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指标联合诊断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2023-10-07 02:36金士萍张蕊韩璐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17期
关键词:糖化胆红素血脂

金士萍 张蕊 韩璐璐

2型糖尿病属于临床内科常见病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对患者的健康、生活造成不良危害。据统计,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0.24%[1]。另外临床研究发现,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心血管损伤或动脉粥样硬化情况[2]。因此,冠心病为2型糖尿病患者一种十分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加重疾病治疗难度,也增加了对患者的伤害。早期诊断且有效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病情控制与预后均有积极影响;因此,需寻找一种准确、高效、便捷的诊断方法。总胆红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指标均能一定程度反映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病情程度,可用于临床疾病诊断与研究。本文针对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75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例进行研究,简述多项指标联合诊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75例作为观察组,男性40例,女性35例;年龄44~76岁,平均(53.15±1.57)岁;糖尿病病程3~13年,平均(7.42±1.01)年;根据Grace评分[3]结果显示,高危评分(>118分)患者20例,中危评分(89~118分)患者25例,低危评分(≤88分)患者30例。选择同期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收诊治疗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男性39例,女性36例,年龄44~75岁,平均(53.13±1.56)岁;糖尿病病程3~13年,平均(7.40±1.03)年。纳入标准:(1)患者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4]相关标准。(2)患者均同意参与且积极配合本次诊断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肝肾等脏器疾病患者。(2)排除恶性肿瘤疾病患者。(3)排除抵触配合研究患者。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次日清晨保持空腹状态进行抽血检验,抽取5 mL静脉血,进行离心处理,设置转速为3 000 r/min,离心时间为15 min,分离上层血清,以博科 BK-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山东博科生物产业有限公司)进行血清胆红素、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指标的检验。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lc)、血脂指标检验结果,其中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对比观察组不同程度患者检测结果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计量资料比较用F值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对照组检验结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TBIL、HDL-C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bAlc、TC、TG、LDL-C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对照组检验结果对比 (±s)

表1 观察组、对照组检验结果对比 (±s)

组别TBIL(μmol/L)HbAlc(%)TC(mmol/L)TG(mmol/L)HDL-C(mmol/L)LDL-C(mmol/L)观察组(n=75)8.23±0.457.85±0.368.99±0.973.95±0.271.01±0.133.13±0.12对照组(n=75)10.56±0.446.24±0.333.33±0.461.89±0.261.44±0.122.60±0.11 t值32.06228.55023.58024.58021.04928.196 P值<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2.2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不同程度患者检验结果对比

高危评分患者TBIL、HDL-C检验结果明显低于中危、低危患者,HbAlc、TC、TG、LDL-C检验结果高于中危、低危患者,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检验结果对比( ±s)

表2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检验结果对比( ±s)

病情程度TBIL(μmol/L)HbAlc(%)TC(mmol/L)TG(mmol/L)HDL-C(mmol/L)LDL-C(mmol/L)高危(n=20)7.64±0.338.13±0.215.58±0.256.33±0.230.91±0.133.33±0.15中危(n=25)8.31±0.357.81±0.224.96±0.245.85±0.241.03±0.113.16±0.17低危(n=30)9.49±0.346.59±0.233.75±0.224.96±0.271.24±0.123.05±0.18 F值190.717351.885398.594195.70849.26216.437 P值<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3 讨论

糖尿病是最典型的代谢障碍性病变,主要是以胰岛素合成障碍、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症状的慢性疾病,根据患者发病时间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先天型和后天型,也就是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所有患者中的90%以上,其发病原因主要为胰岛素合成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以“三多一少”为主,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但肥胖也是2型糖尿病的诱发因素之一,患者在发病后还会出现四肢乏力的情况,对其生活和工作均会造成明显的影响[4-5]。需要注意的是,2型糖尿病本身并不致命,但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和病情程度的逐渐加重,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以心脑血管、肾脏的并发症最为严重。当前针对2型糖尿病研究数据显示,诱发该疾病的因素相对复杂,包含了环境、遗传、年龄、饮食结构、疾病等多种类型,但其中遗传因素的影响最为明显。2型糖尿病的病程时间相对较长,大部分患者均可达到15~20年,少部分甚至可以达到30年及以上。随着病程时间的增加,即便采取正确的、有效的药物干预,也无法逆转部分器官或结构的损伤,加之当下国际医学界还未发现任何一种治愈糖尿病的药物或方案,因此临床药物干预的主要目的即是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6-7]。

