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视听节目的创新路径与价值建构

2023-10-05 23:13文卫华
视听界 2023年2期
关键词:跨屏数字

文卫华

作为最接近大众生活且具有深远社会影响力的文艺形式之一,视听节目历来积极拥抱技术革新,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也为其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出:“要积极推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 等技术,创新内容选题、素材集成、需求组合、分析预测、创作生产,发掘创意空间,深耕内容制作,创新节目形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将培育智慧广电新视听作为主要任务之一,提出要“加快智慧广电视听节目技术迭代升级,推进节目内容形态创新,大力开展超高清视频、多维声、VR、AR、MR、360°全景视频、全息成像等新视听技术研究”,向用户提供高品质视听服务,增强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竞争力,引领文化新消费[1]。当前,数智技术手段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视听节目的采集、创意、制作和传播环节。技术和思想、艺术相结合,激发创意灵感,拓宽表现空间,丰富思想情感,增强文化底蕴,催生新的节目形态、传播模式和产业协同,也使得视听节目的思想价值、审美价值、传播价值和品牌价值等得到了全面提升,呈现出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

一、数智技术赋能,视听节目呈现全新美学特质

数智技术正在成为当前视听节目,尤其是大型晚会内容创意与创新的趋势。根据对2023 年13 台具有代表性的跨年晚会的统计,其中有9 台晚会采用了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占比超过七成。[1]在8K 超高清、裸眼3D、全景视频、VR、AR、MR、三维菁彩声等诸多高新技术手段的支持下,视听节目将文化基因、艺术要素和中华美学精神有机融入技术场景,极大地拓展了表现空间,释放了表意能量,呈现出虚拟与现实交织、传统与潮流结合、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全新美学特质,为观众带来虚实结合、身临其境、沉浸交互的视听震撼,激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文化认同与民族自豪感。[2]

在造就精致画面、绚丽舞台的同时,数智技术更促成了视听节目内容创意的落地实践,提升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使之更具审美价值。首先,视听节目运用VR、AR、MR、XR 等技术,打破舞台时空局限,建构富有沉浸感的多维叙事场景,为观众营造出身临其境的视听效果。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春晚《一带繁花一路歌》节目邀请了九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歌手与中国音乐家一起通过云端合作演唱。节目运用InFisionXR 虚拟拍摄方案,将依据XR 跟踪模组数据和摄像机镜头参数实时渲染的各国标志性景观、花朵输出到超高清大屏上,打造出移步换景的舞台效果,让观众在优美的歌声中跟随音乐家们穿行徜徉于印尼、埃及、希腊、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繁花胜景中。武术节目《演武》通过三维空间营造的视觉创意,生动再现了嵩山少林寺白衣殿清代壁画《武僧演武图》的恢宏场景。运用AR 技术将壁画中和舞台上的武僧进行虚实融合,并结合春夏秋冬四季景观变化和子弹时间的拍摄手法,营造出穿越时空的视听体验,激活了古老的静态壁画,传达出尚武、重德、爱国的精神内涵。

其次,生动直观地展现了历史文化中的经典形象和意象,唤醒观众的文化记忆,建构文化共同体的价值认同。如总台春晚的创意节目《当“神兽”遇见神兽》以《山海经》《抱朴子》《史记》《礼记》《庄子》《说文》等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吉祥瑞兽为原型,设计了凤凰、麒麟、白泽、貔貅、鲲、甪端等六种神兽。该节目创新采用VR 三维影像绘制技术,观众可以实时欣赏到视觉画师用VR 头显和电子画笔绘制神兽的过程。在高科技的支持下,上古神兽得以“走出”文献古籍,活灵活现地走上舞台与孩子们奇妙相遇。再如广东卫视春晚的原创国风节目《锦鲤戏莲》,其创作灵感来自汉乐府《江南》,巧妙融合了诗词、杂技、舞蹈、国乐等多种艺术元素,运用水下高清摄影、360 度环绕定格拍摄等技术,以极具中国文化韵味的油纸扇串联起灿若莲花的水上蹬伞和翩若惊鸿的水下舞蹈,纵向打通水上水下景域,活化了乐府诗“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中的意象符号,将“游鱼戏莲”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意象进行了美轮美奂的视听化表达。

