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动情·入境·双向”的写作教学

2023-06-10 12:15邢红蕾商宗伟
学语文 2023年2期
关键词:真情实感体验情境

邢红蕾 商宗伟

摘要:一次“随而不随”的“随机写作活动”启迪我们:作文教学需要“动情”,需要我们在写作设计、指导讲评过程中努力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需要“入境”,创设有助学生深度理解、符合文本与生活逻辑的有效情境;需要“双向”,既离不开教师对写作训练题目、过程设计等的斟酌,尽可能调动学生胃口,还要注重师生双向的情感与思维互动,引导学生抓住学习、生活的真实情境和真切体验,真正形成属于自我的“随性写作”。

关键词:真情实感;体验;情境

某一天,因為临时变动又增加了一节语文课,我需要连上三节课。走在去教室的路上,我就想着:怎样才能上完这些课而且还得让学生不感到厌烦呢?

上完原计划的课文篇目《再塑生命的人》,我增加了向学生介绍名家名著的内容,介绍海伦·凯勒以及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以充满敬佩的心情读着她的信:“如果让我用我的眼睛,哪怕只有三天的时间,或许我能以我想象得到的最喜欢看见的东西来很好地说清楚这个问题。而且在我这么想的时候,也请你思考这个问题。假如你也只有三天的时间来看世界,你该如何应用你的眼睛?……”读着读着,我被深深感动,同时也不由在想:如果是我,我会如何用我的眼睛呢?我最想看到的是什么?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让学生也体验一下在黑暗中的感觉,他们会有怎样的心灵触动呢?是否也能让学生明白——像处于海伦这样状态的残疾人多么需要关心帮助,而自己拥有健康又是多么幸福呢?

于是,我随即设计了几项活动,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完成,一是在无人搀扶状态下闭着眼睛走到讲台,二是在“盲目”状态下默想自己此时此刻最想说的话,三是到黑板上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写下自己的心理感受。同学们兴致很高,配合积极,有的学生走到讲台要上台阶时没把握,我和身边的学生有时就随手扶了一把。

活动结束后,大家睁眼一看不由都愣了,黑板上的字显得乱七八糟,大多东倒西歪,不少同学一时间找不着自己的字写在哪儿。不过,大家也都发现一点,在黑暗中登上前台不约而同写下最多的是诸如“痛苦”“光明”“黑暗”“帮助”“难受”等一类词语。随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同学们七嘴八舌地急于表达,我呢,也趁热打铁,鼓动大家借此机会把今天的活动和感受写下来。

批作文时有了意料之外的发现,许多学生写出自己特有的体验和感受,写出发自肺腑的感慨,平时作文困难的学生也写得有情有景,有了很大的进步。

起笔时有的学生直接抒发自己的心声,写道:“光明对一个正常人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一个盲人来说,光明就是最高的奢望。”

还有用排比开头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假如失去光明,世界将变得黑暗;假如失去光明,多姿多彩的世界将离我们远去;假如失去光明,生活将变得痛苦不堪。”平时作文不是很突出的她,这次学会了用这种句式来表达感受。

“找一本书,一个本子,听起来多么简单,简直是举手投足一般的小事,可是在黑暗里,你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找的书对不对。看不见上面的字,你认识的颜色只有黑,无边无际的黑暗世界。”这一段发自肺腑的表述,用心体验到了看不见的艰难和痛苦。

“我心里想道:这些要求有什么难的,难道我还能出错?闭上眼睛之后我才发现事事都不方便,在本子上写字,都不知道第几行就乱写一通。这时,我有点紧张了,我真能走上这原本看起来很近的讲台吗?”这是个平时表现优秀的孩子,当然也有几分自信,轻松、不在乎的神情跃然纸上,可是在真切的体验中看法转变了。

细节描写是学生在平时作文中常常缺少的部分,而在这次写作中则有了明显进步。例如,“我不由自主地把手张开,眉头紧锁,用手扫描障碍物还不行,脚也得用上,前一只脚紧贴地面向前滑动,滑一段后,后脚跟上去,再走。心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完呢?走快时,总感觉前面有个障碍物,走慢时感觉前面有座山要撞上,或者是有个大坑要掉下去。”这位同学把小心谨慎的状态描写出来,而在平时作文里很少有这样细致的描写。

