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僧”,冲出“生活围墙”

2023-10-26 01:10韩浩月
环球人物 2023年20期
关键词:风景线张旭颐和园

韩浩月

近日,颐和园保洁员张旭刷屏网络,缘由是他用“贯口”方式给游客介绍了颐和园四大部洲。“那叫嗢怛罗曼怛里拏洲,这下边是舍谛洲、遮末罗洲……”听着张旭侃侃而谈,难怪不少网友赞他“专业”,称他“最强扫地僧”。

其实像张旭这样,在平凡岗位上展现出不凡一面的人还有不少:炒菜师傅宋成宝写出1000多首诗,发表在学校食堂打饭窗口;北大保安许文龙考上本科,可以用英语与留学生流利对话;清华保洁阿姨邢国芹弹奏钢琴,感动无数人……他们都是现实版的“扫地僧”,让人钦佩也让人自省:同样的人生,为什么会被他们活出不一样的精彩。

这些“扫地僧”能够走红,在于他们把自己活成了一道“风景线”。这道“风景线”哪怕藏于名胜古迹之间,哪怕泯然于众人当中,只要有机会,就会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哪怕这份光芒改变不了他们的人生轨迹,但起码可以证实,生活并非要被沉闷与漫长包围,敲开一扇窗,冲出由“重复和单调”构成的围墙,也可以找寻到一种自信与快乐的获得感。

这些“扫地僧”被网友所赞叹,在于他們身上具备了“镜子”的功能,让不少人从中照见了自己。不可否认,太多人比这些“扫地僧”具备更好的条件来进行自我提升,创造出更具激励价值的生活空间。但往往因为偷懒、害怕失败等原因,没有迈出走向更为优秀的那一步。所以,人们在为“扫地僧”点赞的同时,往往也会种下一颗跃跃欲试的梦想种子,“扫地僧”的榜样力量,具有更强的影响力和说服力。

“扫地僧”之所以被当成“高人”来看待,不是因为他们拥有“高人”的技能或素养,恰恰在于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他们大都认为增加一点技能、多一点特长,更多是调剂自己的精神生活与现实生活。“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扫地僧”们在展现特长时,就已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诗意世界。

“扫地僧”们的世界,不仅是诗意的,而且是充实的。这份充实来自于热爱,唯有热爱,才可以打破低起点的束缚;唯有热爱,才可以破解成长过程中的艰难;唯有热爱,也会使人登上一个高峰,然后再淡然离去,奔向下一个高峰。看多了“扫地僧”们的故事,会由衷地相信,他们不会轻易地认输或者被击倒,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热爱的力量,学会了用热爱来抵抗生活的磨损与岁月的消耗。热爱让他们身上发光。

“扫地僧”们带来的启发,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让人感受到了专注的能量。在这样一个注意力分散的时代,他们用自己的专注,把所谓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在他们的故事里,可以再次读到“滴水成海,聚沙成塔”“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等励志言语的现实意义。他们其实是在用笨功夫,去追求并实现一种境界,这一境界最后有多高并不重要,乐趣与收获都在追求的过程中。

每个人都可以活成“扫地僧”,但前提是发现自己的热爱与梦想,并且能勇敢地去奋斗与追逐。

猜你喜欢
风景线张旭颐和园
颐和园
最美风景线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脚下的风景线”——柱础
The Three-Pion Decays of the a1(1260)∗
打针
颐和园导游词
颐和园
低碳出行让城市流动一抹亮丽风景线
饿了么张旭豪:不成功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