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AM视角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研究

2023-06-13 09:28许彦伟韩竹崔丽丽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

许彦伟 韩竹 崔丽丽

摘  要: STEAM教育以跨界融合为核心思想,着重培养解决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真实问题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为目标,二者在目标层面上是一致的。基于STEAM教育跨界融合的视角,建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模型,构建由普及激发阶段、孵化选拔阶段、实践培育阶段组成的三阶段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和由教育平台、孵化平台、实践平台组成的三平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体系,进一步提出了三阶段三平台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路径,将STEAM理念的跨界融合落实到创新创业教育中,为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进行有益尝试。

关键词: STEAM视角; 三阶段三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 实施路径; 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3)02-0001-06

在中国,到2015年《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创新创业教育才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1]。尽管如此,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还处于良莠不齐的阶段[2]。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缺乏顶层设计,各教学主体在教学育人过程中的衔接存在矛盾,这样的教育本末倒置,强调创业之“术”,忽视创新之“道”[3]。学生接受的创新创业教育呈现碎片化现象[4]。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实施中各要素零散和简单,没有形成涵盖创意、创新、创业紧密相关的完整体系,尚不足以支撑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5]。因此,构建高效实际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成为当务之急。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更需在学校内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6]。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可以参考STEAM教育理念的跨界融合视角进行布局,覆盖创意、创新、创业内容,实现普适教育与精英教育各有侧重、工程素养与管理素养有机融合、提升素质与提高能力并举。通过教育实践,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整体素质,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一、STEAM教育理念

STEAM教育起源于美国,通过不断演变,目前形成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教育理念[7]。我国对创新型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在国家层面已将STEAM理念视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大力推进[8]。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提出探索 STEAM 教育等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数字化意识和创新意识[9]。

从STEAM 教育框架(见图1)中可以看出,这种教育理念最顶层的是最终目标(Life-long Holistic)[10]。本文取其跨界融合的内涵,原因在于,不能只是单纯地以科学、科技、工程、艺术、数学跨学科的特性来解释,而是在创新、创造中凸显人本的价值意义[11]。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是学生面对不确定性时所需的创新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创新和创业相连一体、共生共存。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新时代,各行各业变化及融合不断加速、前沿技术迭代持续加速,這就要求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也要注重对学生快速学习能力、跨界融合能力的培养。STEAM理念特别强调跨界融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这种借鉴并不是简单套用其五种学科的教学和运用,更重要的是从理念和视角的高度进行思考,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总目标,结合各专业特点,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重要环节进行系统思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模型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并非“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简单叠加[1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从顶层设计层面梳理并总结出高校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14]。这既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风向标,也是课程体系建设的根本依据,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纲领性思想,在此模型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才能抓住教育的核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模型见图2。

(一)创新创业通用素质

主要是指创新创业的必备素质,包括但不局限于国际视野、商业道德、生涯规划能力、社会责任意识、知法守法意识、竞争意识、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意识、批判思维、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支撑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础能力与素质。

(二)创新创业专业素质

主要是指创新创业所需的专业素质,包括但不局限于本专业知识技能、市场营销策略、企业管理策略、财务管理、电子商务、产品设计、品牌管理等促使创新创业趋于成功的知识和技能。

(三)创新创业心理素质

主要指创新创业中应该具备的良好的心理调节素质,包括但不局限于恰当处理人际关系、有效管理自身情绪、正确应对创业压力、保持创业的自信心、勇于面对创业挫折、具有坚强的意志力等素质和能力。之所以单独列出这部分素质要求,是因为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的意义目前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应该自成一类。

对比全球著名高校的创业教育,虽然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不一,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大体是一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应该是以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与引领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改革,其基本立足点是人的全面发展及人的个性化发展,既注重所有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提升,也注重个别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需要,同时也贯穿学生整个大学学习阶段。STEAM理念即从理论的高度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规范,也在具体课程建设过程中起到了指引的作用,能够保证跨界融合课程体系建设的方向正确。

三、三阶段三平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实践

各高校要对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三阶段三平台课程体系的构建实现跨界合作,突破管理机制体制瓶颈,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平台与资源。围绕促进学生“素质提升、幸福成长”的宗旨构建并实施三阶段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辅之以恰当的实施路径,强调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应该具备诚信的人格品质、积极的职业态度、正确的做事方法、高超的技术技能、丰富的文化知识。

(一)三阶段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

1. 普及激发阶段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面向的是所有学生,此阶段课程内容包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心理素质,形成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创新思维,促进个人生涯发展所需的综合素质提升的内容,也包括提升工科学生管理素养及提升文科学生工程素養的跨界思维内容,还包括提升专业创新能力即专创融合的内容。

2. 孵化选拔阶段

此阶段课程内容包括系统性的创新创业流程及专业知识。通过活动实践了解创新创业前沿,体验创新创业,在尊重个性发展的前提下,利用多种方式开展学习实践,是进行创新创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内容。

3. 实践培育阶段

此阶段课程内容以创业实践内容为主,为有能力、有创意、有意愿的学生提供平台进行创业实习,并在资金、场地、政策、智力等方面提供协助,加快大学生创新创业速度[15]。

从课程内容设置上,按照STEAM教育理念,注重跨界融合内容选择,强调学生本身知识技能及与他人知识技能的跨界融合。三阶段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如图3所示。

