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2年山东省采集脐带血产妇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2023-10-07 02:36李艳婷宋安娜宋丽丹王忠雒猛贾晓鹏刘心然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17期
关键词:脐带血乙肝病毒核酸

李艳婷 宋安娜 宋丽丹 王忠,2 雒猛,2 贾晓鹏,2 刘心然

脐带血干细胞的移植或辅助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应用的案例越来越多,为临床提供无传染源的脐带血是脐带血库的重要工作[1]。脐带血库作为特殊血站,除应遵循血站系统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外,还需要遵守脐带血库自己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考虑传染病存在母婴传播的风险及婴儿抗体抗原表达不全造成检测假阴性的可行性,脐带血库需对脐带血相应的母血进行相关传染病的检测。本研究对山东省2018年1月—2022年12月采集脐带血产妇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本省内采集脐带血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确保脐带血的安全入库,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同时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国家后续修订《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技术操作规程》中脐带血及母亲外周血的检测项目或质量标准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山东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签订脐带血采集协议的561 423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产妇年龄均在规范允许的18~45岁。采集脐带血的产妇均符合健康征询的要求,在脐带血采集的前后7 d内[2],采集每位产妇的2支静脉血,1支为8 mL的血清学检测,1支为带有分离胶的5 mL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项目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丙肝抗体(anit hcv hcvab,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treponema pallidum antibody,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tibody,抗-HIV)、巨细胞病毒抗体(cytomegalovirus antibody,HCMV-IgM)。核酸检测项目包括乙肝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 DNA,HBV DNA),丙肝病毒RNA(hepatitis c virus RNA,HCV RNA)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RNA(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RNA,HIV-1 RNA)。

1.2 仪器与试剂

全自动加样仪(瑞士,Hamilton Micro lab star),全自动酶免分析仪(瑞士,Hamilton Micro lab Fame 24/20),核酸检测设备(上海浩源,湖南圣湘)。

HBsAg检测试剂盒(2019.12.31前采用珠海丽珠,上海科华,2020.01.01起采用英科新创,北京万泰),抗-HCV检测试剂盒(珠海丽珠,北京万泰),抗-TP检测试剂盒(2019.12.31前采用珠海丽珠,上海科华,2020.01.01起采用英科新创,北京万泰),抗-HIV检测试剂盒(2021.12.31前英科新创三代,2022.01.01起采用英科新创四代,珠海丽珠),HCMV-IgM检测试剂盒(2018.12.31前采用北京高达,2019.01.01起采用珠海丽珠,2022.01.01后采用北京贝尔、潍坊康华)。核酸检测试剂为上海浩源或湖南圣湘配套的试剂。

1.3 方法

1.3.1 血清学检测

所有检测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初检筛查出有反应性样本,采用双孔双试剂复检。复检样本的4孔中,全部为无反应性,则判为样本该项目无反应性,只要有1孔及以上有反应性,则判为检测样本该项目有反应性。同时针对复检HBsAg有反应性的产妇对应的脐带血进行相应项目的血清学检测。抗-HIV筛查复检有反应性的样本,由专人专车送至济南市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抗体确证实验。

1.3.2 核酸检测

血清学检测结果无反应性的产妇,进行8人份(上海浩源)或6人份(湖南圣湘)的核酸混检,混检有反应性的样本进行单人份拆分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学检测结果

2018—2022年酶免血清学检测总不合格率为3.052%(17 135/561 423),且总不合格率逐年降低,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BsAg阳性率为2.218%(12 451/561 423),且总不合格率逐年降低,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产妇HBsAg阳性,同时脐血HBsAg阳性率为1.791%(223/12 451), 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抗-TP阳性率为0.160%(900/561 423),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抗-HIV筛查阳性率为0.046%(257/561 423),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济南市疾控中心确认抗-HIV抗体阳性1例;HCMV-IgM阳性率为0.573%(3 216/561 423),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抗-HCV阳性率为0.055%(311/561 423),年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9),见表1。

2.2 核酸检测结果

HBV DNA阳性率为0.030%(150/495940),年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7);HCV RNA和HIV-1 RNA均为阴性,见表2。

表2 2018—2022年核酸检测结果[例(%)]

