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浸润式网络素养培育机制研究

2023-06-01 02:02顾郁
成才之路 2023年13期
关键词:培育机制网络素养高职院校

顾郁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的网络素养不仅关系到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形成,而且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予以重视。文章从高职院校学生网络素养的问题及成因入手,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内涵与要求,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包含文化浸润、课程浸润、管理浸润和教师队伍浸润四位一体的网络素养培育机制,以形成全方位的多维互动的教育合力,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网络素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素养;浸润式;培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3-0009-04

作为活跃在新兴媒介中的即将步入社会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学生呈现出一些独有的时代特征。他们迫切需要自主独立地思考,但并不能正确应对网络中的一些问题,往往在自身思想判断与舆论分析方面存在一些偏差。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网络素养的问题及成因入手,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内涵与要求,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包含文化浸润、课程浸润、管理浸润和教师队伍浸润四位一体的网络素养培育机制。

一、高职院校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时代背景

2021年11月16日,中央网信办表示,将以《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为指导,与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部门持续开展校园好网民、青年好网民等系列主题活动,着力提高青少年网络素养,引导广大青少年养成崇德向善的网络行为习惯和文明守法的网络行为规范。基于数字化技术,新媒体时代的用户运用音视频、文字、图像等多种方式,通过以微博、微信、抖音为代表的媒介进行信息传播。高职学生群体的网络素养不但包括熟练地使用网络媒介的能力、利用互联网交流并获取信息的能力,还包括整合信息的能力、分辨不良信息的能力、利用网络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借助网络媒介创新的能力。简单来讲,高职院校学生的网络素养是利用信息认知、加工、再创造的能力,具有系统性、综合性的特征。高职院校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是高等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高职院校应多加引导,形成广泛的多维交互的教育合力,切实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同时,高职院校应运用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基于项目式的多样互动型教育与学习方法,增加思政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实现高质量网络素养教育。

二、高职院校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个人为了适应新的媒介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应具备构建更好的社交网络、获取更佳的网络资源、保持理性的互联网批判思维的能力。一般来说,网络素养包括:媒介基本应用素养、信息生产和消费素养、网络交往和协作素养、网络社会参与素养等。在互联网、媒介技术迅速发展、网络信息激增的时代背景下,网络素养教育刻不容缓。在很多国家,网络素养课程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但我国网络素养教育的发展滞后,还未能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较完善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高职院校的网络素养教育也尚处于探索阶段,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即使步入高校以后对网络的了解认知也仍然较为自我。虽然高校在教学工具、办公软件、作业作品方面也在主动或被动地进行网络素养、媒介素养教育,但相对于其他国家在中小学时期已经进行过的全面、系统的教育,差距仍然很大。

目前,高职院校大多是利用通识课程、公选课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而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通过顶层设计落实具体课程安排与实践的较少。浸润式网络素养教育体系,能够创新我国网络素养教育研究的本土化模式,促进高职院校网络素养教育的理论体系研究。同时,网络教育是解决大学生思政教育问题的关键,而本文所探索的面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网络素养培育机制,既能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思路,又能为高职院校浸润式教育方式提供理论依据,為素质教育相关问题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2.实际应用价值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是顺应产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必行之道。“十四五”时期,传统行业在“数字化、智能化”生产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并通过创新推动了产业高效和可持续性发展。高职院校应该紧跟数字化、智能化给产业带来的巨大影响,在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网络素养教育,促进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这对于高职院校专业的创新、行业的进步、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至关重要。

随着“媒介融合”“媒介多元化”发展,互联网成为信息发布和收集的重要渠道,使用互联网也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有必要对网络在高等教育中的普及和利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明确高职院校网络素养教育的具体方向、设计实践路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三、高职院校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

1.倾向于新兴媒介,但缺乏清醒的认识

网络时代,高职学生更倾向于互联网和智能移动设备等新媒体。在校园内,可以接入互联网的移动电子设备,如交互式屏幕、智能互动机、自助借还书机等,都受到学生的欢迎。课堂上,教师也会利用手机和智能屏幕进行教学,利用一些APP作为签到和发布作业的工具,同时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也是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内容,这些都顺应了教学智能化的时代趋势。在网络传播信息的辨别与判断上,高职院校学生对不同类别的媒介工具有一定的了解,对其所承载信息特征也有一定的判断力,但对互联网的发展进程与变化几乎一无所知,时常忽略网络媒介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在公民思想、生活方式、意识形态中的作用,以及对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也缺乏对互联网媒体及其传播内容进行合理判断辨别的意识与能力。

