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德育课程背景下家园共育的实施研究

2023-08-09 01:23陈湘湘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13期
关键词:德育课程实施路径家园共育

陈湘湘

摘 要:当前,培养全面人才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德育的作用越来越重大。幼儿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家庭和幼儿园应通力合作,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发展良好的思想品德。本文以促进幼儿德育工作开展为目的,采取案例分析等方法探究幼儿园德育课程背景下的家园共育的实施路径,并幼儿习惯培养、礼仪课程、劳动课程、爱国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角度分析家园共育的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德育课程;家园共育;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3-0004-04

3-6岁对于人一生来说,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中。同时2022年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在教育过程中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坚持保育教育结合”“强化家园协同育人,不断提高保育教育质量”。基于此,幼儿园德育课程背景下应积极推动家园共育,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促进幼儿思想品德的发展。

1.在幼儿习惯培养中展开家园共育

好习惯成就孩子的一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强,越容易塑造。在德育课程实践中,幼儿教师不仅要通过特定的课程内容传授知识,指导幼儿的掌握生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依赖于他人,逐渐养成独立解决自己的事情。当然,在幼儿习惯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的教育,更需要家长的引导。正所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语言等都在无形中影响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幼儿园在落实幼儿习惯培养相关课程的过程中,应积极展开家园合作,为孩子提供有效指导的同时也要求家长积极配合、以身作则,共同为孩子的终身发展负责。

例如,为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幼儿园围绕“吃饭”“洗手”“穿衣”“穿鞋”“叠衣服”等内容设定了相关课程,并通过游戏活动实施教学策略,锻炼幼儿自理能力,促使幼儿初步形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观念。为了让相关课程的实施更具效果,幼儿园积极开展家园共育活动,引导家长转变思想认识,共同参与对幼儿自理能力的训练。在家园共育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积极沟通,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及时作答,并给出相关建议:①作为家长要注重言传身教,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孩子会不自觉地模仿家长的行为,所以家长首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孩子的榜样,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②家长不要凡事包办,孩子能做的事情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家长的包办行为会使孩子失去责任心,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以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例如,当孩子扣不上扣子时,为孩子演示,再让他们自己完成。这样才能让孩子有機会独立做事,做到有始有终,提升责任感。与此同时,家长还应做好监督,避免孩子出半途而废等不良习惯。③让孩子体验成功。孩子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时,家长要给予积极肯定。家长的表扬与肯定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增强其成功感和自豪感,使孩子明白自己能做很多的事、自己应该做很多事并且能做得很好。④结合幼儿园教授的儿歌指导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例如七步洗手歌、穿衣服儿歌,等等,以此来巩固不同生活技巧,体验自己做事的过程。综上,在上述建议的指导下家长积极开展家庭教育,配合幼儿园巩固幼儿的各项生活自理技能,并渗透品德教育,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当然,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家园共育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也应主动达成共识,在幼儿习惯培养方面形成更广泛的合作。

2.在幼儿礼仪课程中展开家园共育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父母和教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的施教者。因此,父母和教师应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幼儿阶段的孩子可塑性极强,也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好孩子是教师与家长悉心培养出来的。“讲文明,懂礼貌”一直是衡量一个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幼儿园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基于此,在幼儿德育课程实施中,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同时与家长互相沟通、密切配合,促使家长针对幼儿行为习惯进行有效的监督,让幼儿在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用语、文明衣着、礼貌修养等方面实现提升,同时对其中遇到问题及时纠正引导,并根据教师的安排及时反馈,共同塑造幼儿的文明行为。

例如,塑造中班幼儿的文明礼仪,幼儿园制定了具体而详细的文明行为对照表,从“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合礼仪”“基本礼仪”等方面提出要求。为保证课程的有效落实,幼儿教师基于家园共育明确以下要求:①有利的环境。教师通过与家长沟通后一致认为:要想孩子养成文明行为,最重要的是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和幼儿园的环境。因此,教师和家长应以身作则以文明有礼的行为来营造积极的环境,并以环境来影响孩子。②有利的示范。示范是潜移默化的,教师和家长在与孩子接触的过程中都应该起好带头作用,让孩子在观察和模仿中形成文明礼仪。③及时的称赞。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当幼儿出现文明行为时,教师要及时、具体的表扬。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做到及时具体的称赞,在孩子表现出文明行为后不能只是说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你真是个能干的孩子!”而是要说些具体的优点,比如“今天过马路你表现得非常好,能够学会看红绿灯,耐心等待。”这样才能通过正向激励巩固幼儿的文明行为。④坚决的态度。当儿童发生不文明行为时,教师和家长要态度坚决地指出并纠正。尤其是家长在生活中应为孩子的文明行为划清界限,不能以“孩子还小”作为理由轻易原谅他们,而是讲清问题、讲好规矩,及时纠正问题。⑤默契的合作。幼儿园和家庭要有一致的要求,幼儿园提的要求家长一定要配合。除此之外,家庭成员之间要有默契,祖辈或是夫妻之间要达成共识、要求一致,为孩子的文明行为提供明确的标准。综上,文明礼仪是幼儿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发展形成的,而这一过程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通力合作。基于此,教师与家长要积极配合,教会他们文明礼仪,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表扬并指出他们的错误,同时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3.在幼儿劳动课程中展开家园共育

