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要突出“研、共、跨”特质

2023-09-03 07:54丰向日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备课组教研组研究性

丰向日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强教必先强师。欲强教师,先强教研,作为校本教研重要形式的集体备课,应突出“研、共、跨”特质,以高质量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集体备课要突出“研”的功能。传统的集体备课主要是同一个教研组的教师一起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等。这种形式有利于发挥信息共享、观点交流等方面的作用,但不一定能备出高品质的课,也不一定能解决每个班级或者每名教师教学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因此,集体备课要突出研究性,要从常态化的教学设计走向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促进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备课组要先从教育實践中发现和选择有价值、可研究、影响大的关键性问题作为集体备课的研究主题,在集体备课时始终聚焦研究主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途径,并将其具化为教学方案。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集体备课制定的问题解决方案必须经过教学的检验。在实施教学时,教师要采用课堂观察、过程评价等手段,验证设计的方案能否解决问题。课后,备课组应基于收集的数据进行二次集体备课,通过反思、研讨,优化调整问题解决方案。具有研究性的集体备课不是以备一节好课为指向,而是以解决教学实践问题为目的,它有利于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育实践中产生新的教育知识,获得解决教育问题的良方益策。

集体备课要突出“共”的本色。以教学为指向的集体备课往往有集体之名,而无集体之实。如有的集体备课由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主导,其他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只是配角,他们习惯于按照主导者说的去做,独立思考教学的能力得不到锻炼;有的集体备课演化为“分工备课”,每名成员按照分配好的任务进行备课,集体备课时再拼装组合。这两种备课都失去了“集体”之义,无法发挥对话、研讨对于锤炼教师思维、启迪教师思想的价值。研究性集体备课要突出“共”的本色,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要形成一个平等合作、共研共进的教学研究小组,从研究问题的确立到教学方案的拟制、课堂教学的实施、课后的反思、方案的再设计及再实施等,每一个环节,大家都要各抒己见、坦诚交流,共同探索更合理、更科学的问题解决方案。只有回归“共”的本色,每名教师才能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在协作互动、深度研讨、智慧碰撞中提升自身的批判思维、问题解决等能力。

集体备课要突出“跨”的样态。我国的集体备课制度主要依托年级学科组落实,参与备课的往往是同学段、同学科的任课教师。这种备课组难以实现多学科教师的互相协作。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于2022年开启的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各学科增设不少于10%学时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块的思路。为此,集体备课要打破同年级学科组的人员构成方式,一方面充分发挥由班主任横向统筹的年级组优势,进行跨学科主题集体备课,以探索如何打破学科藩篱,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与方法进行深度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由教研组长纵向贯通的教研组优势,建立跨年级、跨学段的集体备课机制,更好地加强学段衔接,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此外,还可以突破学校边界,开展跨学校、跨区域的集体备课,以异质群体促进教师多元思考。

(作者系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备课组教研组研究性
备课组长的定位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关于备课组建设的思考
新课程下,关于学习型备课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