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信息科技学科教学探讨

2023-07-29 05:16余丽芳
成才之路 2023年20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意识创新

余丽芳

摘要:信息科技学科体现数字时代的育人方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信息意识、计算机思维以及信息社会责任感。针对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优化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模式,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以此促进学生信息科技学科素养的提升,使其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全面发展。文章在分析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探究核心素养背景下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信息科技学科教学效率的策略,旨在为信息科技学科教学提供方法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科技学科;创新;意识;思维;社会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0-0093-04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在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作为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准。信息科技學科直接体现时代的育人方向,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能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信息素养,在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中健康成长。目前,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存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创新力以及教师的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模式落后等问题。上述问题不仅影响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质量,还影响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因此,本文重点探究核心素养背景下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问题,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理论意义,对发展学生的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应用价值。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1.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集中体现学科育人价值。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要求,是加强教育实践的关键手段[1]。在具体学科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可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所需的品格与能力,进而推进课程改革与育人模式创新。

2.核心素养的基本原则

(1)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遵循科学性原则。教师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于学生本身,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重视理论支撑与实证依据。(2)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遵循时代性原则。教师要明确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使学科教学与时俱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求。(3)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遵循民族性原则。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中国国情,体现民族特点,积极传承并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国家认同与社会责任感,使其形成相应的品格与能力,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3.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内容

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感等内容。这些内容相互支撑、相互渗透,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

二、开展信息科技学科教学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和学习中,在方便人们的同时,积极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生产效率、学习效率[2]。而信息科技学科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技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应用观念,在生活与学习中严格约束自己,避免不良信息的影响,并杜绝传播不良信息。同时,信息科技课程对学生而言,充满吸引力,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加以引导,积极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愿意接受新技术,并在新技术的引导下创新思想,发展信息科技学科素养。这不仅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能提升学生的信息识别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指的是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及对其价值的分析与判断能力。通过信息科技学科学习,学生能快速、准确地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有用信息,并积极应用这些信息,形成正确的信息意识与信息价值观。可以说,信息意识的培养可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更加善于收集信息、判断信息与应用信息[3]。例如,学生若想在互联网搜索一张图片,要先明确查询渠道,然后从众多图片中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张,将其下载。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通过互联网查找自己需要的内容,并判断其正确性,避免被错误信息误导,这不仅对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具有积极作用,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习惯,学会甄别信息。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

信息时代对人们的知识学习、知识运用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而信息科技学科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使其更善于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问题[4]。同时,立足信息技术视角,确定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思维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积极作用,能够使学生更加理性,善于分析,懂得判断。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借助计算机画图形时,如果让其单纯使用画笔,很难将图形画得规范,而用代码来画图形,就会轻松画出标准图形。当学生掌握这一思维后,就能举一反三,在更多情境中理性地进行判断与分析,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法。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感

小学阶段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端正计算机技术学习态度,明确信息技术使用方法,能形成信息社会责任感。信息社会责任感是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可让学生在互联网中查找信息时自主选择正确、健康的信息,主动摒弃不良信息。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会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加强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社会责任感,能够让学生合理使用网络技术,形成自我保护意识,避免隐私泄露,逐步提升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

三、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积极性不高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学生接触信息技术与电子产品的时间比较长,应用也比较熟练,这为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奠定了相应基础[5]。但有的学生对信息技术与电子产品的应用简单地局限在玩网络游戏、聊天上,不积极学习对生活、学习有重要意义的信息技术知识。另外,信息科技学科的专业性比较强,如果教师的教学模式缺少创新,将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教师并不注重营造课堂氛围,缺乏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导致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不强,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在练习时也不认真。

2.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实现长远发展、全面发展的必备能力。在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多种渠道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及主动探索[6],使其思维模式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青少年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教师的正确、积极引导非常关键。但有的教师并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机械地引导学生学习信息科技知识。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还会影响学生的信息科技知识应用能力提升。

3.信息科技学科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优化。在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符合学生具体学情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此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但目前,部分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不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思维发展规律,导致学生不能真正掌握信息科技知识,甚至对信息技术学习失去兴趣。部分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还缺乏灵活性,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信息科技知识。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信息科技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但无法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成效,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7]。

另外,信息科技学科教学要注重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利用掌握的信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有的教师没有认识到信息意识提升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忽视信息意识的培养,单一地灌输理论知识。这种教师负责讲授、学生负责理解的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关注,缺乏实践操作,导致学生难以真正掌握信息科技知识,也不会应用,这就难以发挥信息技术学科的真正作用。教学模式不够先进也从侧面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其不能选择有效的方法开展教学,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4.信息科技学科教学缺乏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融入

