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酸镁联合碳酸锂对躁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3-10-07 02:36孙亚兴靳春雷薛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17期
关键词:躁狂症碳酸锂戊酸

孙亚兴 靳春雷 薛杰

在精神科疾病中,躁狂症属于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在发病后可表现为话语增多及强烈的意识行为,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过激行为[1-2]。导致该病发生的因素较多,如遗传、神经敏感、生活环境等。由于病情复杂,故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目前临床中对于躁狂症患者的治疗多以碳酸锂、丙戊酸镁等药物治疗为主。丙戊酸镁属于心境稳定剂,在躁狂症中属于常用药物,但单一使用疗效不佳;而碳酸锂属于常用的心境稳定剂,不仅能够有效缓解躁狂症且长期使用能够有效降低复发及自杀率[3-4]。有相关研究表示,碳酸锂对于控制躁狂症发生率可达50%,并增加抗抑郁效果,但单一用药效果无法达到理想效果[5]。故本文将丙戊酸镁联合碳酸锂应用于躁狂症患者中,探究药物联合使用对躁狂症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5月—2022年5月于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治疗的躁狂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采取碳酸锂治疗)与观察组(n=50,采取丙戊酸镁联合碳酸锂治疗)。纳入标准:(1)经医生诊断后符合躁狂症的诊断标准。(2)近1个月内无电休克治疗史。(3)未发病情况下患者具备正常沟通能力。(4)未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排除标准:(1)严重药物及物质依赖。(2)患者处于妊娠哺乳期。(3)严重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治疗。(4)合并多种恶性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患者及家属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文章中体现了《ICD-10精神疾病与行为障碍分类》的临床参考标准[6]。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躁狂症患者常规支持,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应注重自身的言行避免语言对患者造成的刺激并保持环境的安静整洁,避开危险物品。躁狂症患者难以控制自身的情绪时常出现情绪暴躁等负性情绪,在治疗过程中应注重安抚患者情绪,保持安静;在与躁狂症患者交流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情绪制定针对性措施,并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同时叮嘱患者家属多注重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8周,治疗过程中详细记录各数据变化。

1.2.1 对照组

采取碳酸锂缓释片(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00013,规格:0.3 g×100片/瓶)治疗,初始剂量为0.25 g,温水送服,每周2次,1周内增加至1 g/d,治疗8周后观察效果。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碳酸锂缓释片使用方法同对对照组,丙戊酸镁缓释片(湖南省湘中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37,规格:2 mg×100 s),温水送服,初始剂量为0.5 mg,3次/d,每3天增加0.5~1.0 mg,每天最大剂量不可超过20 mg/d,治疗8周后观察效果。

1.3 观察指标

1.3.1 症状体征

症状体征采用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ech-rafaelsdn mania rating scale,BRMS)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7-8]。BRMS量表内容包括语言、动作等13个维度,评分方式采用0~4分评分法,总分为0~52分,所得分值越高的患者其躁狂状况越严重。患者精神分裂严重程度采用PANSS评价,该量表包括3个维度(阳性症状评分7项、阴性症状评分7项、一般精神病理量表16项),评分方式采用1~7分评分法,量表总分值为30~210分,所得分值越高的患者其病情就越严重。

1.3.2 炎症因子

在清晨患者空腹状态下采集患者静脉血并送至检验科提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试剂盒来自上海科艾博生物)检测患者的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1.3.3 神经内分泌指标

患者神经内分泌指标采用放射免疫法(试剂盒来自上海恒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量甲状腺素(thyroid hormone,TH)、血浆皮质醇(cortisol,Cor)、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算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症状体征、炎症因子、神经内分泌指标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BRMS、PAN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BRMS、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RMS、PA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BRMS、PANSS评分比较(分,±s)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BRMS、PANSS评分比较(分,±s)

组别例数BRMS评分PANS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5034.21±6.1112.11±5.2177.32±6.2249.11±6.11观察组5034.78±6.219.11±5.1177.21±6.1145.11±6.12 t值-0.4632.9070.0893.271 P值-0.6450.0050.9290.002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炎症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IL-1、IL-10、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1、TNF-α低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神经内分泌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TH、Cor、Tsh、ACT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H、Cor、ACTH低于对照组,Tsh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炎症因子比较(pg/mL,±s)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炎症因子比较(pg/mL,±s)

组别例数IL-1IL-10TNF-α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50114.48±15.3989.48±11.32159.39±23.29176.38±24.28163.28±24.29132.28±25.32观察组50114.35±15.3379.48±11.35159.38±23.49189.28±24.23163.34±24.24125.21±25.22 t值-0.0424.4110.0022.6530.0121.399 P值-0.966<0.0010.9980.0090.9900.165

