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健身房

2023-07-18 15:57财经十一人
商界 2023年7期
关键词:健身房商家消费者

财经十一人

凌晨两点半,老张正在昆明的街头吃烧烤,无意间看到一个熟悉的人影正在组织搬家公司搬东西。老张再仔细一看,这不是自己常去的那家健身房的老板吗?大半夜搬器材,不是“跑路”是什么?老张当即报了警。

这件事发生在5月下旬。老张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健身房先是通知闭馆装修,后又以停水为由紧锁大门。在会员们还没意识到有问题的时候,老板已经连夜安排组织搬家了。

另一位会员提到了一个细节,就在闭店两个月之前,健身房经历了一次转让,老板换人后,又办了一次大促,会员们还想着“生意越来越好了。”没想到,这一次转让很可能为两个月后的闭店埋下了伏笔。

常年从事健身房经营管理的王斌告诉记者,这个刚接手两个月就跑路的新东家,很可能是上一任老板请来的“专业闭店”团队。

“有一群人,专门帮健身房老板做‘收尾工作。”王斌介绍道:这群人会跟健身房老板达成协议,收取十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的费用,更换健身房的运营公司,之后由这群人负责闭店工作。这样,健身房破产之时,原老板早已全身而退。

很多时候,新公司的股东是一个替罪羊。这些“股东”或许是身份信息遭到冒用的人,或许是法律意识淡薄,主动出卖身份信息的人。但他们大概率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企业负责人,或者更准确一点,是负债人。消费者找这样的替罪羊维权,自然是得不到结果。

记者询问了多个健身房、体培教育等预付费商家,大部分人都表示听说过此事,这在行业内早已不是秘密。这类团队大多打着“安全闭店”的旗号,在从业者微信群里招揽生意。健萌体育宣传总监付赟虹甚至在朋友圈看到了线上课程,但这门课并不是教你如何安全跑路,而是为了给自身团队引流,吸引商家购买他们的闭店服务。

消费者遇到门店突然歇业、老板联系不上、卡钱无法退还等一系列问题的时候,往往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团队全程运作,使本就难以追回的预付款难上加难。这个脱胎于“行业需求”的“专业服务”,正在拖累整个行业的口碑。

“跑路”一条龙

健身教练罗明锐回忆,自己第一次看到此类接盘服务是2019年,在一个业内人士的交流群里。当年是预付费商业模式崩盘的高发期,此后的疫情更是让行业雪上加霜。罗明锐告诉记者,这样的团队主要做三件事。

第一,公司转让。老板与接盘团队签订合同,将公司股份、债务全数转让给对方。对方往往会表示自己有专业的律师和管理团队,可以承担风险。

第二,变更股东。这是比较关键的一步,接盘团队或在老板的原公司安排新的股东,老板将股权转让给新股东。或者直接启用新公司接手,用全新的股东和团队运营。

这里,接盘团队会盯上那些居住在偏远地区的,即便是公司出事也很难找到其本人的对象做新股东,承担债务责任,使原老板全身而退。

有人对这种方式提出质疑,表示几年前工商变更就开始实行刷脸实名,简单用他人身份证注册公司已然不可行。然而有知情人表示,这里面仍然有操作空间,因为法律规定异地注册公司不需要本人到场,可以找代办公司办理。

第三,收尾跑路。接盘团队拿到新的营业执照,一边安抚职工和会员,一边准备跑路事宜。后续的戏码不少消费者都经历过——店铺以装修、维修等各种理由暂停营业,承诺两三天后就开业。两三天后消费者到场,发现已经人去楼空。

团队这么做的主要目的一共有两个:

首先是把原公司的股东“择”干净。如果股东在经营过程中有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跟消费者对簿公堂,有可能被记录为失信人员、限制高消费,甚至涉嫌合同欺诈、虚假宣传等等。但是,如果健身房运营公司股东变更,交割完善,那原公司的债务就与原股东无关了。

