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中考历史“五步”备考法

2023-10-25 14:47肖文成申进平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五步中考核心素养

肖文成 申进平

[摘 要]中考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行和“双减”政策的出台,给中考历史备考带来巨大挑战。中考备考的关键在于教师。中考历史“五步”备考法中的“五步”是指“研读课标—研究试题—阅读专著—钻研命题—拓展延伸”,该备考法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备考,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和考试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中考;历史;“五步”备考法;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19-0063-04

中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检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研究中考历史备考策略,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课标》)颁行和“双减”政策出台的大背景下,运用中考历史“五步”备考法可促进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和考试成绩。下面以河北省中考历史备考为例谈笔者个人管见。

一、中考历史“五步”备考法的研究背景和实践价值

(一)研究背景

1.贯彻党和国家相关要求的需要。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该意见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具有重大意义。2019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该意见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研究中考历史“五步”备考法,有利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依标命题的要求,有利于推动师生依标备考。

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历史学科具有立德树人的重要功能。研究中考历史“五步”备考法,落实依标备考,可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

3.落实“双减”政策的需要。在“双减”政策下,面对教育部提出的“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不得超标命题”的要求,如何有针对性地复习应考,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提高历史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和命题水平,是值得一线历史教师探究的课题。

4.落实《课标》的需要。《课标》增加了“学业要求”“学业质量”等内容,并在“评价建议”中对“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原则、命题规划、题目命制、考试样題等予以详细说明。《课标》中对“学业水平考试”的相关要求,即是对中考历史复习备考的要求。只有对标备考,中考历史复习备考才具有方向性和实效性。

(二)实践价值

从教师方面来说,运用中学历史“五步”备考法,有助于教师熟知《课标》的内容和要求,提升命题水平、作业设计水平和专业素养,进而提高历史复习教学质量;有助于教师创新校本教研的方式;有助于落实“双减”政策和相关考试文件的精神。

从学生方面来说,运用中学历史“五步”备考法,通过在历史试题尤其是近现代史试题中给学生渗透革命传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通过让学生研读《课标》、研究考题,可以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进而提高学生中考成绩;通过给学生传授备考技巧和学习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最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二、中考历史“五步”备考法的内涵

第一步:研读《课标》

搞好中考历史备考,第一步是精心研读《课标》,而不是只研究教材。如果说教材是外衣,那么《课标》就是灵魂。在“双减”政策下,尤其要注重对《课标》的研究,这是备考的第一步。研读《课标》,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明确《课标》的目标要求。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课标》在“目标要求”中指出,历史课程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其次从《课标》的“课程内容”中明确“了解”“识记”“理解”“解释”的能力范围。必须掌握《课标》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复习备考不能脱离《课标》。例如“目标要求”中有这几方面内容:初步学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看待历史;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初步学会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初步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形成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具有国际视野,有理想、有担当。

只有领会《课标》的目标要求,才能在课堂教学和复习备考中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为提高考试成绩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步:研究试题

因河北省中考历史多年来都是省级统考,命题理念先进,风格独具,水准较高,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故本文主要结合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探究河北省中考历史备考策略。河北省中考历史备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研究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的特点,二是探讨精细化备考策略。

首先是研究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的特点。从宏观上看,这十年来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一直追求“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稳”是指考试的形式、题型、难度和内容范围等基本稳定,“变”是指考试的题型等有细微的调整。求“新”是指近年来为不断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试题的思维含量不断提高,且越来越凸显核心素养立意。对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的嬗变规律的分析如下。

1.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再转向素养立意,注重立德树人。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由以知识考查为主逐渐转变为以能力考查为主,2019年后又明显转变为以素养考查为主。近三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的核心是立德树人,重点考查历史核心素养。

2.由侧重知识向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实际转变。近年来的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侧重考查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历史学科能力,同时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彰显时代性。如“逢五逢十”周年纪念的历史内容不断出现,意在鉴往知来、启智增慧。

3.由单一内容考查向综合内容考查转变。以往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考查的静态史实多,现在则出现频次越来越多的材料分析型试题,需要论从材料出、论从史出,综合性越来越突出。当然,当前的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对记忆能力这个历史学习基本功的考查并没有放松。

4.问题的材料化和材料的问题化。材料的问题化和问题的材料化,是近年河北省中考歷史试题的又一特点。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趋于素养立意,均是引用原始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概括等能力,要求学生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在这种情况下,偏重考查静态史实的试题自然减少。

5.中考历史题目高考化。无论是题型、命题立意、设问角度,还是材料选取、答案设置,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一直都在模仿高考题,当然在难度和思维要求上低于高考,与初中学生的水平相符。

从微观分析,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还有以下特点:注重对历史解释素养以及从史料中提炼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关注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注重发挥价值引领作用,注重考查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引导学生学史明理,以发挥历史学科的史鉴功能;鼓励跨学科命题,难度也会适当调整,以便和高考更好地接轨。

