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方法探讨

2023-07-31 18:54蔡文惠
考试周刊 2023年27期
关键词:课后作业新课改小学语文

摘要:“减负”的第一条路就是“增效”,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明白这一点,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课后作业又是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所以,教师应该主动地对现行的教学结构进行调整,从多个角度来考虑课程统整的具体实施方法,这样就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更加开阔的学习空间。为此,文章针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进行了以下的研究。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课后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7-0049-05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中着重指出,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就是要加强学校在教育中的地位,对教学资源进行深层次的整合,在保证应该教授的课程内容的前提下,切实降低学生的学业负担。所以,对学生课后作业进行创新设计,不仅是对实施新课改的积极响应,也是深化教改的必然要求。而在这一点上,教师除了要整合学科内的资源外,还要将其他学科和社会文化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提高课后作业的质量。

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语文课除了传授基本的文字和语言知识外,还对学生的三观产生了无形的影响。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而学生通常扮演倾听者和练习者,而小学语文课后作业作为强化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一种重要途径,教师往往会采用大量的重复练习和单一的组织方式,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新课程改革中,家庭作业设计与实施是评价新课改效果的重要指标。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该以此为基础,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研究与设计。

一、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问题

(一)作业形式固化,缺乏趣味性

先不说学生课后作业的“总量”,就目前的作业类型而言,因为小学阶段正是基础知识积累的紧要关头,所以大部分的作业类型都集中在诗词背诵、字词抄写、作文创作等少数类型上。这样的作业内容,尽管满足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积累的需要,但因为作业形式比较单一,也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更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另外,根据有关研究,7~10岁中低年段的小学生可以保持20分钟的有效学习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中段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而到了高年段(10~12岁),他们的注意力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提升的幅度并不大,只有25分钟左右。此项调查的结论并非一成不变,其结论皆因受试对象的感受与兴趣而定。即当学习过程中出现厌烦情绪时,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会更短。所以,枯燥的作业内容不但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最后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对教师来说,运用多种方式,并在适当的时候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才是最好的方法。

(二)缺乏知识并联,信息容量低

在新课程改革中,国家在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同时,还对“减负”的具体落实做出了详细的指示。其中明确指出,一、二年级的小学课程,尽可能避免给学生安排书面作业,而到了中、高年段,也要将各科目的总作业时间限制在1小时之内。但现实是: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小学高年级后,通常都要花2个小时才能完成每天的课后作业。这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显然是不一致的。而从深层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的根源就是不同科目的教师没有统一的思想,这就造成了作业的数量仍然比较大,但所蕴含的“容量”和“质量”都不够好。在这种情况下,既出现了学科隔阂,也导致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不够透彻,缺少将语文知识与更多文化现象相关联的思维。语言并非一门独立的学科,语言的阅读、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与其他学科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在教育实践中,要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加强对学生的全面认识,拓展其创造性思维。

(三)家长干预过度,学习负担重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更加注重与学生家长的协同互动,旨在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让其学习视角可以在“理论—实践”之间进行双向转换。然而,因为一些家长的教育理念不够正確,所以这一教学改革举措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还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首先,一些严格要求孩子的父母,仍然觉得学校布置的作业力度不足,给孩子们增加了很多额外的功课,这让孩子们在家里的生活变得更加忙碌。其次,在课堂和家庭两个层面上,教师是课堂上不可替代的主体,所以,教师往往会根据孩子的不同成长需求,设计出相应的实践作业,并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去做。然而,许多迫不及待的父母,却忽视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整个过程中,他们都“代替”了孩子,这不但让孩子们的家庭作业变得毫无意义,也让这种“亲子作业”变成了父母的作业。

二、 学生在语文课后作业中的定位

(一)知识训练的实践者

在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对字词、拼音、段落和篇章进行熟练地掌握与应用,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尤其是对低段的小学语文而言,需要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反复训练,学会字词句的相关知识,为以后的语言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语言的积累。在学习的时候,要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将所学的知识完全吸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身为实践者,在符合学生自身认知水平发展程度的训练中,学生可以通过训练来获取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能力,从而为他们能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也是能够成功实施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的重要保证。

(二)任务驱动中的主体者

语文教学中,要想快速提升小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和应变能力,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任务驱动类型的课后作业模式,是以教学内容为核心,在对学生进行指导之后,再通过课题任务的方式,向学生布置了课后作业。学生要经过自身的深入思考,仔细地计算和策划步骤并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会是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们还能通过口头交流、书写、汇报等方式来进行交流,实现和展示自己的结果和创新。在相同的教学目标下,教师应当把教学内容作为核心,把任务驱动式的作业情景放在第一位,给学生创设出一个更加自由和包容的发挥空间,在学习选择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他们对学习和作业的兴趣。同时,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三)同级交流中的分享者