2.网络使用时间长,但使用习惯差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不少学生具备了基本的网络素养,但同时也形成了对网络的依赖性。2019年10月,中国青年网针对手机上网话题,对全国122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四成大学生日均上网时间超过5小时。而且除了使用时间过长外,在使用方式上也存在不太恰当的情况。从获取信息、消遣娱乐到掌握新鲜资讯,网络抓住了一些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在上网内容的选取方面,一些学生选择聊天、网络游戏、看影视剧、浏览八卦信息等休闲娱乐项目。不用思考的“快餐文化”获得了学生更多的青睐,而学术性、思想性强的网络内容则很少有人问津。这些错误的网络使用习惯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网络道德水平低,网络法治观念差

互联网环境的虚拟性,使得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忽视了道德和法治問题。另外,由于自媒体的迅速发展,网络信息传播门槛越来越低,而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识别能力不足,在运用媒体的过程中易受错误言论的干扰,导致出现不辨真伪就传播虚假消息等问题,给网络传播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另外,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对著作权、信息管理等领域的政策法规几乎一无所知。

4.运用网络媒介的传播能力不足

高职院校学生虽具备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对各种媒介也较为了解,但网络信息的自主编辑能力不强。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虽然对抖音短视频、微信公众号文章等互联网产品制作很感兴趣,但是缺少信息制作技术以及相关的创意平台,也很少参加互联网传播媒体的创意赛事。另外,高职学生对互联网媒体的影响力认知不够,缺乏主动在互联网上进行正向信息传播的动力。总体来看,高职学生网络素质还处在自发阶段,只具备在平时对媒介的了解和互联网知识基础上,结合自身体验和使用经验形成的网络素养。这种自发形成的网络素养,产生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高职院校学生的网络使用能力参差不齐,他们对互联网上的一些错误信息没有戒备心理,尽管可以快速掌握网上的信息,但并不能对海量信息的传播源和信息本身进行正确的判断,无法合理地评估信息的作用,也无法全面合理地运用合适的媒介渠道来充实和提升自身。所以,高职学生往往只是网络信息的接受者,却不能对信息进行有效正向的判断、回应和传播。

四、高职院校浸润式网络素养教育的创新模式

浸润式网络素养教育新模式要求学校从德育视角入手,以“立德树人”为立足点,突出网络素养教育在实现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美的陶冶上的重要性,提出含蓄的、渐进的、普适的教育与教学方法,为学生的理解实践营造适宜的“人文教育”环境,以实现量变到质变。创新的网络素养教育模式,是文化浸润、课程浸润、管理浸润和教师队伍浸润四位一体的网络教育机制形成的完整多维交互的教育合力,能切实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网络素养。同时,高职院校应结合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多样化、渗透型、互动式的教育与学习方法,增加学校思政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广度与深度。

1.文化浸润

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因此,高职院校应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给学生营造健康、优良的媒介生态环境。高职院校可以开展媒介技能大赛、网络法治道德教育、科普活动、网络文化节等,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兴趣,提高学生对互联网方面的技能和认识。在活动中,要着重发挥班级、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可以由各院组织开展不同类别的网络素养活动,也可以由学校宣传部门牵头,对时下热门新闻话题进行探讨和引导,鼓励学生在网络平台正确发声。同时,高职院校应当遴选适合学生学习的网络平台,丰富网络素养教育的媒介资源。例如,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就有“新媒体素养”“信息素养:效率提升与终身学习的新引擎”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都可以作为线上讲座安排学生观看。高职院校应以网络媒体平台为基础,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发挥自媒体的宣传教育作用,利用校内网络媒体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各类社会突发事件,提升校内媒体的网络素养教育水平。高职院校还应整合优质的线上线下资源,举办各种各样的传媒社团活动,建立学生自己的发声渠道,形成媒体矩阵,让学生的校内媒体文化活动变得丰富多彩。高职院校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因地制宜建设网络素养教育的“第二课堂”。例如,扬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用了很多新兴数字媒体技术,将传统与现代展示手段结合,打造数字化沉浸式展览。高职院校就可利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作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载体,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感受科技魅力的同时,主动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正能量的传播。