3 讨论

脐带血为与孕妇和新生儿血容量和血循环无关的,由新生儿脐带扎断后远端所采集的胎盘血,在过去是当医疗废物进行处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脐带血干细胞的应用已从当初的单纯移植向多种疾病的治疗发展,包括白血病、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疾病,以及脑瘫、孤独症、免疫缺陷、糖尿病等非血液疾病[1]。脐带血库是指以人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为目的,具有采集、处理、保存和提供造血干细胞的能力,并具有相当研究实力的特殊血站。作为特殊的血站,既要遵守血站系统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同时也要遵照脐带血库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为确保脐带血库提供给临床无传染病的脐带血,入库前要对产妇的血液进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和巨细胞病毒的相关标志物进行检测[2-4]。

乙肝病毒是我国目前流行最为广泛且危害比较严重的一种传染病,献血者感染该病毒,有可能造成乙肝病毒的传播。孕妇感染乙肝病毒,危害相当大。有研究报道与孕前未感染乙肝病毒女性相比,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的女性,其子代发生先心病的风险可升高23%;与夫妻双方孕前均未感染乙肝病毒的家庭相比,单纯父方既往感染乙肝病毒也会增加子代罹患先心病的风险[5]。

关于产妇的HBsAg阳性感染,国内也有报道。王爱兰等[6]报道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学检验科17 722例产妇的HBsAg阳性率为5.46%。张洁[7]报道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产妇的HBsAg阳性率为5.81%。杜亚琴[8]报道武汉市某基层医院孕妇的HBsAg阳性率为6.70%。本研究发现山东地区采集脐带血产妇HBsAg感染率也有相当高的比率,2018—2022年HBsAg感染率分别为2.513%(2 899/115 338)、2.245%(2 998/133 564)、2.227%(2 435/109 334)、2.091%(2 324/111 139)、1.950%(1 795/92 048),5年内HBsAg总感染率为2.218%(12 451/561 423),这与国内报道的产妇HBsAg阳性率较低。推测原因为采集脐带血前要对产妇进行健康调查,如果产妇感染了乙肝,不允许捐献脐带血。

母婴垂直传播是乙肝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感染乙肝的孕妇,在怀孕期间进行母婴阻断,能够达到90%以上的阻断效果[9-10]。本研究发现2018—2022年HBsAg母婴垂直传播率为1.828%(53/2 899)、1.901%(57/2 998)、1.971%(48/2 435)、1.463%(34/2 324)、1.727%(31/1 795),5年内HBsAg母婴垂直传播率为1.791%(223/12 451),远远低于报道的水平。推测可能的原因为HBsAg阳性的孕妇,在怀孕期间进行了很好地阻断,或者脐带血为新生儿出生时采集,也有可能存在乙肝病毒已发生母婴垂直传播,但婴儿体内HBsAg的量低于现有检测方法的下限,而造成检测结果的假阴性。关于对HBsAg阳性的孕妇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时机或阻断失败后新生儿HBsAg阳性出现的时间,是笔者后续调研的关注点。

丙肝主要通过血液暴露、性传播、母婴传播等方式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全国一般人群丙肝阳性率约为0.60%;儿童抗-HCV阳性率为0.09%~0.26%;孕产妇抗-HCV阳性率为0.08%~0.50%[6-8,11]。本研究发现,山东省采集脐带血产妇的抗-HCV的阳性率2018—2022年处于较低的水平,分别为0.056%(65/115 338)、0.060%(80/133 564)、0.062%(68/109 334)、0.039%(43/111 139)、0.060%(55/92 048),5年内抗-HCV总感染率为0.055%(311/561 423),鉴于丙肝母婴传播的危害,且目前对于丙肝的预防、治疗及阻断尚无有效的方法,所以抗-HCV阳性的产妇不建议储存脐带血,以减少未知的因脐带血的应用导致的HCV的感染。

