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背景下城市配送车辆绿色管控关键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08-21 10:15兰振东洪钢杨桂丽冯学丽王一帆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8期

兰振东 洪钢 杨桂丽 冯学丽 王一帆

摘 要:城市配送绿色管控的关键点在于解决配送效率低、配送成本与碳排放量双高等问题,本文以城配企业的配送车辆绿色管控为切入点,从配送车辆的新能源车辆推广和配送组织模式两个问题着手研究,探索城市配送企业如何降低城配企业的配送成本,提高配送车辆利用率,从而降低城配企业车辆碳排放和配送成本的路径和对策。

关键词:城市配送;新能源车辆;配送组织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8.016

0 引言

2020年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随后出台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交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尽早达峰,降低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长期规划目标。然而当前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依然处于日益增长的恶化趋势,且随着机动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这一趋势可能还将持续加剧。

城市配送是保障城市社会经济正常运转的基本支撑,随着电子商务、社区团购等商业模式的发展,城市配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作用也越显重要。在城市配送领域,配送模式极大地影响配送效率和配送成本,而配送车型问题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收到公众和政府的关注。当下城市配送企业主要使用柴油车型,目前全国柴油车辆保有量不到汽车总量的10%,但是其中超过一半的柴油车是物流行业企业在使用,而这些柴油车辆由于常年在运营,其氮氧化物排放量超过普通机动车排放总量的50%,颗粒物排放量也超过排放总量的70%,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城市配送网络作为城市运转的毛细血管,配送车辆的污染物排放将直接影响城市环境,城市配送车辆的绿色管控问题亟须解决。

1 文献综述

1.1 城市配送

城市配送是指服务于城区以及市近郊的货物配送活动,城市配送服务提供者根据需求方的要求对配送商品进行加工、包装、分拣、配装配载等作业,并送达城市中指定收货人的物流活动。城市配送是各个城市民生领域的重要支撑,是各城市社会物流的关键节点,是保障城市经济社会良性运行的大动脉。

BOYER(2009)提出城市物流配送包括城市间末端配送、电子商务末端配送及零售店末端配送等业务形态。FERNIE(2010)则借鉴对英国城市配送的研究,认为快捷、准时、便利等要素是消费者对城市物流配送水平满意的关键指标,所以城市配送应该加强快捷、准时、便利。LINDNER(2011)对城市配送、电商配送和便利店配送等领域中涉及的活动进行分析。

产娟(2013)开展了城市配送模式的研究,她认为配送组织模式可分为运力合并型、物流节点合并型、接力配送三种类型。戴晓霞(2015)等则提出共同配送、小型集装箱配送、智能快递投递箱、城市货的等四种配送组织模式。

1.2 城市配送中的新能源车推广

城市配送中新能源车推广应用是城市配送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随着城市绿色物流发展的要求,各大城市纷纷打造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要迎合新能源车辆数作为绿色货运配送示范指标体系中的关键指标的发展趋势,城市配送企业必须加快新能源物流车在城市配送领域的推广应用。

李朵(2019)认为新能源物流车城市配送模式具有使用成本低、通行政策好的优势,必须融合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探索新能源配送车辆运营模式。

赵胜男(2022)结合现阶段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目标,提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发展模式,研究新能源物流车推广路径,并从路权开放、运营奖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

1.3 城市配送中的配送組织模式

现有传统城市配送组织模式在城配企业的配送成本、配送组织度等方面表现不尽人意,落后的组织模式和低效的管理效率,阻碍了城市配送的发展,降低了人民群众民生满意度。要实现城市配送行业的数字化、绿色化、现代化发展,就要实现从城市配送企业到整个城市配送网络的组织模式变革。

黄芬等(2017)从城市配送联盟的组建、配送车辆绿色化的优化、地铁配送系统的构建及缩短城市配送线路、避免重复配送等方面着手研究,提出了新型绿色城市配送模式。

李强(2017)则基于互联网+城市发展对配送越来越高的需求,提出了“传统快递+众包快递”的城市新型配送模式体系构建方法。

郝书池(2022)提出城市配送应大力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和区块链等智慧物流配送技术,努力实施公共配送、云物流配送、众包物流配送等新型配送模式。

2 关键问题一:新能源车的推广

随着国家对交通运输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要求,城市配送行业逐渐趋向绿色化,新能源车凭借其低污染优势逐渐取代传统燃油车,成为满足城市配送和环境污染的首选城市配送车型。2017年,交通运输部等联合各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的通知》,该通知明确新能源车在国家物流体系中的发展方向、主要目标和推进措施。

2018年交通运输部进一步在《通知》基础上组织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工作,明确支持城市配送行业的新能源物流车推广使用。随后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也同样提出,2021年起,国家重点区域中城市物流配送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随着全国46个城市申报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的进度,“绿色城配”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截至2020年底新能源物流车在城配领域的销量已经达到4.67万辆。未来各地政府仍将继续在城配行业中大力推动新能源车辆的推广应用,如海南省就提出2030年全域禁售燃油车,深圳市也提出2025年新能源物流车达到11.3万辆、持续保持全球保有量第一的目标等。

但是在新能源车后补贴时代,城市配送企业需要考虑是否还需要继续购置新能源车作为配送车型,现有新能源车的基础设施如充电桩等是否能满足城市配送的经济性、运营效率等指标。城市配送车辆绿色管控相关部门和企业应系统性思考城配车辆的推广应用途径,在道路通行权、新能源车财政补贴、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示范企业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快步伐。

