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探究

2023-08-09 02:25马垚霞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13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能力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

马垚霞

摘 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解决问题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质量,因此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成为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新课标背景下,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从现阶段解决问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确定明确的课堂教学方向;拓展教师教学思路,搭建思维培养桥梁,借助多元练习方式,循序渐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最后引导总结,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多措并举有效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新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3-0145-03

新课标指出有效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在这一关系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搭建数学学习的多样化平台,从而更进一步夯实学生基础、拓展数学思维,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基于此,在新课标指引下,教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搭建思维培养桥梁,有效促进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1.明确问题,找准方向

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教学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首先,以往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没有过多的关注,教学的关注点往往在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方面,对学生知识的梳理、应用以及知识体系、知识模型的建立能力等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因此学生往往缺少举一反三的能力;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升高,数学问题的研究深度逐渐增加,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成为当前关键。其次,日常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相对欠缺,一则日常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并没有足够的重视,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习惯于采用讲解、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由于课堂探究环节的缺失,导致大部分学生产生了惰性思想,尤其是在思考问题时,总是习惯于跟随他人的思路,缺少自己的见解,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也缺少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成为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再次,日常教学中,针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练习相对较少,尤其是“双减”政策落实之前,小学数学课堂内外的有效练习机会相对较少,课堂上以教师讲解为主,学习的练习机会相对较少,课后作业中基本上也是以课后习题、练習册等书面练习为主,对学生而言灵活应用知识、技能的机会相对较少,有效练习机会相对较少,导致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导致学生思维禁锢,只会做题不能解决问题。因此,在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切忌通过“刷题”的方式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从不同角度入手,制定系统的练习方案,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最后,在日常教学以及数学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缺少反思与总结意识,导致学生的自主总结以及反思、归纳意识欠缺,而数学学科又是一门需要手脑并用的学科,尤其是在日常评价、反思等环节中,教师一定要突出数学学科的特征,借助评价、归纳、反思的过程,鼓励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综合整理与归纳,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综合能力。

基于上述几方面,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教学思路的拓展入手,借助多样化教学、多元化联系、系统性评价与总结等措施,打造符合学生学习的多元化数学学习与发展平台。

2.思路拓展,渐进发展

小学阶段学生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相对较少,因此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拓展教学思路,为学生搭建课堂活动的数学多元活动平台。

(1)立足核心素养,落实多维目标

新课标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要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以核心素养为根本发展目标,搭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为基础在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从教学思路的拓展入手,深入理解学科素养内涵,制定系统的课堂教学目标,从而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活动提供明确的方向。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新课标要求,教师可以制定以下系统的教学目标。第一,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能理解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代表的意义。第二,能够将现有的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推导、迁移,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过程体会转化数学思想。第三,在交流、反思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反思质疑等习惯,在系统的探究与应用过程中,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在目标设定中,教师可以从学生角度入手,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讲解模式,将学生放置在教学活动的主体位置上,在教学目标设计之初,就决定了将课堂教给学生探究。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从学生现阶段掌握的四边形面积公式入手,预计通过多元化的课堂活动的组织,让学生能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等知识,更重要的能够将知识灵活应用于具体的数学情境以及生活情境中,从而实现知识的学习、理解、迁移、应用过程,达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教学目标。

(2)立足学生学情,多样课堂教学

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学情,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关键;新课标对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出了详细的设计,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学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打造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同样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几何图形空间观念,以及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受年龄以及经历等多方面的限制,此阶段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依然比较弱,且没有形成系统、成熟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因此在教学与实践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循序渐进学习、思考的机会,那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系统的教学方法的应用,由浅入深地进行操作与观察,才能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以此为基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探讨中,教师可以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实践操作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形式,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过程既能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方法,同时也能够在动手探讨、知识迁移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感受“转化”数学思想的应用。例如,在具体面积公式探究过程中,教师创设了“哪块菜地大”的生活化探究情境;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的创设,既能够唤醒学生对现有知识的回忆,同时也能够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块菜地的面积大吗?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先观察、然后再试着具体分析,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探讨、动脑猜想、交流合作试着想出多种方法针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转化计算,从而在探讨中获得更多的面积计算经验。在具体面积探讨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动脑猜想、创新实践。在探讨菜地大小之前,教师可以给出两个不同的图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随后提问:“你们能够看出哪个图形大吗?用什么方法能够做出比较呢?”小组一:我们尝试使用重叠的方法,但是发现不能直接得出结论,因为两者有重合也有不重合的部分,因此不能直接通过重叠方法比较出大小。教师:那么如果我们想要用重叠比较的方法进行面积比较,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辅助呢?想一下,怎样才能够判断出不重合部分的大小呢?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不仅带领学生快速融入了课堂探究环节,同时也在多媒体指引下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对平行四边形面积探究的思路,为后续的面积公式推导活动奠定了基础。

