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行业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路径研究

2023-08-21 10:15涂祥袁永超肖启瑞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8期
关键词:工程机械产教融合

涂祥 袁永超 肖启瑞

摘 要:为了更好地使教育服务支撑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建设,需要充分发挥作为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的广东机电职业教育集团校企资源的聚集优势,联合省内行业协会、企业机构、学校共建工程機械产业学院;整合各优质企业资源,共建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共同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探索“订单式”特色学徒制培养模式;搭建职教集团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校企双师互聘、师资共享,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从而真正实现工程机械行业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关键词:工程机械;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8.005

1 背景

1.1 国家政策为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

我国于2019年1月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提出由教育部、财政部共同研究制定并联合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明确要求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职业院校要广泛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将产教融合作为“双高计划”落实的重要一环。接下来教育部等九部门又在2020年9月正式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指出要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型城市,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2021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编制《“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方案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依托各地的职业院校建设服务区域性、行业性和开放性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重点突出模块化实训特色。

1.2 “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对工程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广东省提出建设“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以珠三角地区作为引领广东省发展的核心区和主引擎;以沿海经济带作为新时代广东省发展的主战场,该区域包括珠三角沿海7市和东西两翼地区7市;以北部生态发展区作为广东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将对高端制造、基建、航运物流、房地产等板块形成直接利好,也将拉动工程机械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工程机械行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适应“一核一带一区”的建设需要,工程机械新机型新技术不断涌现,在工程机械生产制造、经营管理、技术服务等环节都对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要求。

1.3 广东省工程机械行业集中度高为开展产教融合创造有利条件

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基本形成了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三足鼎立局面,国有企业以徐工、柳工、厦工为代表;外资企业以美国卡特彼勒、瑞典沃尔沃建筑设备/山东临工、日本小松、韩国斗山等为代表;民营企业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为代表,其中挖掘机是全球工程机械产业中规模最大、最重要的板块。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我国境内26家挖掘机制造企业共销售挖掘机26.13万台,其中境内销量15.19万台,出口销量10.95万台。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挖掘机市场,挖掘机市场集中度也不断提升,中国前5强企业的销售额集中度已经达到了7946%。由于工程机械行业集中度高的特点,包括三一重工、卡特彼勒、山东临工等企业的挖掘机版块在广东省都只有一个代理商,这就为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提供了有利条件。

2 当前工程机械行业产教融合面临的困境

2.1 企业缺乏产教融合的动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组织的性质和任务使得企业缺乏参与深度产教融合的动力。企业是社会经济组织,企业的生产任务以营利为目标,而培养人才的职业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难以成为企业的法定责任和义务。截至目前无论是《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均没有面向企业的法规要求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最多涉及企业内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内容。所以企业可以与学校合作,但不是必须要与学校合作,这就导致企业缺乏推进校企合作深入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大多数企业仅仅根据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需要临时到职业院校招聘学生,很少从行业产业长远的技术发展培养学生,也就无法确保产教融合能够收到实效。

2.2 职业教育不同管理主体的做法不同

教育部门管理的职业院校和人社部门管理的技工院校在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规划和管理上做法不同,目前教育部门主管的职业院校在广泛开展“现代学徒制”,人社部门主管的技工类职业院校则在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由于此前很多技工院校是由企业直接举办,积累了丰富的校企合作工作经验,在实践中以企业作为教学的主导力量,主要推行新型学徒制;教育部门管理的职业院校开展校企融合相对起步较晚,在实践中主要推行以学校为主导力量的现代学徒制,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在规模和质量上都有赶超之势。截至目,两类院校尚未出台统一的指导性文件,在如何深入开展产教融合也缺乏合作。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根据中国国情,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国家发改委在官方网站上对“中国特色学徒制”做了名词解释:指助力劳动者尤其是青年从在校学习过渡到就业、岗位成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针对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技能岗位新招用和转岗等人员,由企业与技工院校、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机构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等模式共同培养学徒。

2.3 校企产教融合深度不足

近年来国家推出了一系列产教融合的指导性文件,很多企业也积极响应国家产教融合政策,但是各地不同学校对于国家产教融合的认识不足,很多产教融合集中在企業的生产任务环节,也就是学生的顶岗实习期间。职业院校以学生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教学为主,企业则偏重生产经营环节用人需求,在校企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的深层次融合较少,产教融合应该是校企双方在专业、科研、教师、教材、课程、实训室建设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2.4 企业投资收益与学校职能、公共利益的平衡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公益性或准公益性决定其投资期限长,但收益又比较低,为提高企业方的参与热情,需要拓展企业参产教融合的收益渠道、保障其收益水平。因此,企业资本收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问题,是研究产教融合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时必须时刻关注的准绳。