知识是从劳动中获得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晶,也就是万物之本。在幼儿园、在家庭中,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提升幼儿劳动品格、增强幼儿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促进手脑并用,促进智力发育,促进身体健康,更能促进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因此,教育孩子从小爱劳动,让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对孩子本身、家庭、社会也是十分有益的。基于此,幼儿园在德育工作中应根据国家关于劳动教育的相关规定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程,同时展开家园合作,利用家庭环境培养、巩固幼儿的劳动技能,培养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德。

例如,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幼儿园为落实劳动教育要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其中包括:①宣传活动。幼儿园向全体教师、幼儿、家长发出倡议书:弘扬劳动精神,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唱响“劳动美”的主旋律,自觉做到辛勤劳动、认真劳动;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做到爱劳动、勤劳动;在公共场合不乱扔垃圾,维护公共卫生,做到随手带走垃圾,自觉捡拾垃圾,并投入垃圾箱,从小强化幼儿的卫生、环保意识;帮助幼儿收集有关劳动者的社会新闻,了解身边的几种职业,懂得尊敬劳动者,尊重与珍惜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倡议幼儿自今日起,每天在家中完成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由父母以照片形式记录下来,展示在班级群,鼓励幼儿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每天坚持劳动,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体验劳动生活。②实践活动。在倡议书的引领下,幼儿园教师、家长通力合作,基于主题活动要求组织幼儿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劳动。例如,教师组织幼儿参加扫地、擦桌子、擦栏杆、除杂草等劳动,让他们共同维护幼儿园环境,并体验劳动的快乐,懂得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成为幼儿园的小主人。通过家校沟通,家长为孩子制定一日劳动任务表,指导幼儿每日打卡,并进行相应奖励,引导他们参与家庭劳动,提高家庭责任感。③展示活动。幼儿园展开“最美劳动者”的评选活动,要求幼儿教师、家长将幼儿劳动的照片上传,并简单介绍劳动成果,最终评选出优胜者,颁发“最美劳动者”的勋章,促使幼儿树立“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念。综上,在幼儿园德育工作中,家园共育的有效开展为幼儿劳动创造了和谐的环境,让他们在引导和激励下学习劳动本领,并感受劳动的辛苦,体验劳动的乐趣,在劳动中获得成长。

4.在幼儿爱国教育中展开家园共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幼儿园德育的重要内容。在课程建设中,幼儿园应围绕主题展开教育,并积极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爱国主义教育中,以形成强有力的家园共育合力,让爱国情怀根植在幼儿心中。

例如,为了充分挖掘家长教育资源,营造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幼儿园邀请大班组的家长助教开展主题“我和我的祖国”爱国主义系列活动。活动主要包括:①傳播红色故事,激发爱国热情。身为党员的幼儿家长为小朋友带来了红色故事,通过真实的故事情景演绎,让幼儿了解到国家经历的种种磨难,深刻体会到我们现在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是祖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激发自强不息的勇气,汲取团结奋进的力量。②探究科学实验,体验奉献精神。身为研究人员的幼儿家长讲述了苏步青、钱三强等科学家的爱国故事,让孩子了解到这些爱国科学家克服种种困难回国建设,科技发达才有了现在日益强大的祖国。同时,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个科学小实验——鸡蛋漂浮,幼儿变身为“小小科学家”,拿着鸡蛋不断尝试,探索鸡蛋漂浮的秘密,感受科学探索的乐趣,也体验科学家的了不起。③展示美好山河,培养爱国情怀。身为军人的幼儿家长根据大班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在活动前多次和老师沟通讨论活动细节、了解班级孩子的前期经验,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同时还精心制作了活动PPT,准备了地球仪、地图、国旗、胸章等教具,进行了非常认真的准备和思考。在活动中,幼儿家长为小朋友详细介绍了国旗、国徽、国歌的相关知识及其象征意义,通过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的方式让他们在地球仪上寻找祖国妈妈的位置,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民族和自己的家乡,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补充知识,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民族;利用地图指导幼儿了解了长江、黄河、万里长城、天安门广场、珠穆朗玛峰、塔克拉玛干沙漠、青海湖等,感受了祖国的五千年文明,欣赏了祖国的壮丽山河,同时还呼吁大家要爱护环境,保护祖国的绿水青山。综上,通过一系列的家长助教活动,有效培养了幼儿的国家概念,加深了他们对祖国情感,激发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也使幼儿懂得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让爱国主义情怀在幼小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因此,在幼儿德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进一步拓展幼儿园的德育课程内容,创新教育方式,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在家园共育环境下向纵深发展。

