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3-06-06 23:20李慧君
求知导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阅读兴趣幼儿

摘 要:幼儿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都需要大人的呵护和培养。在幼儿园,除了课堂教学和课外游戏,阅读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活动。由于幼儿对阅读没有足够的认知,大多数幼儿没有主动进行阅读的意识,因此,幼儿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应该将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文章从分析幼儿阅读的现状出发,探析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和能力的措施,以期为幼教工作者的阅读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幼儿;阅读;兴趣;能力

作者简介:李慧君(1982—),女,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第四幼儿园。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们能切身体会到生活品质的大大提升,从过去出门靠步行或是骑自行车,到现在汽车的普及;从过去与亲友联系靠书信和传话,到现在手机和电脑家家必备,人们生活的便捷程度较过去提升了太多。在现代生活中,上至老人,下至幼儿,大多数人都接触过电子产品,而且生活、工作和学习等领域都离不开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凡事具有双面性,在电子设备的广泛普及下,一些人渐渐沉沦在电子产品中无法自拔,越陷越深。一些人不光在工作和学习中使用电子产品,在家庭和娱乐中也过多地使用电子产品,生活被电子产品过度侵占。在部分家庭中,父母回到家除了做家务,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玩手机上。在家长的影响下,部分孩子在家也都是玩手机、玩电脑或看电视,长期将注意力放在电子设备上,这不仅影响了孩子的视力,也减少了他们学习或阅读的时间。

孩子在每个发展阶段,都离不开学习,生活技能需要学,自理能力需要学,知识更需要学。在部分家长看来,学习对于幼儿来说还为时尚早,其实不然,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都不是在一朝一夕的短时间内能够达成的,需要持之以恒的积累。尤其是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处在发展的初期,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得到增强。而幼儿学习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阅读[1],阅读和绘画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方式,能够拓宽幼儿对世界的认知。但与年龄稍大的孩子以及成人不同的是,幼儿阅读的书籍往往是由少量的文字和大量的图画组成,内容浅显易懂。兴趣是学习的根本动机,要想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就需要选择内容简单且丰富有趣的绘本来吸引幼儿的注意,使幼儿长期坚持阅读,这样才能使幼儿爱阅读,并逐步提高阅读能力[2]。

一、新时代幼儿阅读现状

(一)幼儿阅读环境堪忧

在大部分家庭中,家长都会为幼儿准备一些绘本,但是幼儿主动拿起书籍翻阅的概率却很小。比起阅读书籍,幼儿对平板电脑或电视里的动画片更感兴趣。现阶段部分家庭的教育现状是:父母在家只要有空闲的时间,就拿起手机看朋友圈、刷视频、打游戏、追剧或看小说等,让幼儿在一边自己玩耍;还有一部分幼儿由爷爷奶奶照顾,而爷爷奶奶对孩子的管教通常是放任自由,即使想让孩子进行阅读,也因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较低而不能给孩子正确讲读。在园内,幼儿接受的教育按课标和周计划进行,安排的阅读时间也非常有限,有些幼儿每周的阅读时间还不到1个小时。教师即使组织幼儿进行阅读,也如同走马观花,阅读实效不明显。3—6岁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极度需要家长陪伴、教师引领,幼儿非常希望家长或教师能够多陪自己聊天或玩游戏。这一年龄段的幼儿,他们对家长和教师的言行有着极强的模仿能力,而且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都要凭借家长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因此,在父母长期沉迷于手机和电视的行为示范下,在教师对幼儿的阅读不太重视的环境下,充满好奇的幼儿,其行为往往受大人行为的影响,喜欢在父母身边观看视频,而对于静态的绘本内容没有很强的阅读欲望,甚至觉得绘本很枯燥,即使家中或园内摆放着很多绘本,幼儿也没有拿起繪本进行翻看的想法,主动阅读意识堪忧[3]。

