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dsDNA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Sm抗体、抗Rib-P抗体水平及临床意义

2023-06-19 05:16向会耀王海燕马金阳
临床误诊误治 2023年5期
关键词:红斑狼疮免疫性系统性

向会耀,王海燕,马金阳

系统性红斑狼疮作为累及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于青年女性,发病后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同时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并且还可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补体系统产生一定影响[1]。抗双链DNA(dsDNA)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的一种,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但有研究发现,部分抗dsDNA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加重病情进展[2-4]。抗Sm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血清标志抗体,30%~40%的患者存在抗Sm抗体阳性[5]。Rib-P抗体是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新特异性抗体。抗Sm抗体、抗Rib-P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6-7]。因此,本研究主要分析抗Sm抗体、抗Rib-P抗体对抗dsDNA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8月—2021年8月我院风湿免疫科诊断为抗dsDNA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68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20例,女48例;年龄18~74(42.36±3.36)岁。另选择同期诊治的72例非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2例,女50例;年龄19~75(42.96±3.47)岁。纳入标准:研究组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8],且均抗dsDNA抗体阴性;年龄≥18岁。排除标准:发病前已存在感染、出血、休克、糖尿病者;伴有自身免疫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甲状腺功能异常者;近期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有精神病史者;临床资料不全者;无法配合本研究或中途退出本研究者。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行常规体检的78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组,其中男24例,女54例;年龄20~76(43.11±4.03)岁。本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1)基本资料收集:收集患者和体检健康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及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E)、补体(C3、C4)等。2)检测方法:抽取患者和体检健康者空腹静脉血5 mL,在室温下经3 000 r/min离心15 min后取上清液。采用德国西门子全自动蛋白分析仪BN Ⅱ System检测IgG、IgA、IgM、IgE和补体C3、C4水平。应用Kaeser 66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Rib-P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Rib-P抗体阳性判断标准均为≥20 U/mL。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各组临床基本资料及相关指标比较

各组年龄、性别、BMI及WBC、PLT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RF、IgG、IgA、IgM、IgE研究组>对照组>健康组(P<0.05),C3、C4均研究组<对照组<健康组(P<0.05)。见表1。

表1 各组临床基本资料及相关指标比较

2.2 各组抗Sm抗体、抗Rib-P抗体水平比较

研究组抗Sm抗体、抗Rib-P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健康组(P<0.05),见表2。

表2 各组抗Sm抗体、抗Rib-P抗体水平比较[例(%)]

2.3 抗Sm抗体、抗Rib-P抗体对抗dsDNA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价值分析

ROC曲线分析示,抗Sm抗体联合抗Rib-P抗体诊断抗dsDNA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曲线下面积及敏感度均高于单一指标诊断,见表3。

表3 抗Sm抗体、抗Rib-P抗体对抗dsDNA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价值分析

2.4 研究组抗Sm抗体、抗Rib-P抗体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

68例抗dsDNA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抗Sm抗体、抗Rib-P抗体阳性者蛋白尿发生率[50.00%(3/6)、57.14%(8/14)]高于抗Sm抗体、抗Rib-P抗体阴性者[9.68%(6/62)、9.26%(5/54)](P<0.05),抗Sm抗体、抗Rib-P抗体阳性与阴性者在发热、关节痛、光过敏、贫血、口腔溃疡等发生率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抗Sm抗体、抗Rib-P抗体阳性者C3阳性率[33.33%(2/6)、42.86%(6/14)]明显高于抗Sm抗体、抗Rib-P抗体阴性者[6.45%(4/62)、7.41%(4/54)](P<0.05)。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病因不明并且以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形成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后可累及以肾脏为主的多个器官,并具有极其多样化的临床表现[9-10]。既往研究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因细胞过度凋亡形成众多凋亡小体,暴露自身抗原并出现大量自身抗体[11]。而抗dsDNA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见的自身免疫性抗体,与肾脏损害的发生关系密切[12]。目前70%~95%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dsDNA抗体阳性,但有研究发现,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dsDNA抗体阴性,且该类患者亦可损害肾脏[13-14]。

抗Sm抗体是较早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高特异性抗体[15]。既往研究发现,抗Sm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16]。同时研究发现,抗Sm抗体阳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肺、心、肾损害有关[17]。抗Rib-P抗体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较为少见的特异性抗体之一,目前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神经精神损害及病情活动度有关[18]。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抗Sm抗体、抗Rib-P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健康组,说明抗Sm抗体、抗Rib-P抗体对抗dsDNA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研究表示抗Sm抗体、抗Rib-P抗体参与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及发展,并认为部分抗dsDNA抗体阴性患者血清抗Sm抗体、抗Rib-P抗体阳性[19-20]。同时本研究ROC曲线分析证实抗Sm抗体、抗Rib-P抗体对抗dsDNA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抗Sm抗体、抗Rib-P抗体均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对疾病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因此通过抗Sm抗体、抗Rib-P抗体检测可有效诊断抗dsDNA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从而为临床及时治疗提供依据。但本研究还发现,抗Sm抗体联合抗Rib-P抗体诊断抗dsDNA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曲线下面积及敏感度均高于单一指标诊断,由此说明抗Sm抗体联合抗Rib-P抗体检测可提高本病诊断率。另外本研究通过分析发现,抗Sm抗体、抗Rib-P抗体阳性患者蛋白尿发生率明显高于抗Sm抗体、抗Rib-P抗阴性者,C3阳性率明显高于抗Sm抗体、抗Rib-P抗体阴性者,说明抗Sm抗体、抗Rib-P抗体参与了疾病的病理过程。蛋白尿是肾脏损害的主要表现,抗Sm抗体、抗Rib-P抗体阳性患者蛋白尿发生率升高明显,说明抗dsDNA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存在肾脏损害,因此临床通过检测抗Sm抗体、抗Rib-P抗体可有效反映疾病进展情况。

综上,抗Sm抗体、抗Rib-P抗体对抗dsDNA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二者联合诊断价值更佳,有望作为诊断抗dsDNA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有效指标。

猜你喜欢
红斑狼疮免疫性系统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从扶正祛邪法探讨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防治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Atg5和Atg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超声引导经直肠“10+X”点系统性穿刺前列腺的诊疗体会
伴脱发的头皮深在性红斑狼疮并发干燥综合征一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的护理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
Fas FasL 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