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劳动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写生能力

2023-06-05 23:17李仙春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

摘 要:写生是小学美术课程的重要内容,可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空间感知力,丰富了美术课堂的呈现内容,让学生可以更主动、积极的姿态投入美术学习中。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劳动实践基地在美术教学中得到了广泛使用。文章从学生绘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表现和原因出发,探究利用劳动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写生能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小学美术;写生能力;劳动实践基地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08-0088-03

引  言

写生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美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写生艺术源于日常劳动,可以提高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的观察力,丰富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师借助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写生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为写生教学提供绝佳的场所,让学生具备健康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观念,具有可行性。

一、学生绘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表现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与学生学习压力的增加,小学生的课后时间常常淹没在网络中,而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多是在室内开展,导致学生与真实的世界“渐行渐远”,学生的绘画常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1]。现行的美术课过于强调技法,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并不多,课堂上也被各类精心制作的课件“占领”,这种通过现代化技术呈现的“世界”与真实世界是不同的,学生无法通过课堂学习获取直接经验。在写生过程中,多数内容来自学生的想象,缺乏科学的观察,通常是由教师为学生提供视频资料、图片、蓝本让学生进行临摹。小学生充满好奇心,他们对这个世界有无穷的探索乐趣,渴望融入社会,融入自然,对此,教师应带领学生真正去感知和体验,帮助他们挖掘各类艺术元素。

二、学生绘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原因

导致小学生绘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写生机会少。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育部门认识到了绘画教学的重要意义,增加了花鸟画内容,但整体的绘画课时较少。在小学美术教材中,写意山水、工笔人物、工笔山水内容也有所减少,学生写生锻炼的机会也不多,导致学生的绘画能力难以得到提升。二是教学方法缺少创新。写生教学不仅要为学生传授技法,更多的是要传承传统文化,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情操。在写生教学中,教师不要过分强调哪一种笔法,如果过于拘泥于某种笔法,教学质量会大打折扣。当前的小学美术写生教学还是依靠教师的指导,尽管小学美术教师的配备可满足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要求,但教师的写生教学能力参差不齐。例如,花鸟画的教学既考验教师对中国画的认识、美术教学经验,也考验教师对诗词、书法、文学的掌握,对教师本身能力要求较高。三是学生兴趣度不高。对于小学阶段的写生教学,学生兴趣是关键,写生学习本身比较枯燥,学生的兴趣普遍不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逐步降低,如果教师无法通过科学的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自然会影响写生教学的质量[2]。

三、利用劳动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写生能力的方法

(一)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写生教学对教师的整体能力有严格要求。除了要掌握与美术相关的人文素养、专业理论、教育心理学知识外,教师还要具備专业知识素养、写生技能基础。美术并不等同于写生,可以教授美术的教师不一定可以教授写生。美术教师是美术课堂的主导者,如果没有掌握写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就很难组织教学实践活动,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着写生教学的质量。要想让学生信服,教师就必须有扎实的能力、渊博的知识、过硬的素养。

首先,教师要主动更新自身的理念。教师要意识到角色的转变,丰富人文精神底蕴,用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思想对待美术教学,提高写生教学的吸引力,创设丰富的写生学习情境,让学生对写生活动产生兴趣。

其次,教师要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3]。教师要多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美术相关的知识,提高能力,还要从劳动实践基地的特色出发,学习相应的知识,便于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

最后,教师要创新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法,将创作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写生教学活动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但示范应适可而止,不能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禁锢学生的思维创新。教师要改变“教学生怎样画”的模式,不要为学生过多传授透视、比例等绘画知识,这会影响学生的表现。对于小学生而言,过多的技法传授反而会产生反作用,成为学生写生的枷锁。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意,在写生课堂上可不对表现形式做统一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大胆创作,展现自己的内心感受和风格特点。

(二)引导观察,提高学生的写生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还不集中。在写生教学中,观察力是最重要的内容,只有认真观察,学生才能对写生对象有深刻的认识,写生不是停留在表面,也不是对写生对象的简单再现,而是要让学生真正发现生活中的艺术美,要以细致的观察力为基础。在写生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将学生视作一块海绵,让他们被动接收信息,而是应将学生看作爱交流、能思考的生灵。只有在积极参与、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才会发展得更快。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观察。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观察自然、认识社会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带着探险家的精神行走于天地之间,进行多角度观察,发现植物的生长过程,探索各类事物,并通过写生真实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色彩为例,色彩是艺术的组成。在劳动实践基地的写生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写生对象,了解固有色、光源色、条件色、环境色等,让学生从观察着手,掌握正确的规律,将印象转化为自身的感受能力。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观察。劳动实践本身就是一种充满乐趣的活动。在实践环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对写生的对象进行全方位观察,先观察完整,再落笔。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予以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先全方位观察写生对象,在下笔时,要认真且慢,下笔之后,尽可能一气呵成。教师要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观察,了解学生的兴趣。如在“画玉米”写生中,教师可先在黑板上画出玉米粒,画完后,引导学生猜测,看看教师画的是什么,接下来继续画,直到形成一整个的玉米。在劳动实践基地中,学生看到了真实的玉米,玉米有大有小,玉米的形态各不相同。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玉米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在学生下笔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玉米是不是有‘胡子,这‘胡子有什么特点?”“玉米的‘衣服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玉米的颜色不相同?”在学生全方位观察、分析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自己心中的玉米画在纸上,通过严谨、仔细的观察,使学生的写生积极性显著提升。

