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及改革研究

2023-08-21 10:33钟耀平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8期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国标指南

钟耀平

摘 要: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和手段。通过问卷调查广西四所本科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得知,他们的课程设置整体而言较为合理,但仍有提升空间。具体来看,四所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具有内容安排较为科学、学分分配相对合理、教学满意度较高、课程质量监督体系相对完善等优点,但同时存在课程特色欠缺、学时分配不均、学生课堂参与度不够、教师教学反思不足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基于《国标》和《指南》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开设校本特色课程、适度增加专业实践课学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教学质量监督等建议。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国标;指南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8.022

0 引言

自2007年教育部正式批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开设商务英语专业以来,过去十五年间申请开办这个专业的高校数量呈快速增长之势,但由于办学实践远远领先于理论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产生了诸多问题。为了改善商务英语专业办学质量,2018年教育部颁布了《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国标》论述了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等,其中有关课程体系的论述占了最大的篇幅。《国标》为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准入、建设和评估提供了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指南》则是对《国标》的贯彻落实,为各专业创新发展提供行动路线和解决方案。《国标》和《指南》是上下位关系,即《国标》是方向和统领,《指南》是方法和实操。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了解《国标》和《指南》颁布前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并探讨两个文件指导下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对象和选取标准

本研究旨在调查地方本科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因此基于以下标准选取四所广西高校作为研究对象:一是高校的办学类型尽量不同,分别为师范院校(高校A)、综合性院校(高校B)、理工院校(高校C)、民族师范院校(高校D);二是高校开设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且均有多届毕业生;三是高校尽量分布在不同的城市。

1.2 问卷设计

基于前人研究、《国标》和《指南》要求以及CIPP评价模型的框架进行问卷设计。本研究的学生问卷共33题,内容涉及课程体系评价、学生学习状况和课程需求的信息;教师问卷共24题,内容涉及课程满意度、课程设置评价、学生学习评价等;用人单位问卷共14题,内容涉及实习生表现评价、人才规格要求、课程改进建议等。

1.3 数据收集和处理

研究者通过问卷星分别向四所高校的2018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调查时已完成专业实习)、教师、实习生所在用人单位在线发放调查问卷,采取自愿作答方式。问卷回收的总体情况是:学生问卷147份、教师问卷38份、用人单位问卷25份。其中高校A分别回收41份、9份、18份;高校B分别回收36份、10份、4份;高校C分别回收36份、11份、0份;高校D分别回收34份、8份、3份。

本次回收问卷有效率100%,但由于研究者无法直接联系用人单位,只能委托学生让自己的实习单位负责人填写问卷,因此本次调查仅收集了少数用人单位的反馈。问卷结果由问卷星自带的统计和分析功能自行计算。此外,研究者还收集了四所高校2018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以便查看他们的课程设置情况。

2 四所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2.1 课程设置整体满意度较高,但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高校A、高校B和高校C均有七成左右的学生对本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而高校D仅有一半学生表示相同的观点。与此相比,高校A和高校D的教师满意度比学生满意度更高,其中高校A的教师满意度甚至达到了100%。整体而言,四所高校的学生和教师对各自学校的课程设置感到较为满意,但仍有改善的空间。经调查发现,学生对课程设置表示一般甚至不满意的原因是课程数量以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不能完全满足工作需要。学生认为自己较为欠缺的能力包括商务英语运用能力、商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等。这和教师对学生能力评价较为一致,在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评价中也得到了一定的证实。

2.2 课程内容安排较为科学,但部分高校的课程特色不足

四所高校分别有68.29%、75%、83.34%、50%的学生认为本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能够与时俱进且能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同时,分别有63.42%、75%、69.45%、50%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课程教学内容紧扣课程目标,并具有相应的广度和深度。此外,四所高校分别有56.09%、80.55%、75%、44.12%的学生认为本校开设了校本特色课程。相比之下,分别有88.89%、70%、63.64%、62.5%的教师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查阅四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发现,他们的商务英语专业方向均为国际贸易,开设课程的相似度很高。仔细查看方案得知,高校B开设了跟区域相关的营销课程,高校C开设了与区域优势产业和学校优势专业相关的课程,高校A和高校D则基本没有开设类似的课程。

2.3 课程模块学分分配相对合理,但部分高校学时分配调整空间大

四所高校分别有80.49%、77.78%、75%、58.82%的学生认为本校商务英语专业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含毕业论文)等四个模块的学分比例设置是合理的。与此相比,分别有88.89%、90%、81.82%和87.5%的教师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从必修课和选修课来看,四所高校分别有70.74%、75%、77.77%、55.88%的学生认为本校上述两个课程模块学分是合理的。在学时分配方面,从语言知识和技能、商务知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人文素养等四个课程类型来看,四所高校分别有78.04%、75%、80.55%、55.88%的学生认为本校上述课程模块学时占比是合理的,而分别有100%、90%、90.91%、87.5%的教师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从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来看,四所高校分别有58.54%、72.22%、75%、44.11%的学生认为本校上述课程模块学时占比是合理的。整体而言,四所高校的课程学分分配比学时分配更为合理。

2.4 教学效果整体满意度较高,但学生课堂参与度和教师授课方式仍需改善

四所高校分别有85.36%、91.67%、88.89%、61.76%的学生对本校的教学效果感到满意,而分别有100%、90%、90.91%、100%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目标清晰且教学设计有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具体来看,四所高校分别有85.36%、80.55%、88.89%、79.41%的学生认为本校的教师教学态度端正并能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与此相比,分别有88.89%、100%、63.64%、50%的教师认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较高。此外,四所高校分别有80.48%、75%、83.34%、67.65%的学生认为老师能够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而分别有88.89%、80%、90.91%、100%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需要指出的是四所高校均有部分学生部分赞同和不赞同老师的授课方式,原因有理论讲授过多,实践操练过少、教学方法单一等。