語言的本质就是一个“用”字,而“用”在群体交流中的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在任务驱动下,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做出合理的报告,并分享他们的经验,使学生在应用语言方面更加突出,分享者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从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变成了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与此同时,其他的学生也可以在与同辈分享的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并在彼此交流过程中获得新的收获。与单向的知识传递相比,这种在同龄人中进行的知识互动,可以更快地提高学习者的实践技能,同时,在共享过程中,学生还可以获得一种认同感、价值感和成就感。

三、 基于新课改目标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思考

(一)常规型设计要最优化

常规化课后作业通常为直接类型,从文章后面的习题或者问题集中选出。该方法既经济又切合实际,能快速巩固基础知识,缺点就是太过机械化和杂乱。这种作业通常是没有精心策划的,所以,要想提高作业的质量,就要进行一系列的优化工作,加强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发展性、情境性和实践性,让作业的内容更加具体化、序列化和活动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稀缺型设计要增强化

在我国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缺乏跨界、趣味、创造、统合等类型的作业。这种稀有型作业与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文化自信、语言应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培养核心素质的目标有很高的契合度,因此能够提高教学的价值,也和学生们的兴趣和创作相融合,让学生们从“愿做”变成了“爱做”。在“双减”政策和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下,稀缺型作业以其低消耗、高效率、强吸引力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应该逐步提高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

(三)素养型设计要均衡化

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作业设计,应该与新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基本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相匹配,不仅要对正常类型的操作进行优化,而且要加强稀有类型的操作。这种平衡性的设计,有助于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进行有效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 小学语文课后作业中的形式方案

(一)创新型课外作业设计

对词句的综合运用,不仅限于通过书面的作业形式,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用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们在创作的时候,能更清楚地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更好地展现出他们自己的思想。采取形式多样的课后作业,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加强学生的应用,实现了知识的有效转移和传递。比如,教师在课后作业“我的植物朋友”“我的动物朋友”的设计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等形式,将自己心中最好的植物朋友、最熟悉的动物朋友呈现在课堂上。又比如,教师在“风筝”这个课后作业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将我们对风筝的理解和对风筝的想象结合起来,并复原出来,然后在课上将自己的想法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教师运用不同的载体,将课本的内容与生活相结合,将课本中的知识要点和所蕴含的情感以一种更为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并把它们传达给学生。通过思考、设计、总结和叙述,学生们完成了对文本的整体认识和应用。能够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并能够在实际的语言情境中灵活地解决问题。促进了知识练习从无声的训练到交互应用的转变,不管是以讲述者的身份,还是以倾听者身份,都在互动中对知识点进行了训练,并对其进行了思考。

(二)发现型课后作业设计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教学将重点放在了语文学科上,同时也更加重视人文学科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和培养。学生从课本中学习到了思考和探究,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的是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教师通过单词和句型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表达自己。以课文作为载体,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世界的宽广和多姿多彩,感受到生命的奥妙,培养热爱祖国、敬畏生命、珍惜友情等真善美的情感信念。不仅是深化素质教育,而且是教书育人的一种特殊表现。这种感情的教育,很明显不能只靠简单的单向传递、反复的训练来实现,还需要个人自己去感知和认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适当地设计发现型的课外作业,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情绪体验,更好地了解自己。例如,在教学《生命,生命》时,笔者运用“飞蛾”“瓜子”等形象,来表现自己的生活观念,以及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对小学生来说,对生活进行深入的讨论或许还为时过早,对哲学的讨论也未免太过空虚,但是,生活中的坚韧和朝气却是无处不在。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了探索型的课后作业,设计探索生命相关主题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教室里,寻找和分享生活中有生命力的例子。通过眼睛的发现、语言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体会“赞美生活”这一主题。

(三)合作型课后作业设计

语文教学以交际和运用为主要目的,而学习和善于团队协作,则是新课标所提出的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目标。合作型课后作业设计,是指教师利用集体的项目作为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后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学习交流,完成结论并将结果展现出来。在小组中,学生个体可以明确自己的目标,他们之间可以进行交流,从而确定自己的责任,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对自己的进度进行交流,并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讨论,在对结果进行总结和展现的时候,他们可以归纳出自己的观点,并组织好语言。这是一种长期的交流,也是一种有效的培训。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可以利用生动的语文实践教学活动,来不断地完善自身,加强语言应用能力和情感表达的训练,并且,他们还可以在小组中,学习如何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思想和观点,探索怎样将个人力量最大化,如何协同集体完成合作任务。在“四季之美”这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协作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划分,并要求小组提交一份关于四季之美的完整资料。这是一种有趣的协作,学生在协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责任感、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对教师来说,这也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并能更好地引导他们纠正偏差。