3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体系构建

3.1 联合省内行业协会、企业机构、学校共建工程机械产业学院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的广东机电职业教育集团作为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牵头单位,目前与广州巨和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广东鑫耀沃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由工程机械生产厂家、广东省代理商和学校三方共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除此之外,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还与森达美信昌机器工程(广东)有限公司、广东粤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广州市市长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生力华柳工机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市一斗福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等工程机械行业头部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在学生的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教育、顶岗实习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广东鑫耀沃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广州巨和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申报并承担了广州市科协2022年学术交流与产学研融合项目“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下工程机械行业产学研融合交流活动,探讨依托广东机电职业教育集团,聚集工程机械行业优质企业共建工程机械产业学院,真正将广东省内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化,突破了企业和单一产业的边界,满足“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对工程机械行业的要求。借助深度校企合作,培育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第二批校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广东鑫耀沃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为广东省第二批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将校企产教融合纵深发展。

3.2 整合各优质企业资源,共建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工程机械行业企业开展深入校企合作,双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由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广东鑫耀沃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三方共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同时,基于工程机械行业企业的产品、技术和生产流程,由于工程机械设备投资大,不同企业的设备产品特点各异,在校内集中建设实训实习基地有很多现实困难,创新工程机械产业学院内多主体间的合作模式,可以整合各个工程机械优质企业自建的培训中心、大修车间,构建基于工程机械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的实践教学和实训实习环境,共同建设兼具生产、教学、研发和创新创业功能与一体的工程机械产业学院的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启动建设以来,积极服务工程机械行业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培养工程机械行业急需的人才。

3.3 共同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探索“订单式”特色学徒制培养模式

目前,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工程机械企业共同开设了“和合(三一重工)订单班”“广东鑫耀沃(山东临工)订单班”,学校引导工程机械行业企业在教材编写、课程建设、课程体系设计、课程结构优化等方面深度参与,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根据行业技术更新情况,加快课程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让课程内容始终紧跟行业标准、生产流程等产业最新技术要求,打造一批在专业知识、课程思政等方面有一定影响力的校企合作的优质课程、教材。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结合工程机械行业的特点,探索适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特色学徒制”。让工程机械行业的学徒在企业经验丰富的师傅的带领下,既能够熟练掌握传统技能知识,同时又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当前在教育部门院校推广落实的现代学徒制和人社部门院校推广落实的企业新型学徒制都是我国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的一种实践方式,各职业院校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学徒制,使之成为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学徒制,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充足的技术技能人才。近三年,汽车学院30余名学生进入信昌工程机械培训中心参与信昌培训计划;2021-2022学年,汽车学院与广州巨和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了“三一(和合)班”,有30位同学参与;汽车学院与广东鑫耀沃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了“广东鑫耀沃(山东临工)订单班”,有40位同学参与。

3.4 搭建职教集团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牵头单位,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积极搭建职教集团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发学生成长地图、双师课堂、直播授课、校企共建、实习管理、线上招聘会等模块功能和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广东机电职业教育集团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充实利用新媒体技术,联通学生入学、在校、实习、择业、就业各个环节,企业、学校、学生方便投入平台并建立自身独有账户和存留成长、工作历程记录,上传微课程共享,形成积分系统,实现现有资源合理充分利用。在探索“特色学徒制”教学模式过程中,具体到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以任务驱动等授课的方式完成课程教学,学生通过丰富的线上课程学习资料即可实现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复习的学习模式,同时线上可以邀请企业兼职教师开展“双师课堂”授课,结合线下校内教师授课,可以系统掌握课程知识。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学徒制教学模式探索,解决工程机械职业教育企业导师资不足的困境,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混合式学徒指导模式。

3.5 校企双师互聘、师资共享,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工程机械行业校内教学缺乏实际维修经验的师资力量,依托工程机械产业学院,完善企业兼职教师引进、认证与使用机制,可以聘请工程机械企业的一线管理及技术骨干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将企业最新的技术及管理经验带到校内课堂上。同时,根据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及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要求,学校应不断加强校内教师培训,广泛开展师资交流、研讨、培训等业务,将校内专任教师送往企业一线培养为企业的培训讲师和业务骨干,使得校内的专任教师既可以从事校内教学,又能在企业一线从事生产、科研工作。通过校企双师互聘、师资共享,可以进一步开展校内课程校企双师共同授课,企业实践校企双师共同指导,从而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扎实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4 结语

结合国内外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和发展的本质要求就是深度产教融合,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是未来职业教育重点研究的内容。自“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战略的提出以后,工程机械行业对高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量猛增,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积极与工程机械企业联系,整合各个工程机械优质企业自建的培训中心、大修车间建设工程机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积极开展工程机械校企深度产教融合,探索“订单式”校企双元育人,为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工程机械行业提供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亓俊忠.“双高计划”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创新方略[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01):3740+45.

[2]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1,(Z2):30+316.

[3]杨文.“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23,9(03):4750.

[4]俞启定.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2,21(01):17.

[5]唐婧.關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职业,2019,(32):5455.

[6]珍珠,马厚允.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路径研究[J].山西青年,2023,(01):3032.

猜你喜欢
工程机械产教融合
工程机械自动化中节能设计理念的应用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邵阳三一工程机械与零部件再制造工程项目开工
工程机械雄安遇冷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工程机械展览中韵重卡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