其次是探索精细化的备考策略。在传统的三轮复习法的基础上,笔者不断探究河北中考历史的命题趋势,制定精细化的备考策略。避免粗放式的“题海战术”的低效做法,而是“两手抓”,一手抓整卷训练;一手抓专项训练。

整卷训练主要训练学生的做题速度、解题技巧、阅读理解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等。同时因材施教,进行分层训练,根据学生的水平变化对题目进行动态调整。

在专项训练中,笔者根据题型将其分为选择题专练、材料分析题专练、探究题专练和综合分析题专练等。其中的选择题专练,按照内容分,又可分为学习主题训练、历史解释训练等多种类型。历史解释训练是一个大类,鉴于其重要性,笔者又将其细分为史实解释训练、历史情境解释训练、名人观点解释训练等。在选择题专练中,首先给学生指出所教内容中的中考考点,其次让学生完成与所教内容有关的历年河北省中考历史题以及其他各省市中考历史题,最后让学生完成教师自己精心命制的、原创的试题。教师应每年更新一些试题,换掉一些过时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试题,做到与时俱进。

第三步:阅读专著

历史教师应加大自己的阅读量,致力于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名师李惠军曾说:“教历史的人不能不读书,读书是一种交流,在交流中你会感到困惑,在困惑中思考,在思考中释惑,这是一个历史老师发展的必由之路。”历史教师在备考过程中如果只盯着课本、教参和试卷,则难免坐井观天,导致备考事倍功半。因此,教师不论是要获得专业成长,还是要带领学生备考,都离不开广博的专业阅读。阅读可以厚植教师的文化底蕴,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最终更好地助力学生备考。

一是通史巨著阅读。如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马克垚的《世界文明史》等,这些著作均为史学名著,其中的史料翔实,往往是命题者的首选材料,教师应引起重视。笔者还按照学术性等将历史专著分为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地指导教师分层、进阶阅读。

二是专史深度阅读。如想多角度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深层次原因,可阅读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费正清和刘广京的《剑桥中国晚清史》等。深度阅读史学专著,能从不同角度了解历史,进而对历史有更深的理解。

三是历史教育期刊阅读。教师应该有选择地阅读历史教育期刊,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等。这些刊物中的一些文章是由知名的专家学者撰写的,他们对历史与现实问题有独到的见解,阅读这些文章可以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吸收新的教育理念,积累鲜活的教学案例。

第四步:钻研命题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就如何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双减”政策的落地,要求教师精选、精编试题,改变以往题海战术的做法。在这种情况下,自主命题乃基本功。为此,笔者粗浅探索了一些常用的命题方法,具体如下。

1.针对考点,精选素材。一般遵循以下流程:确定考点—精选素材—设定问题—修改材料—制定答案—审核。首先是研读课标,确定考点。其次是按图索骥搜集材料,摘编材料。再次是研究设问,根据命题要求,确定题目的难度、区分度、信度等。最后是制定答案,精心打磨,集思广益,审核试题。审核试题的重点是看试题的政治导向是否正确、史实和数据是否准确、语法有无错误、设问和答案是否相对应等。

2.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先自主命制期中试卷,再命制期末试卷,最后命制中考模拟卷。

3.将乡土史内容融入题目命制。如河北省邢台市有唐朝名相宋璟墓、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杨春增墓、抗日将军范子侠墓、郭守敬纪念馆、邢瓷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教师可运用这些丰富的乡土历史遗迹来命题,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丰富“四史”教育的内容。

4.组建题库。教师平时应对试题进行分门别类,大致分为改编试题和原创试题。笔者侧重研究原创试题,还组建了针对性较强的专题库,如速度训练题库、阅读与表达能力训练题库等。通过各种类型的题库,促进学生考试成绩与历史核心素养的提高。

第五步:拓展延伸

“双减”要求减轻学生负担,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在的中考,在一定意义上是考教师的教学智慧。故在前面四步的基础上,为更好地备战中考,教师需要及时拓展视野。历史教师不仅要研究历年各省市的中考历史题,还要研读历年全国高考历史题,认真汲取其中的命题技巧。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开阔眼界,提高命题水平。

历史教师还要在大文科视野下积极探索历史备考策略。广采众家之长,重点关注命题名家,搜集他们的论文、著作等,从中获得权威的资料和相关的启迪,在广博的阅读中积累命题的鲜活素材等。要积极和道德与法治、语文等学科教师合作,以促进自身跨学科命题能力的提升,更好地完成备考工作。

设计试题版面,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美术修养,掌握一定的绘图软件操作技术,能对图片、表格等进行恰当的处理。命题教师就应该是多面手,除了要熟知历史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信息技术、美术等多学科知识,这样才能适应现代考试的要求。

总之,中考历史“五步”备考法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备考,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和考试成绩的提高。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五步中考核心素养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五步”+“三力”,强化小组管理
现代散文“五步”快速阅读法
挪穷窝 斩穷根“五步”搬迁保脱贫
考场议论文“五步”作文法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