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员数据素养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3-05-30 10:48薛欢雪石潇宇
河北科技图苑 2023年2期
关键词:数据素养培养策略

薛欢雪 石潇宇

摘要:通过调研国内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招聘信息,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招聘需求、知识背景、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等4个维度分析并揭示高校图书馆招聘数据馆员的数据素养能力和需求特征,以此深度挖掘高校图书馆招聘环节及所招馆员数据素养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适合馆员数据素养能力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员;数据馆员;数据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3.0019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科研范式的转变,海量与日俱增的数据资源游离散布于多种媒介之间亟待开发和利用,因此数据素养能力逐渐凸显且日益受到关注。图书馆员作为数据的保存者和服务者,其数据素养能力是提升图书馆数据服务质量和加快推进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服务创新转型发展的核心要素,如何科学有效地提升图书馆员的数据素养能力,已成为现阶段业界和学界亟需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议题。

1 国内外数据素养研究及发展现状

基于大数据时代下科研环境变化对数据管理的需求,国外图书馆已意识到数据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诸多学者投入到该领域的研究中。追溯学术界较早明确提出“数据素养”这一概念的是Milo Shields[1]。国外关于数据素养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一般是由国家层面或重要的研究机构所开展。研究内容多为数据素养能力与教育、数据使用者需求和使用行为以及相关教育项目实践等方面的探究,已取得了不少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数据素养方面的研究在国外早已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2]。

笔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NKI》,以“SU=‘数据素养”为检索式进行检索(检索时间段为2011-2021年),检索日期为2021年12月25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700余篇。通过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数据素养相关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1)

2011年至2015年为研究萌芽期,在此期间五年总发文量仅为98篇,研究关注度较低,研究主题以数据素养历史轨迹、内涵、理论意义、外国相关主题的借鉴及其在大数据时代下各行业和群体对数据素养的初步理解和探讨为主;(2)2016年至2018年为数据素养研究的起步期,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可达100余篇,此阶段研究主题转为对数据素养教育、评价、对策、培养机制和实现路径等相关问题的论证,但实践运行模式存在诸多不足;(3)2019年至今为快速发展阶段,每年研究成果数量和质量激增,并呈现出多主题、多视角、多主体等特点,此时数据素养已成为研究热点。纵观国内关于数据素养的相关研究成果,以高校图书馆招聘信息为视

角系统研究图书馆员数据素养能力提升方面的内容尚有欠缺。鉴于此,本文以该主题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创新智慧服务、提升数据服务质量和加强人才队伍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

2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招聘信息内容分析

2.1 数据来源

以2019-2021年国内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招聘信息为样本,进行信息采集、筛选和汇总。数据来源为42所“双一流”高校和图书馆的主页与公众号、高校人才就业网、图情招聘公众号、百度、谷歌等主流搜索引擎等的招聘信息。

2.2 相关数据分析

2.2.1 对数据馆员招聘需求的分析

(1)招聘人数。笔者梳理并统计了2019-2021年“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公开招聘馆员及数据馆员的数量,见图1。

从图中可见近三年高校图书馆招聘馆员数量呈稳步增长趋势,对数据馆员需求每年有所增加,但专门针对数据馆员岗位招聘的人数在招聘总人数中的占比(13%-16%)仍然很低。

(2)岗位设置。

魏来等学者认为2018年之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并没有设置数据馆员这一岗位[3]。而近年来,随着科研范式的转变,图书馆对数据馆员的需求日益迫切,这一新型岗位得以出现。通过调研发现:(1)在众高校馆中,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图书馆在2019年首次设定数据馆员岗位并进行招聘,且岗位名称和职责划分清晰明确;(2)数据馆员的岗位名称尚未统一,都是基于各馆实际业务需求而自行设定。如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设定岗位名称为“研究数据管理岗”,复旦大学图书馆设定岗位名称为“数据分析与研究岗”等;(3)承担数据馆员角色有两种形式,一是以数据馆员岗位直接招聘;二是没有明确设定数据馆员岗位的招聘,大多是在现有情报分析馆员、咨询服务馆员、学科馆员等岗位将新型服务与传统服务融合,赋予了相关数据馆员岗位职责并对工作内容进行细致化差异描述而设定的招聘,如中国人民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

