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花雨 无问西东

2023-10-26 01:10江宁
环球人物 2023年20期

江宁

燕山脚下,秋雁成行;十年过往,皆为序章。

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让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又一次迎来共建“一带一路”的八方宾客。这栋寓意“汉唐飞扬、鸿雁展翅”的建筑,勾连起历史的页页篇章,那是深深沉淀在华夏史册和文明叙事中的丝路情结,是从悠扬驼铃、大漠孤烟、碧海潮生中浮现出的一个个身影、一张张面孔,清晰而生动。

从对外交往的角度看,古代中国的地理空间可谓四处屏障:东、南有大海阻隔;西有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以及帕米尔高原延伸出的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北有森林、戈壁、沙漠、干旱草原和寒冷氣流。在“先天不足”的地理结构中,我们的祖先硬是“凿空”“开路”,在大漠戈壁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在汪洋大海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让中国走在了古代世界各民族友好交往的前列。

定格一个个历史的片段,那一声声历史的回响仿佛就在耳畔。

那是公元前138年,约26岁的张骞怀着一腔报国之志,应募出使西域。他带着100多人从长安出发,不幸被匈奴俘获。十年囚禁不改其志,他逃脱后一路西行至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归途中张骞再度被匈奴所擒,又逃脱,把西域各国的消息带回了长安。公元前119年,约45岁的张骞再度出使西域,历经4年,乌孙派使者随同他一起回到长安。自此,从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西亚的横贯东西的通道,畅通无阻。这就是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使者、商队、货物在这条路上络绎不绝,铺开了中国与中亚各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流的瑰丽长卷。

那是公元97年,东汉的甘英奉命出使大秦,也就是古代的罗马帝国。他率团从新疆出发,越过帕米尔高原,途经大宛、大月氏,抵达安息,又经阿蛮、斯宾、于罗抵达条支。站在波斯湾畔,甘英准备渡海前往大秦,但被安息人劝返。虽然最终未能抵达罗马,但甘英成为史书所载第一个到达波斯湾的中国人,开辟了“丝绸之路”西段,把这条宝贵的商路延伸到了波斯湾沿岸和东地中海地区。

那是公元399年,年约62岁的东晋老僧法显,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求取完整的戒律。法显走遍天竺多个村庄,遍访名山古寺,到处拜求佛经,最终带回大量珍贵的佛学典籍。他学会了梵文,刻苦钻研经书和绘制各种佛像,以惊人的毅力,将六部口传经书全部抄录下来,再译为中文,填补了中国佛教的一大空白。同时,他也把华夏优秀文化带到了天竺各地。他以古稀之年,完成了这趟历时十四载的求经之旅,又从海上回国,成为陆海两条“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交融的典范。

那是公元751年,唐朝的杜环被大食军队俘获,被派去参加巴格达城的修建。因为善于将东方文明的精髓融入建筑设计理念,杜环在筑城时大派用场,成为城市督建和工程设计的一员。与杜环一样被俘的唐朝造纸工匠们,则在撒马尔罕建起阿拉伯帝国的第一座造纸厂,“撒马尔罕纸”闻名于大食各地,并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杜环发现,阿拉伯帝国还有不少来自唐朝的同胞,他们用唐朝的先进技术制作着各种工艺品。中国人的智慧和才干,为当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杜环到耶路撒冷接受国王赏赐,又游历非洲,取道海路返回唐朝。他成为又历史记载以来,沿着“丝绸之路”到达非洲、又从红海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返回中国的第一人。

随着海路交通蓬勃发展时代的到来,中国对外交往史迎来浓墨重彩的一个篇章。那是公元1405年,郑和率领由2.7万多人、62艘船组成的船队,奉命出使西洋。这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满载的是金银、丝绸、瓷器、漆器等货物以及官员、水手、医生、工匠等人员,带去的是和平的愿望和真诚的友谊,而不是刀剑枪炮和掠夺奴役。郑和七次远洋航行,所到之处涵盖了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等地共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沿途赠送礼物,结交友好,传播文化,平息纷争,驱逐海盗。在满剌加,教当地人建造城市和掘井取水的本领;在暹罗,给当地人治病,传授种田知识……郑和进一步开拓的“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让中国的文化和技术、开放和气度走向了更加广大、辽阔的天地,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和交流,也为后来的各国航海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人物传承着魂脉,器物述说着风华。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譬如,阿拉伯商船“黑石号”上的唐朝瓷碗,装饰着阿拉伯文、伊斯兰图案,还有天竺流行的莲花、摩羯鱼等花纹,推测就是专供海外的“定制款”。印度洋、波斯湾、红海沿岸的水手和商人手头的指南针、罗盘定位技术和航海图,就是从经常停靠在那儿的北宋船队获得的。西亚伊利汗国发行的纸钞,就是向出使的元朝使者详细询问雕版印刷技术后制成的。

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比如,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在东南亚得到传承。儒家文化起源于中国,受到欧洲莱布尼茨、伏尔泰等思想家的推崇。这是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

两千多年的文明记忆,实证了陆海丝绸之路是开放之路、和平之路、发展之路。

今天,共建“一带一路”既是向历史致敬,再现古丝绸之路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更是向未来拓路,从古丝绸之路和丝路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沿着历史的方向继续前进,更好地融通中国梦和世界梦,实现各国人民对文明交流的渴望、对和平安宁的期盼、对共同发展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