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问题及策略研究

2023-07-12 07:14
关键词:双减教师应教学活动

赵 宁

(辽宁省沈抚育才实验学校小学部)

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深入,对于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关键意义。学生不仅要读好,更要读精。当前,经典诵读已经成为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经典诵读活动,带领学生一起全面地学习和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对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美德、提升自我修养有重要意义。但是,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良好的教学设计,使得经典诵读教学存在多方面问题,有待优化。

一、小学语文教学经典诵读的重要价值

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帮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歌赋的韵律美,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经验,看待事物的方法相对简单。通过经典诵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感受传统文化气息,在传统文化中遨游,不断陶冶学生情操,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有良好的作用。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获取更多的感悟,以此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面对当前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小学语文课程应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展开教学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范围。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关键的意义。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还可以组织一系列趣味性经典诵读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有利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既要保障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展开学习活动。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满足现阶段背景下课程改革的需求,有利于拓宽语文教学的范围,实现语文教学知识的延伸,同时还可以为整个课堂注入活力。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创设趣味性的语文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为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很多教师已经展开了经典诵读教学的探索,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明确的经典诵读教学目标等,使得经典诵读教学仍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双减”背景下,问题暴露更加明显,整体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1.学生经典诵读能力不足

经典诵读的内容大多是文言文、古诗,与现代文的语言存在很大差异。如果没有教师的合理引导,学生会觉得生涩难懂,很多内容难以理解。众所周知,高质量的诵读活动是在理解文章原有含义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身临其境地进行朗读。但是,很多学生只是将诵读的内容当作学习任务,机械地执行,忽略了阅读内容的情感体验,整体的诵读水平并不高。另外,在经典诵读中,教师并没有做好统筹规划,对于传统经典文章缺乏深入的理解,并没有引导学生对文章展开深层次的探索,造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未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对经典诵读产生抵触心理。另外,很多教师在经典诵读教学中,未关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忽略了思维方面的培育,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

2.缺乏足够的经典诵读时间

小学语文教学包含多个部分,比如诵读、阅读、作文、基础知识学习等。教师在课堂时间通常是带领学生学习教材内容,并未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诵读时间。另外,很多诵读教学只是教师在课堂上示范,学生短暂阅读,学生在课下只能利用零散时间来诵读。教学缺乏足够的时间,使得学生无法感受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经典诵读活动无法实现连续性的训练,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很难培养学生的整体能力。

3.经典诵读形式单一、内容枯燥

经典诵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诵读的内容,科学合理地选择诵读的方式,保证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全面理解。经典诵读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活动存在一定的差异,经典诵读更加注重诵读的内容以及诵读的氛围。但是分析现实情况来看,当前很多教师在经典诵读教学中,采用的方式单一,主要是采用课上领读、晨读、背诵的形式,缺乏趣味性。久而久之,学生对经典诵读存在排斥的心理,积极性不高。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有重要价值,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教育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为提升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质量,教师应展开全面的教学创新,严格按照上级政策的要求,结合现阶段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目标,合理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提升经典诵读教学质量。

1.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诵读体验

在经典诵读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为保证诵读活动顺利实施,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深入了解学生的诵读需求,合理地展开诵读教学的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此来提升经典诵读的效果。

例如,学习《泊船瓜洲》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师首先应带领学生熟读本诗,为后续诵读打好基础。在诵读之前,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络搜索有关本诗的内容,采用图片、视频的方式,渲染诗中情境,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让学生明确诗人和家乡之间的距离。特定的情境能够促进学生对诗人孤独之感和思乡之情的了解,从而全面把握文本内涵,体会作者的心情,提升诵读体验。

教学情境的创设,除了采用多媒体技术之外,还可以采用趣味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与其他学生展开互动。比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时,部分学生理解能力较弱,认为文章晦涩难懂,诵读效果不佳。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还原文章场景。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要体会文中小孩辩论时的动作、语气、神态等。将表演的方式融入经典诵读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本篇文章内容的理解,从而全面提升诵读水平。

2.实现资源整合,强化学生综合能力

文化之间具有很强的互通性,充分阅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挖掘文学作品的互通之处,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当前的“双减”背景下,经典诵读教学活动的开展不能盲目地进行,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目标,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在传统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填鸭式教学加大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负担,整体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教师应结合经典诵读的目标要求,合理创新,通过整合资源的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借助互联网资源,对课内与课外的经典诵读资源进行整合,寻找具有诵读价值的内容,合理设计经典诵读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拓宽学生视野。

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当前学段的教学目标,对传统文化作品展开深入分析,确保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文本的内涵进行挖掘,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其次,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在诵读中以小组为单位,感受作品的意蕴。通过读书交流会,实现拓展性阅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时,首先,教师可以站在生活化的角度上,结合自身经历为学生讲述有关重阳节的相关内容,然后带领学生朗读,引导学生做好跟读,使其对该古诗大意有所了解。其次,教师可播放有关重阳节的小视频,加深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再次,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讨,熟读古诗,感受古诗表达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探究“王维为什么一个人过重阳节”,鼓励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感受诗人王维的思乡之情。最后,一起开展诵读活动,带着情感诵读,体现诵读的节奏感。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合理地布置课后作业,比如在课余时间阅读王维的其他诗文,提升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并对诗词阅读实现日积月累。

3.丰富诵读活动,提升诵读影响力

小学阶段开展的教学活动应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对于经典诵读教学活动来说,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良好诵读习惯,不断提升学生的诵读水平。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合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和机会,全面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比如升旗仪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借助国旗下的演讲活动,将经典文化和国学知识融入演讲内容,利用日积月累的方式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全面提升经典诵读的影响力。

教师可采用唱经典的方式,将经典诵读的内容改编为朗朗上口、易于传唱的歌曲,滋养学生心灵,以此来深化每一位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情感。经典诵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诵读和展现自我的机会,以此拉近诵读作品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自然的氛围中开展诵读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经典书籍带到班级,通过建立图书角的方式,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和填鸭式的经典诵读方式,从整体出发,在良好的氛围中对小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以此培养小学生的整体能力。

总而言之,在当前“双减”政策理念下,经典诵读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传承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应全面做好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活动。现阶段,小学经典诵读教学活动仍然存在多方面问题,受到学生诵读能力不足、缺乏足够的诵读时间以及诵读形式单一等方面的限制,整体教学质量难以保障。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展开设计,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诵读体验,实现资源的整合,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丰富诵读活动,提升诵读的影响力。教师从多个方面展开实施,以此来更好地传承经典,高质量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活动。

猜你喜欢
双减教师应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