再次,在具有强大算力与表现效果的数智技术的渲染下,一些抽象的文化元素也能够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让中华文化的魅力在更为强烈的审美感受中变得可视、可听。[3]总台春晚的《满庭芳·国色》是继虎年春晚的《只此青绿》大获成功后,再次将中国色彩与歌舞表演相结合的创新尝试。节目采用电影化的拍摄手段,以舞为语,以曲为韵,从自然万物、天地四时中寻觅最美中国色。AR 技术打造出宛如色彩幻境的舞台沉浸视效,同时以现场实时拍摄结合CG 特效、AI 图像生成等技术,艺术化地呈现出中国人对传统国色的极致表达和美学追求。桃红、缃叶、群青、凝脂、沉香等五种主题颜色配合LED大屏搭配的44 种颜色,流光溢彩,满庭芳华,让千年国色绽放出时代的光彩。

最后,除了歌舞表演之外,创作者还积极探索将数智技术应用于戏曲、语言类节目,以丰富提升其艺术表现力。如山东卫视的戏曲文化创演节目《戏宇宙》致力于“弘扬戏曲文化,传播中华之美”,不仅融合了摇滚、说唱、街舞、音乐剧等潮流元素,还创新运用“戏曲+元宇宙”的创新视听呈现,从沙场打斗中的黄沙虚拟人,到赛博朋克风的长生殿,充满未来感的舞美设计进一步拓宽了传统戏曲的表现空间,为观众奉上了一场有底蕴、有新韵的视听盛宴。总台跨年晚会的情景讲述节目《遇见·文脉》发挥XR 技术优势,经由演员胡歌的讲述,带领观众“走进”北京钟鼓楼、山西平遥古城、福州三坊七巷等历史文化遗产,“实地”感受中华历史文脉的隽永魅力。江苏卫视春晚则在相声《别跟风了》中首次运用XR 技术,为传统的相声表演提供了全新的表现形式,令观众耳目一新。

二、引入虚拟数字人,丰富节目元素,创新节目形态

虚拟数字人作为人工智能和数字艺术的创新应用,代表了新一代人机交互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被视为通往元宇宙的入口,有望推动多个行业、场景、服务、体验的升级,促进人机共生智媒时代的实现。[4]艾媒咨询的调研数据显示:中国网民对虚拟人的关注度 从2021 年 的63.6% 上 升 至2022 年87.8%。[5]IDC发布的《数字人产业发展趋势报告(2022)》指出:中国AI 数字人市场规模呈高速增长态势,预计2026年将达到102.4 亿元。《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面向新闻、综艺、体育、财经、气象等电视节目研究虚拟形象合成技术”,以“提升节目制作效率及质量”,同时探索“虚拟形象在节目互动环节中的应用,增加个性化和趣味性”。近年来,国内主流视听媒体积极研发数字人相关应用,推出了虚拟主播、虚拟记者、虚拟主持人、虚拟文化推广人等适用于不同场景的数字人。和新闻播报中的虚拟主播直接面对摄像机镜头进行“人机互动”相比,综艺节目中的虚拟主持和表演嘉宾需要兼顾台上的真人主持人、演员以及台下观众,更多体现为“人机互动”和相对的“具身性”效果。[6]他们的出现丰富了节目元素,创新了内容样态,带给观众更具沉浸感和科技感的审美体验。诸如《我是未来》中的“小冰”、《2019 总台网络春晚》中的“小小撒”、《梦圆东方·2023东方卫视跨年盛典》中的“东方嫒”、《你好,星期六》《2022-2023 湖南卫视跨年晚会》中的“小漾”等数字人作为新生力量加入主持团队,增添了节目的交互性和趣味性。同时,数字人还作为表演嘉宾,呈现出各具特色、创意十足的表演。如四川卫视历时三个月运用3D 建模、动态捕捉等高新技术设计了13 个与三星堆相关的虚拟形象,组建了“三星堆摇滚天团”,用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潮流艺术演绎古老神秘的三星堆文明。