5.在幼儿安全课程中展开家园共育

幼儿安全工作心系千家万户,也是家园共育的重中之重。幼儿园在德育工作中应针对居家安全、外出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设计安全课程,优化教学内容,并探索家园共育途径,让幼儿园和家长共同为幼儿的成长保驾护航。在集体教学活动后,教师请幼儿回家把安全故事讲给家长听,锻炼幼儿语言能力的同时,巩固幼儿的安全教育收获。与此同时,教师将活动目标以及故事图片分享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以及了解如何配合幼儿在家中的讲述活动,并提出建议面对安全教育,每个家庭都应尽量配合,用更加丰富多彩的安全故事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应对危险情况的技巧。最后,教师利用线上平台为家庭安全教育提供分享的机会,并通过点评、肯定,促使家长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幼儿安全教育中。综上,在幼儿安全教育中,教师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落实安全教育任务,引导幼儿结合有趣的故事了解遇到危险情况时的解决办法;另一方面拓宽课内教学,推动家园共育,在家长的配合下将“安全”主题融入家庭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发挥了幼儿园和家庭的各自优势,让幼儿在不同情境下获得了一致有效的素质教育。

6.在幼儿传统文化课程中展开家园共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基于此,在幼儿德育工作中,幼儿园应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德育课程,并积极推进家园共育,在家庭教育的支持下对幼儿形成良好的文化熏陶。

例如,为促进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提升幼儿传统文化素养,幼儿园开发研究了以“让传统文化浸润千家万户”为主题的园本德育课程,依托家园共育开展一系列以语言文学为载体的幼儿体验活动,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渗透二十四节气文化,让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主要的活动包括:①家园互动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进行家园指导活动,让春分节气内容化为幼儿和家长可学习、可操作、可指导的素材。同时,在指导中,确保小班的孩子通过“民俗活动我知道”的活动,吃吃玩玩了解春分习俗;中班的孩子通过学习《春分谚语歌》,在唱唱演演学习春分谚语,大班的孩子通过“春日”主题的诵读活动学习春分诗词……通过不同内容、不同途径带领幼儿了解春分,感受节气文化。②家园共育分享交流。教师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获得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寻找孩子感兴趣的文學内容,探索有效的家园指导策略。例如,小班组教师从春分之趣、春分之候、春分之颂、春分之画四个方面分享孩子对春分习俗、春分三候的初步了解以及他们感受到的春分节气带来的乐趣,在小班孩子的心中传统文化的种子正在萌芽。中班组教师用语言交流带孩子走进诗意的春天:寻春分,赏节气之景;品春分,尝节气之味;戏春分,品节气之趣;读春分,颂节气之韵;绘春分,画节气之景……教师将春分节气的传统习俗融入趣味化的亲子游戏中,满足幼儿娱乐的兴趣,引导幼儿和家长从中感悟生活的美妙,感受中国古人的智慧与文明。大班组教师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诗词歌赋、神话故事等作为家园共育的载体,用幼儿和家长感兴趣和可操作的方式,让家长和幼儿能够边看边听边理解,在趣味中深化对春分节气的认识,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③家园共育点评指导。幼儿教育者组织线上线下交流活动,对节气文化在家庭中的渗透情况进行点评,并向家长介绍更多的经验,确保家长、幼儿能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到节气文化,让传统文化浸润家庭。综上,幼儿园通过家园共育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让幼儿实现思想启蒙,引导他们初步形成正确的“三观”,同时也使传统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综上所述,幼儿园德育课程背景下有效展开家园共育能够丰富课程内容,促进课程目标落实,发展幼儿的思想品德。上文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幼儿园德育课程背景下的家园共育的实施路径,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当然,其中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深入展开教研工作,选择更贴合时代发展需要和幼儿特点的德育元素,加以重构、建设、实践并生成全新培养幼儿道德智慧、促进幼儿德行成长的课程,并多途径开展家园共育,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田肖宜,徐东,牟昱睿.国内外幼儿园与家庭协同共育研究综述[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2(11).

[2]李琴.浅谈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家校合作共育的有效方法[J].才智,2020(04).

[3]许颖.家园共育建硕果[J].教育教学论坛,2017(32).

[4]伍安红.智慧教育背景下家园共育深度融合的策略探究[J].智力,2022(31).

[5]唐英姿.幼儿园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有效性探究[J].读写算,2021(35).

[6]李亚平.幼儿园家园共育有效性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08).

猜你喜欢
德育课程实施路径家园共育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论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探讨
体验式学习模式在中职学生德育课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