2.课程浸润

目前,高职院校的媒体素养课程还不能构成系统教学体系,还缺乏相应的专业课程和相应的课程书籍,所以研究本土化的媒体素养培训教材与课程刻不容缓。网络素养教育包含通识类教育和专业性教育,许多高职院校会将网络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主题班会教育中,但跨专业、跨学科的网络素养教育的教学内容容易被忽略和模糊,导致教学成效不佳。所以课程浸润更应当注重独立的通识类教育,涉及德育、智育、美育等多个方面,与法律、政治、数字媒体艺术都存在一定交叉。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共开设包含“新时代下的媒介文化”等线上线下网络素养、媒介素养教育类公选课10门,把网络素养教育纳入高职院校的通识课程中,并将与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互联网数字智能知识与技能教育纳入专业课程中。鉴于高职教育及其职业培养的新特点,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强调互联网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衔接互通。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目前使用中国大学生慕课作为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智能云课堂作为混合式教学手段,将课堂活动与评价及云端相结合,深入开展数字化课堂建设,将网络素养教育潜移默化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将思政教学和网络素养教学交叉渗透,有机融合。思政教育为网络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标杆,网络教育为思政教育建立更为宽广的渠道,二者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3.管理浸润

高职院校应强化对校园网络的监督和管理工作,防止传播内容商品化、娱乐化、低俗化,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目前,高职学生对互联网的应用过度娱乐化问题突出,合理的监督和适时的引导,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互联网使用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高职院校可组建学生自我管理队伍,深化对学生线上互动实践平台的管理工作,加强教师与学生互联网平台的有效沟通,对学生网络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这不但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还能避免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影响。同时,高职院校应当引导学生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合理分配时间,培养学生的自我管控能力。社会也应当承担起高职院校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责任,加大信息的审核力度,承担网络素养教育中的公共教育与监督职责,设置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相关议题议程,供社会、家庭、学校与学生进行讨论,鼓励正面引导性言论的发布。

4.教師队伍浸润

高职院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充实网络素养教育的师资队伍,做到校园与地方传媒行业紧密结合,强调学生通过网络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素质、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应注重专兼融合,培养一支网络素养教育的专职教师、专业课程有关的学科教师、学校辅导员与思政教师相结合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还应加大对网络素养教育专职教师的系统化培训,提升其他专业课教师、学校辅导员以及思政教师的网络理论知识水平,使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以循序渐进、润物无声的方式,增加网络素养教育的深度与广度。高职院校可邀请新闻自媒体从业人员进校园,开设专题讲座或者访问沙龙,让学生了解网络媒体的实际状况,增加对网络的感性认识,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网络名师工作室”培育计划,鼓励教师队伍应用教育信息化2.0和“互联网+”思维进行信息化教学,开展技术与教学融合实践,将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移动互联、跨越时空、大数据和智能化的技术优势,努力提高信息素养,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平台、技术和工具,建设好网络空间,更好地服务网络教研,推进专业和学术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五、结语

互联网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网络素养教育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高职院校创新浸润式网络素养教育的模式,目的是在青年大学生受教育的阶段帮助其形成正确判断网络信息的能力,再做出正向回应,从而在全民参与网络议题探讨时能够做出理智的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大环境,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国新办举行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EB/OL].(2021-11-16).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 wqfbh/ 44687/ 47406/wz47408/Document/1716302/1716302.htm?flag=1.

[2]李婉婷.高职院校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04).

[3]吴勇.网络传播下的媒介素养教育———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J].学术论坛,2011(03).

[4]肖亚庆.奋力谱写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新篇章[N].人民日报, 2021-04-19.

[5]张一春.学术引领共同成长———谈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内在机理与发展动力[J].江苏教育,2021(34).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Infiltrating Network Literac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e 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as an Example

Gu Yu

(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Jiangsu Province, Yangzhou 225000, China)

Abstract: The network literacy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values and behavior styles,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must be paid attention to. Starting from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of students network literacy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and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and requirement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network literacy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this article takes 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a network literacy cultivation mechanism that includes cultural infiltration, curriculum infiltration, management infiltration, and teacher team infiltration,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multi-dimensional interactive educational synergy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etwork literac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colleges; network literacy;immersion type; cultivation mechanism

猜你喜欢
培育机制网络素养高职院校
中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途径
传媒类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英模文化助力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