(二)幼儿阅读耐心较少

幼儿正处在活泼好动的阶段,其注意力和专注度的维持时间较短。而部分家长培养幼儿专注力的意识也不强,尤其是对于阅读这件事,部分家长存在着错误的认识:只要孩子看了就好,对于孩子看了多少、看了多久、是否真正理解等,都不太在意。在幼儿园的语言课或课余时间组织的阅读活动中,部分教师只是随机确定阅读内容,不能精心设计阅读方法,导致幼儿只是拿着绘本上瞧瞧、下翻翻,对于阅读不知从何处着手,其注意力稍纵即逝,不一会儿就会高喊“我看完了”。同时,幼儿园班上的孩子较多,每个幼儿的专注度、对阅读的爱好程度不同,在教师组织的阅读活动中,如果有极个别的幼儿开小差或大声喊叫,其他的小朋友极容易受到影响,导致阅读的兴致降低。此时,教师即使重新组织幼儿进行阅读,幼儿即使遵循教师的要求继续翻看读本,注意力也很难再转回到绘本上[4]。对于幼儿来说,如果阅读没有定下规则,且没有明确的阅读任务为引导以安排阅读时间,阅读环境繁杂,他们就很难进入阅读状态静下心来看书。而现实家庭环境和园内教育的限制,使得幼儿难以形成集中精力阅读的意识,他们即使拿着书阅读,也不能全身心投入阅读当中,阅读兴致的持续时间往往很短。

(三)幼儿阅读压力较大

在成人的眼中,阅读是拓宽视野、培养道德情操、补充知识和提升能力的有效方法。但是幼儿并不知晓这么高深的道理,只知道是家长或教师要求自己这么做。对于这种并非出于自己的主观意愿,而是基于家长和教师的安排而进行的阅读,大多数幼儿会产生抵触情绪。再加上部分教师的目的性过于强烈,迫切地想提高幼儿识字和记忆的能力,为幼儿提供的读本种类单一,在阅读过程中也过度强调识字和背诵,给幼儿形成阅读压力。在一次次不愉快的阅读体验中,幼儿很容易对阅读丧失兴趣,幼小的心灵中就会被种下“阅读即背诵,背诵即阅读”的“灰色种子”。

二、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和能力的措施

(一)创设舒适温馨的阅读环境

幼儿对于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往往会有很强烈的好奇心。也正是强烈的探知欲望,导致幼儿在阅读时,容易被其他的事情吸引,哪怕是身边有个小朋友经过,也会让幼儿忍不住抬头看一眼。再加上阅读是需要自己独立进行的活动,身边没有小朋友说话,阅读一段时间后,幼儿难免会耐不住性子去找别的小朋友玩耍、说话。基于幼儿的自主阅读意识不强,教师需要根据幼儿阶段孩子的关注点,创设温馨的、适宜幼儿的阅读环境。在这种阅读环境下,幼儿就能感受到阅读也是件很愉快的事情。例如,教师可以在班内建立“小小阅读角”,在阅读角中摆设软绵绵的坐垫,以及苹果、桃子、花朵等各种形状的靠枕,还可以在墙上喷绘、张贴各种可爱的卡通人物、动物或植物等,使阅读环境变得轻松温馨[5]。教师也可以将阅读角的书籍分门别类,将同种类的书归整在同一块区域里,在该区域的书柜上张贴相应的图案,并在区域周围装饰相应的物件,帮助幼儿快速识别该区域的图书类型。教师还可以利用幼儿园的资源,提升幼儿阅读的体验感。例如,教师可以在阅读角设置一块区域,摆放磁带或耳机等,对于有录音的书籍,幼儿可以聆听相应的有声书,感受耳机里传递出的声音,在起伏变化的声线中感受故事情节的变化,增强体验感;教师还可以在阅读角准备一些纸和笔,幼儿在阅读中看到喜欢的角色或事物,难免会跃跃欲试想画下来,在教师提前准备好的图画本上,幼儿可以挑选喜欢的、符合角色特征的彩色笔,将喜欢的事物模仿着画下来,在边看边画的过程中,幼儿自己就能将阅读形式变得丰富起来。由此,在教师创设的舒适愉悦的阅读环境中,幼儿能够提高阅读兴趣。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培养,而坏习惯的养成却很容易,在坏习惯形成后想要纠正过来,难度会大大增加。尤其是对幼儿来说,由于幼儿心理发展得不够全面,在这个阶段的主观意识较强,往往凭着自己的感觉做事,而且不能够判别自己所做事情的对错。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阅读时,要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阅读行为。例如,幼儿在看书时往往打开书就看,对于书名很少关注,有些孩子在一本书看完后,也不知道这本书的名字。教师在组织幼儿阅读新书时,应该先引导幼儿观察书本封面,教会幼儿认识书名,通过书名对书里的内容有初步的猜测和判断,为其后的阅读提供理解的大方向[6]。又如,幼儿在翻书时,不像有阅读经验的孩子会按照页数翻书,通常是隨意打开一页就看,看完一页以后,也不一定会继续翻看下一页;或是随意乱翻,翻到哪页算哪页。在不连续的页面内容中,幼儿阅读到的内容是不连贯的、跳跃的、没有关联的情节,这就使得幼儿看不懂书本内容,会误以为书本无趣、无聊,没有继续阅读的欲望。因此,教师在带领幼儿阅读时,应该引导幼儿认识完书名后再翻开封面,从第一页开始阅读,在阅读完一页后,再翻到下一页阅读,按照页码顺序依次翻阅。由于幼儿的耐心有限,对于阅读没有系统的概念,在阅读时通常会快速地翻页,随意浏览页面的图画后就翻到下一页,往往很快就将一本书看完,却不知道书本讲述了什么内容。教师应该引导幼儿放慢阅读速度,认真观察每一页里的图画含有哪些元素,组合在一起想表达什么,书里的文字是否认识、怎么读、是什么意思等,帮助幼儿提升对书本的理解,学会在阅读时观察、思考、感悟,提高阅读能力。

