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探究

2023-10-14 20:03林梅容
名师在线 2023年24期
关键词:双减初中语文作业

文/林梅容

“双减”政策明确要求:教师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了践行“双减”政策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计作业内容,利用作业的诊断、巩固、分析学情功能,科学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从而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通过完成课后作业不断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一、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语文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点,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有些教师的设计理念相对陈旧,缺乏对学科特点的足够认识,往往设计单一的书面作业内容。语文知识积累需要一定的过程,利用个性化作业指导学生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质量和效率,使之掌握高质量的学习方法。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在作业设计中融入了大量的习题,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和身心发展规律。一些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还存在随意的情况,致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不仅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一)严控作业总量,减轻过重作业负担

为了优化语文作业设计,教师需要在明确“双减”政策要求的条件下,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在明确作业总量的同时,保证学生的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九十分钟,减少作业中的重复、无效内容,在及时反馈的基础上,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做足准备[1]。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不同的自主思维,此时盲目减少作业内容,可能会使学生不知所措,甚至将多余的时间用于娱乐。以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任务二《新闻采访》为例,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原有作业量不变的基础上,逐步降低作业难度,布置基础性习题,利用开放度较高的话题,如“我是小记者”,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学习,既能引导学生预习有关新闻采访写作的新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地复习旧知识。教师应在学生适应当前难度后调整作业结构,布置弹性、个性化作业。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采访的形式写一篇新闻稿,这样既能避免机械、无效作业,又可以将作业总量控制在学生可接受范围内,由此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在基础作业中融入一些涉及实际生活的探索题目,要求学生按步骤完成思考、分析、探索、总结活动,使之经历知识的产生、应用过程,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二)优化作业设计,侧重基础能力培养

1.基础作业,夯实理论学习

作业设计的优化始于基础作业,其目的是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在优化基础作业时,根据当前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习惯、知识掌握情况,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作业,侧重于对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布置相对简单且易于接受的读、写内容,指向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回顾课上所学知识,进一步完善基础知识体系。以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为例,教师应在名著导读作业中设计定向学习内容,让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来归纳、总结语文知识,使之能够根据步骤指引,全方位了解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会因经验不足而缺乏判断力,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读、写内容后,增加客观的学习导语,目的是指引学生完成后续的基础作业,使之能够根据提示,判断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选择性地学习语文知识,为后续学习积累丰富的经验。

2.项目作业,拓展学习深度

项目作业的针对性较强,目的在于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领悟,不断拓展学生学习深度,从而围绕教学内容与目标,巩固学生课上所学知识,促使学生发散学习思维,实现学习进步。由此可见,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通过增加作业的梯度,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使学生在完成项目式作业后,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常见的项目作业由三部分构成,分别针对学生的认知、理解、应用能力培养。以“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为例,首先,教师可以根据课上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料,设计学习项目表,提前告知学生学习要求与作业中存在的重点习题,在学生对说明文写作概况有初步了解后,便可以指导学生完成作业,使之通过观察、知识迁移、分析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后,对课上所学的语文知识有初步的认知,归纳总结说明文的写作要点。然后,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围绕重难点语文知识、问题展开探讨,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利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来帮助学生完成项目作业,使之能够自主投入研究,在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提高深度学习能力。最后,教师要在项目作业中融入应用性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语言应用作业,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可以用有趣的话题或热点事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运用所学语文知识来表达想法,促使学生发散思维,拓展语文学习的深度。

(三)创新作业形式,满足多样学习需求

1.分层作业,兼顾整体学习

布置分层作业是创新作业形式的直接体现,能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2]。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低层次、高层次两个群体,按照难度与性质对作业进行科学的分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不同的作业完成,给低层次学生提供帮助,促进高层次学生思维拓展,给予学生不同的学习挑战,让全体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成长。

