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时代新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育人目标与路径刍论

2023-07-29 15:22毛小林
成才之路 2023年20期
关键词:时代新人一体两翼教育方针

毛小林

摘要:培育时代新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的育人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对党忠诚、刚健自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学实践中,高校思政课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采取“一体两翼”教学模式,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秉持“共建共享”理念,助力思政课改革创新,努力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时代新人;高校思政课;育人目标;路径;教育方针;政治方向;“一体两翼”

中图分类号:G641;C9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0-0001-04

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思政课的重要目标。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重视对青年的培育。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是关键,思政课是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的关键课程。因此,思政课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刚健自信、对党忠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是党的一贯传统

我们党历来都重视思政课对人的培育。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对思政课都做过重要部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统一思想,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党在许多高校开设“党的建设”“中国革命运动史”等课程。新中国成立后,高校思政课开始了建设发展之路,设立了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三门主干课程。改革开放后,思想政治教育迎来复苏。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这四门课程成为主要的思政课程。我党对思政课的重视,充分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培育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而在不同时期开设不同的课程,则说明思政课对人的培育必须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强调必须办好思政课,做好人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新时代下培育时代新人,思政课必不可少。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1]。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全面阐释了思政课的重要性。

二、思政课是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的重要课程

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2]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关键在于“继”,核心是“自主培养”。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国内国际环境,要培育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必须对青年一代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充分发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作用,使广大青年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至德要道,既能守住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又能在漫漫征途上接续奋斗,朝着更加美好的生活前进。

思政课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近年来,思政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队伍整体相对薄弱,教学方法过于老套,教学内容针对性、有效性、适用性欠缺,有些学校对思政课重视不够,教学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有待创新等。对此,高校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从现有的历史条件和现实出发,扎扎实实办好思政课,培育具有担当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后继有人。

三、培育时代新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的三重育人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当今世界人才的竞争首先是人才培养的竞争。”思政课作为传递正确思想观念的主要途径,要以为国家培养真正的人才为崇高使命。因此,思政课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青年,培育刚健自信、对党忠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立德”指树立美德,“树人”指培养人才。[3]中华民族历来都很重视德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正所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當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思政课必须坚持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以战略的眼光看待这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及伟大事业。思政课在培育时代新人的过程中,首先要让中华文化中的传统美德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思政课要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其次,思政课教师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六要”要求,坚持“八个统一”,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素养,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想学、爱学、要学的课程。最后,思政课在培育时代新人的过程中,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坚持问题导向,从解决学生最关心、最疑惑的问题入手,从市场经济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2.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4]这充分说明了党在新时代要培育什么样的人,对青年寄予了什么期望。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就是要培养有崇高理想、有真实本领、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

首先,要培育具有远大理想信念的时代新人。“理想是人生奋斗的原动力,也是人生追求的完善目标。”[5]人没有理想,就会像没有根的浮萍,到处飘荡。新时代背景下,我们不仅要继续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这需要青年一代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党的崇高目标,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阶段性目标,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思政课要把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国家的发展和需要,要将个人理想融入祖国的建设中,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要培育具有广博知识和创新技能本领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人要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青年在树立远大理想之后,还要练就过硬的本领。第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只有掌握先进的理论知识,实践才有方向。思政课要传授给学生最新的、最实用的知识,学生也要主动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第二,要具备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本领。拥有知识的目的是实践,是改造世界。因此,思政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向技能的转变,掌握各种核心技术本领。

最后,要培育具有时代责任和使命担当精神的时代新人。“担当,即接受并负责任。担当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时代的要求、民族的希望、人民的期待。”[6]培育具有责任担当精神的时代新人有深厚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内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都提出青年是决定未来的一代。纵观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正是有广大青年前赴后继的责任担当,中华民族才能不断前进。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就要培育具有时代责任和使命担当的时代新人,引领他们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关键核心领域一如既往地奋斗,明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有责任担当的人不断奋斗、拼搏奉献。

3.培育对党忠诚、刚健自信的时代新人

新时代培育的时代新人,要忠诚于党和人民。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政党。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对党忠诚,保持正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始终不懈奋斗,顽强拼搏,目的就是让人民享有更美好的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许多共产党人无畏生死,始终坚信革命理想大于天。党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新时代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要大力弘扬党的伟大建党精神,使广大青年始终跟党走,忠诚党的信念、宗旨、原则,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奋斗。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对黨忠诚是方向,刚健自信是前提。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一代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必须对党自信、对人民自信。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的知识,培育学生优秀的品格之外,还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勤于锻炼,多参加体育活动,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健康、阳光、自信的姿态积极为祖国和社会作奉献,勇做时代的弄潮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

