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作文命题思路分析及2023年备考策略

2023-09-10 21:46徐玉根
作文新天地 2023年14期
关键词:作文题命题中考

◎徐玉根

基于新课标的精神,2022 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命题更加凸显价值引领功能,关注思维品质,建构真实的情境与更为真实的写作任务,优化提示性材料、写作指令与具体要求。具体来说有以下四大命题特点。

一 导向立德树人,引领精神成长

基于核心素养考查的中考写作题,肩负着“导向立德树人,引领精神成长”的任务要求。作文题情境任务往往凸显时代主题,要求考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投身鲜活的社会潮流,有社会参与的意识,思考个体的社会责任。

此类命题一般将热点人物、热点事件、热点言论作为命题材料呈现,引导考生挖掘优秀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质,思考热点事件与自我成长的关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和思考写作,从而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引领学生的思想成长。

2022 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有很多试题体现了这一特点,以四川达州作文题为例:

在百年大变局、祖国正复兴的历史关口,仰望星汉苍穹,无数的热血青年洒汗九州,踔厉前行。苏一鸣踏一滑板,驰骋冰雪,闪耀冬奥;韦东奕携一水一馒头,解码数学王国奥秘;王亚平乘“神十三”奔向太空,打开新世界大门……“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祖国向前,青春向上,时代需要我们,我们必不负时代!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担当。讲述你我的青春故事,谱写你我的人生华章。

上面语段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我的______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再如:湖北武汉中考作文题材料“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免费晚餐”,就是源于新闻事件。这道作文题引导考生呵护他人尊严、传递社会温暖。浙江嘉兴中考作文题则以珠峰科考队员、疫情防控中年轻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的事迹为写作材料,让考生写一篇讲话稿,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可以说,引导考生将时代精神、国家命运放进自我成长的视野,体现价值引领功能,代表着当下中考命题的一个大方向。

二 设置情境任务,指向实践应用

2022 年各地中考作文广泛采用“情境化写作”的命题方式,或针对公共事件发表见解,或命题者创设真实情境,引出写作任务。所提供的材料和写作的话题大都贴近日常生活,并且大多提供了写作情境。

以浙江省各地市中考试卷为例,杭州卷题为“采访活动”、嘉兴卷题为“国旗下讲话”、舟山卷题为“征文比赛”、衢州卷题为“给长辈写信”,题目的设定都有具体的任务情境驱动。真实写作情境的创设,明确了话题的读者、目的与任务。一方面考查考生对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具体现象或问题的感受、思考和评析能力;另一方面考查考生根据生活需要,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浙江绍兴卷为例:

来自热线88643111:越城区孙端街道的上亭路上有棵香樟树,因树干大幅度弯曲,呈“歪脖子”状。“这棵行道树造成的伤害可不少,一些司机停车时,没有留意到它,结果车尾撞上‘歪脖子’。”近日,上亭路上的一些商家打来电话,希望有关部门能及时处理这棵行道树,别让车主再“中招”。

记者随后采访了各方人士。在路边开店20多年、看着香樟树长大的谈师傅表示,希望移走这棵树保留车位;附近的卢师傅在树上挂了塑料袋,写了“小心停车”;街道办接到市民反映后,采取了临时警示措施并研究后续处理方案;园林专家表示,如果用扶正的方法,树木会面临死亡风险……

(《绍兴晚报·热线通》2022-05-16)

任务一:以“热线通”内容为素材,结合生活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篇记叙性文章。可立足现在,也可回望过去,亦可设想未来;可用树的视角,也可用谈师傅等人的视角,亦可用其他视角。

任务二:这棵树的境遇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生活中有类似的现象吗?你如何看待?把你的联想与思考写成一篇议论性文章。

情境化作文题的命题方式,有效地防止了考生宿构和套作,对考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的写作命题理念让我们明白,写作不是随意随性的文字涂鸦,而是带有一定的目的和方法的个性表达和交流。哪怕话题相同,作者不同,读者不同,写作角度、表达内容和方式自然也会不同。这就启示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写作语境选择合适的语篇类型、写作材料、语体特点等,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写作。

三 体现多元开放,考查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中考写作考查的一个重点。

一是考查形象思维。如北京中考作文题“我创造了新纪录”“那个星期天”,绍兴中考作文题“任务一”,均考查想象力,鼓励考生张扬个性,激发创造力。

二是考查理性思维,即思维的辩证性和批判性。如:绍兴中考作文题“任务二”分析事件并进行联想与思考,考查分析思维能力;温州中考作文题材料呈现一些生活现象,并提出问题“一定是这样吗”引导考生思考,从而考查辩证、批判思维能力。再如,金华中考作文题“走进与走出”、宁波中考作文题“静一点”的思考、江苏常州中考作文题“强与紧不一样”、江苏扬州中考作文题“倾听,不仅仅是一种态度”等等,以上这些题目,关注考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发表独到见解,为考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以及创造能力的发挥提供了理想的载体,这正是新课标理念的具体体现。

