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乡村艺体教育的策略

2023-08-07 05:35肖云刚吴宇翔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艺体传统学校

肖云刚,吴宇翔

(合肥师范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乡村学校艺体教育的融合迫切需要完善创新。然而,受应试教育教学方式及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校和社会更侧重学生的文化课程教育,而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难以融入学科教学,导致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受困。[1]以民族传统体育为例,学校在进行体育课程时融入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艺体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而且可以带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乡村学校学生身体素质,同时推广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还会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帮助树立正确的文化取向。[2]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乡村学校艺体教育是推进教育改革的关键步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皖北地区乡村学校艺体教育发展现状及困境

笔者对皖北地区20 余所乡村学校艺体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所选取的学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辅之以电话调查和实地访问。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 份,回收有效问卷578 份,回收率96.33%,其中,学生占67.4%,教师占32.6%;从在职教师年龄来看,30 ~50 岁的教师居多,占53.8%;在职教师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相对较少,占10.2%。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皖北地区乡村学校艺体教育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艺体教育遭到“忽视”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已逐步认清艺体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尽管中央出台了相关意见,相关法律法规也逐步确立和完善,然而却是“雷声甚大,雨点全无”,实际效果与预期大相径庭。[3]很多皖北地区乡村学校仍更多注重学生的在校成绩及升学率,不重视学生的艺体培养,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家长、社会更注重通过教学质量的高低评定学校好坏,学校为满足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要求,迎合社会需求,为树立其社会地位,加大在统考学科教学中的投入,青少年学生的艺体教育则常常被束之高阁。多数家长只是把学生的艺体教育看作孩子的兴趣爱好,认为其只发挥娱乐作用,而是将多数的时间用于抓好文化课程的学习。

2.基础资源相对匮乏未能完善

学校艺体教育的推进离不开教学场地、教学设备等基础资源的支撑。乡村学校进行艺体教学时不可避免地会用到一些相关设备及教学器材,而皖北地区多数乡村学校对于课堂所必须的教学基础资源的供应短缺,有些甚至没有进行艺体教育课程的场地,仅有的部分器材也因为长期不被使用和维护而造成损耗,负责艺体教学的教师常常缺乏上课的必要条件,只能枯燥地向学生讲述理论知识,使乡村学校艺体教育难以摆脱“死循环”。

3.艺体类师资配备贫乏,教师专业素质仍需加强

笔者对皖北地区部分乡村学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其校内负责艺体类教育课程师资存在明显缺口。以其中一所学校体育课程为例,该校初中部需要16 名教师,而实际配备只有10 名,教师安置率为62.5%。小学部需要19 名教师,实际配备只有11 名,教师安置率为57.8%,该地区负责艺体类课程教学教师安置率在41%~64%之间,并且学校中还存在一些艺体类教师专业知识薄弱,以至于学校难以推进艺体类课程开展。艺体教师希望提高教学质量,但受其自身专业知识储量限制,难以具备相关教学资源及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单调地为学生讲述理论知识,影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难以开发学生个人潜能。同时,学校多数学生无法准备课本上所需要的相应材料,学生没有实践的机会,难以深入发挥艺体课程对学生的教育和培育作用。

二、区域传统文化在乡村学校艺体教育中的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中积累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乡村学校艺体课程教学,既能有效攻破艺体课程发展壁垒,丰富课程内容,完善艺体教学模式,又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为学科教学融入中国特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取向,树立文化自信心。

1.在传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同时,丰富课程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一些学生出现了偏激的理念,开始盲目“崇洋媚外”,而轻视我国传统风俗、传统文化。这种错误观念不仅影响学生塑造正确的审美观,而且不利于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导致学生难以正确的认识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继承传统文化缺乏积极性,不利于对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学校艺体课程通过积极改良创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艺体类课程,如利用民族体育项目、戏剧民歌、剪纸艺术等传统文化元素充实艺体课程,不仅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树立文化自信,而且教授学生艺体类知识,完善了艺体类课程内容,深入激发学生对艺体类知识及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2.借助传统文化,推进美育改革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已然成为我国实行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加强学生美育教育是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借助区域传统文化展开艺体教育,有助于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激发学生运动及艺术天赋,还可以掌握相应的民族传统体育及艺术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同时加强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在推进地方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传承发扬的同时,推进美育改革。

