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综合保温干预应用于剖宫产患者的效果

2023-10-07 02:36杨洋周丽云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17期
关键词:寒战体征体温

杨洋 周丽云

剖宫产手术是一种产科常用的外科手术,也是处理胎儿窘迫、瘢痕子宫妊娠、妊娠合并重度并发症的常见方式[1]。由于麻醉、术中暴露、体液流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非常容易出现体温下降、寒战等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和术后恢复。在日常的手术中,医护人员对剖宫产围术期患者的体温关注度不高,而刘云凯等[2-3]的研究表明,有效的保温措施可以使剖宫产患者在围术期的体温保持正常水平,以此保障患者和胎儿的安全。现阶段,传统对剖宫产患者保温仍以调节室温、加盖棉被等常规措施为主,保温效果有待提高。为更好地维持剖宫产患者的体温,本研究将加温毯、加温输液等多模式综合保温干预应用于剖宫产患者,以期为剖宫产多模式综合保温后期标准制定提供借鉴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永州市中心医院零陵院区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21年1月—2022年8月产科92例拟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年龄22~32岁,平均(26.36±4.01)岁;孕周38~40周,平均(28.36±1.21)周;孕史:初产23例(50.00%),经产23例(50.00%);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2~28 kg/m2,平均(25.68±2.23)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级23例,Ⅱ级23例。观察组年龄23~32岁,平均(27.96±2.98)岁;孕周37~41周,平均(38.16±1.20)周;孕史:初产22例(47.83%),经产24例(52.17%);BMI 22~28 kg/m2,平均(25.58±2.20)kg/m2;ASA分级:Ⅰ级24例,Ⅱ级22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剖宫产手术指征者[4]。(2)孕周37~41周。(3)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者。(2)合并精神类疾病,依从性欠佳者。(3)双胎及多胎妊娠者。

1.2 方法

两组均在术前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肝肾功能、免疫、胎心监护等,做好术前准备,包括备皮、清洁脐窝、留置尿管等,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包括手术方式及安全性的讲解、不良情绪的疏导。手术由同一组医师按照常规剖宫产手术方式进行,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对照组:采取常规保温方式进行干预。患者:(1)术前体温管理:调节手术室室温(26~28 ℃)和湿度(60%~70%)。(2)术中体温管理:术中所需静脉使用药液和清洗使用液体均放入恒温加热箱预热使温度稳定在37 ℃左右,尽量较少非手术部位的皮肤暴露。(3)复苏期体温管理:用棉被覆盖对患者进行保温。新生儿:对热辐射台、包被进行预热,娩出后迅速擦干羊水,使用包被进行包裹。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多模式综合保温干预。(1)术前体温管理:向患者讲解围手术期体温管理不良对其自身和新生儿的影响,指导其主要穿着保暖衣物;对患者所使用的棉被进行提前预热;在手术室使用升温毯对手术床进行加温,于手术床上铺设充气式升温毯(奇汇医疗器械公司,型号:KPW4000),使手术床维持在38 ℃左右。(2)术中体温管理:选择医用输血输液加温器(奇汇医疗器械公司,型号:QW3)进行加温输液,防止预热过的液体在输入过程中温度下降;手术床上铺设产褥垫,避免羊水、冲洗液等浸湿患者躯体蒸发过程中带走热量;以棉被覆盖患者双下肢等非手术需要暴露部位进行保暖。(3)复苏期体温管理:手术完成后立即用棉被覆盖暴露部位,避免皮肤长时间不必要的暴露于空气中,导致体表热量散失。新生儿:将需要使用到的塑料薄膜、包被、无菌帽、听诊器等置于辐射台上,提前将辐射台预热,提前做好包裹新生儿的准备,减少暴露时间,评估结束后迅速将新生儿包裹在包被内。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术前、麻醉10 min、切皮前、胎儿娩出后、手术结束后产妇的体温,术后低寒战发生情况,患者手术前后凝血情况,新生儿生命体征,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

(1)体温:术前、麻醉10 min、切皮前、胎儿娩出后及手术结束后使用博朗耳温仪对两组患者的鼓膜温度进行测量并记录。

(2)寒战:术中选择寒战评估量表(bedside shivering assessment scale,BSAS)[5]对患者的寒战发生情况进行评估。该量表分为0~3级,0级表示无寒战发生,3级表示患者四肢和躯干均出现明显抖动,为重度寒战。

(3)凝血情况:术前和术后24 h,选择患者肘静脉抽取静脉血标本3 mL,选择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迈瑞医疗器械公司,型号:C2000-A)对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进行检测。

(4)新生儿生命体征情况:出生时、出生后10 min,使用普通水银体温计对新生儿肛温进行测量;使用心电监护仪(迈瑞医疗器械公司,型号:uMEC7)对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进行监测。

(5)并发症:对患者住院期间腹胀、尿潴留、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体温对比

观察组麻醉10 min、切皮前、胎儿娩出后、手术结束后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体温对比(℃,±s)

组别术前麻醉10 min切皮前胎儿娩出后手术结束后观察组(n=46)36.79±0.3636.74±0.3336.52±0.3536.28±0.3636.49±0.49对照组(n=46)36.82±0.3236.12±0.4135.82±0.3435.57±0.3035.41±0.42 t值0.4227.9909.73010.27611.350 P值0.674<0.001<0.001<0.001<0.001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寒战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寒战发生率(6.52%)低于对照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寒战发生情况对比[例(%)]