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在整个观察过程中,教师是辅助者的角色,要引导学生不拘泥于传统教师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主动观察,积极完成自我体验,提出疑惑,用绘画描述真实的场景。这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左右脑,还可优化学生对整个世界的认知方式,让学生对事物的观察不只集中在“看”的方面,还可通过自身努力洞察以前无法观察到的内容。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具备高阶思维能力。

最后,教师可将写生与音乐结合起来。在我国古代,一直有着“书画同源”的说法,美妙的音乐具有感召、抚慰作用,能给学生带来遐想。在观察时,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有意境的音乐内容,如在创作花鸟画时,可播放《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经典音乐,将写生对象与音乐内容深度结合。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写生习惯

从实践来看,小学生并不喜欢照本宣科的内容。为了利用劳动实践基地夯实学生的写生能力,教师要抓住写生教学的特点,重视对学生习惯的培养,让学生真正热爱写生,在科学的教学设计中发挥写生的价值,拉近学生与美术之间的距离。

首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写生习惯。写生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过程。当进入劳动基地之后,教师不能直接单一地为学生讲述写生内容。单一的讲述会让学生很难理解,枯燥的内容也会降低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其习惯的养成。教师要致力于使枯燥的专业知识生动化,充分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鼓励学生亲身体验,互动交流。教师要主动放手,通过劳动实践基地创设趣味的写生环境,还要充分认可学生,信任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实践,将实践基地中的写生创作主动权交给学生。

其次,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培养学生写生习惯。从小学生的内在需求来看,他们对美术这类的趣味教学活动实际上都拥有天然的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需求,不要让写生教学被“分数”评价扭曲,让学生的思维被机械的训练占据,这样学生必然会丧失兴趣。因此,在每一次的写生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都要了解学生需求,根据学生需求调整活动,将写生内容与学生心理需求结合,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在进行写生教学时,教师不能给予学生太多示范,也不能过于关注技法。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教师除了要为学生传授基本技能、激发学生的写生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保护好学生对艺术的好奇心。

再次,利用丰富多元的写生活动培养学生写生习惯。教师只有借助丰富多元的写生内容,才能让学生对写生活动产生源源不断的兴趣。劳动实践支持下的写生活动,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用丰富的内容来激活学生的写生热情[4]。

最后,以比赛推动学生写生习惯的养成。在利用劳动实践基地进行写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丰富多元的写生活动,有助于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写生习惯的养成。写生比赛是一种深受学生喜欢的活动。在比赛中,学生能体会到竞争的乐趣,也为写生活动赋予了更多的趣味性。写生比赛可以以个体为单位,也可以以小組为单位。以小组竞赛为例,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由小组成员来选择写生内容,一起完成写生作品。整个活动充满乐趣,各个小组画出了不同的作品。此类活动深受学生的欢迎。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增强集体荣誉感,充分认识到合作的意义,真正地爱上写生,养成良好的写生习惯[5]。

(四)以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写生能力

在小学美术写生教学中,当写生活动从室内转化为劳动基地时,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最佳的学习体验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容易受到美的熏陶。在劳动实践基地中,各类美好的事物和现象能够为学生的写生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入劳动实践基地,让他们探索美,发现美,体验美。在美的熏陶下,学生的写生能力可以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例如,有的学生喜欢树叶,在劳动基地中收集树叶,感受到不同的叶形、叶脉、颜色的美。这不但为学生写生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与素材,而且引导着学生将这些美融入写生,创造新的美。在劳动实践基地中,学生可以完全融入大自然中,体验大自然的美,这是任何高科技都无法取代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从发现美、感受美到创造美,写生绘画能力自然而然能够得到提高。

结  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劳动实践基地成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这也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劳动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写生能力,让学生对自然、劳动之美有深刻的认知,这也是开展审美教育的理想途径。利用劳动实践基地可有效锻炼学生的写生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感受和发现实践中的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生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于涛.加强观察,提高素描静物写生能力[J].江西教育,2018(15):88-89.

李艳霞.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实施写生教学的策略[J].科普童话,2017(19):61.

宋晓燕.浅析美术写生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2(27):80.

张颜.浅析小学阶段写生画教学现状[J].小学教学参考,2011(30):81.

李贞.培养学生写生能力之我见[J].新课程,2011(02):55.

作者简介:李仙春(1983.4-),男,福建周宁人,任教于周宁县狮城第三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
刍议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美术教学中育人本位功能的彰显策略
小学美术快乐教学之我见
美术教学综合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开发动画资源 优化美术教学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