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2023-06-13 17:06张晓强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培养核心素养

张晓强

【摘要】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顺应新课改政策需求,教师转变教学模式,能够强化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增加学生的知识底蕴、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本文以培养初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基础,浅要分析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路径,为教师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相对抽象,其意义应是学生学习数学时的综合素质能力,就是指学生的学习思想与数学知识的综合发展.在目前的数学学习当中,教师应注重知识传授的高效性,并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主观能动意识.因此,在数学核心背景下,教师应紧跟时代脚步,积极构建能够满足新课改政策要求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个性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从根本上提升需核实能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自主思考,为我国人才的培养提供力量.

1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仍存在客观原因影响,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改善较为缓慢.比如,在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下,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缺少引导学生主动和探索创新能力的训练.枯燥乏味也成了传统教学课堂的最大标签,使学生学习热情消失殆尽.由于学生受心理、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无法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在难度较高的问题中,长期影响,学生也很容易形成消极情绪,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课堂中依旧是以教师为主,没有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1].

2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概述

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强化自身的综合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贯彻落实的一项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意义,通过这一举措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获得在未来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让学生能够受核心素养的影响,激发自身的学习技能以及丰富自身的思维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应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核心素养是初中数学学科的灵魂概念,可以理解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形成的综合性能力,能够充分反映出数学的本质与思想,强调学生组织知识、能力、态度的整合,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当以培育学生综合素养为目的,进行积极的教学,以促进学校数学教育事业的进步.而在目前的教学环境当中,部分教师仍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以成绩评判学生的不良情况,这使得学生在实际学习当中不能够以轻松的形态,理解并学习数学教学知识[2].因此,教师应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立足于核心素养,关切与呵护学生,将交流、互动、讨论与探究活动作为初中数学课堂“教与学”的主流,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与生成的过程,力求课堂气氛活泼,使学生兴致盎然地学习数学知识,悦享学习的乐趣.

3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3.1 以核心素养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此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逻辑相关的习题练习,让学生能够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进行解析.在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构建创新化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理念更好地融合,促进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具多样化的课堂提问方式,通过构建情境创设提问,使学生对学习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让学生能够通过兴趣最大程度提升教学质量,这应是教师教学的重点目的[2].

例如 在教学“利用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设计图案”一课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创材料,剪成不同形状的纸板进行拼接,通过将一张三角形纸板的三个角向内对折变成一个小长方形,再通过不同的方式创造更丰富的对称图案,能够帮助学生转换教学主体,构建沉浸式的教学体验.

通过学生不断实践学习的同时,教师再积极构建情境提问环节,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提升课堂专注性.

3.2 开展活动化教学,和生活紧密相连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能够更好地融合.

例如 在教学“从生活中认识几何图形”这一部分知识点时,教师应根据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渗透,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全面提升知识理解能力.由于在生活中几何图形随处可见,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生活环境中的几何图形进行联想,让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更为高效地完成知识点的理解,从而到达提高教学质量目的.

教师应科学合理的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培养数学核心素养观念,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3.3 合作探究式学习活动,提高学习实效性

目前部分学校数学教师由于受到传统应试式教育观点的影响,过于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了解和把握,学生往往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接受了数学知识点,然后极端处理,让学生形成厌烦心态,严重限制了学校的教学发展[2].教师在新課程背景的积极引导下,逐步走出了对传统教育的误区,让教育本位观念得到了质的转变,以生为本,从重视学生对课堂的体验感受和主导角色出发,以创新性的综合实践方式,通过主动、参与、探索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从新的教学角度入手,为学生探寻发展的路径,秉承以新的教学模式实现新的教学.

例如 在进行关于“平面图形”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观看《平面图形的旋转》的视频,让学生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在课堂上分配合作小组,制作平面图形的旋转材料,并通过教师的引导通过讨论选取最佳的成果,再委派小组代表进行成果汇报,并介绍制作材料的应用优点,完成本次教学内容的生动展示.

3.4 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摆正心态,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每一道数学题,让其成为学生心中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一道数学题都有着不同的解答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找到最佳解决方法,让学生能够将问题化繁为简,并从中汲取经验,对问题进行逐个击破,从而达到扩大解题思路,激发思维能力潜能的目的,通过对复杂数学运算知识转化为自己擅长领域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例如 在教學“有理数”的运算解答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对知识点主动进行分析,再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情景教学模式,轻松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的学习效率直线提升,提高自身的数学运算能力.

3.5 加强师生交流互动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应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以双边型课堂教学为主,增强师生互动,构建和谐的交流关系.能够与学生在关系平等的基础上,展开对知识内容的探讨,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学习进度,也能有益于学生更高效地跟随教师的脚步和引领.

教师需要考虑到数学学科内容较为抽象的特点,将其充斥数学用语的简要定理转化为生活中的具象事件,帮助学生理解的同时,也能对学生的理性思维起到发散培养作用.

例如 在学习“图形的初步认识”知识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实际生活的方式,做好课前引导,激发学生兴趣,将课本知识联系生活.将一个空心的圆柱体交给学生展示,询问学生如果圆柱体展开会是什么形状.在学生畅所欲言、热切交流中,教师将圆柱体进行裁剪、平铺,再次询问学生是否了解了长和宽相等的圆柱体展开后就是正方形这一概念,从而引出生活中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继而再次运用交流的方式强化学生感受到图形的概念理解,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从实践中了解知识点,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以课本为基础延伸生活,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要地位,挖掘学生潜在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数学,充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3.6 设计多元化作业形式

初中数学教师应合理布置作业,以多元化的作业形式,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提高作业完成质量和学习效率.学生在完成课上的系统学习后,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视角出发,布置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综合实践性作业,享受数学促进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有效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加强学习与完成作业过程中的体验感,强化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不断丰富数学素养.

例如 在讲解了“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知识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家庭作息时间表”,调查父母的作息时间,以及自己的作息时间的作业,鼓励学生绘制图表,自行设计全家作息时间表,与美术学科相融合,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在有效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便于学生了解父母工作的忙碌,学会体恤父母,懂得时间的宝贵.

再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后,教师可以设计实践型的作业内容,布置测量家里饭桌,窗台的面积,通过实践型的作业设计,使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强化了学生的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相比较传统单一化的作业形式更有意义.

3.7 创设多样学习情境

初中数学的学科知识融汇了许多生活情景中的知识内容,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融合其他的学习活动,来提高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意识.在课堂中,教师应充分注重构建完善的数学情景的方式,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欲望,在丰富学生学习情感的同时,提高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

例如 在学习“多边形”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构建亲近的方式,先为学生讲解关于多边形的基础知识.在经过学生短时间的思考过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踊跃发言,让学生能够讲述出多边形的顶点、边、外角、内角、对角线的基本名称.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小游戏的方式,来丰富学生的学习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中描述不同学生的所处在多边形的地位,让学生可以利用这种“做游戏”的方法,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质,从而大大地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可以把在课堂中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和自身的日常生活经验相互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质[3].

4 结语

在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下,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将成为我国教育工作开展的大趋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观察学生状态,完善教学模式,及时查漏补缺,完善与改进教学计划,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数学素养理念,促进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基础.其次,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通过积极渗透数学文化素养,并与生活中的实践内容与教学相联系,在授课中归还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帮助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观能动性,实现数学课堂三维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的内容并合理应用,提高教与学的成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与探究意识,全面推动我国初中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葳.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J].试题与研究,2019(20):32-33.

[2]王仁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9(56):110.

[3]廖宗会.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8(05):17.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培养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