(3)岗位职责。

以调研的数据馆员岗位职责集合中的词汇共同出现频次作为研究基础,利用词云图分析得到多个高频词来确定数据馆员的工作内容。首先,“数据”“数据挖掘”“分析”“学科”“服务”“资源”等词汇出现的频率最高,说明招聘的数据馆员首要职责是承担学科用户的数据采集,学科前沿追踪和态势分析,参与数字文献资源的挖掘、整合和研究数据支持服务等基础工作;其次,“采集”“處理”“利用”“开发”“组织”“管理”“研究”“评价”等词也是数据馆员工作范畴所关注的重点,要求数据馆员要参与到数据服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为用户提供全流程数据支持服务;最后,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数据馆员还担负着促进数据资源推广和新技术普及等工作,进而“工具”“信息技术”“可视化”“统计”“平台”等词汇也成为了聚焦高频词出现,日益受到重视。

2.2.2 对数据馆员知识背景要求的分析

对数据馆员知识背景主要从学历、专业背景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招聘的学历看,本科学历从2019年占比45%,到2020年和2021年占比分别降低至21%和18%;硕士学历2019年和2021年占比都在55%左右,2020年占比近80%;2021年对数据馆员的招聘出现博士学历,如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开始将学历要求提至博士,这一年博士学历占比为24%。从数据分析看出,硕士是高校图书馆招聘的主力军,博士将是未来学历要求的新贵,应届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和博士后出站人员也同样占据优势;招聘数据馆员的专业背景要求中,除了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外,还要求信息科学(含计算机科学与应用、软件工程、信息系统管理)等专业,而且还出现了统计学、数学和数据科学等专业背景。

2.2.3 对数据馆员专业技能要求的分析

馆员的专业技能是数据价值得以发挥的重要因素。高校图书馆对数据馆员的招聘中对计算机及平台操作、数据工具和软件使用、科研操作等专业技能要求日益增加。数据服务模式下的数据馆员应“具备一定的系统设计、开发和迅速掌握计算机新技术的能力”,并增加“了解网络管理、云计算”等方面的技能;面对海量异构的大数据时代,还要求馆员能掌握和使用数据工具和软件,如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数据统计分析软件、Endnote等数据文献管理软件、常用的数据挖掘算法等。随着科研范式的转变,科研操作技能成为数据馆员必备技能,是区别其他职能馆员最为凸显的技能之一。

2.2.4 对数据馆员综合素质要求的分析

高校图书馆对数据馆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相应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是招聘人员的首要标准,是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擁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能有效提高团队作战效能;“掌握现代图书馆数字资源标准的基础理论、服务方式和发展趋势”等工作实践,则为智慧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综合素质都是数据馆员有效开展科学数据服务的前提和保证[4]。

2.3 调研分析

2.3.1 数据素养能力

通过对数据馆员在招聘需求、知识背景、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分析,以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岗位职责为着力点,将图书馆对数据馆员的能力要求进行汇总,简而概之为数据意识、数据获取、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评估等能力,是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对数据馆员能力的具体要求,见表1中“数据素养能力要求”。

根据上述提炼的数据素养能力要求,既能帮助更多高校馆快速锁定符合岗位职能的数据馆员,又可以使应聘者对自身是否符合这一岗位进行预判,实现双赢[5]。

2.3.2 需求特征

图书馆对数据馆员的招聘要实现应聘者能力和岗位的匹配,综上所述,数据馆员需求特征如下:(1)高校图书馆对于数据馆员岗位需求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但从整体招聘数量上看占比较低。(2)对数据馆员学历层次要求高,已经进入以“择高”为主导的人才招聘机制。跨学科属性,注重图情和信息科学等专业背景,统计学、数学和数据科学等专业也逐渐融入。(3)拥有较强的数据素养能力,具体表现为拥有数据意识、数据获取、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评估等能力。(4)计算机及平台操作、数据工具及软件使用和科研操作等专业技能愈发凸显。(5)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重视学习研究、创新等能力,注重工作实践,具备组织协调和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

3 招聘视角下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岗位设置存在的问题

3.1 对数据服务模式缺乏重视

高校图书馆对提供数据服务模式缺乏相对的重视,数据人才的招聘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近三年针对数据馆员岗位的招聘表现为人数少、占比低,大多图书馆没有设置专门的数据馆员岗位,反映出当前图书馆的数据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

