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在血透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23-10-07 02:36梁丽琴梁陈颖陈映霞陈晓蕾张逢逢梁月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17期
关键词:版块血液营养

梁丽琴 梁陈颖 陈映霞 陈晓蕾 张逢逢 梁月虹

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人数越来越多,而且在病情逐渐发展的过程中,终末期慢性肾衰竭的患病人数也表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1]。因为受肾源短缺等因素的印象,维持性治疗就成为了现阶段临床治疗这类患者的主要措施。血液透析是现阶段临床治疗终末期慢性肾衰竭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手段治疗,能将血液中的毒素有效清除,将多余水分排出;进而来对病情进展进行延缓,让患者生存时间有效延长[2]。然而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虽然能将有毒物质清除,但是也会导致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丢失,使患者发生钙磷紊乱、营养不良等情况。所以对于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来讲,在结束血液透析治疗后不仅需要接受药物治疗,而且还应为其提供科学和合理的营养干预[3]。常规营养支持主要为饮食合理化建议、采用特色饮食等,然而长时间应用的效果却并不理想。而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则是利用不同版块为患者提供营养护理管理,如健康教育版块、速度管理版块、温度管理版块、质量控制版块以及观察记录版块等,现阶段已在各临床科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此文的研究结果为血液透析患者护理管理工作后期标准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2年1—6月收治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34~73岁,平均(50.63±6.17)岁;身体质量指数18.62~24.77 kg/m2,平均(22.36±1.03)kg/m2;透析时间1~6年,平均(3.38±0.37)年;原发疾病:糖尿病肾病1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9例,梗阻性肾病4例,高血压肾病4例,多囊肾2例。研究组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36~74岁,平均(51.52±6.64)岁;身体质量指数18.34~24.56 kg/m2,平均(22.47±1.22)kg/m2;透析时间1~6年,平均(3.25±0.46)年;原发疾病:糖尿病肾病1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7例,梗阻性肾病5例,高血压肾病3例,多囊肾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透析频率为每周2~3次,时间>3个月;签署知情同意书;意识清晰,认知能力、沟通能力良好。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躯体功能障碍者;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疾病者;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后期无随访。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在患者接受透析治疗时应对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密切观察,严格遵医嘱开展相关的治疗项目;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方法、作用、注意事项等;讲解相关的营养知识,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合理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热量。

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为其提供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具体的护理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健康教育版块:医护人员应熟悉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而且对患者病情应了解,通过视频、图片、简单话语等,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的意义;同时应告知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防治对策,让其不良情绪能有效减轻。除此之外应告知患者合理饮食的作用、居家食谱管理的意义与内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相关饮食常识、饮食不合理可能导致的危害等。每天摄入的蛋白质为1.2~1.3 g/kg,而其中高生物价蛋白的占比应≥50%;另外告知患者每天应摄入30~35 kCal/kg的能量,首选麦淀粉饮食;高钾、高磷、高钠食物的摄入应严格控制,以减少高钾血症和高磷血症。(2)温度管理版块:护理人员在患者透析期间,应为其制定科学的居家食谱;因为血液透析会引起机体营养缺失,所以患者的饮食应该以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为主,如蛋类、鱼肉、蔬菜等,按照每周血液透析的次数对蛋白质摄入量进行确定;除此之外,每天还应摄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防止发生营养不良。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进食时,应对食物的温度进行合理控制,尽可能维持在37 ℃;因为该温度接近于胃肠道温度,能让不良刺激有效减少,选择恒温加热器让食物温度保持恒定。(3)速度管理版块:患者在进食时,应注意控制速度,细嚼慢咽,进食速度不能过快,对患者有无腹胀、恶心、返流迹象等进行密切观察;如果患者存在以上情况,则应将暂停进食,在患者症状消失或者改善后再继续进食。可以对患者家属进行鼓励,让其多陪伴患者共同进食,进而来对患者的进食速度进行延缓,让患者食欲显著提高,让进食的总摄入量增加。(4)观察记录版块:制定科学的营养支持护理记录单,发放到患者或者其家属手中,并向其详细讲解营养支持护理记录单的填写内容和方式,让患者在出院后,对每天的进食情况进行详细记录。(5)质量控制版块:构建血液透析患者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质量控制体系,按照护理三级质控开展营养三级质控。每周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每个月进行1次上门随访;每周患者到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时,应由护士长询问和观察患者,以获取质控信息。护理组长分别在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前和血液透析治疗结束后,进行1次质控,检查上一次血液透析治疗结束后的营养支持情况,并强调本次血液透析治疗后的营养管理重点;责任护士则在病房巡视、日常护理干预和营养支持时进行自检。各级质控应认真记录并及时反馈护理问题,以便能及时解决和处理。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半年时间的护理管理。