梅毒是系统性、慢性传染性疾病,且存在潜伏期,如果孕妇感染梅毒,则可能导致流产、早产,甚至会导致死胎,是危害性较大的传染病[7]。针对孕妇的抗-TP的阳性率,国内报道的数据为1.00%~1.35%[6-8]。本研究数据发现山东地区采集脐带血产妇抗-TP 阳性率2018—2022年分别为0.229%(264/115 338)、0.234%(313/133 564)、0.135%(148/109 334)、0.083%(92/111 139)、 0.090%(83/92 048),5年内抗-TP总感染率为0.160%(900/561 423),抗-TP阳性率低于其他报道,分析原因为其代表了采集脐带血的产妇,而非整个山东地区的产妇,在采集脐带血前的健康征询时,感染梅毒螺旋体的产妇是不允许采集脐带血;另外,存在产妇感染梅毒后早治疗的情况[12]。

抗-HIV筛查阳性率处于较低的水平,连续5年分别为0.042%(49/115 338)、0.043%(57/133 564)、0.066%(72/109 334)、0.059%(66/111 139)、0.014%(13/92 048),5年内抗-HIV总感染率为0.046%(257/561 423),与国内的有关报道基本一致[6,8]。2022年抗-HIV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份,主要是2022年前采用的艾滋三代试剂,只检测HIV抗体,2022年更换为四代试剂,是抗体/抗原联检试剂,由此推测,四代试剂筛查阳性率低于三代。本研究5年内抗-HIV确证阳性1例,处于极低的水平,推测为受检者本身、试剂的原因以及试验操作的原因等容易产生假阳性结果[13]。产妇作为特殊的人群,其体内的激素水平有别于常人,至于产妇抗-HIV筛查阳性而确证阴性,有待于后续跟踪分析产生假阳性的原因。

HCMV是人类病毒性疾病的常见病原体之一,人类对HCMV普遍易感,我国超90%的育龄女性血清 HCMV-IgG阳性[14]。HCMV存在一定程度的母婴垂直传播,为确保脐带血的安全性,脐带血技术规范要求,采集脐带血前需对产妇进行HCMV病毒抗体的筛查[3]。近5年山东地区采集脐带血产妇的HCMV-IgM阳性率分别为0.818%(944/115 338)、0.622%(831/133 564)、0.516%(564/109 334)、0.563%(626/111 139)、0.273%(251/92 048),5年内HCMV-IgM总感染率为0.573%(3 216/561 423),处于较高的水平。通过HCMA的筛查可以保证脐带血安全,告知产妇,能够降低因母乳喂养带来的母婴传播风险。

核酸检测在缩短窗口期方面有优势,只进行ELISA检测仍存在输血残余风险,但核酸检测又不能完全取代ELISA检测。这是因为核酸检测是反映机体病毒复制状况,而ELISA则反映病毒感染后引起机体免疫应答的状况,二者对献血者的筛查缺一不可,均在降低输血相关病毒感染风险方面发挥重要的互补作用[15]。脐带血库作为特殊血站,为确保储存的脐带血安全,本单位自2018年5月份正式实施酶免阴性的样本,进行核酸检测的策略,2018—2022年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0.036%(26/72 821)、0.030%(39/128 909)、0.028%(29/104 584)、0.029%(30/103 202)、0.030%(26/86 424),5年内HBV DNA总阳性率为0.030%(150/495 940),未出现HCV RNA和HIV-1 RNA阳性的样本敏感性筛查结果来看,酶免阴性的血液仍能筛查出一定比例的阳性。由于乙型肝炎窗口期较长,隐匿性HBV感染或HBV变异株的存在导致ELISA检测存在较高的漏检率,核酸检测可以直接检测病毒的遗传物质,缩短病毒检测窗口期,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有效弥补了血清学检测的不足[16]。鉴于脐带血移植大多在受者免疫力弱或相当低于的情况下应用,比一般人群更能感染病毒,采用酶免和核酸两种检测方法,能够大大提高脐带血应用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山东地区采集脐带血产妇的传染病阳性率处于较低的水平,能够保证临床用脐带血的安全。鉴于目前全国只有7家合法的脐带血库,检测的样本量远远低于全国的血液系统;因此定期参加血液系统的质评活动与会议交流,采用先进的检测方法、先进的设备、敏感性高的检测试剂,保证脐带血的安全,才能让脐带血更好地造福于需要的患者。

猜你喜欢
脐带血乙肝病毒核酸
测核酸
全员核酸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胡蝶飞:面对乙肝病毒,乙肝感染育龄期女性该怎么做?
核酸检测
选择一线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脐带血是否值得花钱保存?
脐带血要保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