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维生素D、BMI、性激素的相关性研究

2023-10-07 02:36苏钊何婉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17期
关键词:刺激素中枢性女童

苏钊 何婉萍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在儿童保健科门诊一直有较高的接诊量,会对患儿健康造成一定程度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异常启动,导致女童出现性早熟症状为该部分患儿的主要特点。结合临床接诊可以发现,该部分患儿在8岁左右开始出现第二性特征,部分患儿在10岁左右会发生月经初潮;同时会出现身高、体质量异常增长的情况,容易对患儿的生理、心理健康造成影响[1]。同时,结合干烨等[2]研究可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会导致患儿骨骼在短时间内成熟,导致患儿骨龄超过正常水平,最终出现骨骺提前愈合的情况,会对患儿身高造成影响。为降低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对患儿健康造成的影响,需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为深入了解该症的特点,本次研究主要对该部分患儿维生素D与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性激素水平间的关系进行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接诊的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中选择34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在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进行常规体检健康女童34名作为对照组。针对两组对象维生素D、BMI以及性激素水平进行对比。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文章中体现了《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共识》的临床参考[3]。

纳入标准:(1)符合《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共识》中关于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诊断标准[4]。(2)结合临床检查骨龄超过实际年龄1年以上。(3)无先天性疾病。(4)性激素水平处在正常青春期女孩性激素范围内。(5)身高、体质量增生速度高于同龄女孩。

排除标准:(1)存在临床资料缺失的情况。(2)佝偻病、肥胖症患者。(3)属于继发性早熟。(4)存在有服用激素类药物行为。(5)近期服用减肥类药物。

1.2 方法

两组对象均开展常规检查,包括身高、体质量以及骨龄等。观察组患儿在确诊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后,经家长同意,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 ,GnRHa)类似物治疗,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北京博恩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809,规格:3.75 mg/支),注射剂量:3.75 mg/次,每4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1次,规律干预治疗。持续进行3个月治疗。

1.3 观察指标

(1)维生素D与BMI对比。针对两组对象在维生素D与BMI水平间差异进行统计与对比,采集两组肘静脉血10 mL,常规离心处理得到上层血清,按照化学发光法对维生素D水平进行检测。维生素D正常范围30~100 ng/mL。

(2)性激素水平对比。按照相同方式对两组对象血清进行获取,按照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血清黄体生成素水平(正常值:0.5~4.6 U/L)、雌二醇水平(正常值:22~99 pmol/L)、促卵泡刺激素水平(正常值:1.0~4.0 U/L)进行统计。

(3)观察组组内对比。针对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前后维生素D、BMI、血清黄体生成素水平、雌二醇水平、促卵泡刺激素水平进行对比,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对比

两组年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身高、骨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对比(±s)

组别例数年龄(岁)身高(cm)骨龄(岁)观察组347.85±1.43129.98±1.228.89±1.11对照组347.91±1.71120.52±1.387.96±0.15 t值-0.2858.7854.152 P值-0.6840.0020.007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维生素D与BMI对比

观察组BMI高于对照组,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维生素D与BMI对比(±s)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维生素D与BMI对比(±s)

组别例数维生素D(ng/mL)BMI水平(kg/m2)观察组3448.62±1.8722.63±1.15对照组3467.78±1.9119.54±1.08 t值-16.0457.152 P值-<0.001<0.001

2.3 观察组与对照组性激素水平对比

观察组血清黄体生成素水平、雌二醇水平、促卵泡刺激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性激素水平对比(±s)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性激素水平对比(±s)

组别例数血清黄体生成素水平(U/L)雌二醇水平(pmol/L)促卵泡刺激素水平(U/L)观察组344.86±0.4574.11±3.055.15±1.15对照组340.46±0.1122.05±2.451.46±1.11 t值-16.45215.35312.425 P值-<0.001<0.001<0.001

2.4 观察组治疗前后维生素D与BMI、性激素水平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维生素D高于治疗前,BMI、性激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维生素D与BMI、性激素水平呈负相关。

表4 观察组治疗前后维生素D与BMI、性激素水平对比(±s)

表4 观察组治疗前后维生素D与BMI、性激素水平对比(±s)

组别例数血清黄体生成素水平(U/L)雌二醇水平(pmol/L)促卵泡刺激素水平(U/L)维生素D(ng/mL)BMI水平(kg/m2)治疗前344.86±0.4574.11±3.055.15±1.1548.62±1.8722.63±1.15治疗后341.52±0.7845.63±4.012.01±0.7662.45±1.2220.04±1.15 t值-12.45211.4528.45813.0058.458 P值-<0.001<0.001<0.001<0.001<0.001