2.5 课程质量监督体系相对完善,但部分教师需重视课程的反馈意见并加强教学反思

四所高校分别有75.61%、75%、72.23%、50%的学生认为本校有完善的课程质量监督体系,并能够根据学生和专家反馈意见做出适当改进。另外,分别有80.48%、75%、77.78%、55.88%的学生认为通过评课系统给授课老师打分有助于课程改进。整体来看,除了高校D以外,其他三所高校的课程质量监督体系相对完善。教师的教学反思对提升课程质量同样重要。四所高校分别有77.78%、90%、72.73%、100%的教师表示自己经常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可见,高校A和高校C的部分教师仍需加强教学反思。

2.6 部分高校课程考核方式较为合理,部分高校考核方式仍需调整

四所高校分别有85.36%、66.66%、80.56%、55.88%的学生认为本校的课程考核方式是合理的。进一步调查发现,学生部分赞同和不赞同课程考核方式合理的主要原因有考核方式单一、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比例不合理、教师评价占主导等。因此,四所高校,特别是高校B和高校D应该在考核方式、成绩比例、评价主体等方面进行改革。

3 基于国标和指南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3.1 树立以能力为导向,知识和技能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

《指南》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内容为依托,实现语言技能训练和商务专业知识教学的有机融合,因此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的过程中应始终贯彻以能力为导向,知识和技能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从而为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场做好准备。

3.2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设体现本校定位和办学特色的课程

新时代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本质变化,因此英语教育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胡文仲认为,地方高校的英语专业应以适应本地区的需要来培养一般外语人才。参与本次调查的大部分教师认为广西靠近东盟,可以開设针对东盟国家的经济、贸易、文化、跨境电商相关的课程。姜亚军指出,“《国标》是全国高等学校外语类本科专业的‘准入依据,各高校外语类本科专业应依据《国标》和《指南》制定‘体现本校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培养方案”。因此,地方院校除了适应国家发展需求外,应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依托优势资源开发校本特色课程。

3.3 在满足《国标》要求的情况下适度增加专业选修课学分和实践课学时

从四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可知,他们的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均超过了《指南》的最低要求,但四所高校均有部分学生认为选修课学分比例过低。《指南》既确保了《国标》的最低要求,又为高校发挥自主权预留了空间,有利于各高校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因此学校可以在不超过《国标》建议的学分上限前提下适当增加专业选修课学分,以便让学生能够选修更多的专业课程。另外,不少学生认为理论学时过多,而实践学时偏少。商务英语专业的特色在于课程体系中对实践教学的强调和偏重,因此除了实践环节的课程模块外,建议增加其他课程模块的实践学时,让学生有更多锻炼的机会。

3.4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活动情景,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指南》指出,商务英语教学要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参与本次调查的部分老师认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足,而在教学方法使用方面,四所高校均有部分学生认为教学存在理论讲授过多,实践操练过少、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内容创设恰当的活动情景,综合运用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以及混合式教学、任务型教学、产出导向法等教学方法,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进而提升教学的效率。

3.5 加强教学质量监督,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把教学质量评价纳入年度考核

《指南》建议建立基于产出的教学有效性评价机制,培育基于证据的评价文化。这就要求教学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虽然四所高校的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评课系统有助于课程改进,但这种评价一般在课程结束后进行,显然不利于课程的适时改进。因此,除了学生评教外,学校的教学督导应不定期听课,学院内部可以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让教师通过交流和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此外,把教学评价纳入教师年度考核,督促教师更加重视教学反馈和加大教学工作的投入。

3.6 根据课程类型采取恰当的考核方式,扩大平时成绩比例,纳入多方评价主体

《指南》建议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评价,加强对学生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的评价,因此高校应该倡导考核方式多元化、平时成绩比例扩大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根据课程的性质可以采取卷面考试、论文写作、调查报告、实践技能操作等考核方式,对于实践性较强和考察综合运用能力的课程可扩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另外,平时考核可纳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小组评分,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让课程考核更加科学合理。

4 结语

建立科学合理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是实现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然而本研究发现,地方本科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整体较为合理,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各高校可以在《国标》和《指南》的指导下基于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改革,从而培养出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9295.

[2]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上)——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4748,5758.

[3]王立非,崔璨.落實《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指南》,推进商务英语人才培养[J].外语界,2020,(3):511.

[4]Stufflebeam,D.L.,& Zhang,G.The CIPP Evaluation Model: How to Evaluate for Improvement and Accountability[M].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2017:2053.

[5]蒋洪新.推动构建中国特色英语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的研制与思考[J].外语界,2019,(5):27.

[6]蒋洪新.新时代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外语,2019,(1):1114.

[7]胡文仲.试论我国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回顾与展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1):111117.

[8]姜亚军.我国英语专业的“本位”和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J].外语界,2020,(5):3137.

[9]王艳艳.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及要素的对比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9):157160.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专业国标指南
凝心聚力,共同迎接“新国标”时代
指南数读
车辆碰撞预警系统有望进入国标
探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及提升途径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中小学塑胶跑道“新国标”立项公示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山西老陈醋有了新国标 10月1日实施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