2.3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凝血情况对比

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PT、TT、APTT均较术前延长,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凝血情况对比 (s,±s)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凝血情况对比 (s,±s)

注:PT组内比较:观察组t=2.068,P=0.042;对照组t=7.984,P<0.001;TT组内比较:观察组t=2.161;P=0.033,对照组t=12.950,P<0.001;APTT组内比较:观察组t=2.117,P=0.037;对照组t=7.253,P<0.001。

组别PTTTAPTT术前术后24 h术前术后24 h术前术后24 h观察组(n=46)9.03±0.759.36±0.7812.26±1.0612.74±1.0730.31±2.6131.50±2.78对照组(n=46)9.04±0.7310.35±0.8412.32±1.0415.41±1.2430.42±2.4634.35±2.73 t值0.0655.8580.27411.0570.2084.961 P值0.948<0.0010.785<0.0010.836<0.001

2.4 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生命体征情况对比

出生后10 min,观察组体温血氧饱和度、呼吸均高于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生命体征况情况对比(±s)

表4 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生命体征况情况对比(±s)

组别体温(℃)心率(次/min)血氧饱和度(%)呼吸(次/min)出生时出生后10 min出生时出生后10 min出生时出生后10 min出生时出生后10 min观察组(n=46)36.12±0.4336.44±0.46142.38±7.64147.36±8.4898.38±0.1398.68±0.2243.72±1.4443.34±1.38对照组(n=46)36.04±0.3736.13±0.36141.42±7.89151.35±8.4998.40±0.1296.36±0.2343.57±1.4240.36±1.35 t值0.9563.5990.5932.2550.76747.3070.50310.469 P值0.3410.0010.5550.0270.445<0.0010.616<0.001

2.5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52%)低于对照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对比[例(%)]

3 讨论

剖宫产为一种通过腹部直接剖开子宫取出胎儿的手术,是处理脐带脱垂、胎盘早剥、多胎妊娠、头盆不称等情况的最佳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胎儿和患者的生存率[6]。手术部位的暴露、术中进行的输液、宫腔的开放、羊水的丢失、胎儿的取出都将使患者的体温下降。有研究表明[7],剖宫产后患者机体极度虚弱,免疫系统功能较弱,轻微的低体温就将使其体表血供受影响,减慢腹部切口愈合、对术后的恢复极为不利。因此,做好围手术期体温管理对患者的预后极为重要。永州市中心医院常规的保温措施效果有待提高,为更好地保持患者体温,本研究将多模式综合保温干预应用于剖宫产患者,以期达到维持患者体温稳定,减少围手术期寒战的发生,改善凝血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

体温受中枢神经系统调控,机体进行动态的散热和产热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8]。当温度下降>0.5 ℃,机体就可能出现寒战的情况。而剖宫产手术患者由于术中暴露部位较大、体液丢失较多等导致患者非常容易出现低体温和寒战[9]。本研究显示,麻醉10 min、切皮前、胎儿娩出后、手术结束后,观察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寒战发生率(6.52%)低于对照组(21.74%)(P<0.05)。这与郑巧巧[10]的研究类似,说明多模式综合保温有利于患者体温的维持,减少寒战发生率。可能是因为本研究采用了多模式综合保温,其中在术中使用加温毯保温,对输入的液体进行预热,覆盖的棉被进行预热,减少了暴露时间的过长等方法,为患者围手术期的体温维持提供了有效保证,从而减少了因体温降低而引起的寒战发生。

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共同组成了机体的凝血机制。低体温通过对凝血过程产生影响,减少纤维蛋白原在肝脏的合成,以此降低了凝血酶的活性。本研究显示,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PT、TT、APTT均较术前延长,且观察组较对照组短(P<0.05),这与张燕等[11-12]的研究类似。说明了多模式综合保温可以减少凝血时间的延长。可能是因为多模式综合保温干预减少了低体温的出现,保证了凝血过程的正常进行,使肝脏正常产生纤维蛋白原,维持凝血酶的活性。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体温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其离开母体后,体表温度将迅速散失,影响其生命体征的稳定。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体温血氧饱和度、呼吸均高于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了多模式综合保温干预可以维持新生儿生命体征的稳定。可能是因为对新生儿出生后所需要使用的物品均进行了预热处理,防止与其接触时热量传导至外界物品上,减少其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防止热量过多散失,从而避免了新生儿的体温引起生命体征的不稳定。

剖宫产患者术后由于手术应激刺激胃肠道和膀胱,容易出现腹胀、尿潴留,患者免疫能力的下降将使切口感染的风险加大。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52%)低于对照组(21.74%)(P<0.05),与张仙金等[13]的研究类似。说明了多模式综合保温可以有效减少剖宫产患者并发症发生。可能因为多模式综合保温可以使患者术后机体体温维持相对稳定,避免寒冷刺激对患者的全身血液循环产生影响,影响消化,术中的保暖还避免了开腹过程中寒冷对膀胱的刺激,影响膀胱功能,造成尿液排出不畅;同时也减少了低体温造成的免疫物质活性降低影响伤口的愈合[14]。

综上所述,多模式综合保温干预应用于剖宫产患者可以维持患者体温,减少寒战发生,改善凝血情况,有利于维持新生儿生命体征的稳定,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寒战体征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麻醉中预防寒战和牵拉疼痛的作用
右美托咪定防治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寒战的临床效果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卫气营血阶段性与内毒素血症兔不同时相症状、体征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