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教师应从多方面入手,使其成长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然而在当前,信息科技学科教学缺乏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有效融入,这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互联网中的信息丰富多样、良莠不齐,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其非常容易被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影响,产生错误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另外,部分学生受生活经验有限等因素影响,对复杂的网络环境缺乏应有的判断力,可能在不经意间泄露隐私或遭遇骗局。以上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而在当前的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手段,而忽略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很显然,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健康成长。

四、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升信息科技学科教学效率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教师采取相应策略激发。无论哪一学科的教学,都需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融入其中,体会学科的魅力。对此,信息科技教师要采取有效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信息科技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首先,信息科技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操作,再加以重点指导,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科技知识[8]。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独立创建邮箱,带领学生探索邮箱的使用方法,如让学生之间尝试互相发送邮件。这不仅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使其愿意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掌握相应的信息科技知识。其次,要在适当节点加以引导。对此,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操作后回答。对于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可给予其提示,让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思考,理解课内知识,并通过实践掌握具体操作方法,实现学习质量与效果的提升。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中,教师同样要优化教学手段,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更加高效的学习方式,积极提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首先,信息科技教师在讲解重点知识后,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练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高质量掌握相应知识、技能,丰富信息技术学习经验,逐步提升自主学习效果[9]。其次,教师要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愿意且主动探索信息科技知识,从而扎实掌握信息科技学科内容,感受到信息科技学科的魅力所在,并树立学习自信,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3.优化信息科技学科教学模式

(1)加强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信息科技学科的实践性强,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掌握知识。信息科技学科的这个特点为教师提供了宽广的教学空间,可使教师采取多元、灵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要加强教学创新,积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形成相应的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自主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开心、快乐地学习信息技术。首先,教师应加强对教材的分析,明确教材强调的重点内容,并在教学中有所体现,积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构建具有系统性、逻辑性的知识体系。其次,教师应在教学中做好导入工作,让学生提前预习本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逐步提高创新、创造能力。

(2)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式。信息科技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知识,如通过互联网查找信息,还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可以正确地使用信息技术,杜绝不良信息。因此,在教学中,信息科技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如探究式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等,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使其能够跟上教学节奏,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例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之间合作完成,教师就可采取分组教学的方式,增强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巧。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状态,积极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4.將思想道德教育融入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中

当前,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网络中的海量信息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但同时,网络中有时也存在一些不良信息,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及言行。因此,在信息科技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遵守网络相关规定[10]。例如,信息科技教师可向学生介绍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文明、规范上网,不浏览不正规网页,不制造计算机病毒,以此落实培养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感的教学目标。再如,教师可通过具体教学案例告诉学生在网络与他人交流时不使用低俗的语言,不侵犯他人隐私,并保护个人隐私,不随意与陌生人交流,不透露个人的真实信息,避免遭遇骗局或受到伤害。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学校及教师要积极落实。信息科技学科体现数字时代的发展方向,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计算机使用技巧。但目前,信息科技学科在教与学方面都存在问题。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在具体教学中,信息科技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同时注重优化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模式,加强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融入,以此提升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褚洪侠.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9.

[2]许瑞芬.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2(11):45-46.

[3]邱松龄.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的构建[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8):93-94.

[4]薛翠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也谈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J].教师,2018(11):16-17.

[5]叶东燕.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科技教材编写思路[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11):44-46.

[6]王守武.加强人工智能教育促进智慧教学发展———以核心素养下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活动为例[J].中小学电教,2021(03):71-72.

[7]严均钰.小学信息科技基于核心素养的问题链设计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10):32-36.

[8]徐建芳.例谈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提问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0(38):272-273.

[9]刘骏飞.信息化教育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3):154-157.

[10]王广新.中小学信息伦理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134-136.

Explo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re Competence

Yu Lifang

(Yongding District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Longyan City, Fujian Province, Longyan 364100, China)

Abstract: The disciplin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flects the direction of education in the digital age, which is conducive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information awareness, computer thinking,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bjects,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timulating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conduct independent exploration,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mod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bjects,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cont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bject literacy,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achiev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of core competence,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teaching significanc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bje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re competence, aiming to provide methodological references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bject teaching.

Key words: corecompetence;information technologydiscipline;innovation;consciousness; thinking;socialresponsibility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感意识创新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