(四)分科化作业设计

《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在“跨学科学习”这一扩展性学习任务组中,提出了指导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将课堂内外、学校内外联系起来,扩大他们的语文知识与应用范围,让他们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但是,目前的语文教师往往仅限于学科内部和课堂上的题目,缺乏跨学科的视角。这种课后作业的设计最多只能算是一种内在的流动,而不能把课堂内外的资源联系起来。要与新课程标准相匹配,要使课堂上的知识活跃起来,要使学生的眼界开阔起来,就必须使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更新换代。因此,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发挥“跨界思维”的作用,使课堂内外形成一个较大的“圆”。例如,在教学《山居秋暝》的时候,我们可以结合《小窗幽记》中的一句:“山居胜于城市,盖有八德:不责苛礼,不见生客,不混酒肉,不竞田产,不闻炎凉,不闹曲直,不征文逋,不谈士籍。”又把奥利弗的《爱那简单的事物》和《中国古代诗人》中的一首与此有关的诗歌联系起来,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课内和课外之间往返,实现了诗歌、科学、心理和旅游的跨越。

(五)发展思维型作业设计

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来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减负措施。当学生们将作业从“负担”中解放出来之后,他们就可以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育和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指导他们,让他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游戏化”。所谓的“游戏”,并不是单纯地降低了作业的难度,也不是单纯地增加了乐趣,更多的是将“游戏活动”当成学习的工具,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和尝试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这一作业形式,可以让学生在一个更为开放的学习情境中,对课内的知识进行复习,这样既可以让他们有深刻的体会,又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为例,这一单元所收录的文章,分别是《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和《红楼春趣》。在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中提到了“要学会阅读经典名著”“要学会撰写读后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本剧”的方式,让学生从四大名著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一章,来重新书写故事,然后再想一想,如果自己是他们的话,会不会改变他们的命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作业形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新编故事进行演绎。这种作业形式既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又符合单元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

(六)分层作业培养学生个性

对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规律进行反思后发现,用“一成不变”的标准去要求学生显然是不合理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他们的接受能力,用分层的作业来减轻学生的负担,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也让作业设计变得更有科学性,更有智慧。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自助式”的教学方式。像“作业超市”这样的作业,既可以确保作业的难度符合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又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的选择,便于他们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但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必须要将作业的目的和作业的完成方法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达到学生一起提高的目的。比如,在《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以下的任务:找出“惧”“凄”“寞”等单词,并将这些单词在文章中的位置联系起来,力图以简单的线条表达其特定的含义;和父母一起,挑选出原著中的几个章节,对鲁滨逊的生活状况进行分析;根据文章的内容,学生对鲁滨逊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有何看法?这种作业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也可以帮助他们按照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适当的内容去完成。

(七)设计多元化作业

首先是将不同的学科进行平行连接。语文是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中,都离不开语言文字。从这个层次上来说,语文也方便了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且,学生学习语言的终极目的,就是要提高自己对信息的掌握和提取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未来的学习生活。因此,在设计作业的时候,教师应该注意与其他课程的结合,这样才能在增加作业信息量的同时,让学生感觉到作业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完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的《北京的春节》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哪个节日比较相似?两者有何区别?外国的节日问候是如何进行的?又如,学习课程《白鹭》的时候,教师可以从“自然”的角度,指导学生了解白鹭的生活习性、特点、生存环境,这样,课后的知识就可以和课堂上的知识形成很好的补充,这样就可以大大提升作业的质量。其次是对学生家庭教育的扩展。在重视与其他学科并联的同时,作业的影响范围还应该延伸到学生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教师要在与学生父母的密切互动中,指导学生提高他们对语言知识理解和掌握的能力,并可以利用语言文化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保证他们的知识和思维可以同时获得发展。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亲子阅读的作业,让学生和父母每周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并互相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这样,既可以起到语文教学的教育作用,又可以通过作业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让父母在积极参与的情况下,对孩子起到更大的正面作用。

五、 结论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提出并实施了对教学方法和师生观念的新定位,而“双减”的实施,又一次凸显和肯定了义务教育的“育人”实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课后作业这个时机,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并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学习知识,从而真正推动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雅君.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漫谈[J].学周刊,2017(29):69-70.

[2]李桂萍.“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策略[J].学园,2022(2):1-3.

[3]曾云.探究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办法[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S2):114-115.

[4]高西.新课标视野下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新探[J].新课程研究,2023(3):123-125.

[5]秦晓娟.将作业变为知识把压力变为动力——浅谈“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J].新智慧,2022(15):4-6.

作者简介:蔡文惠(1980~),女,汉族,福建漳州人,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迎宾分校,研究方向: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课后作业新课改小学语文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精心营造学习氛围 成就语文高效课堂
浅析新课标下学好数学的方法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探究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