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架子

2023-10-18 00:51丰家雷
山东国资 2023年9期
关键词:吏部架子教训

■ 丰家雷

架子大的人,往往高高在上,自我膨胀。

本事小的人有架子,固然不好;本事大的人有架子,也同样不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就不胜枚举。“恃才傲物”的主人翁萧子显和他的本家萧颖士就是其中的例子。

萧子显是南朝梁史学家,齐高帝萧道成之孙。此人聪慧好学,才华横溢。同时,他又是一个“颇负才气”的人,做吏部尚书时,“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只是煞有介事地举起手中的扇子挥一挥而已。在他去世准备出葬的时候,家人为他请求谥号,梁武帝亲自写了“恃才傲物,宜谥曰骄”的诏书,“恃才傲物”这个成语就是由此而来。

萧颖士,唐朝文学家,是南朝梁宗室后代。此公自幼天分极高,颖慧过人,四岁便习文,过目成诵;七岁时便能熟背经书;十岁时,所作之文,时人到处传诵,被破格补为太学生;十五岁就已闻名遐迩,时人皆称之为奇;是常州历史上第一位状元,时年只有十八岁,可谓名副其实的少年状元郎。

可就是这位名扬天下的天才名士,却因自恃才华、待人傲慢而使仕途受阻。他经常携带着酒菜到野外去踏青。有一次,他正在喝酒吟诗,正赶上狂风暴雨,一位穿紫衣的老人领着小孩与他在同一处避雨。萧颖士见老人散漫的样子,很是看不起,于是口无遮拦,出言不逊。不长时间,风停雨驻,云散天开,很快来了车马,老人上了马,侍卫在后面吆喝着走了。萧颖士急忙打听,有人告诉他这位老者就是吏部王尚书。在此之前,萧颖士曾几次登门拜访,但都未能见到王尚书。

第二天,忐忑不安的萧颖士准备了一封很长的信,到王尚书家里去谢罪。王尚书让人把萧颖士领到偏房的廊下,坐下来责备他,并说:“很遗憾你我非亲非故,不然我一定要到庭堂上好好教训教训你。”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自恃才名,居然傲慢到这个样子,也只能是中个进士吧。”最后,萧颖士在扬州功曹的任上终其一生。

这两位萧氏名人,据说都是汉朝初年著名宰相萧何的后代,出身世家大族,也均富有才华,只因为自命清高,得意忘形,导致人生道路上遭遇坎坷,把本来的一手好牌打成了一团糟。大才子因一“傲”字而功亏一篑,前功尽弃,遗憾终生,令人唏嘘。

《礼记》有言:“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才华、多高的地位、多优越的条件,都不要在他人面前盛气凌人、忘乎所以、自以为是摆架子,更不能凡事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全然不考虑他人的感受。真正的智者,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虚怀若谷,认清自己,找准位置。官位、荣誉、财富乃至其他某种优势,有时候就是一种符号,如同演员演出用的戏服,本来就是一件道具,当不得真,用过之后还是要还回去的。哪一场演出过后,舞台上的帝王将相、达官显贵不都是照样排着队去领盒饭呢。把自己放低些,别人才会把你看高点。

“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诚哉是言!

猜你喜欢
吏部架子教训
明代吏部尚书群体构成及其特点
县长的“架子”
经济学家还需汲取的教训
从“皇甫吏部”与“元仆射”考辨《齐民要术》的成书时间与背景
教训
教训
创造独特的视觉效果——名为FIELD的极简架子
略论两晋南朝的吏部郎与官员铨选
伤感
清季官制改革中吏部裁撤历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