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

2023-10-07 02:36李顺孟雷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17期
关键词:酮体酮症生长抑素

李顺 孟雷

酮症酸中毒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且1型糖尿病较2型糖尿病发病率高[1]。酮症酸中毒会出现食量增大、饮水较多、尿频现象,患者体内代谢功能紊乱导致患者体质量减轻,严重影响患者健康[2-3]。急性胰腺炎是病理较为复杂的胰酶激活类炎症,发病率高的同时,死亡率也较高。据有效数据统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10%的患者会合并急性胰腺炎,因此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的问题尤为突出[4]。目前治疗该病的方法大致为注射抑酸类药物、服用降血糖药物等,但是对疗效评价不一[5-6]。因此,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东院组织本次研究,探讨常规药物治疗与小剂量胰岛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实际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12年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东院接受治疗的4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其中23例接受常规治疗方案的患者为对照组,其余23例采用小剂量胰岛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19~59岁,平均(35.19±11.28)岁;平均病程(6.57±1.29)d;观察组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21~61岁,平均(36.48±13.11)岁;平均病程(7.01±1.34)d。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中有29例有5个月~15年的糖尿病病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XYFY2023-KZ083-01)。

纳入标准:(1)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PG)≥10.0×109/L。(2)患者入院时意识清醒且无认知、读写障碍。(3)患者符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断指南》相关标准[7]。(4)患者无先天性心脏病、严重肝脏、肾脏功能性损伤。(5)患者血液检测发现酮体浓度≥6.0 mmol/L。(6)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发病前已有心、肺、肾等脏器的严重慢性疾病或恶性肿瘤。(2)入院前已接受过相关治疗。(3)合并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等。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胰岛素0.25 U/(kg· h)[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96,规格:3 mL:300 U(畅充)×1支/盒]治疗,3 mg/d,治疗1个月。

观察组:给予患者0.10 U/(kg· h)小剂量胰岛素,注射完后24 h对患者进行快速血糖检测,当患者血糖≤12.0 mmol/L时,将0.5 U胰岛素溶于500 mL葡萄糖注射液(陕西盛华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61021537,规格:500 mL/瓶)中进行静脉滴注。同时给予患者生长抑素(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4016,规格:3 mg×5支/盒)治疗,将3 mg生长抑素溶于500 mL生理盐水中,对患者进行缓慢静脉滴注,滴注过程中严密检测患者血糖水平。两组患者均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禁食,能量摄取由静脉注射完成,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血常规检测

患者抽血前1 d晚上9点后禁食,并于第2天早上8点抽血空腹血液5 mL,静置10 min后送检。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南京普朗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型号:XFA6100)进行检测,分别检测治疗后患者三酰甘油、血酮体浓度、血糖、血液淀粉酶等指标,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异同。

1.3.2 不良反应

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呕吐、头晕、排便困难等不良反应进行统计。

1.3.3 疗效评价

临床治疗效果以《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6]和《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7]为标准,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经检测尿酮体转阴性;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经检测尿酮体转阴性;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出现明显变化,且尿酮体呈转阴状态。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常规检测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糖、三酰甘油、血酮体浓度及血液淀粉酶均低于对照组,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s)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s)

组别例数血糖(mmol/L)三酰甘油(U/L)血酮体浓度(mmol/L)血液淀粉酶(U/L)观察组239.62±2.461.29±0.231.98±0.3665.29±21.30对照组2313.28±4.214.13±1.284.75±1.2381.54±31.58 t值-1.9792.0242.0582.246 P值-0.0410.0380.0350.026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例(%)]

2.3 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评价情况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疗效评价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是酮症酸中毒的根本原因,血糖升高使得酮症酸中毒严重,患者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但是体质量不断减少的病症[8]。酮症酸中毒患者初期较难察觉,当病情加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脱水等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容易伴发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发病率较高,且病死率居高不下,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9-10]。常用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药物有胰岛素等降血糖药物,但是患者疗效甚微,同时患者急性胰腺炎病死率在该药物治疗下仍达到24%以上[11-12]。有研究认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抵抗力低下,患者胆囊胰腺发生感染时导致患者急性胰腺炎的发生[13]。本研究根据上述情况组织两种不同治疗方案比较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为临床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提供有效理论依据。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小剂量胰岛素结合生长抑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胰岛素在注射过程中容易过量注射,患者虽然接受了较大剂量的胰岛素注射治疗,但是治疗效果不尽人意,这可能是患者对胰岛素药物吸收效率较低有关。因此本次研究使用小剂量胰岛素结合生长抑素治疗,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血糖、三酰甘油、血酮体浓度及血液淀粉酶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而对照组上述指标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下降幅度较小,治疗效果见效较小。本研究还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趋势,可能与样本数少有关。小剂量胰岛素结合生长抑素在治疗中较大程度地考虑了患者接受药物的效率[14-15],同时小剂量胰岛素结合生长抑素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本研究中疗效评价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显著。本研究对患者的疗效评价综合了患者血糖、三酰甘油、血酮体浓度及血液淀粉酶等指标降低程度以及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同时与国外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基本一致,因此具有较大参考意义[16-17]。本研究中观察的患者例数较少,可以在往后的研究中增加观察的例数,从而完善本次研究中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小剂量胰岛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方案对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较常规治疗方案具有显著效果。此外,此文的研究结果为临床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后期标准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

猜你喜欢
酮体酮症生长抑素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止血成功率的影响
尿酮体“±”或“+”代表啥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的临床观察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生长抑素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