四、培育时代新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的育人路径

思政课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必须始终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培育忠于党和人民的时代新人。高校思政课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以“一体两翼”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秉持“共建共享”理念,实现思政课改革创新。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矛盾、新的理念、新的发展模式,思政课培养时代新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首先,思政课教师要拥护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思政课教师是传递正确价值理念、保证青年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人,其本身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高尚的人格,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思政课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榜样,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党忠实的可靠的代言人。其次,思政课教学内容要体现党的性质、宗旨、原则,教师可以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作为重点教学内容。教师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学习“四史”,了解我国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最后,思政课教师要完善思政课教学评价。要注重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评价学生的思想、心理及行为是否以党为中心,是否符合党的要求和期许。

2.围绕“一体两翼”模式,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

“一体两翼”是以“系统教学、专题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以“研究+互动”两翼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始终围绕“八个相统一”的核心要求,既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教学模式。

“一体”包括系统教学、专题教学和实践教学。系统教学是指教师用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其结构通常包括引入课题、系统讲授、概括总结。由于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还处于形成阶段,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对思政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这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系统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专题教学是指教师对课程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专题讲解。专题教学要坚持现实性、独立性和针对性的原则,立足学生、现实社会进行专题研究。专题与专题之间没有过多联系,其内容是独立的。要厘清课程的重难点,必须以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为宗旨。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践操作为主,采取参观红色旅游景点、志愿服务等方式,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素质。思政课实践教学既负责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又要教会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因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强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化知行合一,塑造真刀实枪之能。上述系统教学、专题教学、实践教学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研究+互動”两翼是“一体”的重要支撑。思政课的内容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思政课教师不仅要研究学生,还要研究教学、教材和教法等,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思政课不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充分互动,相互促进。同时,学生还要关心社会时事,将其与所学理论知识建立起联系,以更好地吸收知识、锻炼本领。

3.秉持“共建共享”理念,助力思政课改革创新

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是某一个教师、某一个地区的任务,而是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宏伟目标。因此,思政课要秉持“共建共享”理念,实现课程改革创新。

(1)“共建”思政课。1)教师“共建”。思政课教师可以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按照中央文件要求,明确思政课的重点和难点,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探究,打造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汇聚讲好思政课的最大合力,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2)师生“共建”。思政课教师要关注不同阶段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困惑和疑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此外,还要努力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使学生真学、真用、真懂、真信。3)家校“共建”。思政课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家庭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共享”思政课。1)依托线上共享思政课成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上有许多优质的思政课教学平台,其有助于“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实施。各高校可以共享线上思政课资源,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思政课的质量和效率,更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的统一规划,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学生,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素养,使其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时代新人。2)依托线下共享思政课成果。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的方式,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从而提高线下教育的质量。通过共享教学资源、教学经验,思政课教师可以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更好地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奋斗, 2020(17):4-16.

[2]陈希.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N].人民日报,2021-12-01(006).

[3]陈勇,陈蕾,陈旻.立德树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4):9-14.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闫咏梅.习近平“时代新人”三题[J].理论与现代化,2018(03): 10-16.

[6]章琳.时代新人视域下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路径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4):120-123.

Discuss on the Educational Objectives and Pathway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ivating New People of the Era

Mao Xiaolin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ivating new talents of the times,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is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nd to cultivate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ith ideals, abilities, responsibilities, loyalty to the Party, and strong confidence. In teaching practi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should fully implement the Partys educational policy, adhere to the correct political direction, adopt the "one body with two wings" teaching model,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uphold the concept of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assist i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strive to cultivate new generations who are worthy of the great task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Key words: new gener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educational goals; path; education policy; politicaldirection;"onebodywith twowings"

猜你喜欢
时代新人一体两翼教育方针
劳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必修课”
新时代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三重维度1——重温抗大教育方针的启示
时代新人的成长环境
高等教育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如何让十九大精神浸润学子心平
立德树人与初中地理课堂的亲密接触
“一体两翼”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之“冠名培养”模式
浅析一体两翼教学在中职建筑专业课程中的作用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
一种特色的教学理念的提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