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即时评价优化策略探究

2023-10-24 20:59张一翾
求知导刊 2023年21期
关键词:即时评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摘 要:课堂即时评价作为课堂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深入课堂观察,笔者发现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即时评价在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和评价对象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需要改进,并据此提出优化策略:多维度关注即时评价内容、构建多元化的即时评价主体、合理使用即时评价方式、凸显即时评价对象的差异性。以期发挥出课堂即时评价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即时评价

作者简介:张一翾(1997—),女,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强化过程评价[1]。课堂即时评价本质是一种过程评价,通过给予学生在思想观点、学习态度、情感表现等方面的及时反馈与指导,使学生明晰自身当前的学习状况以及日后的努力方向,自觉调整学习状态。此外,教师也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表现情况,动态地调整教学策略与教学进度,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即时评价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即时评价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堂即时评价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学生可以实时获取关于自身学习表现的反馈,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改正,体会到进步的喜悦,提升自我效能感;也可以通过观察评价者对于其他同学的即时评价获得替代性经验,提升学习效率。此外,教师对于课堂即时评价的深入认识有助于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信心。当学生作为评价主体时,其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深化了对问题的认识,有利于开拓思维。由此可见,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即时评价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即时评价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频繁使用的一种评价方式,能够充分展现教师的专业素养。随着教育评价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运用即时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需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游刃有余地回应学生的提问,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纠正学生思维的偏差。其次,对即时评价的研究有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即时评价观念,提高对即时评价的重视程度,在审视道德与法治课堂现状后反观自身行为,扬长避短,优化课堂教学。最后,即时评价是师生交流互动的重要载体,对即时评价的研究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语言素养。综上所述,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即时评价的研究能够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即时评价存在的问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即时评价是其中一种常用的评价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即时评价还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使得即时评价流于形式,亟须我们加以改进。

(一)即时评价内容单薄片面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即时评价内容单薄、片面,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教师侧重知识本位,忽视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其次是教师的即时评价过于关注预设,忽视课堂生成。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部分教师对即时评价的关注点仍停留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识记情况上,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尤其需要精心引导和培育,教师如果在即时评价时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学生将很难将知识内化为情感意志,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被课前预设所束缚,在即时评价时忽略了课堂生成性资源。当学生的回答与课前预设相符时,教师便加以肯定,推动教学顺利往下进行;当学生的回答在课前预设之外时,无论学生的思维是否有创造性,提出的观点是否科学正确,教师大多会选择性忽略或将答案强行拉回课前预设,导致课堂教学走向封闭与僵化。教师上课变成了教教案,而不是用教案教,如此即时评价会扼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也会因此缺乏生机与活力。

(二)即时评价主体固化单一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愈加凸显,因此学生也理应成为即时评价的主体。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不仅可以提高倾听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在评价中发现新的问题,促使学习向纵深推进。然而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掌握着即时评价主导权,将个人观念强加于学生,学生被动接受点评,缺少自评与互评的机会,这是即时评价存在的突出问题。新课程标准强调坚持多主体评价,而教师的“评价霸权”抑制了学生评价的动力,浇灭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即时评价方式欠缺考量

本文将即时评价分为言语评价和非言语评价两种方式,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即时评价存在着言语评价使用不当和非言语评价运用不足的情况。一方面,部分教师的言语评价较为笼统,缺乏针对性,诸如“你说得很棒”“不对,请你坐下”等语言充斥着课堂。如果教师的评价反馈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学生就难以获得有效的信息,不清楚自己的回答好在哪里,是材料分析得好還是理解有深度?不明白自己的回答错在哪里,是知识性错误还是理解有偏差?另一方面,教师忽视非言语评价的运用,使得即时评价形式较为单一。教师在运用非言语评价的过程中亦存在面部表情僵硬、缺乏与学生的眼神交流等不恰当行为,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即时评价对象缺乏针对性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即时评价对象缺乏针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二是教师在即时评价时重个体轻群体。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知识储备、性格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对问题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但正是这些不同的观点交织成了丰富多彩的课堂。而教师常以“好的,很棒”“有进步”等相似的语言评价多数学生,未能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放之四海而皆准”之嫌,使即时评价失去指导意义。通过深入课堂观察,笔者发现部分教师更倾向于对学生个体进行即时评价,而忽视对部分学生或全班学生的即时评价,并且教师针对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的即时评价区分度较小,未满足不同层次评价对象的需求,致使评价效果大打折扣。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即时评价优化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针对如何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即时评价,提升课堂即时评价的效果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多维度关注即时评价内容