根据临床大数据研究显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接近50%者会出现血管内皮损伤的情况,且此类患者演变为冠心病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其他研究也表明2型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但目前尚未就诱发机制给出统一的解释。研究认为,当人体血液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后,就会逐渐使血管内皮组织产生慢性炎性病变,且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增加,这种慢性炎症的程度也会相应地增加,造成血管内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提升,而这就是造成冠心病风险提升的重要诱导因素[8]。冠心病本身即是由于冠脉内产生粥样硬化斑块,使得血管内径逐渐降低,并直至完全闭塞,造成局部心肌细胞损伤。2型糖尿病不仅是冠心病的诱发因素之一,同样如患者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情况,则其心血管意外的风险也将高于普通冠心病群体。需要注意的是,相比于普通冠心病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病情也相对复杂,临床诊断难度较高;如单纯以临床症状进行判断则很容易造成漏诊;因此多推荐在早期筛查阶段运用血检的方式,通过测量血液中指标含量的变化,评估患者病情的准确状态[9-10]。

糖化血红蛋白是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诊断时的常用指标,该物质属于人体自然代谢产物之一,主要由葡萄糖和蛋白质结合后产生,因此与患者血液中血糖浓度间存在正向相关性。当糖化血红蛋白产生后便会在血管内壁组织上堆积,且很容易和纤维原发生强交联效应,使胶原纤维的强度大幅提升,造成血管内壁逐渐增厚,而局部弹性快速下降,同时该物质还能够造成内皮细胞的过度激活,更容易产生粥样硬化斑块,而这也是造成冠心病风险提升的最主要因素。根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演变阶段,糖化血红蛋白具有负面促进效果。当患者血液中该指标含量越高时,其合并冠心病的发生率也会相应增加,因此在诊断是否出现合并冠心病症状时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重要血检指标之一[11-12]。

胆红素则是机体内自然合成的胆汁内的重要色素类物质,其生理功能为抗氧化性;而随着现代冠心病研究地逐渐深入,该病症和血清胆红素含量间的关系也被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者所认可,二者间存在密切的负相关性,即冠心病程度越严重,则血液当中所包含的胆红素指标则越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后,其血清中胆红素的含量通常在8μmol/L左右,而非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指标则可以达到10μmol/L以上,二者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因而可以将这一指标作为衡量糖尿病患者是否合并冠心病的重要参考。

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演变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出现脂质代谢障碍的情况,此时血液中的游离性脂肪酸浓度会上升,进而影响肝脏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的合成功能,使血液中总胆固醇含量快速增加。当总胆固醇含量提升后,便会提升高密度脂蛋白向低密度脂蛋白的转化效率,增加冠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最终造成冠心病风险提升。与此同时,当人体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的含量提升后,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大幅提升,此时血管内血流速度会严重下降,各类物质附着于硬化斑块病灶表面的发生率也会随之增加。且血黏稠直接导致氧自由基产生率提升,使具体组织或细胞损伤程度提升。因此血脂异常变化不仅可以诱发冠心病,且还会促进冠心病病情的发展。另外血脂升高会使血栓形成率增加,栓子脱落后会随循环系统运行至冠脉内,同样会造成冠心病发病率的增加。根据相关性研究指出,运用血脂指标联合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胆红素等联合诊断,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的具体病程状态,也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其合并冠心病的风险性[13]。相关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如发生合并冠心病的情况,则其血清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会异常提升,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则会大幅下降,根据这一特征可以区别单纯性2型糖尿病与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群体[14]。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TBIL、HDL-C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bA1c、TC、TG、LDL-C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果与李进[15]研究结果相一致,由此证实通过检测相关指标可用于临床鉴别诊断糖尿病合并冠心病。TBIL是用于评估黄疸的血液标志物,黄疸可能是肝功能异常或胆道问题的表现。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TBIL的升高可能与心血管风险增加相关。HbA1c是一个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在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中,高HbA1c水平可能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相关。异常的血脂水平与冠心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高TC、高TG和高LDL-C水平以及低HDL-C水平都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综合考虑这些指标并进行联合检验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通过结合这些指标,医生可以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和监测计划,以降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为临床诊断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提供了可靠依据。

综上所述,通过血清胆红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指标联合检验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能够为临床提供可靠数据支持,便于疾病进一步诊断与病情分析。

猜你喜欢
糖化胆红素血脂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你了解“血脂”吗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
胆宁片治疗胆囊摘除后血脂升高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