其次就是闭店的善后和收尾工作。例如转移账上资金、搬运设备等,如果房东、员工、消费者等债权人报警,或者到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该团队也要负责应对。即便是消费者将负责人堵在店里,负责人只要将欠债的人数和条目登记在册,再声泪俱下地表达砸锅卖铁也会还债,有些消费者就会被这种真诚所打动,有些甚至一时心软放弃追款。

上述动作或需要法律团队介入,或需要熟练团队支招,既涉及专业知识也涉及经验积累,对于那些没有或较少经历闭店的老板而言,可能难以应付得来。

至于费用,“听说10万元到30万元不等,视债务来定,肯定不会超过债务。”罗明锐表示。他提到这种套路在疫情的时候比较多,当时不少商家经营困难。

前后赚三次钱

根据王斌的观察,接盘团队的套路正在逐渐加深,能够在一次跑路操作中赚到三次钱。

首先,这些接盘团队会用托管等名义,主動联系生存困难的健身房老板,承诺提升业绩,先收取一笔管理费用。

一段时间后,团队会告诉老板门店已救无可救,只能倒闭,但他们可以提供闭店服务,然后再收一笔公司转让和股东变更的费用。

盘下门店后,接盘团队会再做一波促销,以极低的价格吸引消费者办卡,王斌就见过只卖365元的年卡。团队会以“资金充裕”“重新运营”等话术骗取消费者信任,吸引心动的消费者充值,尤其是6月到8月的旺季,最后再撤店跑路。两头挣钱,既挣了老板的钱,又挣了消费者的钱。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就连接盘团队这条灰色产业链中也出现了诈骗分子——有些人以托管名义跟老板收钱后,逃之夭夭不见踪迹。

另外,接盘团队不断拓展获客渠道,网课就是其中一种。付赟虹表示,课程总共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师描述了健身房运营的困难。第二部分就不一样了,讲师举了三个案例,这三个案例分别是由于合同欺诈、虚假广告而产生的刑责,以及转让门店经营权后仍然受到处罚。付赟虹认为对方挑选的案例都是从严从重的。如果真的能够每个案例都被如此追责,这个行业不至于出现这么多经营乱象。

第三部分,讲师表示自己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并不断强调流程安全合法。

付赟虹认为这个团队用了一套销售常见的套路:代入、恐吓、营销。先用共同的困难经历引起对方共情,产生信任;再以夸张的表述让对方感到惊吓,急于找寻破解之法;最后再提供解决方案。

最惨是消费者

事实上,所谓的接盘团队其实是抓住“消费者维权沉没成本高”这一特点,钻法律和监管部门的漏洞,同时也在割商家的韭菜。

项鸣宇表示,消费者发现问题后,第一反应往往是报警。如果不涉及刑事犯罪,报警不能解决问题,警察会引导消费者找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市监局接到投诉后展开调查。这也需要时日,而最终的结果大概率是只能组织双方调解。前后可能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大部分消费者会失去耐心。

也有消费者选择到法院起诉。但如果没有对方违法犯罪的证据,法院往往就是判决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服务合同解除,商家需要向消费者退款。可此时商家账上没钱,仍然无法退款。

如果走到起诉阶段,一般情况一审大约4个月左右,如果有二审,考虑到交接时间再加3个月左右。

时间是魔鬼,消磨一切热情。当消费者意识到付出的时间和卡里的金钱不成正比时,往往就不了了之了。

有的消费者认定其中有猫腻,涉嫌违法,愿意死磕到底。项鸣宇表示,消费者可以借助财务审计对其进行审查,这是一种司法鉴定,不过费用很高。

跑路商家的5个前兆

“记住最重要的一点:别贪便宜。”项鸣宇表示。

商家在引导消费者的时候往往祭出各种套路,最常见的套路就是每多加一点钱,消费时间就成倍延长。例如,3 000元10节课,4 000元20节课,4 500元30节课等等,让消费者以为自己得到实惠,殊不知一旦出现问题,损失也是翻倍的。