表4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神经内分泌指标比较(±s)

表4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神经内分泌指标比较(±s)

组别例数TH(ng/mL)Cor(nmol/L)Tsh(mIU/L)ACTH(pg/m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5088.23±2.5482.49±1.56301.29±10.23256.28±8.282.23±0.233.14±0.3278.28±5.2952.21±4.22观察组5088.49±2.4578.29±1.23301.42±10.28243.28±8.232.24±0.253.70±0.4478.32±5.2145.21±4.21 t值-0.52114.9500.0697.8740.4997.2780.0388.304 P值-0.604<0.0010.945<0.0010.618<0.0010.969<0.001

3 讨论

躁狂症属于情感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为精神兴奋、思维活跃。导致躁狂症的发生因素较多,患者发病后的临床表现为长时间处于躁狂状况,在发病结束后患者的精神及意识恢复至正常[9-10]。但躁狂症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发作后的持续时间较长,时间可长达1周,给患者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对患者的精神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躁狂症状,而采取联合及强化用药治疗效果更加。心境稳定剂属于其中一种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并控制躁狂症状,碳酸锂属于心境稳定剂,能够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摄取以及降解,从而有效调节躁狂症状。丙戊酸镁属于抗癫痫药物,在躁狂症患者中也有积极的治疗效果,该药物能够有效抑制氨基丁酸水平,以此达到改善患者躁狂症状的目的[11-12];本研究采用了上述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基于以下特点。

丙戊酸镁在躁狂症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明显,其治疗优势在于以下几个内容:(1)临床中躁狂症属于首选药物,针对患者的治疗时该药物能够有效抑制多巴胺,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有效稳定患者的负性情绪[13]。但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关注药物使用剂量避免出现锂中毒。(2)丙戊酸镁属于有效的抗癫痫药物,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患者在用药后能够有效缓解神经痉挛并改善焦虑、抑郁症状,联合药物使用后能够增加临床治疗效果,且效果更为明显[14-15]。(3)此外,丙戊酸镁属于心境稳定剂能够有效减少躁狂症患者的焦虑、激越症状且其预防自杀的效果较好,有利于抑制躁狂症的进一步发展,而心境稳定剂联合其他药物治疗能够抑制躁狂症的发生风险。根据相关研究表示,心境稳定剂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躁狂症患者的发病率[16]。

碳酸锂在临床中能够改变肌细胞及神经元细胞内钠离子的转运,并改善细胞兴奋性,同时降低多巴胺功能;但锂盐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相近,患者中毒后会出现神经、精神、肌肉等不良反应,最终出现不可逆的脑损伤及肾脏毒性,并伴随镇静、嗜睡及肥胖等不良反应[17]。碳酸锂的治疗机制是通过锂盐促进突触前膜及去甲肾上腺素的摄取,从而增强患者体内的单胺氧化酶活性、有效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纠正躁狂症患者的茶酚胺活动,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但患者在治疗后由于不良反应的影响不得不暂停治疗,导致治疗效果不佳[18-19]。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后能够迅速进入人体内并激活谷氨脱羧酶抑制γ-氨基丁酸转氨酶(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合成,并抑制其降解,GABA属于抑制性递质在此过程中有效抵抗躁狂症的发生[20-21]。但本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主要表现为:(1)药物联合使用无法明确是哪种药物的疗效,对结果具有一定影响效果。(2)药物的剂量对治疗效果也有一定影响。(3)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躁狂症均有可能发生,但本研究的药物使用疗程仅8周,时间较短[22-2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BRMS、PA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IL-1、TNF-α低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H、Cor、ACTH低于对照组,Tsh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采用丙戊酸镁联合碳酸锂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躁狂症患者的症状体征、炎症因子水平及神经内分泌指标。

综上所述,丙戊酸镁联合碳酸锂在躁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佳,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从而有效控制躁狂症患者的疾病发生。

猜你喜欢
躁狂症碳酸锂戊酸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磷酸铁锂电池回收碳酸锂的提纯装置
7月我国碳酸锂进口量同比涨108%,均价同比大涨878%
柴胡桂枝汤联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碳酸锂联合卡马西平治疗躁狂症与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躁狂症的疗效
躁狂症独立诊断的研究进展
整天太兴奋或患躁狂症
Albemarle锂业拟大幅提升产能
丙戊酸镁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碳酸锂对欧盟电动汽车行业的影响
基础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