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卫生类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践

2023-06-20 07:31王朴
广西教育·B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中职学校

【摘要】本文结合部分卫生类中职学校存在教师信息化教学理念缺失、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路径缺失、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动力不足、信息化教学资源和环境建设不足等问题,提出通过加强培训、以赛促教、开发资源等“研、训、赛、建”相结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促进卫生类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卫生类 中职学校 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1-0141-04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媒体开发、信息化资源整合和信息化技术应用等能力。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提出要“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教职成〔2020〕7号),提出要鼓励职业学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信息化全员培训,提升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能力。这些文件的出台,无一不表明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以促进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成为中职学校实施“三教”改革的应有之义,也是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卫生类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

在全国加快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衡量中职学校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采用抽样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桂林市、百色市、贺州市等4所卫生类中职学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及实地调研,调查对象共计200人,涵盖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等多门学科的教师,为保证问卷发放及统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笔者通过问卷星网站发布调查问题,收集数据后进行统计分析。

(一)调查对象分析

调查内容包含教师的性别、教龄、职称、学历等四个维度。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女性教师占比70.00%,男性教师占比30.00%;教龄在4—10年的青年教师占比最大,为60.00%;职称方面,讲师占比最大,占比65.00%;学历方面,以本科学历为主,占比85.00%。

(二)卫生类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1.信息化教学理念尚未形成

80.00%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对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有重要意义”,虽然教师普遍认为信息化教学对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他们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意识不强,信息化教学内涵不明晰、源动力不足,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认知尚停留在表面层次等。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只是将信息化教学渗透在课件制作、课堂讲授等环节,而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资源开发、平台应用等环节鲜少涉及,甚至有约7.00%的教师数年使用同一套教学课件,未能根据学情、教材内容等创设情境、优化教学设计、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等。

2.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缺失

90.00%的教师认为“参加信息化教学相关培训对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非常有必要”。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并将培训所学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可以迅速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这也是检验教师信息化培训成效和能力提升层次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目标不明确、教师个人发展诉求不一致等原因,加上缺少职业教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国家标准作为参考,培训组织者在制订培训计划和培训标准时往往忽视了教师的个性化需求,未能深入研究信息化教学的内涵,造成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和概念化;培训结束后,没有及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对教师的跟踪指导不足,未能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深度融合。68.00%的教师认为“培”“学”“用”割裂,未能打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最后一公里”,教师培训的获得感不足、满意度不高。

3.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动力不足

70.00%的教师会“主动学习并在教育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技术及资源”,但教师由于在日常教学中存在教学任务、学生管理及行政管理工作等多方面压力,导致用于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时间和精力相对不足,仅有30.00%的教师“在运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出现困难时,有能力克服”,75.00%的教师仅将信息技术作为辅教或辅学的工具和手段,加上相关激励及保障支持制度尚不完善,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参赛团队习惯单打独斗,对教学的反哺作用较弱,不利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学校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的整体提升。

4.信息化教学资源和环境建设不足

信息化资源与环境是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支撑。由于发展及投入不平衡,32.50%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资源和环境建设有待加强”。部分中职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信息教学共享资源相对匮乏,且信息化资源开放性、共享性的保障制度缺乏,未能形成资源共建共享服务机制。另外,部分中职学校虽然建设了网络资源服务平台,但没有及时更新优化这一平台,呈现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建设状态,不足以支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良性运行。

二、卫生类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

参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及《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解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等相关标准,桂林市卫生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制度、职称评审制度、学校岗位聘用制度等相关要求,同时结合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及学校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训指导等教师的学科背景、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年龄结构、发展愿景等个体差异实际,制订了基于基础应用和骨干示范两个递进层次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加大了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激励力度,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评先评优、岗位聘用等范畴,致力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加强培训,促进信息化教学能力有效提升

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急需提升的现实需要,我校依据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要求,依托自治区级品牌专业、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市级名师工作坊等项目平台,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和培训课程,提出“骨干引领、团队互助、循序渐进、整体提升”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理念,并运用于教改教研、课程建设、教学竞赛、教师培训、资源建设等活动中,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校际协同,建立教师信息化能力“发展共同体”,构建老中青结合、传帮带一体化、校企共建协同发展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研训团队,以信息化教改项目与信息化教学大赛为支撑,以教、研、赛结合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促进信息化教学团队的成长,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

一是以“校”为基,建立体系。为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我校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对信息化教学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制订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规划,实施全方位、分层式、递进式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二是以“师”为本,做好培训前的调研和培训后的分析。为解决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效能不高的问题,我校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明确了卫生类中职学校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方面的真实需求,根据教育信息化2.0发展趋势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以教师培训前期需求分析结果为依据,加强与培训专家及组织方的沟通,对培训方案的设计及实施进行科学设计,制订《桂林市卫生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对接教师信息化教学的个性化需求,以集中研修、校本培训、网络研修等形式确保培训有效运行;培训后,通过访谈改进方案,最终构建“前期分析—方案制订—组织实施—考核评价—延伸跟踪”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五步校本培训模式(如图1所示)。

