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发展的问题及路径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

2023-09-10 08:42高春波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课程教育教师

■高春波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动力,而创业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全民创业环境的推动下,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加就业率的关键有机力量。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创新创业的重要环节,为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注入了有生力量[1]。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多处于高校层面,主要通过创新创业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并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新型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创业课程也需要不断更新改革,以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此外,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还没有形成系统、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需要进行改革。学生作为高校主体,创新创业课程的培养对象,本文探索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内涵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路径。

一、相关概念阐述

(一)高校课程

课程,涵盖了教学过程中各个阶段所需要的知识,体现了人才的教育目的。从狭义上看,课程是特定的科目。从课程观念的宽泛定义来看,课程可以分为不同类型的课程,如专业与通识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必修与选修课程、显性与隐含课程[2]。

高校课程是受高校组织、领导、监督和检查的,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教师、学生、管理者等诸多不同的利益团体参与其中,以教学目的为指导,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优化,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活动整体效果的提升。在高校中实行课程管理,既可以使学校的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又可以使学校的资源得到充分的整合和优化,从而使学校的整体教学系统得到更好的使用,学校的整体教学活动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创新创业课程

有学者提出要把创新创业精神融入教学中去,让全体师生都能参加。人们评价的不应该是课程的成败,而应该是学生整体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在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其核心内涵应该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3]。

从广义上讲,创业创新是一项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灵活工作甚至自主创业、促进创业创新的教育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指在现有的资源条件和社会环境中提出一种从未有过的新思路与新思维。而创新课则注重在思维的层次上,通过对知识的深度反思和学习,使其呈现出不同的创造性。创业教育更注重成果,是在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潮流和面临的情况后,指导其在行为层次上进行创新。这两个科目虽然不同,却有着密切的关系。创新创业课程是一门立足于现实生活、面向所有人、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实践课程。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创造性的能力为目的的课程。在我国,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创新与创业教育分离,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乃大势所趋

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大学的创业课程系统还停留于“单线条”的创新选修课和创业类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缺乏衔接,单打独斗,造成了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清晰和教学效果差的现象。改革现行教学方式,推进层次分明、相互结合的教学体系,是我国现代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4]。

(二)目前教师为课程主体,以学生为中心是课程建设的方向

当前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以教师为主的状态,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建设和改革是目前各个高校努力的方向。通过教师以知识和价值为融合引导,通过改革课程教学方式,将教师转变为服务型、以学生学习为主要内容进行课程设置建立,通过制定合理的课程方案,最终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创业课程。

(三)提高创新创业课程质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很多地方大学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处于意识的普及阶段,职业技术训练的项目数年不改,教学内容老套。“高质量”是“十四五”和2035 年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这一点同样适用于高等教育。“金课建设”的时代已至,以创建全国精品大学为核心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创建全国精品大学为核心,是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途径[5]。

三、目前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专职教师较少

在教育技术运用上,虽然有些创新创业教师已经经过了初级训练,具备了一定运用资讯科技的技巧,但是他们缺乏整合创新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上,而把较少的时间花在了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上。部分教师试图以高级技术对创新创业知识进行表面上的解释[6]。再加上,部分创新创业教师缺乏参加社会创新活动的动机,缺乏教育培训意识,缺乏使用新兴技术的经验,更多地依靠书本上的知识,导致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知识素质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其职业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为了解决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足的问题,高校创新创业教师应该首先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然后再进行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

(二)缺乏创新创业思想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创新创业教师忽视了自我心态对学生的影响,还有部分教师表现出认真培养学生的态度较弱,更多的是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体现出“功利主义”。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师都在追求竞赛成绩、创业率等方面的提高,相对于比较忽视对学生创新创业思想的培养,忽视了课程或项目完成后的成果的转化和传播。而创新创业教育则侧重于培养高层次人才。这种人才的素质需要以合作交流、跨学科知识、问题意识、批判性思考等为基础。以“产出”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必然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负面效应,从而对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形成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7]。在当前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师既可以在实体教学中为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数字直播技术等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获得能力。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正确地指导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树立良好的教学观念,没有形成对创新创业课程的认同意识,就难以理解创新创业课程的内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成长历程和创造性思维的结果,不能以竞赛成绩、创业率等为教学目的,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和帮助学生形成,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创新创业的精神理念通过学校课程的培养之后渗入学生的思想当中,进一步实现全面综合育人的教学目的[8]。