(二)三平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类,两个类别的课程互相补充、缺一不可。在创新创业教育显性课程的设置上构建三平台课程,即教育平台、孵化平台和实践平台,从结构设置上体现跨界融合的STEAM理念,三平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具体实施路径如图4所示。

三平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具体实施路径如下。

1. 教育平台——素质提升课程

教育平台中的课程主要目标是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所必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可能进行的创新创业活动奠定坚实基础,强调创业常识的积累[16]。教育平台分为三类课程。

(1)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程

包括自我认知类课程,如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素质拓展训练;创业认知类课程,如创新创业基础、就业指导;创新认知类课程,如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开发、“互联网+信息技术”等必修课,以及若干公选课及网络课程。

(2)跨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包括为文科专业学生开设的工程素养训练课程,旨在提升文科学生工程素养;为工科专业学生开设的管理素养训练课程,旨在提升工科学生的企业管理素养。两门课程的开设,使各专业学生全面了解各类型企业的运转模式及管理方式,为学生长远发展提供了保障。

(3)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重新制定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支持专业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纳入人才培养质量指标,开展“分层教学、分流培养、分类成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支持分院根据专业特性定制开发与本专业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特性开发与本专业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1+N”课程体系,其中“1”是契合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发展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和升级对接点(如智能化、“互联网+”、绿色环保、商务化、文创化等),“N”是结合不同专业特点的多样化、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如艺术设计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型为“文创化+”视角(见图5)。

教育平台的所有课程在实施中均融合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工匠精神、地方文化、中国特色等元素,实现了德育贯穿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

2. 孵化平台——技能训练课程

孵化平台课程从创新创业孵化活动入手设计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自身优势选择课程学习,由二级分院、学工、团委、创业学院、大学生创业园等部门共同组织开设并实施,包含三类课程。

(1)创业班课程

创业班学生由大三学生自愿申请,学校组织考核、面试,最终确定班级人选。学习考核合格可置换部分专业课程学分、毕业论文与顶岗实习学分。创业学院为学生配备专业课程导师、校内创业导师和企业导师,根据学生创业需求,在学校教学管理框架下,实施个性化创业人才培养。创业实战依托大学生创业园组织进行,对选拔出的可实施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如公司注册、专利申报、论文发表、产品开发、课题申请及专利转化奖励等。创业班一种方式为碎片化方式的星火创业班,短期开设,时间为3个月,如与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培养,目标是高质量就业;创业班的另一种方式为集中化卓越创业班,集中开设,时间为1年,目标是低风险创业。创业班探索真实项目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提升了学生创业能力。

(2)第二课堂课程

学校应制定《思想成长及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管理办法》,根据性质不同,划分为思想成长(含工作履历、志愿公益、文化活动等)、创新创业(含实习实践、技能特长)两大类,超出部分的学分学生可申请替换或奖励。要将第二课堂课程内容与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参加大赛、申请专利、参加协会、参加创客空间学习、参与工作坊学习、参与创新创业项目、自主创业等紧密结合并折算学分,制定评优标准,奖励优秀学生。第二课堂实践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积累创新创业经验,提高创新创业综合能力。

(3)工作坊课程

工作坊按照内容分成普及激发类、专业技能类、科技创新类、智能制造类等四类,由学校批准建立,学生经考核合格取得课程学分。工作坊设置以二级教学单位为主要依托,学校和二级教学单位共同管理。工作坊课程做到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对象、定内容、定考核,并从围绕人才培养、依托专业特色、强化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学生成长等四个中心进行课程设置。工作坊需突出五个模块,即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技能培训与竞赛指导、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职业素质与行为养成,要使学生普遍感觉到收获颇丰。让创新点子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并逐步成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技能。

此外,学生也可参加具备资源整合能力的海享创业咖啡课程,进一步获取创业资讯、进行项目路演、推广创业项目、寻求导师服务等,如“师姐创业咖啡”“集客创业咖啡”“星火创业咖啡”等。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班集体创新创业项目、思源基地创新实践等活动进行学习,使不少创新点子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并逐步成型。

3. 实践平台——实践操作课程

实践平台课程主要以创业园、科技园为载体,融合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平台,为创新创业实战提供系统支持。而参加此类课程学习的人员均是从孵化类课程中选拔出来的有创新创业项目和创业能力的学生(学生团队),课程以实践为主。

(1)众创空间课程

高校要与地方政府、企业等合力组建众创空间,如星火燎原众创空间、万咖创客空间、技师创客空间、道和创客空间、云众创客空间等,分别从“互联网+”、IT类、机电类、工业设计、跨境电商等方面设置课程,整合资源,提供团队建设、项目推广、法律咨询、工商注册、商业模式优化、投融资对接等服务[18]。对免费入驻的学生(学生团队)项目进行对口指导和培育,时间为1年。

(2)创业园课程

学校创业园与地方创业园共建创业孵化器,开设企业孵化课程,孵化器对从创客空间选拔出的优秀学生(学生团队)企业进行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3)科技园课程