上述市监局工作人员表示,自己经手过多起类似事件:商家的房屋租赁期只有半年或一年,主要器材和设备是租用的,但卖给消费者的都是五年甚至十年的会费。这类商家往往拖欠房租、员工工资,一旦跑路,一夜之间人去楼空。

罗明锐总结了商家跑路前的几个迹象:

一、小物件的更新频率降低,例如洗手液、纸巾、垃圾袋等。说明健身房的经营状况出现了问题,现金流可能吃紧。

二、教练或工作人员频繁离职,内部工作人员比消费者更容易洞察健身房的经营状况。

三、推出離谱的促销活动。例如五年卡、十年卡甚至终身卡,这种大概率是准备要跑路了。

市监局工作人员从合同签约等方面提醒消费者提高警惕,例如消费者转账时应注意,转到对公账户而不是个人账户。如果必须是通过个人付款,需要用“转账”而不是“发红包”,并注明金额用途,以防商家跑路不承认消费关系存在。

还有一种隐形跑路的方式——减店并店,多发生于连锁品牌。有些门店在合同签订时会告知消费者,如果自己的店面经营不善,可以将会员转至品牌旗下其他门店。很多消费者认为这是一种保障,事实上也是在侵害自己的权益。毕竟转入其他门店后,变相提高了交通成本、降低了消费体验。

“史上最严格监管”或引发行业变革

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光靠消费者防范是不够的,关键还是从制度上规范预付费商业模式,从源头扼制商家跑路现象。

所谓的源头扼制,就是对商家预收资金进行管控,限制商家将一次性出售的年卡等长期卡金额在短期内挥霍,用未来的钱填今日的坑。保证商家资金细水长流,降低其欠债闭店风险。

2023年4月18日,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联合多部门印发了《北京市体育行业预付式消费领域资金监管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是业内公认的最严格监管细则。

此番《实施细则》最特别之处在于明确了预收金存管制度。《实施细则》规定,销售3个月及以内卡应将预收资金的40%作为存管资金,3个月到1年预存80%,超过1年预存100%,期限内服务完成后,存管资金将于2到5个工作日打进经营者账户。

商家要在细则发布的90天内落实存管账户,也就是说,最晚到7月中旬,全市便开始对商家进行监管。

健身房资深管理者、极练体育的吴承翰表示,《实施细则》出台后,大部分业界从业者的态度是逃避,不相信该细则会完整执行,因此多数健身房还没有行动。但吴承翰注意到,朝阳区和海淀区的体育教培行业已经在落地存管账户,那健身行业无非是迟早的事。

“不要逃避了,健身行业需要根据监管细则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吴承翰表示,他提出了四条解决方案。

第一,改变产品策略。如年卡,两年、三年的年卡基本是不能卖了,因为资金100%被存管,对当下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商家需要在月卡、季卡上想办法。

第二,当卡值变小,商家承担现金流压力,就需要投入更大的资源去赢得顾客。健身房要转变在街上发传单“健身游泳了解一下”的粗暴策略,而是建立品牌营销意识,做出自己的口碑。从销售转型成为市场营销的年代已经到来了。

第三,产品从“一次性销售”转变为“重复性销售”,商家应该调整经营目标考核,以留客为目标,刺激消费者不断续费。

第四,由于续费成了目标,那商家必将围绕这个目标提升品牌和服务,做好员工培训,才能打动消费者。

消费者和商家都期待的一场大变革,或将来临。

猜你喜欢
健身房商家消费者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宇宙健身房开张了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商家出售假冒商品,消费者获十倍赔偿
知识付费消费者
不好意思,去健身房我也不想和你撞衫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
健身房修炼:马甲线不再是梦
易淘食进驻百度钱包中小商家盼低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