1.3 观察指标

(1)营养学指标: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患者5 mL外周静脉血标本,对相关营养指标进行检测,如血红蛋白、肌酐、白蛋白;护理前和护理后分别检测1次。(2)钙磷代谢指标: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患者5 mL外周静脉血标本,对相关钙磷代谢指标进行检测,如血磷、血钙、钙磷乘积以及全段甲状旁腺素;护理前和护理后半年分别检测1次。(3)生活质量:选择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来评估生活质量[5],评估内容为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躯体功能,每项总分均为100分,分值和生活质量表现为正相关;护理前和护理后半年分别检测1次。(4)并发症:对贫血、高钾血症、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5)护理满意度。护理后半年,选择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主服务意识、护理效果、服务细节、人文关怀、就诊环节以及护理技术等,调查表满分为100分,具体分为差(<70分)、一般(70~79分)、良好(80~89分)、优秀(90~100分)。良好例数与优秀例数之和为总满意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数据比较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营养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血红蛋白、肌酐、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血红蛋白、肌酐、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营养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s)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营养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s)

组别例数血红蛋白(g/L)肌酐(μmol/L)白蛋白(g/L)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3093.47±17.6292.37±15.01825.63±90.62820.48±75.0337.52±6.6437.06±5.04研究组3093.32±16.44104.63±20.53826.77±92.74992.64±85.5237.63±5.9741.88±5.12 t值-0.0342.6400.0488.2880.0683.675 P值-0.9730.0110.9620.0010.9460.001

2.2 研究组与对照组钙磷代谢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血磷、血钙、钙磷乘积以及全段甲状旁腺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血磷、血钙、钙磷乘积以及全段甲状旁腺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钙磷代谢指标变化情况观察较 (±s)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钙磷代谢指标变化情况观察较 (±s)

组别例数血磷(mmol/L)血钙(mmol/L)钙磷乘积(mg/dL)全段甲状旁腺素(pmol/mL)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302.06±0.312.04±0.252.52±0.412.41±0.3457.03±10.6456.16±11.044.42±0.554.34±0.48研究组302.11±0.361.58±0.262.48±0.392.08±0.2256.79±0.3644.21±0.524.39±0.513.85±0.79 t值-0.5776.9850.3874.4630.0894.2920.2192.903 P值-0.5670.0010.7000.0010.9300.0010.8270.005

2.3 研究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观察

护理前,两组的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躯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躯体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研究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观察(分,±s)

表3 研究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观察(分,±s)

组别例数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3044.43±3.2848.58±4.1650.76±4.3355.32±3.2751.48±3.2957.43±3.7648.48±4.4654.09±5.23研究组3044.79±3.6254.18±4.4750.29±3.3860.32±4.7951.32±3.1764.46±4.2848.43±3.2560.76±6.43 t值-0.4045.0230.4694.7220.1926.7590.0504.408 P值-0.6880.0010.6410.0010.8490.0010.9610.001

2.4 研究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研究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5 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现阶段临床中在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中血液透析是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长时间的血液透析治疗却会导致营养物质流失、分解代谢增强,同时患者常常会出现营养摄入不足、食欲下降等问题,因此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一个并发症就是营养不良[6]。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感染、心血管疾病等风险增加,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还可能导致病死率增加[7]。而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血液透析大约有20%~50%的概率发生营养不良,而最主要的原因则为氨基酸类与肽类营养素丢失、透析膜生物不相容、急慢性感染、蛋白质与热量摄入不足、透析不充分等[8-9]。所以,血液透析患者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应为其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进而来对其营养状态进行改善,让治疗效果得以保证,让其生存质量显著提高[10]。

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是利用不同版块来开展护理管理工作,具有针对性、全面性、多结构、多版块等特点,能让营养护理管理工作的质量显著提高[11-12]。本研究中,研究组护理后的血红蛋白、肌酐、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磷、血钙、钙磷乘积以及全段甲状旁腺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显示,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应用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能显著改善其营养状态,纠正钙磷代谢水平。应用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通过不同版块来密切监控患者的营养护理管理,及时发现、反馈和整改护理问题,对质量控制进行严格把握,进而让营养护理管理的效果提高,对营养状态进行改善[13-15]。另外,研究组护理后的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躯体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说明,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应用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能有效减少和控制并发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应用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护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严格控制营养剂的输入温度和速度,并加强质量控制,通过三级质量控制体系来对潜在并发症进行实时监测;进而让并发症明显减少,让患者营养得以及时恢复,让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除此之外还能让患者及其家属更加信任医护人员,让护患关系更加和谐,让患者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

综上所述,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应用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有可能改善其营养状态,纠正钙磷代谢水平;而且还有可能有效减少和控制并发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版块血液营养
每章一练之“反比例函数”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科学与社会》“STS研究”版块2021年征稿启事
加大对“无抗”、“替抗”的产品的研发,润盈明年要在中草药版块再度发力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多彩血液大揭秘
营养Q&A
神奇血液
给血液做个大扫除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