2.5 维生素D与BMI及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维生素D与BMI、血清黄体生成素水平、雌二醇水平、促卵泡刺激素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见表5。

表5 维生素D与BMI及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属于儿科较为常见的生长发育疾病之一,儿童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激活为性启动的标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儿童因下丘脑持续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进行释放,导致性腺轴出现异常活跃的状态,会加快患儿性腺的成熟速度,并导致该部分儿童代谢速度以及机体发育速度明显快于同龄儿童,导致该部分患儿出现内外生殖器官提前发育,并过早出现第二性特征。结合临床接诊情况可知,出现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儿童主要为女童,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儿的健康造成影响。结合临床近几年临床接诊情况可以发现,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数量存在明显增加的趋势。为有效降低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对患儿造成的影响,需准确掌握该部分患儿的特点,并做到尽早确诊。当前临床对于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研究尚在持续深入的过程中,对于该症的致病机制,临床尚未有统一定论。结合临床实际接诊情况可以发现,导致患儿出现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因素较为复杂。探究维生素D与BMI、性激素水平间的关系,一直属于临床研究的重点。马梦瑾等[5]研究中指出,脂肪堆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性早熟进行促进,且脂肪储备属于青春期启动的基础。结合其临床统计可以发现,发育较快的儿童在体质量水平上明显居高。在本次研究中,结合对比可以发现,存在有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体质量水平显著高于同龄正常儿童。由此可以发现,体质量水平和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存在有一定联系。当前BMI指数已经成为临床对于肥胖以及性发育研究的重要指标[6]。

维生素D属于人体内最为主要的物质,属于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在系统循环的过程中维生素D主要以中25-羟维生素 D3的形式呈现。对于维生素D和性早熟之间的研究一直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结合临床对于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患儿的诊断以及大量文献报道可以发现,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患儿体内维生素D水平存在异常上升的趋势,且部分较为严重的患儿维生素D水平远高于正常范围。结合张田等[7]临床统计可以发现,存在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其体内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同龄女童,且多数患儿存在有维生素缺乏的情况。而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体内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儿童,与其研究结果吻合。由此可见,可以将维生素D作为临床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诊断的主要指标之一。维生素D水平降低,会直接对中枢神经内分泌轴造成影响,最终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出现提前发育的情况[8-9]。在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患儿进行诊断以及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维生素D水平进行检测,更加直观地对患儿病症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因患儿性腺轴功能被提前激活,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水平提升,会直接与垂体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进行结合,导致患儿体内血清黄体生成素水平、雌二醇水平、促卵泡刺激素水平上升,促使患儿的性器官以及性腺出现提前发育的情况[10-11]。因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患儿的骨骼发育速度加快,对于维生素D的消耗量同步增加,最终导致患儿体内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范围[12-13]。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前体内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儿童,且在经过针对性治疗后,体内维生素D水平明显上升,由此可以发现,维生素D水平可以较为直观地反映特发性中枢性早熟女童病症变化情况。项晶晶等[14]研究中指出,该部分患儿体内雌激素水平增加,会加快骨生长以及骨细胞分化,并导致破骨细胞的凋亡速度加快,会间接促使维生素D水平进一步降低。在本次研究中,结合对比可以发现,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患儿性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同龄儿童,与赵梦尧等[15]研究结果相符。同时,结合对治疗前后观察组组内对比可以发现,在针对治疗的作用下,可以有效降低患儿体内性腺激素水平,并提升维生素D水平。患儿在经过治疗后,体内维生素D水平上升,而BMI指数以及性激素水平则下降,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进一步证实维生素D水平与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间的关联,可以将维生素D水平作为权衡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恢复的重要指标之一。

综上所述,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维生素D以及BIM、性激素水平与健康同龄女童存在有显著差异,且维生素D水平和BMI、性激素水平呈负相关。

猜你喜欢
刺激素中枢性女童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MRI特征及其与性激素基础值和激发值的关系
生物刺激素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女童阴道异物、阴道炎需警惕
美国签署首部生物刺激素法规
大自然的免疫力刺激素
8岁女童学马术坠亡 父母一审获赔百余万
冰毯联合冰帽治疗中枢性高热的护理体会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合并颅内钙化的渴感减退性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断和治疗
高纯尿源性卵泡刺激素在高龄妇女控制性超排卵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