这些“会唱歌的文物”在新年演唱会上一经亮相便迅速火爆出圈。《2023 河南春节晚会》的《凤舞九霄》选取凤凰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象,舞蹈家杨舞和AI 角色瑞儿“破次元”同台起舞,双凤交相辉映,营造出绚丽奇幻的视听效果。“虚拟邓丽君”跨越时空现身北京台春晚,与王心凌、韩雪同屏合唱《我只在乎你》,唤起了观众对已逝歌星和流金岁月的美好回忆。《2023 中国网络视听年度盛典》上,冬奥冠军徐梦桃与其元宇宙比特数智分身“桃小桃”共同唱响个人首支单曲《我是第一》;UFC 金腰带得主张伟丽与数智人尤子希展开跨次元对话,讲述金腰带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传递坚持梦想、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力量。此外,浙江卫视的宋韵文化推广人“谷小雨”、敦煌莫高窟官方虚拟人“伽瑶”、中华书局的“3D 超写实数字人苏东坡”等主流媒体和文化机构打造的虚拟偶像,也多次登上《天赐的声音》《2022-2023 浙江卫视美好跨年夜》《诗画中国》《2023 中国网络视听年度盛典》《2023 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舞台,以现代科技与文化艺术并重的沉浸式表演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元宇宙是互联网、虚拟现实、沉浸式体验、区块链、产业互联网、云计算及数字孪生等互联网全要素的未来融合形态,又被称为“共享虚拟现实互联网”和“全真互联网”[7]。它不仅和互联网的下一步发展和演化密切相关,还为人类未来的虚实混融交往与虚拟实践指认了方向。[8]2021 年“元宇宙”成为年度热词,受到全球资本和科技市场的高度关注,互联网巨头纷纷争相布局元宇宙。在国内视听节目领域,以江苏卫视和爱奇艺为代表的台网积极探索,结合元宇宙创新节目形态和观看模式,推出了《2060》《2060 元音之境》《跨次元新星》《元音大冒险》等元宇宙概念综艺,建构虚实混融的沉浸式视听体验新场景,开辟了综艺节目新赛道。2021 年,江苏卫视打造了国内第一档“VR+AR+MR+全息投影”实时互动节目《2060》,以国产动漫设计者及其作品为切入点,将虚拟技术与综艺内容深度融合,邀请26 组制作人携手V-life(虚拟生命)入驻全虚拟场景“星环城”,通过充满未来感的舞台表演展现这些虚拟形象的个性才艺和背后故事,助力他们走向大众视野。《2060》还搭建了国内首个5000 平方米的全绿幕演播厅,改变传统综艺平视舞台的观看模式,观众只要戴上VR 眼镜便可以通过VR 舞台产生全息的沉浸感。[9]“2021年全球电视趋势论坛:伦敦年会”对《2060》进行重点推介,称其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全新的才艺秀类型”。2022 年,江苏卫视又基于《2060》IP 推出了《2060元音之境》歌会,真人歌手组成的“元音唱将队”与由其专属虚拟形象组成的“时空歌者队”展开比拼。“元音唱将”在“增强现实舞台”上通过时间凝结、全息投影、移形换影等技术突破时空界限,“时空歌者”则在“全虚拟形象舞台”上展现国风、都市、金属、宇宙等风格多元的表演秀。观众不仅可以通过VR 设备观看表演,还能入驻虚拟空间,以第一视角沉浸式体验虚拟舞台,与“时空歌者”展开云互动。