(三)课时安排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讲授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点,并采用划重点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其核心要点。学生按照教师划出的重点进行复习,去参加创新创业教师所布置的考试题目,以考试的形式通过创新创业课程。这种做法的原因与课时安排不合理有很大关系。很多高校仍然不重视创新创业课程,对创新创业课程的课时安排较少,更多地去安排学生学习专业相关的课程,忽视了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迫切需要。课时短、内容多这一背景,导致了高校创新创业教师不得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开展创新创业教学课程。此外,高校考试周多门课程冲突,考试情况也会恶化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面临多门考试冲突的情况时,学生会考虑创新创业课程所占绩点的比重,选择性地复习占比更多的课程内容,而对于创新创业课程,则会选择采用临时突击的方式进行复习,以应付考核考试。这也进一步导致学生丧失了对创新创业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足够的教学时间,缺乏充分的教学活动,缺乏对知识本源的探究和深度探究的活动,高校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学习的机会,给他们充分地学习的时间。

(四)考核内容不规范

与以往“知识本位”的教学评价观念不同,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创业课程评价,既要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的理解、运用能力,又要注重其培养对复杂问题的处理能力。所谓全面素质,就是指学生在掌握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后,积极投身于实践中,能洞察到国际、社会、行业对技术人才的需要,积极学习,克服缺点,发挥自己的长处,实现跨文化交流,融合创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课程管理人员要规范教学评价的内容,从而间接地要求教学教师提高教学评价的质量,从而促进评价内容的有效运用。

四、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内涵式发展探索

(一)提高创新创业课程中社会实践的占比

高校培养的人才应以服务社会、具备岗位胜任能力为主要目标,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要立足于社会现实,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服务社会。具体来说,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创新创业课程改革,能够使学生了解创业的重要性,并通过体验实践,使其真正体会到创新创业的价值,通过科学合理的调研,了解行业,了解社会。在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高校要把思想导向与科研相结合,加强对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引导,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中,社会实践活动的比重要达到60%,才能使学生与社会充分融合。

(二)广泛吸收社会力量提高学校创新创业师资水平

目前我国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大多数由学校的行政人员或辅导员担任,这些教师往往缺少对创新创业的系统训练和实践经验。因此,教师队伍的改革必须广泛地寻求社会的支持。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是面向社会的,教师也应来自社会。对创新初创课程教师队伍实行变革,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从社会上聘任符合条件的教师并创建创新创业教师库。其中创新创业导师库的师资力量应当有良好的教育教学基础,并且能够担起创新创业项目教学工作,才符合各高校的需求。教师又可以分为培训型、实践型、技能型、审计型四种类型。其中,培训导师是指在创新创业比赛、项目孵化和培养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实践性导师包括各大企业名家、中小微企业创业成功的人士、风险投资人,或有创业辅导经历的人;技术指导的主体是有关部门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咨询机构的专业人员,或者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人员;评判性导师是指在创业比赛中或者项目评审中都有过投资遴选经验的人员。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为他们“量体裁衣”地挑选适合的教师,以此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

(三)全面建立综合考核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采用哪一种评价方法,都要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基础,尤其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为目标。从考核方法上讲,考核要以素质考核为主,定量考核为辅;从评价主体的构成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评价主体应该包括教师、创新创业导师和学生三方面;在评价方式上,应该遵循正常分配原则,强调班级和班级间的差异;在考试过程中,要做到开放、透明、及时公布考试的阶段性成果,让学生认识差距,看到自己不足,了解努力方向;在评价的着眼点上,要注重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对国家、对社会、对行业、对自身的认识。以上列举了五个创新创业项目的评价要点,将这五个方面的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并对评价流程进行严密的监督,可以建立一套创新的教学评价制度,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创业课程

在当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应用型学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高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对其进行界定。从宏观上说,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态度,让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在狭义上说,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即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素质、创新创业思想,以适应社会、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在确定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内涵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构建符合当代特点的创新创业课程,是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重要内容。高校应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出发,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特别是要在高校层次上制订创新型人才的培训计划,明确培养对象,以保证其在体制上的实施。通过课程、讲座、新闻、报纸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课程,并在校园中建立一种新型的创新创业文化,强化创新创业的内涵。只有师生了解并认同创新创业精神,才能使创新创业教育事半功倍。

(五)形成良好的校内创新创业文化

缺乏与外界的沟通与合作,很可能造成大学生对资讯科技的过分依赖,带来其情绪上的损失。因此,高校创意创业课程的教学单位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线上教学作业与教学计划,协助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同学进行线上沟通,形成协同合作,激发他们对创意创业的共鸣,让他们体会到身边的创意创业伙伴带来的温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线下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的职能和职能,以教务处和学院教务单位为平台,在教育前指导、教育中支持、教育后帮扶等方面,引导学生将线上学习内容运用到真实问题的解决中,建立与真实世界的联系,营造能够贯穿学生培养过程的、有温度的线下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五、结语

创新创业课程作为高校课程的重点内容,目前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提出了提高创新创业课程中社会实践的占比、广泛吸收社会力量提高学校创新创业师资水平、全面建立综合考核机制、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创业课程及形成良好的校内创新创业文化,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内涵式发展。只有多方共建,才能更好地引领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猜你喜欢
课程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最美教师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教师如何说课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