(三)开设幼儿阅读成果交流会

幼儿是个性鲜明的、独立发展的完整个体,无论其年龄大小,都有自己的主观想法和感受。在阅读时,即使是再简单的绘本,幼儿也会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体会。幼儿有独特的感想时,会想和身边的小朋友或是教师分享,但是在阅读活动中,教师通常需要维持课堂纪律,要求幼儿保持安静,认真阅读,不能交头接耳,影响其他的小朋友。教师可以为幼儿另外创设交流机会,使他们在有组织的活动中,尽情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例如,教师可以定期举办“知识宝宝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幼儿可以互相分享自己最近阅读的书籍,在书中看到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现了什么新奇的事物,自己阅读完一本书后学到了什么,等等。幼儿在交流会上畅所欲言,既满足了分享欲望,又能够在听其他小朋友的诉说中,学到一定的知识和道理。在幼儿阅读的书籍中,有很多精彩的小故事,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表演。例如,在阅读完一本书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则故事或是一个片段,自行选择小朋友组队,进行角色扮演,共同将故事内容表演出来。在表演的过程中,幼儿通过对话和动作,会对人物性格特征有更深入的理解,加深对故事内容的体会。教师还可以每周举办一次“阅读小讲堂”活动,让幼儿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作为“小小讲师”将自己喜欢的故事讲给全班小朋友听。无论是阅读交流会、故事表演或者阅读小讲堂,都能丰富阅读形式,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形式下锻炼表达能力,提升阅读能力和兴趣。

(四)教师言传身教助幼儿阅读

学龄前阶段的幼儿,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极强的模仿能力是这个阶段孩子的特性,幼儿在家中会不自觉地模仿家长的行为,在幼儿园中会模仿教师和其他小朋友的行为。而对于自己所模仿的行为,幼儿并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教师在幼儿园中,应该以身作则,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展现给幼儿看。在阅读活动中,部分教师会做些与阅读无关的事情,幼儿看在眼里,会产生疑惑,不知为什么自己在阅读,而教师却在做其他的事情,就会误以为自己也能够做其他的事。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阅读时,应该跟着幼儿一起阅读。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也可以在课余时间拿出报纸或者书本阅读,给幼儿做良好的示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主动阅读的意识,体会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

结语

阅读能够使人安静下来,能使人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更重要的是,阅读不是某个特定阶段才需要做的事,无论哪个年龄段、哪个领域的人,都需要不停地阅读。因此,对于幼儿来说,阅读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这能够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园教师应该在阅读活动中言传身教,遵循趣味性、启发性和生活化原则,通过各种阅读方式助力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赵文慧.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和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爱情婚姻家庭:教育观察,2021(9):69-70.

黄冬梅.农村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和能力培养策略刍探[J].成才之路,2020(16):139-140.

范晓洁.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探究[J].读与写:上旬,2020(4):20.

赵晓霞.浅谈幼儿阅读兴趣及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综合版),2019(8):118.

沈润青.核心经验视阈下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新常态探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7):58-61.

杨秦.浅谈幼儿园绘本教学中对孩子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J].福建教育研究,2018(6):30-31.

猜你喜欢
阅读兴趣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