课堂即时评价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不应只侧重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成绩等方面的评价,而是要拓展评价视野、关注评价内容。首先,要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其次,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思想水平的发展状况,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给予指导,使学生取得多方面的进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设有利于教师明晰教学思路,把控教学进程。但课堂是在动态中生成的,当课堂上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情况时,教师不应以课前预设为绝对标准而将生成性资源拒之门外,这样会限制学生许多有创意的想法,错失宝贵的教学资源。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疑问可能是不正确的,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例如,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课《学习新天地》的“学习伴成长”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有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有所怀疑,举出“学习不重要,差生也能致富”的例子。若教师未及时对这种思想予以纠偏,会影响学生个体甚至整个班集体的认知。教师应巧妙利用此生成性资源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明晰学习不是为了致富,学习对个人生活和成长都至关重要,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动机。

(二)构建多元化的即时评价主体

随着教育评价改革的不断深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愈加凸显。首先,教师应转变评价观念,构建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下放评价话语权;学生应改变以往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轻视态度,抛弃“平日不必认真学习,考前背一背就能得高分”的观念,积极参与到评价之中。其次,教师应营造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发挥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独特优势。学生自评和互评是学生自我积累、自我反省及独立思考的过程[2]。学生通过自评,能够反思、审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有针对性地加以提升或改正,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学生互评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与相互学习,使学生更加认真地投入课堂,在评价中提高自身能力。

例如,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自我评价:是否知道怎样做一个负责的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是否有自觉履行责任的意识;学习本课后对于政治认同、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的落实程度等。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强化责任意识,增强履责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评价的指导,如通过课前“时政播报”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尽量避免学生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此外,由于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是有限的,教师不能放弃评价的引导权[3]。在学生评价之前,教师应提示学生注重哪方面的评价;在学生评价之后,教师要再次进行指导和补充,使得评价更加完整有效。

(三)合理使用即时评价方式

教师应合理使用言语评价和非言语评价两种方式,使即时评价发挥出事半功倍的作用。语言是师生交流互动的重要载体,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锤炼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教师的即时评价语应具有启发性和指向性,明确指出学生的答案好在哪里,哪里存在不足,才能对学生后续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如表扬学生时,教师可以说:“很棒,你从……角度出发,把材料分析得很透彻。”当需要补充答案时,教师可以说“你再从……角度想想,看看还有什么发现?”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并非朝夕之功,而是需要持续地积累与打磨。一方面,教师要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具备扎实的学科素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评价语言,并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最终形成有自身风格的评价语言。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信息的全部表达=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和动作。这启迪教师要注重非言语评价。非言语评价是指教师运用表情、动作、眼神、体态等向学生传达信息的一种评价方式,在表达情感方面有独特作用。教师要善于运用体态语言,如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身体前倾以表示认真倾听;表扬学生时,教师在运用语言赞美的同时可以竖起大拇指,或带动全班学生进行鼓掌;学生走神时,教师可以提高音调,也可以走到学生身边敲敲桌子以提醒学生,这样的方式比较委婉,较好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教师恰如其分地运用非言语评价方式,不仅可以增强课堂的活泼性和生动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4],所以教师要掌握即时评价的相关技巧并积极进行训练,在举手投足之间增强即时评价的实效性。

(四)凸显即时评价对象的差异性

课堂即时评价要依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评”。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各有不同,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以及与其他任课教师的交流中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并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课堂表现和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避免即时评价一概而论的现象,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进步。

与此同时,教师应扩大评价对象的辐射面,注重对部分学生及全班学生的即时评价。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教师在点评小组合作成果时,不能仅关注小组代表,而要说“某小组”表现得怎么样,应指出小组其他成员的参与状态、分工情况等表现,使所有小组成员获得参与感。教师也应注重对全班同学的即时评价,如对课前准备情况、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课堂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以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有效利用即时评价,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师生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课堂即时评价是教师教学智慧和教学功底的体现,教师应不断地积累与学习,并在实践中有效运用即时评价,改进自身教学。学生应树立课堂主体意识,积极参与即时评价,并适时调整学习行为,促进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2]符馨尹.小学课堂即时评价问题探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20(4):92-95.

[3]刘琛.优化课堂即时评价的四个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5):59-60.

[4]郜玉艷.教师课堂即时评价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即时评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初中语文即时评价的实施策略
注重情感评价,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