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视域下高校科研机构党支部建设研究

2023-08-21 11:36米钰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8期
关键词:双带头人党支部建设科研机构

米钰

摘 要: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视域下,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因人员素质与工作方式等的特殊性,在党支部建设中存在“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选聘未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基本制度未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基本活动开展未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等一系列困境。因此,要严格落实“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按照标准选聘党支部书记,探索“党建+”党支部工作模式,依托微信公众号,创新党支部工作模式等,实现科研机构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

关键词:“双带头人”;科研机构;党支部建设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8.062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推进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因此,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科研机构规模普遍较小,由学历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组成,主要进行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高校科研机构党支部是高校党支部的一种特殊类型,支部党员整体素质高、学历高、科研产出高。因此,探索高校科研机构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对进一步加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意义重大。

本文梳理了涉及“双带头人”“科研机构党支部”等关键词的文献。陈超(2005)通过分析党支部“八个加强”“四个推进”等方面,表明科研机构党支部建设要与学科发展、职责、实际紧密结合。陈雄辉等(2007)表明高校建立学习型党支部主要依托科研单位,分析了科研单位党支部建设当前面临的重科研、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未发挥与存在形式主义等,提出加强党支部建设的有效措施。吴为民(2014)研究表明科研机构党支部在人员素质、工作方式与队伍结构等方面存在特殊性,提出加强科研结构党支部建设要从支部书记、创新工作方式、科研工作与党建工作相融合等方面下功夫。赵建淦等(2019)从高校科研机构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三方面的优势,得出高校科研机构“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有效路径。陈永井等(2019)说明高校专职科研机构的特点以及党建工作现存的问题,提出加强党支部建设应加强科研人员党建工作“主业”意识、建设学习型党支部、激发学习热情等。王文洁(2021)从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说明高校科研机构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党建+科研单位中心工作”模式,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说明建设科研机构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的價值。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拟从“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视角,分析科研机构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建设的路径。

1 “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与科研机构党支部建设的关系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支部书记在支部建设中起着“领头雁”的作用,所以党支部书记是党支部建设中的关键一环。2017年8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建设教工党支部“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育工程,选聘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教师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2018年5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从选任标准、选任方式、重点任务、培养教育与示范引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并表明,要在3年左右的时间里,基本实现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作。

在高校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学历、职称、素质均偏高,思维独立,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具有天然优势。高校科研机构选配的“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普遍在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得到了师生员工的广泛认可,所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水平高,效果较好。同时,科研机构的“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好,在教师中的威信高,开展党支部工作阻力也相对较小。

2 高校科研机构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重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始终致力于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科研机构党支部建设也是其中关键一环。本文经过研究,与日常实际工作结合,发现科研机构在党支部建设方面还存在基本组织设置未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即在班子配备方面,“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作用未完全发挥;基本制度未落实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即存在重科研,轻党建现象,导致“三会一课”未按规定召开,学习效果不佳,未能开展经常性谈心谈话;基本活动开展未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即未能创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

2.1 基本组织设置未实现标准化规范化

高校科研机构党支部能够按照要求选聘政治素养高、党性修养强、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的教师担任支部书记,但是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能力有所欠缺。“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因科研工作压力大,有些还担任机构的行政职务,所以普遍存在对党支部建设方面投入精力少,导致党组织政治功能弱化,每月只能按照要求完成基本的“规定动作”,没有精力思考、总结、凝练出支部工作特色,无法策划、完成支部品牌活动。个别党支部书记对党内的组织生活了解不清楚,也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导致支部管理存在弱化问题。党支部党员发展存在瓶颈,因科研机构人员的特殊性,高素质知识分子难以转化,所以存在几年、甚至很多年无新发展党员的现象。

“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的“领头雁”作用发挥不明显,不仅体现在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方面,还体现在党支部书记抓支部班子建设方面。超过7人的党支部一般会配有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但委员对工作内容不清晰,职责不明确,作用未能发挥,导致出现支部工作都是支部书记自己谋划、自己干,有些力不从心,支部工作推进缓慢。同时,支部书记也未对支委提要求,与其进行谈心谈话,开展谈心谈话工作,帮助其明确工作职责。

2.2 基本制度未实现标准化规范化

高校科研机构存在重视学术科研工作,忽略党支部工作,导致出现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两张皮”现象。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时,例如“三会一课”等,仅进行单纯的理论学习,没有结合业务工作,偶尔也会出现业务会代替党支部会议,“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不能很好发挥作用,支部成员普遍存在重科学研究,轻理论学习,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不熟悉,平时学习停留在喊口号,没有真正做到入脑、入心,没有将科研与支部建设同谋划、同发展、共进步,无法实现大思政格局。