3.2 岗位制度不健全

我国高校数据馆员发展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善的数据馆员岗位制度[6]。高校图书馆多数未对数据馆员设岗并进行招聘,基本是在原有岗位工作中增加数据馆员的岗位职责而进行的招聘。由于数据服务是一个新兴领域,数据馆员的岗位职责变化相对较大,岗位权责得不到明确划定,数据服务工作就达不到深入和系统。

3.3 岗位职责划分缺乏系统性

岗位职责是对岗位工作的整体规划和全方位实施的科学配置,能够明确岗位工作和服务范围。调研发现,一些高校馆对于招聘的数据馆员岗位职责只是简单罗列了少许工作任务,并且各项工作任务之间缺乏关联性,可见,图书馆对于数据馆员岗位设置没有做好前期需求调研,职能划分不细致,对数据馆员所承担的职责和需要实现的工作任务及其目标缺乏整体规划。

3.4 能力要求侧重不同

数据馆员的数据素养能力体现在从数据基础理论到服务中的数据生命周期各个环节以及满足数据交流链条中所有用户的需求上。从调研的结果看,大多高校图书馆对数据馆员招聘的数据素养能力要求侧重都存在差异性。如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图书馆对招聘的数据馆员在数据获取和分析方面的能力要求较为重视;中国人民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侧重于数据馆员的数据管理和应用的能力;上海交通大图书馆则将数据分析能力作为招聘的侧重点。

4 基于数据馆员招聘视角的高校图书馆员数据素养能力提升策略

4.1 重视构建数据管理与服务的宏观环境

国家政策导向和社会重视程度是个体数据素养提升的外在驱动力。政府应依据国家政策和管理的战略引领,充分发挥营造数据共享和利用的宏观环境,给与足够的财政支持、优化数据人才环境和对新兴网络基础设施的积极建设,推进数据素养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围绕数据素养面向大众构建特定的数据素养教育,进行较为专业的技能培训或开展国际合作,使数据素养教育逐步向社会展开。针对高校和科研等机构应加强数据素养教育资源和环境的建设,积极关注数据素养方面的相关研究项目并提供资助、体现国家和社会对于数据素养的积极态度。

4.2 夯实高校及图书馆的数据基础资源

4.2.1 拓展图书馆数据服务资源

数据素养的服务基础就在于数据规范化、集成化和服务联合化[7],图书馆应整合数据服务资源,实现空间、人员、技术和资源的四方结合,将本馆资源加以整理、保存和利用,在此基础上实现服务内容的创新和拓展;同时,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转型已经发展到数据化驱动知识服务阶段,高校应加大数据服务的力度,重视数据素养师资队伍建设,对相关数据素养项目和培训提供人力、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高校及图书馆要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的作用,为提升馆员数据素养能力和图书馆整体数据服务水平做出努力。

4.2.2 重视岗位设置和专业人才的引进

高校图书馆应重视数据馆员队伍建设,加强对大数据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的研究,调整组织架构和人员结构,对原业务部门进行整合或重构,重视并增设专门的数据馆员岗位,为数据素养教育与服务配备必要的人员;同时,引进和培养大批优秀的数据专家和技术骨干,参与业务流程的再造和服务创新。

4.2.3 健全引、育、评相结合的培养机制

数据素养能力作为馆员职业要求应从招聘、培养、考核和评价等环节加以把关,引育结合,打造创新数据人才高度的理念:(1)将馆员数据素养能力需求落实到招聘环节,遵循岗位需求调查——招聘计划——招聘实施——招聘效果评估的流程,为图书馆人力资源奠定良好的基础;(2)盘活现职馆员。咨询服务馆员、情报分析馆员等都是图书馆开展数据管理与服务的主力军和备用军,对其进行精准培育,从而提升数据管理与服务的能力;(3)建立优胜劣汰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图书馆应采取分批选拔、定期考核、動态管理、优胜劣汰的方式,建立馆员评价机制,保持图书馆员的活力。

4.2.4 构建数据生态交流圈

数据的共享和重组是数据增值的长期利益着力点[8]。高校图书馆可以联合相关数据供应商、数据利益相关者、数据共享机构等将数据的开发者、提供者、使用者、管理者和服务者紧密结合,共同建立一个深入数据层面的生态交流圈,实现数据的聚合、流转和指数增幅,通过合作共享数据价值,促进数据素养方面的经验交流,使数据生态圈所有成员共同受益、提升,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引导和推动各方数据素养能力的持续发展。

