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红色基因在农村学校传承研究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2023-10-24 21:24周玉龙陈湘静
求知导刊 2023年21期
关键词:农村学校传承

周玉龙 陈湘静

摘 要:湖南省作为伟人故里、将帅之乡,孕育了大批革命烈士,是一片有着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革命热土。当地农村学校存在巨大的革命教育需求与潜力,要想使这一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必须探索红色基因在农村学校传承的重要性与可行性,为挖掘本土红色资源、传承本土红色基因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湖南红色基因;农村学校;传承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湖南红色基因在农村学校的传承研究”(课题编号:A-92)。

作者简介:周玉龙(1966—),男,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

陈湘静(1992—),女,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三中学。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积淀而成的伟大精神成果,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一部中国近代史,半部由湖南人写就”,湖南人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展现了深厚的爱国热忱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极具特色的湖湘红色基因,彰显着独特的育才优势,为推进教育教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引领。

文化传承是学校教育功能之一,将湖南红色基因融入农村教育中尤为关键。学校要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的过程中感知、理解、继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作为教育教学资源相对薄弱的农村学校,在红色基因传承方面任重而道远。

一、湖南红色基因在农村学校传承研究的重要性

(一)助推乡村文化建设

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的大形势下,乡村人口的总体数量仍不可小觑。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1》数据显示,我国乡村人口约有5亿,约占总人口的36%。乡村人口基数大,表明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乡村这一片广阔的沃土,而研究红色革命文化也会为乡村文化建设添砖加瓦。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文化振兴的力量不容低估,加快乡村文化建设离不开对红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从政府层面来看,2021年7月30日,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湖南省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条例》,该条例旨在保护和利用湖南省丰富的红色资源,彰显湖南作为伟人故里、将帅之乡、红色热土、革命摇篮的历史地位。该条例充分发挥与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对红色资源进行保护、管理、传承、利用,并在加强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红色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等方面都做了细致规定,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对红色文化传承的高度重视。研究湖南红色基因在农村学校的传承,有助于政府相关政策的实施与落地,也有助于利用当地红色资源,因地制宜地对农村学生开展红色教育。

从乡村层面来看,湖南农村教育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而湖南红色基因在农村学校传承的研究,有助于帮助农村学校抓住国家、政府提供的机会,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带动农村红色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农村学校革命教育夯实基础。在对农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能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平衡教育资源,促进乡村文化建设,提升乡村文化振兴的活力。

(二)厚植校园文化底蕴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业化场所,因其系统性与专业性,在红色文化教育、红色基因传承方面有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

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教育是当地教育的重要龙头。而农村学校因其地理位置、经济状况等问题,教学资源相对薄弱,本土红色教育资源的开发也受到限制,难以满足乡村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正因如此,农村学校在文化建设方面有着巨大的需求与潜力,应当加快发展步伐,以红色基因传承研究带动学校文化建设,为学校文化增添历史底蕴。

乡村教师直面学生的真实需求,在传承湖南红色基因上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对湖南红色基因在农村学校的传承进行研究,有利于提高农村学校对本土红色资源的重视程度,能够积极引导教师去了解当地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如红色遗址、名人故居、纪念场馆等,并将其引入校本课程中,开发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形成特色化校本课程。在信息化2.0时代,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线下课程教学、线上汇总呈现,再与地方政府政策支持结合在一起,以乡村学校为单位,实现乡村与乡村、乡村与城市的红色文化资源互动互享,打造特色红色文化教育名片,构建湖南省特色乡村红色教育蓝图。

湖南省红色资源丰富,如何让农村学生感悟革命先辈们的爱国热情,感受浓郁的红色气息,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如果说乡村学校红色教育是小溪流,那么多地联合的乡村红色教育必将汇成革命教育的大江大河,在时代前进的浪潮中奔流不息。

(三)筑牢学生信仰之基

中学阶段是学生的发展关键期,中学生身心尚未成熟,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同时也伴随着极大的不确定性。部分学生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对青春价值、人生价值的认识不够深入,在这一关键时期,就需要有正确的精神引领来充实学生的内心,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此背景下,红色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植入红色基因,帮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崇高信念,是进一步探索农村教育的新途径。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在这一光辉历程中,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厚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文化成為中华民族不断奋进的精神力量[1]。学习革命传统文化,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需求,也是学生培根铸魂、启润心智的成长需求,能够使学生接触并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形成的革命文化,引导学生学习先进的革命理论、赏析英雄的模范形象、理解崇高的精神品格[2],使其在学习生活中用行动传承红色基因,铸造革命品质。

二、湖南红色基因在农村学校传承研究的可行性

(一)中长期教育改革

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转变观念、守正创新、攻坚克难、守住底线,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较以往,农村学校有了更明亮宽敞的教室,各项设施也得到了完善。然而,要想弥合城乡教育之际的鸿沟,任重而道远。农村学生所需要的不仅是物质條件的提升,更是精神层面的滋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离不开革命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学习革命传统作品,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革命英雄形象,体会革命豪迈热情。