3.思维培养,提升能力

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搭建问题探讨的框架与思路,引导学生高效融入学习活动过程中,从而达到拓展学生学习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例如,在上述平行四边形面积探讨过程中,在前期数方格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如何计算,数方格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情况,而且当一个平行四边形非常大时,就不能用数方格的方法了,如:这两块菜地比较大小时(教师给出课堂开始时的场景),那么我们还能够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吗?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小组观察、讨论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通过画图分析:两块菜地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呢?面积的计算可以如何转化呢?小组一:老师,我们将刚才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不重合的部分剪下来了,发现他们可以与重合的部分拼接起来,正好跟长方形完全重合了,这样我们就计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邊乘以长方形的宽,也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我们觉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以高。小组二:……。通过教师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搭建探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探讨的路径,在探讨过程中有效建立起学生借助现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在知识迁移与应用的过程中有效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达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

4.多元练习,全面发展

学以致用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根本,“双减”政策之后,高效课堂、多元作业成为教师追求的最终目标。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的课堂内外练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要从不同维度入手,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的练习方案。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不同,课堂学习的效果就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因此,针对不同层面学生的练习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分层提升原则。比如,在中低年级学生练习课堂练习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练习的方式;比方说在“升与毫升”课堂练习中,教师按照“雏鹰起飞”“展翅长空”“拓展提升”等板块进行内容的设定,通过不同难度的练习内容设计满足学生的知识理解与应用需求。

雏鹰起飞:这一板块内容相对简单,可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课堂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和熟练,比如给出标有刻度的量杯,然后学生按照图片的内容进行具体的数字或者单位的填写。

展翅长空:已知1号杯子能够装400mL水,2号杯子能够装350mL水,那么你能用这两个杯子取100mL水吗?请用最简练的语言写出你的过程。此部分课堂练习内容难度有所提升,涉及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语言组织能力的考察,因此有一定的难度。

趣味乐园:这部分内容的练习相对灵活,可以是动手探究类型的问题,比如搜集家里关于升和毫升有关的容器,一瓶矿泉水、一桶油等等,在实际生活中对毫升和升等单位形成正确的认知。通过系统的课堂分层练习的设计,教师不仅能够对学生应用课堂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系统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思路。

5.善于总结,综合提升

总结的过程也是学生解题能力综合提升的过程,比如在课堂练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总结与分析。一方面,教师可以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练习题,鼓励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思路、方法等。比如在行程问题、打折问题等一些中难点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混淆,那么通过探究、练习的过程,学生可能短时间内掌握了解题方法,随后再通过讲解的过程,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技能等内化吸收,在讲解、分享的过程中,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借助课堂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课堂探究学习的过程进行综合的反思与总结,说一说自己的收获与问题,借助自主评价的过程不仅提升学生的学习与总结能力,同时也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续课堂教学准备方向。

总而言之,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从教师思路的拓展开始,借助多样化的教学、系统的课堂内外练习等拓展学生解决问题思路;通过数学思想的融入,搭建学生解决问题思维,再通过系统的总结与评价过程,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剑.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有效性的探析[J].新课程,2022(28).

[2]李旋.立足减“量”提质,以适应性练习促进深度学习[J].教师,2022(13).

[3]于国勇,李小萍.小学数学练习中综合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2(02).

[4]豆宪兰.智慧练习+深度思维——小学数学练习课模式新探[J].智力,2021(36).

[5]王学军,张淑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课型“互动生成式”课堂构建的实践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2(06).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能力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
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转换数量关系角色,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培养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