高,能正确理解题意,不管是填空题、判断题,还是笔算题,整体的答题效果都是良好的。

综上所述,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可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 参 考 文 献 ]

[1] 周群,翁海燕.设计有效环节,实施精准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磨课实践与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21(21):33-36.

(责编 覃小慧)

猜你喜欢
课堂效率教学设计
浅析如何进行高效率的初中英语教学
如何利用好课堂的四十五分钟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