“当我闭上眼走上讲台的过程中,心中不由有一种危险感,害怕遇到东西把我绊倒。我小心地走到讲台,摸摸这,摸摸那,寻找着粉笔。可把我急坏了,粉笔在哪呢?我终于随着别的同学的手——找到了粉笔,但是,随后我又找不到黑板了,俨然分不清东西南北!我还是坚强地用手摸索着,终于找到了黑板。我当时的感觉就是:我现在在哪啊?这种感觉让我写下了‘我在哪三个字,还加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位同学平时写作文不大理想,我欣喜她能把当时的感觉清楚地描写出来,茫然不知身处何地,让人烦恼而又无可奈何。

“无助的我不知被谁扶了一下,把我扶上了讲台,所以我没有被摔到。这双手是多么温暖亲切啊!在这时获得帮助内心感到无比温暖,但是,我又不知道是谁给了我帮助,一步一步颤巍巍走回座位时,我才想到,应该是老师吧。”

从相应心理细节的写作表达反馈的情态来看,虽然当时这一活动或曰游戏只有十分钟多点,但对学生的影响却是很大的。我当时怕学生拌倒,不自觉地扶了他们一下。一个微不足道的举动,胜过了千言万语的说教,在孩子们心里产生的触动不仅仅是涟漪,这也是我起初没有料到的。一个举手之劳,让他们感动不已,身处困境之下才能真切体验到那种寻求救助的心声与感觉。我想,同样当他人需要帮助时,这些学生有一天也会伸出援助之手吧。

由此,我们再来选读一些学生在结尾抒发的感悟。

一位男生在结尾时写道:“我看不见黑板,找不到粉笔,不知道我写的字是什么颜色。虽然这只是一个游戏,但在盲人的世界里天天都是这样的情景,我了解到了他们的心情,尝试到了他们看不见的滋味,真是用语言表达不出来。而我们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应该好好干好我们要做的事情。”这个孩子表现出了他的敏感和同情心,同时也懂得了要珍惜这双明亮的眼睛。这个孩子平时学习主动性不是太高,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她的另一面,一次小小的活动,肯定不能说由此让她立刻变得优秀,但我们起码看到了她要努力追求进步的愿望。

“先前的傲气似乎都飞到九霄云外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无限的感伤和对盲人的同情敬佩。这次活动让我感到了我以前是多么的无知。我没有利用好我的双眼好好学习。假如真的有一天我失去了双眼,失去了光明,那我会怎么办,难道只能叹惜以前没有爱护我的双眼好好利用我的双眼吗?”这是一个平时内向、不擅长言谈的女孩子,而在这次作文里——我俨然看到了她丰富的情感和思想,让我又多了一层对她的了解。

体验使学生理解了盲人的艰难与痛苦,加深了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关怀,也更多了一份对盲人的责任心。请看,另外两名女生的表达:

“这次非同寻常的体验让我想到:我才闭眼不到20分钟就难受至极,要是一个盲人该多么难受啊!整天与黑暗做伴,不能得到一丝光明。我们要把自己的爱心多分给他们,让我们关爱那些有缺陷的人吧。”

“这次活动让我体会到了盲人的无助,当我闭上眼睛慢慢向前走去时,我是那么地害怕无助,同时也是那么地渴望有人能帮助我。这次活动我们不但要知道光明的重要,也要知道多帮助残疾人,让他们可以放心地向前走,让他们心中多一些光明,少一些痛苦、孤独和恐惧,让他们也体会到有光明的世界是多么美好——我们就是他们会动的眼睛,光明的世界。让我们一起努力,让‘黑暗消失!”

还有的同学,联系身边的人和事物写出了自己强烈的心声:“我害怕黑暗,恐惧黑暗,因为到那时我就再看不到妈妈的样子,再看不到爸爸了。看不到朝夕相处的同学,看不到和蔼可亲的老师,看不到美丽的风景,看不到这世上所有的一切……多么痛苦。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没有了这一扇窗户,我的世界又将如何?因此,我深深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念头——我真的要珍惜我的眼睛!珍惜这一扇心灵的窗户!”