这些作文题目也让我们明白,写作不是简单的举证,不是材料的堆砌,更不是对一个复杂的问题做简单的判断或粗浅的理解,而是基于对社会、自然、人生的种种现象和困惑做出深入的思考、正确的判断和理性的取舍,在开合有度的思维下,写出自身的经历、体验、思考和感悟。

四 紧密融通教材,体现学考一致

2022 年的中考命题注重勾连教材,实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的理念也非常突出。

如衢州中考作文题与教材课文勾连: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里说:“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从长辈那里得到的教益让我们受益终身。请你给家人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你从他们那里得到了教益。杭州中考作文题“采访”源于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写作“思路要清晰”的写作实践“对______的一次访问”;江西省中考作文题:“在初中语文课文中选择一位你尊敬的人物作为对象,写一篇文章。或讲人物故事,或写人物对你成长的影响,或就人物的言行品格发表看法”;广东省中考作文题“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直接化用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紫藤萝瀑布》中的开头句;山东济南中考作文题“推窗风来”源于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学习描写景物”的写作实践“窗外”;重庆A卷中考作文题二写毕业晚会的发言稿,源于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

以上是2022 年中考作文命题体现的四大特点。那么,针对2023 年中考,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备考应对呢?

一、开展系统复习

古话说“凡事预则立”,作文也要有所准备,不能被动应付。中考作文命题融通教材的特点启示我们,要重视对教材的复习梳理。

首先,做好对教材写作知识的整理与掌握。除了掌握常见的两种文体——叙事性文章及议论性文体知识外,对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文体如演讲稿、新闻稿、读后感等,既要扎实掌握,又要学会灵活运用。

其次,要善于从课文中学习写作智慧。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课文,可供我们考场写作时参考借鉴,如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由事及理)、《背影》(借物抒情)、《藤野先生》(双线并进)、《散步》(以小见大)、《紫藤萝瀑布》(由物及人)、《老王》(由彼及己)等。在考试中,面对题目进行构思时,我们不妨想想课文的结构、写法,从课文中汲取写作智慧。

二、做好素材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拿得出手的恰当素材,有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并且会表达这种感受,才能写出好作文。

首先,做好写作素材的积累。可以从校园、家庭、社会角度分类,也可按细分主题来积累素材。如可分以下几个主题:

(1)成长历程——成长中遇到的事,成长(由幼稚到成熟,明白了什么道理),成长的原因、成长的表现……认识生活小事中蕴含的哲理。

(2)人间真情——亲情、友情、师生情、邻里情、陌生人情,写出人物精神(品德);以事写人,突出特征,展示人性。

(3)真我风采——展示自我的亮点、个性、理想(梦想)、期待、情感;是什么?为什么如此?怎么实现?

(4)社会写真——社会热点(现象)的归因分析、辩证思考及评析(有观点及理由)。可以生活化、个性化的半成品素材为主,论据的收集为辅。

其次,整理、修改写过的文章,对自己的作文进行精加工。在作文中倡导有思想认识、真切的感受尤为重要。之前的作文限于当时的思想认识,可能还存在着不足,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所以要对自己的习作进行整理并做修改提升。根据当下中考作文的命题特点要求,我们的作文要有社会参与的意识,把个人体验感受的“小我”与时代、社会、国家的“大我”结合起来思考,体现大视野,体现社会正能量。

一方面,对原生态的素材再次进行深入的思考,努力挖掘隐藏在这些素材之中的精神内核。在素材提炼、思维形式、叙述角度、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思考,从而精练素材、凝聚情感、提升观点,进而提高习作的质量。

另一方面,也可请老师或写作水平较高的同学帮助提意见建议。从表达形式(文体、结构、开头、结尾)、写作内容(做到场景化、生活化)、内涵提升(丰富情感体验,提升思想认识)三个方面进行修改提升。

三、保持读写的常态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视野来源于阅读。因此,除了做好直接经历类素材的发掘与积累之外,还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素材,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思维水平。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仍要保持看报、听新闻以及阅读专家评论文章并做好摘录的习惯,做好间接经历类素材的发掘与积累。

写作就如卖油翁酌油一样,“熟”才能生“巧”。除了阅读之外,还要保持适当频率(最好是每周一篇)写作的习惯。一方面是把阅读中的所思所想,以读后感的形式及时记录下来;另一方面,把生活中遇到的事及感悟记录下来。

四、精当针对性训练

情境任务型作文启示我们,在平时写作中,不仅要关注在审题、立意、情感、内容、结构、思维和语言等方面的能力提升,还得关注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读者对象等来选择不同的文体和语体的能力。

要适当进行仿真演练。一方面是限时(45 分钟内)写作训练,培养考场作文的规范,如先用5~10 分钟思考(打腹稿),培养“想成熟了再下笔”的习惯;另一方面,针对情境任务型作文题,要学会“审境”,熟悉各种变式并明确相关写作的规范要求,从而进行创意表达。

猜你喜欢
作文题命题中考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