4.2.5 实现多元主体建设与合作

[JP+1]建立专业数据服务团队,构建协同体系,加强各方之间交流合作提升数据素养能力。建议馆员与专业学科教师、信息技术专员、统计学人才、研究管理人员等聚集在一起协同合作组建专门的数据项目组[9],开展数据素质教育、科研创新、学术交流等活动,使业务部门与技术部门在建设和落地中结合得更为紧密,各自发挥优势特长,相互学习,共同探讨数据素养和实践操作以达到能力的提升。

4.3 激发图书馆员的职业活力

4.3.1 丰富差异化的培育路径

图书馆应持续关注馆员的能力提升,量身定制培育策略。咨询服务馆员通过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努力扩展到研究数据领域与整个数据生命周期的技能发展相结合的方式支持研究实践,以此达到能力的提升;学科服务馆员通过嵌入到院系、研究团队,通过深入互动对他们的数据需求充分理解,进而达到数据素养能力的精进;情报分析馆员和科技查新馆员凭借着对学科评估、专利分析、开展文献计量等工作实践中丰硕的数据服务经验,可以再深层次针对馆藏资源和网络数字资源进行开发、挖掘和再利用,以此在实践中推动能力的提升。

4.3.2 打造科研全流程培养机制

将馆员嵌入到科研项目中去,以用促学。以科研项目全流程对馆员进行数据素养系统培训:项目前,馆员要掌握在整个项目中需要使用的数据工具和软件,并在数据意识与伦理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项目过程中,馆员要参与到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应用的每一步环节,在实践中学习数据操作技能,不断积累经验;项目结束后,要对馆员做数据存储、共享等方面的教育,以促进数据的有效利用,提升数据共享意识。

4.3.3 通过培训、再教育赋能业务

面向全体馆员提供以数据基础知识——数据实操技能——交流融汇——总结提升为路径,构建由浅入深的数据素养系列专题培训来获得数据服务方面的新知识和技能[10]。通过灵活多样的培训、再教育赋能业务,深化数据服务和理念,并对不同业务环节进行分享,激发馆员创新意识,提升团队中每个成员对数据管理与服务的理解和认知,以此推动数据素养能力全方位提升。

4.3.4 引导对个体职业规划的重视

高校图书馆应从组织层面支持数据馆员的未来职业发展[11],对其提出新的职业能力要求,重新确定馆员的职业定位和价值。图书馆员应根据自身的岗位和职责,确定最佳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规划,不断评估个人能力与岗位能力之间的差距,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和措施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进而形成坚定的职业认同感,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

5 结语

大数据时代,数据服务俨然已成为未来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趋势,海量数据资源的管理与图书馆员数据素养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数据馆员岗位的设置对高校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馆员应当提高对数据服务的关注度和认同度,以提升数据素养能力为目标,为用户提供科学、精准的数据服务,在图书馆转型和创新服务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MiloShields.Information literacy,statistical literacy and data literacy[J].IASSIST Quarterly,2004,28(3):6-11.

[2]尹爱青.教育技术学本科生数据素养模型及提升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3]魏来,郑华敏.国内外数据馆员能力要求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0):18-24.

[4]毛玉容. E-science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7.

[5]张利青,王莹,苑普,等.国外高校数据馆员招聘信息中的人格特征分析[J].知识管理论坛,2020,5(2):82-90.

[6]左志林.我国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研究[J].图书馆建设,2020(1):138-144.

[7]阳广元.国内图书馆数据素养研究进展述评[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11):35-39.

[8]Lynch C.Bigdata:How do your data grow?[J].Nature,2008,455(209):28-29.

[9]Carlson J,Fosmire M.Determining data information literacy needs:A study of students and research faculty.[J].[JP2]Portal:Libraries and the Academy,2011,11(2):629-657.

[10]谌爱容.国外数据馆员培训实践及其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36(1):75-82.

[11]朱玉奴,陈益君.图书馆数据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情报资料工作,2014(6):106-109.

作者简介:

薛欢雪(1982),女,硕士,吉林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参考咨询、图书情报。

石潇宇(1994),女,硕士,吉林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参考咨询。[KH-*2]

(收稿日期:2022-11-20 责任编辑:张晓霞)

猜你喜欢
数据素养培养策略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
基于文献计量的数据素养及其教育领域研究态势分析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员的数据素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