三、开展跨屏传播,构建跨屏生态,提升节目传播价值

视听节目的传播介质经历了单屏时代、多屏时代、跨屏时代。[10]当前,受众的跨屏媒介使用日益普及,并呈现出多时态多场景化、自主碎片化和多任务整合化等特征。[11]面对传播介质和受众的新变化、新特征,视听节目运用新的传播理念和媒介技术,强化跨屏协同,开展跨屏传播,构建符合跨屏受众观看习惯、互动心理、审美趣味的跨屏生态。跨屏传播是多屏传播的升级,体现了媒体的深度融合,要求媒体平台在节目研发、制作、播出和宣发的全流程中开展战略合作,充分发挥渠道优势。各平台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和配置资源,实现团队、经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应对跨屏环境下受众分化、节目创制逻辑单一、传播范围受限等问题。通过内容与平台的精准对接,在移动端与电视端进行双重导流,实现多屏交汇的传播联动,全方位触达观众,提升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比如浙江卫视与抖音联合出品的跨屏互动音乐综艺《为歌而赞》,运用“大屏首唱,小屏二创”的融媒体联动创新理念,歌手在电视大屏上演唱歌曲,用户在手机小屏为歌曲点赞、打榜评论及二次创作,让好音乐跨屏端、跨圈层传播。东方卫视与抖音合作共创优质内容,《我们的歌·光阴歌会》《超好笑元宵夜》等通过联播互动直达全域用户,探索大小屏结合、共生共赢的转型发展路径。总台在跨屏传播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和进展,“竖屏看春晚”不仅是总台春晚的一大创新亮点,也是国家级主流媒体将深度融合理念与互联网思维运用于经典大型综艺晚会的有益探索。2022年,总台与微信视频号合作,首次推出“竖屏看春晚”。通过设置专门的竖屏机位和导播台,部署高清、4K新媒体信号进行现场混合制作,春晚在电视端横屏与移动端竖屏同步播出,实现“大屏”与“小屏”的交融互动,打造了跨屏直播新样态。虎年除夕当晚有超过1.2 亿观众在微信视频号观看“竖屏春晚”,直播间点赞数超过3.5 亿次,总评论数超过919 万次,总转发数超过551 万次。[12]2023 年,“竖屏看春晚”再次升级创新。专用竖屏拍摄机位增加到8 个,其中5个摄像操作机位,1 个远程遥控机位,2 个5G 机位,使画面捕捉更精准,镜头切换更灵活。首次使用花絮镜头和分屏技术,以双人斜分、横竖快分、三分、四分、五分等分屏效果,为观众展现更多视角与细节。竖屏擅长表现具有纵深感的空间,相对狭窄的视野能够更好地突出主体人物,通过刻画人物的表情、动作、衣着等细节来增强视觉冲击力,调动观众的情绪,具有重人物、重细节、重互动等特点。[13]但同时竖屏也存在舞台全貌、人物位置关系不明确等问题,分屏技术则有效弥补了这一不足,创造了更好的观看体验。“竖屏看春晚”还进一步强化了春晚的社交属性,开发了互动抢红包封面、专属朋友圈、专属表情包等多种社交玩法。兔年春晚直播开始前,为所有预约观看直播的观众生成一张带有唯一编号的专属中国色春晚门票,仪式感十足。春晚直播间整合了搜索和电商,设置节目热词搜索入口,观众可以随时搜索感兴趣的节目信息,文创产品吉祥物“兔圆圆”“兔团团”也出现在直播间购物车,方便观众“边看边买”。此外,直播间右上角的春晚节目单支持节目回放,观众可以不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兔年除夕有超过1.9 亿用户在视频号直播间共享这场新春文化与科技盛宴,点赞数高达 3.79 亿,分享次数近 1000 万。“竖屏看春晚”并非简单增加一个播出渠道,而是在尊重和保持春晚经典画面风格,兼顾与平衡新媒体表达语态的基础上,通过电视与手机大小屏双端联动,为观众提供全新的视听与互动体验。跨屏传播让春晚以多元化的呈现和社交互动连接更加广泛的观众群,切实提升传播价值。

四、IP 打造与数字藏品开发,多维度实现节目品牌价值

视听节目不仅是文娱产品,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围绕综艺IP 建构产业协同创新模式,不断升级产业链,促进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登场了》系列节目等都是这方面的成功案例。它们依托高品质的节目内容,打造优秀传统文化IP,开拓产业化路径,与文博、文旅、文创、演出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了强大的衍生力、辐射面。在视听节目IP打造上,总台还创新提出了“季”的概念。2023 年1月,总台发布了“大春晚季”品牌授权与版权文创暨“百人千创”合作计划。“大春晚季”是总台以春晚为核心打造的整体品牌概念,它覆盖整合了围绕春晚衍生的各种电视节目、新媒体内容和宣传资源,以及春节期间其他精品文化节目。通过统一开展品牌授权、版权运营、广告营销,以及IP 衍生品和文创产品开发,赋能数字文化经济发展。兔年春晚的“兔圆圆”“山海萌兽”“满庭芳春晚色系”等出圈节目元素都是“大春晚季”重点开发与授权合作的IP 系列。文创产品年礼套盒充分融合我国的民俗文化、非遗文化,套盒中的兔儿爷、福兔楹联、DIY 手提灯笼等兼具传统文化底蕴和时代潮流风尚。总台还将以“大春晚季”为起点,围绕优质节目内容IP 矩阵进行版权综合价值多维度开发,构建以总台IP 资源为核心的创意产业生态体系,最大程度实现优质视听内容的文化价值和品牌价值。