第一,按作业难度分层。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先设计巩固性作业,将难度控制在低层次学生可接受的范围之内,逐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梳理知识脉络,巩固课上所学知识;再设计挑战性作业,针对易混淆知识点设计易错题、智慧题,目的在于引导高层次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不断发散思维,从而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第二,按作业性质分层。教师同样要从两方面入手,先设计拓展性作业,根据低层次学生学习特点,增加与语文知识联系不紧密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之能够自主完成阅读、分析、思考活动,从而受到启发,感悟语文学习方法;再设计策略性作业,以分析区别、鉴别错误、提出看法的形式,让高层次学生围绕特定篇目独立进行探究,提高其创新思维意识,满足其多样化学习需求。

2.实践作业,培养综合能力

实践性作业重点关注初中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相比上述项目作业中的实践应用项目,二者有本质上的不同,前者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后者则更加注重知识衔接[3]。初中语文教师应通过布置实践性作业,科学优化作业设计,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升。

第一,面对“双减”政策中“减负增效”的要求,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语文知识,使之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利用所学语文知识来完成实践作业,进而提高语言应用意识,促进语文素养形成、发展。

第二,教师应充分利用作业的诊断功能,科学分析学情,深入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例如,教师可以在实践作业中增设感悟环节,以发放学习清单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完成不同作业后进行详细的记录,总结、归纳自己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遇到的显性问题,并利用合理的语言进行描述,使自己的所思所想跃然纸上。这样既能够为教师的指导提供参考,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使之通过实践不断增强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为了培养初中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自主性较强的实践活动,由此创新作业形式,让学生以合作研究的方式,利用集体力量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围绕实际的作业内容展开探讨。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平台,帮助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作业,通过课后合作,集中处理棘手难题,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集思广益,不断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四)创新作业评价,指导学生全面发展

1.学生本位,保障主体地位

教师要积极改进作业评价结果,强化学习过程的评价,充分保障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利用增值性评价内容,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以“谈创造性思维”为例,为了促进初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课堂评价中要从“知识本位”转变为“学生本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态度、习惯变化,致力于提高评价的专业性、客观性、科学性;利用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评价,要求学生按照正确方式学习,充分保障其主体学习地位。传统的作业评价以作业完成质量和正确率为标准,侧重于“知识层面”。为了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转变观念,严格执行“双减”政策要求,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评价目的,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态度、学习过程、及时反馈等进行综合评定,以甄别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评价时要更多地侧重“学生层面”,使作业评价具有指导性和方向性作用。与此同时,教师也应立足于学生的作业问题,由“关注对错”转变为关注“方法运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分析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给出诊断性和形成性评价,指导学生反思、发现更多的语文学习问题,再逐一进行解决。这不仅能够优化作业评价,还可以保障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通过创新评价,学生更愿意与教师分享完成语文作业心得体会,教师也能够深入了解学情,实现教学相长,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多元评价,提供明确指导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强化作业指导和答疑辅导,在及时反馈的基础上,强化面批讲解[4]。而要想为学生提供多元化评价内容,教师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点评学生的作业,由“对学习的评价”变成“为学习而评价”,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指导,侧重于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信心。以“写作——学习改写”为例,在学生学习改写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将单一评价转变为多元评价,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利用自主点评、经验分享、激励评价等活动,实现评价主体多样化、内容多元化,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改写指导。教师在学生完成基础作业时,可通过即时点评的方式,指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之处,让学生通过回顾知识等方式,夯实理论学习基础,使学生在课后时间集中精力突破作业难点。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后服务时间,为学生提供经验交流平台,让学生交流语文学习心得体会,使之进行思维碰撞。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习惯、态度、方式等方面的点评,能让学生在经验交流环节得到明确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找准学习语文知识的方向,参考他人的高质量学习建议,不断突破自主学习的瓶颈。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多样化批阅和标注,用引导、启发、鼓舞性质的评价语,肯定和赞赏学生的作业完成态度,客观点评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多角度激励学生勇敢创新,用趣味批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利用多元化评价,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缓解学生的语文课业压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坚持以生为本原则来设计作业,能够创新作业形式,进一步优化作业内容,缓解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作业改革是初中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在“双减”背景下应深入挖掘教材,改革传统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差异,从实际的学情出发,设计多样化、趣味化、生活化的作业,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开发其潜能,为学生后续学习和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双减初中语文作业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