3.推动学生健康成长,加快教育体制改革

传统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媒介,同时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通过传统文化与艺体教育有机融合的方式,推动学生健康成长。一是能够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二是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形成良好生活情操,热爱生活热爱传统文化;三是有助于学生明确发展目标,推进形成责任感、使命感。结合学校艺体教育课程可以培育学生综合素养,帮助学生茁壮成长。同时传统文化还会发挥其对学生的内在引领作用,激发学生爱国爱家热情,健全树立社会责任感。乡村学校在开展艺体教育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为学生引导正确的生活目标,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形成全方位、全方面培养的教育形式。

三、乡村学校艺体教育与区域传统文化有效融合的对策

乡村学校处于基础教育阶段,此阶段学校不仅要注重向学生传授应试类学科知识,更应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导向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个人素养及文化素养,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与艺体教育课程有机结合,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加速推进美育教育改革。为学生营造优良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投入探索区域传统文化,并融入艺体课程教学,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艺体知识的积极性,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体课程教学交融互构的关键。

1.营造氛围,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学过程融入并运用德、智、体、美、劳等教学元素,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因而,乡村学校艺体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不可照本宣科,要积极营造课堂氛围,结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展相应教学实践活动。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设置了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在开展艺体课程教学时,一方面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展示相关知识并营造相应情景,并结合传统文化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分配给学生任务,让学生进行小组调查和讨论,通过采访他们的父母、群众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并挖掘其文化价值。在创新艺体课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并深刻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利用中华传统文化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艺体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

2.以区域资源为基础,推动学生深入探索

若仅仅是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教授优秀的传统文化及艺体类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学校在创新发展艺体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校本课程发展,并结合当地资源,加速艺术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互补,培养学生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推进学校美育教育发展。学校进行艺体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贴合校本实际,进行详细的思考和探索,努力适应当地资源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接受并深切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深入培养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4]在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传统艺术形式展开艺体类知识教育。在学生对知识基本了解后,指导学生对区域传统文化进行自行探究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带领学生开展一些相关的艺体实践活动,让学生拥有切实感受。利用当地资源为基础条件开设校本课程与艺体教育课程,在发展学生美育的同时,还可使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实践活动,切实体会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深入探索传统文化内蕴。

3.开展专题实践活动,推动艺体课程与传统文化交融

中国传统文化与乡村学校艺体教育的整合推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进行艺体教育时需要立足实际,确切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提高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努力让学生掌握教学知识。学校可以通过积极开展专题教学实践活动,推动学生将优秀传统文化同艺体类知识相结合进行思考探索。例如,学校可适时安排艺体类专业教师进行学科研讨,为艺体类专业教师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帮助改善教学方式,完善传统文化与艺体教育互助互补的教学形式,优化艺体课程课堂教学质量。[5]学校还可组织宣传传统文化的活动,如组织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民族体育项目教学实践等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学校还应对学生进行积极鼓励,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深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领悟。特别是对体育课程而言,学校所推广的体育运动项目多为竞技类项目,民族体育元素过于欠缺[6],民族体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而乡村学校要想推进民族体育发展,在理论教学外展开专题实践活动尤为关键,定期举办体育文化节,让学生参与民族体育项目,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感。通过开展专题教学实践活动,有效拓宽艺体教育教学途径,建立学生文化自信,推进艺体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再构。

四、结语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及乡村教育理念的改良发展,学校愈发开始重视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发展。对于乡村学校而言,艺体教育对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尤为重要,创新学校艺体教育模式,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全方位艺体知识素养,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是乡村学校艺体教育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当前,乡村学校在这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恰恰需要全社会重视起来,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学校要抓住机遇,奋力发展,不断创造艺体教育新环境新模式,推进学校美育教育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艺体传统学校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作品选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高中艺体特色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思路探讨
如何深化艺体教育创办特色学校
星湾学校:艺体教育融入学生生活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