孵化器选出的优秀企业进到企业加速阶段,根据不同行业类别和企业性质分别由不同的产业园负责课程实施并推进,使优秀的学生企业能够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实践平台课程要坚持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和教学成果紧密对接高校所在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服务地方经济。

(三)创新创业教育隐性课程建设

在隐性课程建设方面,以打造“创业型校园”为目标,从创新校园文化层面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效引导。如每个分院设立的创新创业教育孵化基地标识均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设计、安装,学生在校园的每个地方都能感受到创新创业的氛围;利用校园广播、学校公众号、校报等媒介宣传创新创业,引导学生开拓思维,不断创新;建立校友总会和各分院校友会,定期聘请创业成功校友开设“创业大讲堂”课程,以校友的亲身经历感染在校生。

通过各种途径在创新创业方面进行的文化熏陶,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中的关键一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学生坚毅的人格品质、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激励学生挑战自我、积极创新、坚持不懈地追求自我。这种文化氛围的营造和习惯的养成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STEAM视角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的构建与实践,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学生的大学生涯,实现教育全过程育人的功能;使学生跨界融合能力不断提升,专创融合的特点不断突出,逐步提高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三阶段三平台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能够推进校园创业文化、产业创新文化与区域创新的有机融合,实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满足行业需要及区域需求。经过不断发展和提升,即能形成以创业型校园建设为目标的多方参与的育人机制,旨在打造“素质提升+创客培育+创业孵化+企业加速”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如图6所示。

四、结论

本文从STEAM教育理念的视角入手,取其跨界融合的内涵,将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开发、资源整合能力、有效沟通能力等创新型人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课程体系建设及实施的角度进行了探索,解决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及实施路径的方向性问题,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结构及内容的保障,是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做出的深层次研究和解读。同时,拓展了教育理念的外延,对培养符合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一种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 吴岩. 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范式的深刻改革[R]. 成都:四川大学,2019.

[2] 于丹. 基于OBE的普適性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探析: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为例[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2):193.

[3] 唐菁玲,温晓琼. 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影响因素与调适策略[J]. 职业技术教育,2017(38):57.

[4] 万是明. 高职院校层阶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24):21-23.

[5] 于丹. 基于OBE的普适性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探析: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为例[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2):193.

[6] 程宇.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三创”育人模式[J]. 职业技术教育,2015(23):1.

[7] 范文翔,张一春. STEAM教育:发展、内涵与可能路径[J]. 现代教育技术,2018(3):101.

[8] 詹泽慧,李克东,林芷华,等. 面向文化传承的学科融合教育(C-STEAM)[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0(32):29-30.

[9] 教育部. 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EB/OL]. http://www.moe.edu.cn/srcsite/A16/s3342/201509/t20150907_206045.html.

[10] 赵慧臣,陆晓婷. 开展STEAM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访美国STEAM教育知名学者格雷特·亚克门教授[J]. 开放教育研究,2016(5):4-10.

[11] 陈怡倩. 跨科统整的STEAM教育探究[J]. 教育参考, 2017(3):8.

[12] Yakman G. STΣ@M  education:An overview of creating a model of integrative education[EB/OL]. (2010-08-07)[2017-09-13]. http://steamedu.com/wp-content/uploads/2014/12/2008-PATT-Publication-STEAM.pdf.

[13] 王勇,朱作付,王方杰. 高职院校“三元融合”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以江苏地区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2018(29):24-28.

[14] 尚大军.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J]. 教育探索,2015(9):88.

[15] 麻士琦,张露颖,张晓寒,等.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以衡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2017(38):54.

[16] 卢志高,余一明.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4+1”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2018(39):57.

[17] 崔丽丽,许彦伟. 文创化视角高职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52.

[18] 王洪才,刘隽颖,韩竹. 中国特色的高职“双创”教育模式探索: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1234”创新创业教育模型建构为案例[J]. 教育学术月刊,2018(2):63-64.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EAM

——Taking Ningbo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

XU Yanwei, HAN Zhu, CUI Lili

(Ningbo Polytechnic, Ningbo 315800, China)

Abstract: STEAM education takes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as the core idea, and focuses o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to solve real problems in real life and work.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ims to stimulate students'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mprove students'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novative spirit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and promot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employment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These educations are consistent in terms of go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of STEAM education, we try to implement the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of STEAM concept into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make a beneficial attempt to cultivate compound talent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the times by establishing the quality mode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structing a three-stag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tent system composed of popularization and stimulation stage, incubation and selection stage and practice cultivation stage, and a three -platform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urriculum structure system composed of education platform, incubation platform and practice platform, and further putting forward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ree-stage and three-platform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Keywords: STEAM perspective; three-stage and three-platform;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pa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teaching

(責任编辑:程勇)

收稿日期: 2022-04-11

基金项目: 2022年浙江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基于‘三教改革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类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与实践”(浙教函〔2022〕51号);2021年浙江省第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创新创业基础”(浙教函〔2021〕47号);2021年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课题“创新创业基础特色教材建设研究”(JC21056)

作者简介: 许彦伟(1978—),男,副教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