传承红色基因,使革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符合我国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培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学生,一所所农村学校将成为乡村文化高地,农村教育将成为一道更靓丽的风景线。

(二)革命文化教育专题

我国高度重视红色精神的传承,这一重视在语文教材的编写中得到了体现。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革命传统作品,同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学习任务群9为“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这一任务群的学习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为实现红色经典落地提供了条件。以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共4课,包含6篇课文,选取了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作品。其中聚焦革命历史时期的有3篇,分别是毛泽东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杨成武的《长征胜利万岁》、聂荣臻的《大战中的插曲》,这3篇课文直接展示了革命战争时期从个人到群体再到国家都洋溢着的革命热情与豪情。余下的3篇为《别了,“不列颠尼亚”》《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课文背景虽不是革命历史时期,但也能从中看到革命精神在新时代个人与群体中的传承与发展。

本单元课文展现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中华民族的“复兴”并非一蹴而就,从“长征精神”到“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再到“焦裕禄精神”,领悟不同时代的优秀精神品质有助于学生价值观的涵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学情设计课堂,有效嵌入红色资源。如在本单元学习中,教师可以充分联系实际,设置如下活动:第一,给某位英雄写一封慰问信,或以亲人的口吻写一封红色家书,沉下心来向这些最可爱的人倾诉心声。第二,开展“我来讲革命故事”演讲活动,写一篇演讲稿,在声情并茂的演讲中感受革命烈士跳动的脉搏。第三,给焦裕禄或某位抗疫英雄写一段颁奖词,沐浴先辈们气吞山河的爱国热情,体会当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当下的一些热点事件,引导学生理解“复兴”的含义,说出自己对于民族复兴的独特感悟。在活动结束后,学生所写的承载家国情怀、刻画英雄形象的文章,可以在红色主题班刊、校刊上进行展示。这些活动减少了学生面对革命传统作品时的疏离感,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革命先辈的风采,是红色基因传承的鲜活体现。

(三)学校本土红色资源

红色资源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所形成的具有历史价值、教育意义、纪念意义的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以及其中蕴含的重要精神[3]。

湖南省红色资源丰富且分散在各地,如众多的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为农村学校开展革命传统作品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让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知不仅停留在书本上,更是通过近距离感受革命遗址,荡涤心灵。拥有革命历史的农村学校还可以建立校史馆,以革命文化渗透学校文化,涵养学生的红色情怀。

农村学校还可以依据本土红色资源,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布置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墙”,宣传红色故事,如将夏明翰、雷锋等人的故事绘成宣传海报,张贴在“红色文化墙”上,让学生们走到操场、教室、走廊时都能感受到浓郁的红色气息。在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后,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提供的教学支架,对革命传统作品的相关背景进行深入了解。每月的主题班会、每周的升旗仪式也可以作为红色主题宣讲课堂,以此深化家国情怀的浸润、担当意识的培养。

此外,促进跨学科融合也是深化红色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不妨将语文课与历史课、地理课、道德与法治课、音乐课等相结合,组织跨学科的学科活动,如在班会课上利用《觉醒年代》《大国工匠》等影视资源,有机渗透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教师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站播放红色歌曲,如《日出韶山东方红》《保卫黄河》《湘江北去》《浏阳河》等。这些红色歌曲歌词精练、旋律优美,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教唱时,可以补充红色歌曲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从红色歌曲中感悟红色精神,借助音乐的力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较于城市,农村享有天然的劳动教育资源,这里靠近田间地头,炊烟袅袅,书声琅琅,是滋养学生成长的天然土壤,农村学校的红色教育也可以就此展开。学校不妨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把生活课程、劳动课程融入红色教育过程之中,如举办“二十四节气文化宣传”“忆苦思甜——革命路上的衣食住行”“我家的美食推荐”“农作知识竞赛”“我身边的红色故事”等活动。在红色基因的传承过程中加入一些熟悉的“乡土味”,能使学生更加珍视脚下的土地,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守住乡土的根脉。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希望农村孩子能够更了解自己的家乡,积极探寻身边的红色故事,对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革命先烈多一份敬仰,在感知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的同时,更好地理解红色精神的新时代内涵。

结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红色基因的传承,离不开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湖南省作为红色革命热土,红色教育资源数量多、价值丰厚,红色基因在农村学校传承的研究既有重要性,也具备可行性。文化是乡村的精神根脉,农村教育应该通过对红色资源的开发,彰显其时代价值,以革命文化启润心智,以红色基因培根铸魂,为更多的农村孩子播下红色种子,筑牢信仰之基,培养拥有高度文化自信与革命热情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可丹.传承红色基因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师生精神家园[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51-53.

[2]孔维丽,赖旭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红色基因传承的实效探索:以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为例[J].国际公关,2022(9):131-133.

[3]曾国容,李燕.传承红色基因 打造晨光红色校园文化[J].读写算,2019(35):107.

猜你喜欢
农村学校传承
农村小学集体备课活动的有效开展
农村学校创客教育发展之路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江西武宁打鼓歌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探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小班额背景下学生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