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大单元”教学探究

2023-09-12 08:45江苏省盐城小学徐友彬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15期
关键词:大单元数学课程数学知识

江苏省盐城小学 徐友彬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内在逻辑性的学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教师不得不将数学知识划分成一个个零碎的知识点。但对于学习者而言,数学知识的掌握并非碎片化的堆积,而是要基于自身的系统化学习经验,结合理论概念来逐步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因此,在当前的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要遵循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在数学课程中合理引用“大单元”教学方法,将零碎、分散的数学知识予以高效整合,带领学生从整体视角出发来厘清现有数学教材的内在逻辑,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素材,掌握数学课程背后的结构原理,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结构设计

相比较而言,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整体难度不高,但其中所涵盖的知识点却非常丰富。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教师的教学要遵循数学课程的教学主题来提前设计“大单元”教学的链式结构,将零散的数学知识紧密地串联在一起,以此来启发、引导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一步骤中,教师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设计原则,并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来审视当前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数学知识的多重表征与内在关联。

例如,在教学“因数和倍数”一课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处入手,新课伊始就带领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整除”概念,以此作为本堂课的教学起点。随后,教师顺势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行找出黑板上数字的“共有因数和共有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并将自己的思考过程记录下来。通过这种链条式的教学结构设计,教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关联到一起,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同步完成旧知识的复习,以及新知识的教学,相继衍生出“奇数和偶数”“质数与合数”“互质数”等知识概念,将更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化。

再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包装中的学问”设为新课的起点,在课堂中列举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情境,能够将他们的注意力成功吸引到课堂中来:“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展开讨论,针对相同体积的商品,选择怎样的组合包装形式,最节省材料?”随后,各个小组成员可以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和道具来进行动手实验,并总结出最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以旁观者的身份全程参与到学生的活动过程中,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使学生能够形成“理解—运用—迁移”的完整学习链。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单元”教学的链接结构设计是一项有序、科学、严谨的教学设计方案。链式设计不仅能够将多个数学知识紧密关联到一起,帮助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学习思路,还可以高效整合学生的知识经验,让他们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自主学习技能,同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其将“大单元”教学理念转化为自主行动力。

二、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内容规划

想要将“大单元”教学方法的实用性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教师要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在新课开始之前展开系统化、科学化的备课工作,借助互联网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从多方位、多角度出发,认真、细致地研磨教材。在单元主题知识的引导下,教师应将新旧知识紧密关联到一起,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习能力来梳理出清晰的知识脉络,以思维导图或幻灯片的形式加以直观展现。在做好基本的内容规划工作后,教师则要进一步明确数学课程的三维目标,指出其中的重难点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一直处于目标清晰、思维明确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中同步完成探索新知、巩固旧知的学习任务。此处要重点强调的是,教师在落实教学设计工作时,务必保证所学内容的趣味性、合理性,最好能够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将他们的学习欲望顺利地激发出来,主动投入各项教学活动中。

例如,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如果一味地按照传统数学教材中的教学目标,只是利用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作为课程起点,不仅无法将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来,而且不符合新课改背景下的三维目标设置要求。如果最初的目标设计偏离了初衷,那么后续的教学情境再有趣、教学内容再丰富,同样无法达到预期中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遵循“大单元”教学方案的设计要求,将数学课程中的前后知识点关联到一起,先为学生设置有关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判断题目,帮助学生厘清思路,为后续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做好铺垫。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出五幅艺术画作,画框架的长为米,宽为米,要求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将画框所用到的目标长度计算出来。学生出示算式:;。在完成了上述计算任务后,教师应再次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他们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将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出来,以此为切入点,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让学生顺利进入深度学习状态。这一步骤中会涉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式,因此,也达到了巩固旧知的复习作用,使得新旧知识点之间关联得更加紧密。在课程的最后,教师可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并展示出不同的算式,为后续“利用简便运算定律计算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做好铺垫。

不难看出,此种层层递进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识脉络,并构建起基层稳固的数学学科金字塔。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自信心变得更加强大,从数学学习中感受到自豪感与满足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更高的期待。

三、数学“大单元”教学的评价体系

除了前文所提到的教学内容以外,在运用“大单元”教学方法时,教学评价体系同样是不可取代的重要环节。尤其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程所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经常性地“停下来”,判断当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堂结构的合理性。教师可以基于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表现灵活调整教学计划,提前设计出可视、可测、可规划的教学目标,在不额外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让他们能够更加自然、自觉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一)对“大单元”目标的预评估

在正式开始新课教学之前,教师应当从以下两个层面入手,对“大单元”教学的学习成果做出预设:其一,教师层面的预评估,对后续教学环节与教学状态的提前判断;其二,学生层面的预评估,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利用思维导图或幻灯片的方式来总结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并自然进入到深度学习状态。为了顺利达成上述预测要求,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内容,围绕以下几点问题提前确定学习结果:“新课标中提出了哪些创新性要求?”“教材中包含着哪些数学概念与核心知识点?”“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哪些关键性能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应当如何达成?”“需要设计出哪些符合‘大单元’教学要求的问题?怎样将数学课程中的核心知识与学生的关键能力关联到一起?”,等等。做好单元预评估工作,一方面能够帮助数学教师厘清教学思路,提前判断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可能存在的薄弱之处;另一方面则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有清晰的认知,并及时调整学习方案。

(二)对学习目标完成度的评测

当明确了数学“大单元”的教学主题与教学内容后,在后续的教学阶段,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表现,清晰、完整地掌握当下教学任务的完成度。学生也要对自己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做出适切评价,教师要灵活运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来开展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准确的评价尺,并将评价结果灵活运用到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之中。

猜你喜欢
大单元数学课程数学知识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高中生物大单元整体学习的实践研究
道德与法治“大单元”主题教学视角下的建构实践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篮球项目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研究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浅探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