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结合 育人有方

2023-09-03 07:54李金凤敦士平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竹园竹笋竹子

李金凤 敦士平

新集中学毗邻诸葛亮的躬耕地,有着得天独厚的“耕读”文化底蕴。学校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当地的竹资源,开发了以“竹文化”为主题的劳动课程。笔者以六年级《掰竹笋》的教学为例,谈谈“耕读”融合育人的教学策略。

走近家乡特产,厚植“耕读”情怀。教学《掰竹笋》前,笔者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到家乡竹园实地考察竹子生长情况,上网搜集有关竹子的知识。经过实地考察,学生发现竹笋在清明节前已经萌发,露出地面的竹笋尖是嫩黄的,一厘米高的竹笋被笋衣紧紧地包裹着,但数量很少,个头也不大,无法大量采摘。经过上网查阅资料,学生搜集了大量吟诵竹子的诗句,如“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等,了解了竹的精神内涵,如坚韧不拔的品性、正直挺拔的身姿、凌霜傲雪的气质,与梅、兰、菊并称“四君子”等。有的学生还从网上下载了有关竹子的书画作品,供其他学生欣赏和临摹,如宋代文与可、元代柯九思和清代郑板桥所画的风格不同的竹子。

注重劳动体验,学科融合并进。为发挥劳动课程的育人功能,笔者在教学《掰竹笋》时设计了“学科融合竹文化”和“劳动体验掰竹笋”两个环节,引导学生端正劳动态度、树立劳动观念。

在第一个环节的教学中,笔者将语文、书法、美术等课程内容结合起来,要求学生能咏竹、写竹、画竹。教学时,笔者把学生分为吟诗组、绘画組、书法组三个小组,并邀请书法教师、美术教师参与教学。笔者作为语文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解读诗歌、朗诵诗歌、创作诗歌上,书法、美术教师重在指导学生欣赏、临摹书法和绘画作品,体会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的意境。最后,由吟诗组学生朗诵自己创作的关于竹子的诗歌,绘画组、书法组的学生则把自己临摹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让其他学生欣赏。学科融合教学使学生对“竹文化”的认知更全面,对竹的品性了解更深入。

第二个环节是学生进竹林掰竹笋。在学生动手掰竹笋前,笔者为学生讲解了掰竹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①选择合适的掰笋地点;②竹笋高度的选择;③竹笋颜色的选择;④掰笋的动作要领;⑤掰出来的竹笋不能立即扒掉外衣,有外衣的保护,存储时间更长。

接着,笔者引导学生分组分区域掰竹笋。例如,第一小组掰竹笋的活动过程:①活动准备,每人带一个袋子(或竹篮);②下午4点在教室集合,跟随劳动教师到学校的竹园掰竹笋,掰竹笋时,先将自己掰的第一根竹笋交给教师检验是否合格,得到肯定后正式开始掰竹笋,掰的竹笋先放在自己的袋子(或竹篮)里,然后集中倒在本小组指定的区域;③笔者全程在竹园巡回指导,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互相关照;④下午5点,笔者吹哨,召集学生把掰下来的竹笋集中在一起,指导学生处理竹笋,并把嫰笋集中送往学校食堂。

(作者单位:襄阳市襄城区新集中学)

责任编辑  吴锋

猜你喜欢
竹园竹笋竹子
雨花街道翠竹园社区为侨服务呈现新局面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景观规划设计
小竹笋的梦
挖竹笋
和竹子在一起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
贵州大竹园铝土矿地质特征及综采工艺探析
杮竹园矿区东河治理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