培训以卫生职业教育教学实践导向为原则,坚持“学做用合一”的培训理念,强化教师培训的主动性。培训内容要根据教师需求,选择涵盖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实施、信息化资源建设、教学平台与软件使用等实用的实践操作类主题内容,同时注重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相融合;培训形式以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相结合,进行分批、分层培训,选定组长,以点带面,通过一对一、一对多、手把手等形式,形成成长共同体;培训时间方面,注意要与教学工作合理协调衔接,将脱产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培训评价方面,要注重评价的促进作用,实行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及增值性评价相结合。培训项目结束后,我校为参培教师提供在线指导后续支持服务,引导教师将培训场下移到学科教学实践中,实现“培训、应用、研究”一体化。

(二)以赛促教,促进信息化教学能力显著提升

信息化教学大赛和教学能力比赛对提升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对教师教学的反哺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我校构建“校赛—市赛—自治区赛—国赛”的四级参赛选拔赛制,通过对参赛团队、参赛课程、参赛内容等方面的规划指导,让更多教师參与到赛项中,如以校级、市级、自治区级及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大赛和教学能力大赛的参赛备赛为契机,采用“宣传动员—组建团队—竞赛准备—汇集成果—示范推广”五步备赛法(如图2所示)进行参赛备赛,关注教师主体意识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需求,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氛围。我校重视信息化教学大赛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专家引领、团队指导、同伴互助、新老互带、观摩学习等形式,加强对信息化教师教学团队的磨炼。如实施任务驱动式训练、强化赛前实战训练,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课件与微课制作、软件设计、教学实施与评价、微课制作、教学平台及软件应用等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发挥竞赛的示范引领作用,以整体推进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建立激励、奖励机制,将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和教学能力大赛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激发教师主动参与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开发资源,促进信息化教学能力长效提升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是“学习—应用”循环发展的过程,教师需要以信息教学应用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我校启动“一平三端——智慧课堂”教学系统、虚拟仿真实验室、智慧教室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启动校级精品课程及新形态一体化校本教材建设工作,为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强有力支撑。我校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为突破口,将“教师培训、教学大赛、资源库建设、教研教改”(如下页图3所示)等四个方面相融合,通过老中青结合、传帮带一体组建信息化教学团队,以“骨干引领、团队互助、循序渐进、整体提升”的理念,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以“前期分析—方案制订—组织实施—考核评价—延伸跟踪”的五步校本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持续提升;以“宣传动员—组建团队—竞赛准备—汇集成果—示范推广”的五步备赛法进行参赛备赛,快速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分析、设计、实施及评价能力;同时,以校企开发共建、共享、共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由此,我校根据卫生类中职学校课程特点及教学需求,以岗位、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职业技能标准为引领,联合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公司和部分区内中职卫校合作开发校本读本,开发共建、共享、共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解决了中职卫校信息化资源相对匮乏的难题,提升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三、卫生类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成效

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中职学校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关键环节,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对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训、赛、建”相结合的卫生类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对加快学校信息化进程、打造信息化教学团队、提高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五年来,我校教师参加“国培”“区培”人数达600人次,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信息化教学大赛及教学能力比赛奖项35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项,2名教师晋升为正高级讲师;试点推广学校信息化教学,获自治区级奖励教师人数达150人次。我校连续三年获得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颁发的“广西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优秀组织奖”;2项信息化资源建设与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的成果获自治区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等次;7项成果入选市第七届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10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和6门校本读本编写获得经费支持。我校在信息化教学研究中取得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了2019年、2021年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认定,获得2020年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申报,获得2021年自治区助产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并通过验收、自治区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第二批复核等。学校营造了优良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加大了对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扎实稳定地推进信息化教学建设。

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教师应结合信息化教学的校本研究,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加快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动态“螺旋式”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学校应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思想认知,完善培训考核体系,优化充实培训专题内容,以提升培训效果。本研究仅从教研教改、教师培训、教师比赛及资源建设等方面探索卫生类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途径,而在教育政策、教师信息化及数字素养、教学行为、评价指标等领域如何进一步激发教师内生动力,优化提升路径、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以信息化教学引领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尚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敖茂尧,梁裕,万良.广西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

注:本文系“桂林市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坊项目”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朴(1982— ),河北石家庄人,硕士,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医学基础课教学改革及职业院校教师培训。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中职学校
浅谈信息化教学在中职餐厅服务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