再如,“等我走到讲台都已头晕,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海伦,想起了所有的盲人,他们整天不都在这种感觉下生活吗?海伦的刻苦显现在我的脑海里。我陷入了沉思:生活在光明世界里的我们懂得什么叫‘珍惜吗?当同学们睁开眼睛时,没有人会嘲笑字的丑,而嘲笑的是自己,是自己对生活的态度。‘黑暗两个简简单单的字,仅有二十五画的两个字,使许多人度过了他们的一生。”字里行间,学生不仅有深刻的反思,而且很细心,用字的笔画来概括盲人的痛苦。基于真实的体验感受及其深切的感悟,学生才会有更深层次的思考,自然而然地发出“珍惜所拥有”的呼吁,反思自己应该怎样珍惜当下好好生活。

学生没有空洞的口号,没有常见的套话,有的是发自内心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

我告诉学生:当有人在困难时,你伸出援助的手,他们会像你一样心存感激,被温暖的人还会像你一样再去温暖他人。

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学生的变化,也由此影响了我。它让我明白作文时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真正的好作文一定是来源于生活的,来源于对生活的切身体验以及对生活真切的理解体悟。我们在作文中对学生提到的最多的要求往往是“真情实感”四个字,但“真情实感”从何而来,怎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怎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真情实感”,老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却思考和践行得很少甚至微乎其微。“真情实感”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廉价的口头禅,让老师照本宣科对学生公布一个写作话题或者题目,然后告诉学生一定要注重“真情实感”就“一告了之”的事情,它更需要老师在写作设计、指导与讲评的过程中努力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写作题目到写作过程以及写后反馈等,都需要有一个考量。反之,如果我们设计的写作命题很难贴近、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感受,在写作过程中又不能给学生提供恰当的支架或者平台去引发学生对相应生活经验的挖掘与感悟,这样的写作往往是苍白的,更多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在这次写作中,当堂游戏活动的设计当时看似随机,实际相当于为调动学生的感受、思维搭建了一个支架、桥梁,正是有了对生活的切身体验,才能使学生的写作写得既比较充实又不乏灵性。“生活”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对其感知、感受、感悟更应该是具体深入的,只有有了对生活的深入理解,才能促进学生作文的深度发展,而不是超脱于生活本身——仅仅靠跟着感觉走或者一味讲解某些写作技巧来提高写作水平。

2022版新修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结合新的课程精神,笔者对曾经所经历的这次随机写作活动也有一些新的审视。对于创设教学情境,对语文老师而言不是陌生的新名词,包括在写作教学活动中能够结合实际创设教学情境,理应成为我们自觉的教学追求。这一次看似“盲目”的写作活动,之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味和写作热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得益于有效写作情境的生成,自觉不自觉地体现出教学活动的“情境性”特点。假设的提出,假设自身作为盲人的登台体验,本身一定程度顺合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及课文选文《再塑生命的人》的原初情境,有助于学生较好地理解原作主要人物的行为心理逻辑,并能通过置换体验、换位思考促进对文本人物形象、主题内涵的深度理解,同时生成基于高度情境化的新的写作话题,整个教学过程切合真正意义的情境教学。很多时候,写作情境包括教学情境的創设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有意为之,但是这种情境的创设一定是以符合生活或文本的逻辑、符合常态的认知逻辑为基础的,而不是为了情境而情境、为了情境而刻意为之。只有把这样的情境式的随机创设和对相应课程、教学实施的学理审视有机结合,才能在后续的写作教学活动中进行更好的设计与开发。

最后,还要看到的是,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写作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很多时候更需要经历渐进提升甚至必要的反复波折,而绝不是靠着单纯的一次有亮点的写作活动或者一节精心准备或随机生成的漂亮的作文课所能达成的。梁启超先生曾提出,学生常规的语篇写作(相当于我们现在通常所言“大作文”“正规作文”)训练次数要有所节制,不能单纯追求数量,同时“尚有补助法,使学生在课外随意做笔记,以为作文的补助,比出题目自然得多”(实际上就是自主练笔,相当于“随笔写作”)(梁启超《作文入门》)。比照梁先生的观点,反思我们的日常作文,有时候曲解和误解所谓的“大量读写”,只是追求写作篇数、字数“达标”,而缺少对写作素材、写作过程是否合目的性的审视,久而久之,老师所做的,多是让学生完成一些写作任务、完成规定数量的作文为目的,而很少反思相应写作活动的衔接性、递进性。针对这一次随机写作活动,我更加认识到:一方面,作为教师要对写作训练的题目、过程设计等多做有益的思考斟酌,尽可能调动学生胃口;另一方面,我们不能满足于单一的教师主导、规定下的“正规写作”,还要在写作引导和反馈的过程中,注重师生双向的情感与思维互动,真正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学习、生活中的真实情境、真切体验,真正形成属于自我的“随机写作”。这样,才可能在两条腿走路中促进写作效能的提升。

(作者:邢红蕾,山东省枣庄市第十五中学一级教师;商宗伟,山东省枣庄市第十五中学正高级教师)

[责编张应中]

猜你喜欢
真情实感体验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论述小学语文轻松作文的教学尝试
作文立意的探究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第一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