数字藏品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不可复制、篡改、分割的加密数字权益证明,即“虚拟资产或实物资产的数字所有权证书”。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产物与创新文化载体,它代表了当前文化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14]《2022 年中国数字藏品行业洞察报告》显示:数字藏品概念前卫,对年轻消费者有较强的吸引力。[15]当前,一些视听节目积极开发数字藏品,传递品牌文化,提升品牌影响力,实现品牌价值变现。比如,2022 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十二生肖迎冬奥》《十二生肖冰雪总动员》等短片及冰雪运动形象深受观众喜爱,总台与腾讯音乐合作发售了国潮数字藏品“十二生肖冰雪总动员”数字纪念票,引发抢购热潮,上线10 秒便全部售罄。东方卫视《极限挑战》(第八季)收官之季,与黑马漫画合作推出了两款数字徽章,传递“一起挑战,共向未来”的“极挑精神”和“勇于探险,突破自我”的梦想家精神。笑果工厂依托《脱口秀大会5》推出的“笑果脱口秀宝藏新星”系列数字头像,以10 位潜力新秀艺人为原型,融合波普艺术与数字像素美学,通过AI 随机自动生成设计头像,助力脱口秀新星们在数字宇宙突围亮相。芒果TV 则开发了“剧综IP+数字藏品”新产品模式——以其丰富的节目IP 为主产品,附加芒果生态的专属权益,不仅为《乘风破浪3》《声生不息》等多档品牌节目打造了系列数字藏品,还进一步成立了基于TBFT 共识算法与“光芒链”的数字藏品平台,充分挖掘节目IP 价值,构建芒果元宇宙。[16]

五、结语

在数智技术赋能视听节目制播,推动其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有的节目过度追求营造视听奇观,滥用技术段,堆砌舞台效果,淹没了思想内容的表达;技术手段与视觉表现出现了内卷化倾向,因此带来的同质化竞争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元宇宙综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与元宇宙相关的场景和技术,但还处在概念阶段,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现象级元宇宙节目;我国的数字藏品市场尚未完善成熟,藏品质量良莠不齐,有的节目开发的数字藏品创意设计水平不高,对观众的吸引力不强,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还是需要回到如何正确处理技术与内容的关系上来。数智时代,只有紧跟数字与智能媒体潮流,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稳扎内容品质根基,使技术与内容相得益彰、良性互动,才能有效推动视听节目形成“高原”,造就“高峰” 。

注释:

[1]闫伟,杨阳,李璇.2023 跨年晚会:热现象背后的冷思考[EB/OL].(2023-01-30).https://mp.weixin.qq.com/s/MwtMgluCiybssoYDahW9mA.

[2]文卫华.试论数智时代视听节目对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与弘扬[J].中国电视,2022(11):36-41.

[3]曾祥敏,翁旭东,贾盛云.视听中国:创新文化传播的话语再造与场景重构[J].电视研究,2022(12):27-31.

[4]徐琦.主流视听媒体虚拟数字人应用创新与优化策略[J].中国电视,2023(1):102-107.

[5]艾媒咨询.2022-2023 年中国虚拟人行业深度研究及投资价值分析报告[R/OL].(2022-06-1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5229618555987366&wfr=spider&for=pc.

[6]王怡.虚拟主持人在综艺节目中的功能与接受度研究[J].中国电视,2023(1):94-101.

[7] 喻国明,耿晓梦.元宇宙:媒介化社会的未来生态图景[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3):110-118+2.

[8]苏涛,彭兰.虚实混融、人机互动及平台社会趋势下的人与媒介——2021 年新媒体研究综述[J].国际新闻界,2022,44(1):44-60.

[9]黄琳,张毅.嵌入、融合、共生:传统文化的数字新图景——技术逻辑下电视综艺节目的文化创新[J].中国电视,2022(5):60-66.

[10]胡正荣.影视产业迭代:构建跨屏生态[J].传媒,2021(11):16-17.

[11]刘燕南,张雪静.跨屏受众收视行为测量:现状、问题及探讨[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8):1-7.

[12]超1.2 亿人围观,首次视频号竖屏春晚获网友超3.5 亿次点赞[EB/OL].(2022-02-0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3528699190572210&wfr=spider&for=pc.

[13]文卫华,林小平.竖屏视频的审美特征与创作趋向[J].中国电视,2021(1):9-13.

[14]施其明,郭雪吟.文化数字化背景下出版业数字藏品发展路径探究[J].出版广角,2022(11):42-46.

[15] 2022 年中国数字藏品行业洞察报告[R/OL].(2022-07-1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8735177591276 969&wfr=spider&for=pc.

[16]扎根自有IP,芒果如何打造数字藏品平台[EB/OL].(2022-05-21).https://mp.weixin.qq.com/s/Gg28w40RsK9kaCYKWM7iQ.

猜你喜欢
跨屏数字
互联网社群时代的跨屏传播
跨屏传播:2019央视春晚携手抖音的融合探索
不止于看:电视跨屏传播的融变——基于融媒时代技术变迁的思考
媒体融合背景下用户跨屏测量的现实
混合方法视角下的跨屏用户类型研究*
数字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