每年党建工作考核中,对党支部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是否按要求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缺乏量化考核指标。对“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要求的多,关心关爱的少,也未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和考核机制,对支部书记工作无有效考核评价方法,仅按照科研人员考核指标考核工作量、师德师风等,尚未与支部书记工作挂钩。另外,“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有工作补贴的,补贴也没有吸引力,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支部书记工作热情。

2.3 基本活动开展未实现标准化规范化

根据前文所述,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多以开会形式为主,且因疫情等特殊情况,近几年多采取线上开会的形式,学习效果不明显。主题党日活动没有提前制定计划,也办成了开会的形式,未能结合科研机构工作实际,活动缺乏实质性内容,创新开展活动更无从谈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党支部未常态化开展“党员榜样”选树活动,没有坚持政治标准,选树科研、管理等方面工作突出的党员,亮身份、亮承诺、办实事,考核评价中存在重科研成果,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未发挥。

3 科研机构党支部建设的路径

前文阐述了科研机构党支部建设存在的“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选配标准落实不严、基本制度未落实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与组织生活单一等问题,拟从严格“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选任标准,探索“党建+”工作模式,依托微信公众号,创新党支部工作模式等方面进行改进。

3.1 严格“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选任标准

严格标准选聘“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首先,落实党支部书记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高校其他单位的激励机制主要体现在增加工作待遇、减免教学工作量等,党支部书记承担了党支部的工作,这势必会导致支部书记需要在科研与党务工作之间进行平衡,但科研机构因其特殊性,也不可能给党支部书记减免科研工作量,所以可以落实党支部书记工作待遇的同时,在评奖评优方面优先考虑。其次,目前高校仅对党支部工作考核,党支部书记确保支部正常开展组织生活,一般能说得过去就行,没有具体量化的指标。最后,实行“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的考核量化,实现人人争当支部书记,不符合“双带头人”标准的,有严格的退出机制。

“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选聘出来之后,要提升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能力,科研机构要开展经常性、专题党支部书记业务能力培训,召开党支部书记例会,安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不断增强理论水平,提升业务能力。定期组织“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座谈会,了解困难,针对性答疑解惑,提高基层党支部书记管理能力,同时,搭建“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交流学习平台,增强互动性,激发出他们对党建工作的热情。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增强党支部在干部提拔、聘用方面的话语权,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有党支部书记工作经历的青年人才。

3.2 推动建立“党建+”党支部工作模式

要破解科研机构党支部建设与业务工作“两张皮”问题,就要加大力气加强支部建设,寻找党建工作与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的融合点。首先,加强支部成员的理论学习,从党的理论知识中寻找研究方向、研究课题,例如支部举办研讨活动,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原文,从中寻找与专业相关联的课题,进行进一步探讨,凝练出具体研究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支部成员理论学习的热情,也真正能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推动党建与人才建设之间深度融合,将党支部政治把关不仅仅用于人才引进,更要贯穿科研机构人才培养、人才评聘等方面,贯穿人才培养的全程。这与“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的思路是一致的,在培养、选拔、任用年轻干部时,不仅仅注重科学研究能力,更要从党性修养高的青年学者中考察选拔。

3.3 依托微信公众号,创新党支部工作模式

高校科研机构都有运行的微信公众号,多用于机构日常管理、学术会议、学术讲座与学术成果等的宣传与推广,科研机构在探索“党建+”工作模式的过程中,党支部建设也可依托此微信公众号进行。

一是可依托微信公众号,加强党支部党员的理论学习,推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与高校相关的内容,党中央、省委最新的会议精神,例如党的二十大报告、全国两会等,加强网络理论宣传。

二是可依托微信公众号,推送支部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每季度的专题党课,凝练支部工作典型经验,展示党支部工作成果,也向非教师党员传递支部声音。

三是可依托微信公眾号,推送支部特色活动,如与校内其他支部共建与企业支部共建等,扩大支部的影响力,增强支部凝聚力。

参考文献

[1]陈超.农业科研机构党支部工作思路的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05,(04):7980.

[2]陈雄辉,李文辉,刘婵娇,等.新时期高校科研型党支部建设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02):2829.

[3]吴为民.刍议如何加强科研单位基层党支部建设[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2):49.

[4]赵建淦,胡莉莉,魏红梅,等.高校科研机构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探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22(03):6870.

[5]陈永井,冯超.高校专职科研机构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提升的认识与思考[J].智库时代,2019,(14):290291.

[6]王文洁.高校科研机构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的思考和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6):281283.

猜你喜欢
双带头人党支部建设科研机构
高校“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困境及解决路径
加强高校医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如何加强学院党支部建设
“两学一做”专题教育背景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研究
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规模化转化模式研究
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创新的演化博弈分析
推进高校“双带头人”工程“扩面提质”
“双带头人”促发蝶变
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德基机械与多家知名科研机构展开技术合作
霍尼韦尔新型制冷剂获欧盟科研机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