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靶位透药疗法联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癌因性疲劳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3-10-08 00:09江泽莹罗丹谷王姣丽王安婷黄燕娟申维玺
广西医学 2023年14期
关键词:药疗法靶位总分

江泽莹 罗丹谷 王姣丽 王安婷 黄燕娟 申维玺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肿瘤科,广东省深圳市 518101)

癌因性疲劳是癌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患者康复信念的不利因素[1-2]。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癌因性疲劳指南将癌因性疲劳定义为一种痛苦的、持续的、主观的、有关躯体、情感或认知方面的疲乏感或疲惫感,与近期的活动量无关,与癌症或癌症的治疗有关,并且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3]。目前,针对癌症及癌因性疲劳的治疗已进入综合治疗时代,化疗是最普遍的一种治疗方法,但大多数化疗药物在输注过程中可因各种原因而外渗或渗透到皮下组织,导致疗效不佳。因此,研发新药物、新技术、新方法并结合全身化疗以提高疗效,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低频超声透药技术是通过特定的物理学方法使药物透过皮肤进入机体组织和器官,在靶区内形成局部药物富集,并促使药物分子向细胞内转运,直接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达到靶位治疗的目的。穴位是脏腑经络之气血输注或出入的特殊部位,穴位针刺治疗有助于提高癌因性疲劳的疗效[4]。中医将癌因性疲劳归纳为“虚劳”范畴,建议通过外界刺激来诱发机体生物效应,纠正负面影响[5]。基于上述观点,本研究探讨超声靶位透药疗法联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癌因性疲劳患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10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癌因性疲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2018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癌因性疲劳指南[3]中的癌因性疲劳诊断标准;治疗部位皮肤无破损;预期生存期>6个月;入组后近7 d内无全身感染;Karnofsky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70分。排除标准:其他病症引起乏力的患者,以及合并严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患者;合并呼吸衰竭、脑出血、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老年性痴呆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和人工心脏瓣膜及支架的患者;入组后近7 d有流感或麻疹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按照医嘱给予化疗及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同时,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207),10 mg/次,3~4次/d,疗程为7 d。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超声靶位透药疗法联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1)超声靶位透药疗法。采用培元抗癌方进行超声靶位透药治疗,药方组成包括生黄芪30 g、玄参20 g、炒白术20 g、生杜仲15 g、姜半夏15 g、砂仁10 g、炒麦芽12 g、补骨脂15 g、女贞子15 g、陈皮10 g、王不留行12 g,将上述药物煎好后配制成2 mL液体剂型备用。取中脘穴和足三里穴,避开肿瘤部位,确认局部皮肤完整无损伤后清洁局部皮肤。嘱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操作者将1 mL配制好的液体剂浸入每个凝胶片(东莞市荃鼎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内,然后将凝胶片黏合至治疗探头,置于相应穴位,选定治疗参数后开始治疗。所用仪器为UE200A型超声电导仪(荆门杉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注册证号:鄂械注准20182232524号),治疗参数为超声频率1 mHz、峰值功率300 mW/cm2、脉冲有效功率100 mW/cm2、作用面积12 cm2。每次治疗时间30 min,2次/d。(2)中医穴位按摩。 选择太阳穴、风池穴、三阴交、足三里、涌泉穴进行治疗。嘱患者取平卧位或坐位后,操作者用双手拇指以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按揉患者太阳穴各2 min,随后以大拇指按压风池穴2 min,以循压法按压三阴交、足三里各3 min,以搓推法按压涌泉穴3 min,按摩过程中注意力度由轻至重,以患者感到酸、胀、麻为宜,1次/d,10 min/次。以上操作均由专职操作人员完成,疗程均为7 d。

1.3 观察指标

1.3.1 癌因性疲劳程度:于治疗前和治疗7 d后,采用中文版简易疲劳量表[6]评估患者的癌因性疲劳程度。该量表包括综合疲乏程度和综合疲乏影响两个维度,前者包括疲劳程度、过去24 h疲劳程度、通常疲劳程度3个条目,后者包括疲劳对情绪、活动、日常工作、行走能力、享受生活、人际关系的影响6个条目。每个维度的各项条目均以0~10分计分,各条目得分之和的平均值为量表总分,总分范围为0~10分,总分越高表示自觉疲劳感越强,总分≥7分则为严重疲乏。

1.3.2 厌食情况:于治疗前和治疗7 d后,采用埃德蒙顿症状评估量表(Edmonton Symptom Assessment Scale,ESAS)[7]评价患者的厌食情况,该系统包括疼痛、疲乏、嗜睡、恶心、食欲不振、气短、抑郁、焦虑、幸福感下降9项内容,总分范围为0~10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明显。

