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联合腔内心电图技术在PICC置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

2023-10-07 02:36谭俏红凌健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17期
关键词:尖端准确性成功率

谭俏红 凌健丹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术是临床上常用且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尤其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有较为广泛的运用,可为肿瘤化疗患者提供安全、无痛且简单的血管通道[1]。通常情况下,PICC置管在人体中的保留时间相对较长,可留置6~12个月的时间,可避免局部皮肤反复穿刺;为保障PICC置管留置期间的安全性,更需要注意导管尖端定位的准确性和精准度[2]。在PICC置管过程中,X线依然是尖端定位的“金标准”,常规操作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体外测量长度,置管后拍摄X线片的方式对导管尖端的位置进行确定[3]。但是,采用X线不能与置管同步进行,如果出现了导管移位需要对导管位置进行调整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受辐射的风险。腔内心电图、超声引导逐渐成为现阶段临床上的研究热点,为进一步探究超声引导联合腔内心电图技术在PICC置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茂名市中医院行PICC置管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汇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茂名市中医院接受PICC置管患者7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8)。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44~68岁,平均(53.26±2.18)岁;置管位置:左侧12例,右侧26例;臂围21~30 cm,平均(25.86±1.43)cm;穿刺部位:肱静脉4例,贵要静脉34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42~69岁,平均(53.18±2.22)岁;置管位置:左侧10例,右侧27例;臂围20~29 cm,平均(25.81±1.40)cm;穿刺部位:肱静脉4例,贵要静脉3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具备中心静脉置管指征和适应证[4]。(2)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且均符合化疗的治疗标准。(3)经体表心电图检查,结果均为窦性心律,且患者的相关基础资料完整。(4)患者与家属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经检查提示患者的血管畸形,导管无法达到上腔静脉。(2)置入起搏器,或有心律失常病史[5]。(3)有精神障碍性疾病,既往有精神病史。(4)合并凝血功能障碍。(5)合并肝肾功能障碍性疾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执行超声引导PICC置管:患者取平卧位,评定患者静脉血管情况,依据具体情况挑选最理想的静脉血管。应用穿刺针穿刺指定的静脉血管。穿刺完成后,根据穿刺针将导线送入静脉血管,沿导线送入管鞘,拔出导线。放进PICC软管预订标尺后,取下管鞘,用超音波精准定位软管部位。

1.3.2 观察组

执行超声引导协同腔内心电图技术性PICC置管:置管前,用心电图心电监护仪观察患者置管部位,患者取仰卧位,夹到双手腕、左脚踝、右脚踝外皮,调节观察心电图转变,直到有P波,打印出患者基本上主要表现心电图,超声引导穿刺流程与对照组同样。穿刺完成后,将软管送入身体内20 cm部位,将鳄鱼夹导线的一端传送到心电图心电监护仪的右上肢,另一端传送到液体输送管的钢钉上,将钢钉插进PICC置管中,连接输液器和PICC尾端,滴注生理盐水,引出腔内Ⅱ导联心电图电信号,保障持续稳定导出心电图波形,对心电图P波变化情况进行观察,P波表现为高尖波并且和QRS波高度接近时停止推送,并将鞘管撕去,将导管向外移动1~2 cm,直至P波正常,退出导丝,做导管固定。

1.4 观察指标

(1)穿刺成功情况:将首次穿刺和5 min内穿刺结果进行汇总,比较成功率。

(2)穿刺时间:将穿刺用时进行组间对照。

(3)穿刺时疼痛程度:于穿刺时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运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6]作为评价工具,VAS量表最低分0分,最高10分,得分越高,患者在穿刺时的疼痛程度越严重;得分越低,患者穿刺时的疼痛程度越轻。

(4)置管准确率:对两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和尖端到位率进行组间比较分析。

(5)患者满意度:使用满意度问卷[7]作为评价工具,问卷的信效度良好。问卷中共包括10项问题,每项问题结果是满意则计为1分,总分是10分。8~10分表示患者的态度为“非常满意”,5~7分表示患者的态度为“满意”,0~4分表示患者的态度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的首次和5 min内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5 min内穿刺成功率比较[例(%)]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穿刺用时、穿刺时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穿刺用时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穿刺用时和穿刺时疼痛程度评分比较(±s)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穿刺用时和穿刺时疼痛程度评分比较(±s)

组别例数穿刺用时(s)穿刺时疼痛评分(分)观察组3885.56±4.481.34±0.17对照组37112.34±8.794.36±0.22 t值-17.16768.698 P值-<0.001<0.001

2.3 观察组与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和尖端到位率比较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置管准确率更高(P< 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和尖端到位率比较[例(%)]

2.4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与对照组或者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PICC置管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随着肿瘤化疗患者的增多,PICC置管为其化疗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是,在开展PICC置管的过程中,有众多因素会影响置管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也会导致患者发生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升高,对治疗的安全性产生不良影响[8]。对于PICC置管患者,导管尖端的最佳位置是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上壁的交接点处,该部位既能够保障置管的安全性,又可以保障药物能够快速稀释,同时可以避免血管损伤,而保障置管定位的准确性尤为重要[9]。

本研究对比了PICC置管患者用超声引导、超声引导联合腔内心电图技术的穿刺和定位情况,经比较发现超声引导联合腔内心电图技术的应用优势更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可提高穿刺成功率,用超声引导联合腔内心电图技术进行PICC置管的首次穿刺与5 min内穿刺成功率相比较而言是相对较高的;其次,能够缩短患者在穿刺时的所用时间,减轻患者的不适状态;再次,能够大幅度提高置管的准确性,提高尖端到位率以及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最后,能够使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体现了超声引导联合腔内心电图技术的优势和临床价值。分析原因:超声引导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是确保PICC置管准确性的基础,经实施体外血管测量,能够准确地判断置管的长度;即便如此也无法保障能够确保置管的准确性,并且置管过程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相对较多,会影响置管定位的准确性[10-11]。腔内心电图是在心腔内的某个部位贴上电极导管贴,用以记录患者的心脏活动轨迹,当窦房的起搏细胞除极后,心电图上有P波表现,而且电极和P波的形态与振幅变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12]。因此,行PICC置管期间,导管运动的变化也会伴随P波的变化,所以在操作过程中需要综合具体的情况,及时调整导管的位置,避免出现导管异位或置管位置过深、过浅等问题,最大程度上保障置管的准确性。将超声引导与腔内心电图技术相结合,能够充分发挥两种技术的优势和协同作用,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和置管的精准性,能够对导管尖端位置进行更准确地评估,提高尖端到位率,保障治疗的安全性。

本研究能够获得上述研究结果,主要是因运用超声引导结合腔内心电图技术可以对PICC置管的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测,减轻管路对静脉血管产生的刺激,最大程度上保障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保持患者的心脏功能稳定;并降低心律失常等心脏异常疾病的发生风险。此文的研究结果为PICC置管后期标准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

综上所述,运用超声引导与腔内心电图技术监测PICC置管可提高置管的精准性,与单独使用超声引导相比,整体效果更为理想,患者也更为满意。

猜你喜欢
尖端准确性成功率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郭绍俊:思想碰撞造就尖端人才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
超声引导在肾组织活检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分析
基于位移相关法的重复压裂裂缝尖端应力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