3 关键问题二:配送组织模式

由于原有组织模式落后,传统城市配送物流各环节效率偏低、物流费用偏高,其城配物流水平完全不能满足社会对城市物流效率和效益的需求,配送车辆能源的无效损耗、配送过程中配装配载不合理、配送物流各环节的简单低效和碎片化极大地增加了城市配送企业的经营成本。而共同配送作为一种高集约、低成本,可以有效实现资源优化的配送组织模式,已经备受城市配送企业的关注。2013年交通运输部等七部委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配送管理工作的意见》,也非常强调“鼓励发展先进的配送组织模式”。2012-2014年,商务部在南京、武汉、厦门、成都等22个城市开展城市共同配送试点,构建起布局合理、运行有序、绿色环保的城市共同配送服务体系。

城市共同配送体系的核心在于跨越传统企业不同主体限制,以城市配送龙头企业为主体,通过寻找路线共性、产品共性、需求共性,聚集一定规模的配送企业和配送货物,进行统筹安排,对客户进行统一配送,以提高配送车辆利用率和满载率,降低配送车辆空载率,从而提高车辆配送效率,降低配送物流成本、降低碳排放。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城市共同配送的组织主体已经从第三方物流、社会配送中心、大型货主企业等业态,发展到当下的信息平台、企业联盟等集约化配送组织模式。

4 城市配送车辆绿色管控路径和对策

4.1 新能源配送车的推广应用

积极推动各城市对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的推广,引导支持城市配送车辆清洁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

(1)出台新能源物流车通行管控优惠政策。

一是科学规划各城市配送通行管控区域,按车辆碳排放量分类划分通行区域,部分区域可以规划为只允许新能源车辆通行,其他区域允许城市配送车辆在取得对应区域通行证后通行,着重突出新能源城市配送车的路权优先。

二是加紧制定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便利通行政策,设置不同路段对新能源物流车进一步开放路权。

三是强化城市配送车辆通行证数量的管控力度,逐步减少柴油配送车辆通行证发放比例,引导城市配送车辆向新能源车辆转型,实现城市交通清洁化发展。

(2)出台新能源配送车车型补贴政策。

一是根据各地政府财政状况和市场经济,在城市配送车辆奖补对象、补贴标准、企业考核等方面出台相关新能源配送车的运营奖补办法,对不同车型采取“一类一补”的政策,科学设立示范企业补贴条件,结合目标测算配套相应财政资金。

二是支持纯电动厢式、冷藏等专业货车等新能源配送车辆的研发制造,以技术创新奖励为形式对企业进行补贴,鼓励金融机构等对物流配送企业进行新能源物流车购置和更新给予一定程度的费率减免和购车优惠政策。

4.2 构建城市绿色共配体系

采取“共同配送+专业配送+众包配送”并行的集约化配送模式,通过提升城市共同配送效率,降低城市配送成本,打造宁波城市“绿色共配”范式。

4.2.1 打造返程提货模式

针对城市配送供应商资源分散、城市配送返程车辆空载率较高、总体配送成本高的城市配送痛点,城配企业可以依托自身配送车辆资源(车型、司机、路线等)充足的优势,运用返程运力,采用返程提货、循环提货、双重配送等模式,统筹安排城市配送车辆在配送线路上匹配货源和需求点,减少车辆空载率,提高车辆使用效率。

4.2.2 开发共同城配信息平台

开发城配信息平台实现城市物流配送企业功能整合。通過该平台,城市配送企业既能整合企业内部物流资源和功能,满足城配客户对一体化物流配送服务的需求。又能通过共同城市配送平台的运用,进一步提升城市配送服务的效率与服务水平。同时,通过对城市配送一体化运作的相关成员企业的协同运营,进一步提升城市城配整体对外核心竞争力。

4.3 推广城配先进组织模式

(1)推广集约化配送试点。

针对优秀的集约化配送试点企业,组织编制形成集约化配送案例;编制出台城市物流集约化配送试点实施方案。一方面可加速推进优秀集约化配送案例的分享与学习,另一方面规范集约化配送试点的建设与推广。

(2)做好城市配送基础数据的分析整理。

包括配送基础设施的机械化、信息化,自用型与公用型配送中心、物流园区、分拨中心和社区配送中心的数量与位置,配送通道的数量、质量与设置的合理性。

(3)打造互联网+城市集约化配送体系。

互联网+城市集约化配送体系是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与城市集约化配送体系深度融合,实现“1+1>2”的经济效益。互联网+城市集约化配送体系的构建与落实,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既是模式创新,也是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Boyer KK,Prudhomme AM,Chung W.The last mile challenge: 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customer density and delivery window patterns[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2009,30(1):511.

[2]Fernie J,Sparks L,Mc Kinnon A C.Retail logistics in the UK:past,present and futu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 Distribution Management,2010,38(11):94114.

[3]Lindner J.Last Mile Logistics Capability:Multidimensional System Requirements Analysis for a General Modeling and Evaluation Approach[D].Dipl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2011.

[4]产娟,韩永生,刘彦平,等.城市物流共同配送模式与系统架构设计研究[J].城市观察,2013,(4):109116.

[5]戴晓震,林健.四大模式破解城市配送困局[J].现代商业,2015,(5):2425.

[6]李朵.新能源物流车城市配送问题与模式研究[J].湖北农机化,2019,(19).

[7]赵胜男.城市绿色货运配送背景下新能源物流车推广路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9).

[8]黄芬,汪蔚,杨慧芳,等.绿色城市配送运行模式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7,(7):1617.

[9]李强.互联网时代的城市配送模式体系构建研究[J].知识经济,2017,(6):3839.

[10]郝书池.粤港澳大湾区绿色智慧物流配送发展研究[J].物流科技,2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