1.3.3 生活质量:于治疗前和治疗7 d后,采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估疲乏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Fatigue,FACT-F)[8]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该量表有5个维度(身体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社会状况、附加状况),共40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5级评分法进行评分,其中0分表示一点也不,1分表示有一点,2分表示有些,3分表示相当,4分表示非常,总分范围为0~160分。量表总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3.4 临床疗效:治疗结束后7 d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9]计算疗效指数(尼莫地平法),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根据症状改善情况及疗效指数评估临床疗效。其中,治愈指症状消失,疗效指数≥90.0%;显效指症状明显改善,70.0%≤疗效指数<90.0%;有效指症状有所减轻,30.0%≤疗效指数<70.0%;无效指症状无改善,疗效指数<30.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5 不良反应:观察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失眠、头晕或头痛、发热。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劳程度、厌食情况、生活质量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简易疲劳量表总分、ESAS总分、FACT-F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简易疲劳量表总分、ESAS总分均低于治疗前,FACT-F总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简易疲劳量表总分、ESA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FACT-F总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简易疲劳量表总分、ESAS总分、FACT-F总分的比较(x±s,分)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3.934,P=0.047)。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n(%)]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共有3例(6.00%)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共有12例(24.00%)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353,P=0.012)。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n(%)]

3 讨 论

癌因性疲劳的发生机制涉及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多个系统,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显示,超过60.21%的肿瘤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癌因性疲劳,严重时可影响患者机体功能,且难以通过短时间休息得到自我缓解[10]。既往有关癌因性疲劳的研究侧重于护理干预和疾病管理,其中干预模式包括体育锻炼、心理疏导等,但缺乏针对性强、特异性高的治疗措施。有研究显示,相比普通疲劳感,癌因性疲劳有程度重、周期长、影响广等多重特征[11],探讨癌因性疲劳的有效治疗手段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医穴位的透皮给药治疗是以中医经络理论为基础的物理治疗技术,以超声波等为主要动力促使药物透过体表经穴位吸收,并通过经络运行至全身,到达体内病变部位,从而提高相关脏腑的药物浓度,在药物与经络穴位效应的双重作用下调节脏腑机能,直接发挥治疗作用[12-13]。超声电导仪的动力是基于低频超声波,通过电致孔、超声空化等技术改变细胞膜及组织膜脂质颗粒的排序,形成水性孔道,使药物透过皮肤被吸收,利用超声波的对流转运作用和辐射作用,驱动药物沿生物通道透过皮肤、组织和包膜进入病变组织,定向、定量、定速地在相应靶组织维持一定的药物浓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14-16]。

对人体特定的穴位进行按摩可以激发经络之气,具有调整机能、通经活络、扶正祛邪之功。按摩太阳穴、风池穴可调节全身阴阳气血平衡,且对脑部脉络气机与血运具有调理作用;按压三阴交具有平补平泻的作用,可有效治疗失眠;按摩足三里具有补中益气、扶正祛邪、通经活络、调理脾胃、调节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按压涌泉穴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疲劳的作用,可治疗眩晕、失眠等病症。 癌因性疲劳是患者因局部病症而产生的整体反应,“实”为痰热瘀毒等有形的实邪,“虚”则为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外在表现为实邪耗伤元气,并可能会阻塞经脉通道,随着病情进展,可直接影响气血津液精的化生、输布和相互转化,最终引发三焦气化失司、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等情况。而经络系统有运行气血,调整虚实,抗御病邪作用。基于超声靶位透药疗法联合中医穴位按摩的功效,本研究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联合治疗观察组患者,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癌因性疲劳、厌食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表明采用超声靶位透药联合中医穴位治疗癌因性疲劳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分析原因可能为培元抗癌方可调整机体虚实气血,通过超声仪将药物导入固定穴位上,中药和穴位可发挥协同作用,能更好地发挥药效,增强治疗效果;穴位按摩能够调理气血运行,通经活络,改善脏腑功能。故两者联合应用可获得更好的抗疲劳效果。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超声靶位透药疗法联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癌因性疲劳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原因可能是穴位给药属于“内病外治”,避免了口服给药导致的消化系统不良症状。

综上所述,超声靶位透药疗法联合中医穴位按摩可以改善癌因性疲劳患者的疲劳症状、厌食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但本研究未对患者免疫相关指标等进行分析,该治疗方案是否可通过改善患者的免疫系统发挥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药疗法靶位总分
利用CRISPR/Cas9 技术靶向编辑青花菜BoZDS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无药疗法特色医疗专修班常年招生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耐喹诺酮铜绿假单胞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的研究
无药疗法特色医疗专修班常年招生
首家无药疗法特色医疗专修班常年招生门诊实习 一专多能颁发全国通用按摩师职业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