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史诗中有中国印记”

2023-10-26 01:10郑敖天
环球人物 2023年20期
关键词:第比利斯格鲁吉亚走廊

郑敖天

2023年10月10日,卡岚第亚大使在格鲁吉亚驻华大使馆接受本刊专访。(本刊记者 侯欣颖 / 摄)

“中国的一处山岩上刻着一句至理名言:君子见死而不救,失友而不寻,小人也!”这一诗句出自格鲁吉亚长篇民族史诗《虎皮骑士》,代表了格鲁吉亚民族诗人绍塔·鲁斯塔维里眼中的中华美德。

在格鲁吉亚,几乎人人都会背诵《虎皮骑士》中的诗句。“如果打个比方,鲁斯塔维里就是格鲁吉亚的孔子和李白。”格鲁吉亚驻华大使阿尔赤·卡岚第亚在接受《环球人物》专访时说,许多格鲁吉亚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就是从这一句诗开始的。

2007年,卡岚第亚第一次来到格鲁吉亚驻华使馆工作。除了外交官身份外,他也是格鲁吉亚著名的汉学家,曾参加格汉词典与中国历史书籍的编纂。在他心目中,格中两国的联系,与两种滋味悠长的饮品密不可分。

茶酒情谊的回响

在卡岚第亚18年的外交生涯中,前后有13年是在北京度过的,他也常自称是“半个老北京”。他告诉记者:“我在这座城市经历了两场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的日常生活也很具感染力。我喜欢徜徉于夏夜里的北京街头,看着市民们在家门口摆开桌子,一边享受小吃和肥美的烤鸭,一边谈天说地。”

1999年,在父母的鼓励支持下,卡岚第亚报考第比利斯大学的亚非学院,学习研究中国的语言和经济。他说:“那时,格鲁吉亚人对中国了解很少,学习中文的学生不多,这与中文的难度不无关系。我同届同专业有7名同学,最终只有我和另外两人获得了学位。”但他却觉得学习中文“是个有趣而充实的过程”,中文对他来说不仅是交流工具,也让他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与文化身份”。

卡岚第亚说,格鲁吉亚的中文教育与一位华侨学者密不可分。“30多年前,刘光文教授在第比利斯大学亚非学院开设中文课,培养了许多格鲁吉亚中文人才。她的祖父刘峻周是格鲁吉亚茶文化奠基人,在我国人人皆知。”

刘峻周祖籍湖南。1893年,他与12名茶叶技工受清政府与汉口刘氏茶坊委派,携带数千株茶苗从宁波出发,经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爱琴海,最终抵达位于黑海沿岸的格鲁吉亚巴统地区。在那里,他种植了80公顷茶树,生产出格鲁吉亚的第一批红茶。

1897年,刘峻周全家迁往阿扎利亚地区,全身心投入茶业发展。他以祁门红茶为基础,结合当地气候土壤,培育出著名的“刘茶”。1900年,“刘茶”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赢得金质奖章,闻名世界。直至今日,饭后喝杯酽浓的“刘茶”依然是很多格鲁吉亚人重要的生活仪式。

1924年,刘峻周决定回祖国定居。在留给巴统博物馆的信中,他充满感情地写道:“我把最美好的青年时代献给了在阿扎利亚的工作。我无限感激它使我的劳动获得了应有的评价。”直至今天,巴统博物馆中依然珍藏着刘峻周捐献的国画、象牙球和马鞍等礼物。

卡岚第亚说:“刘峻周的故事是我们两国之间历史联系的缩影。正如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一样,格鲁吉亚是葡萄酒的发源地。格鲁吉亚位于古丝绸之路上,中国古诗中常提到的‘葡萄美酒,很多时候就是来自格鲁吉亚。”

根据考古研究,格鲁吉亚葡萄酒酿造可上溯到7000多年前。在乌普利茨赫古城遗址中,不仅有古老的葡萄酒窖,还出土了来自中国的瓷器、丝绸和中药材。格鲁吉亚葡萄美酒的芳香,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飘向遥远的东方,为来往于这条繁荣之路的商贾们解乡思、壮旅色。

卡岚第亚说:“今天,格鲁吉亚葡萄种植种类超过500种。就像茶对中国人有特殊意义一样,对于格鲁吉亚人来讲,葡萄酒不仅仅是一种迷人的饮品,更是我们文化和历史的一部分。2013年,格鲁吉亚传统陶罐葡萄酒酿造技术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格中两国都有以酒会友的传统。在格鲁吉亚,我们和老友会面时,往往会喝干白葡萄酒,我个人最喜欢卡斯泰利葡萄酒。”卡岚第亚笑着说,无论是婚礼、生日还是聚会,一杯清爽可口的白葡萄酒“永远是好选择”。

“茶王”刘峻周在位于格鲁吉亚巴统的茶园留影。(格鲁吉亚驻华大使馆供图)

格鲁吉亚爷孙二人正在收获葡萄。(格鲁吉亚驻华大使馆供图)

由旅华格鲁吉亚艺术家格拉什维利创作的狮子雕塑和使馆中陈列的“一带一路”纪念盘。(本刊记者 侯欣颖 / 摄)

今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消费市场之一。许多中国人成为熟悉葡萄酒文化的行家,而格鲁吉亚人也对中国的茶叶充满期待。卡岚第亚说:“随着两国贸易关系的深化,我希望更多的中国人能爱上格鲁吉亚的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气泡酒,也希望更多的格鲁吉亚人有机会品尝中国的白茶、绿茶和普洱。”

“中間走廊”的支柱

2023年7月31日,格鲁吉亚总理伊拉克利·加里巴什维利率团访华期间,中格双方发表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两国关系踏上新的台阶。

卡岚第亚说:“格鲁吉亚是最早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我国地处欧亚十字路口,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2018年,格鲁吉亚与中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同年12月,就有超过50家格鲁吉亚企业参加上海进博会。”

在卡岚第亚看来,“一带一路”能充分发挥格鲁吉亚在国际贸易、运输、物流上的潜能。与此同时,作为地区内唯一同时与中国、欧盟和土耳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格鲁吉亚可以在促进中欧经濟合作上扮演积极角色”。

他说,格鲁吉亚一直支持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的建设。该走廊又称“中间走廊”,以中国新疆的喀什为起点,途经格鲁吉亚抵达欧洲。该走廊是中欧之间的三条全球贸易走廊之一,也是三条贸易走廊中货运用时最短的。“中间走廊”完全建成后,贸易商只需花12到14天的时间,便能将货物从亚洲运送到欧盟市场。“作为中欧贸易的中转站,格鲁吉亚拥有非常优越的投资环境。我相信未来几年里,‘中间走廊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卡岚第亚说。

今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与格鲁吉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部部长列文·达维塔什维利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格鲁吉亚政府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明确了中格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合作领域与合作内容。卡岚第亚说:“这份文件不只为两国经济合作提供了指导,也为教育、旅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确立了方向。”

“欢迎中国朋友造访格鲁吉亚”

2019年2月,格鲁吉亚教育部正式将中文纳入公共教育选修课程。在此之后,越来越多的格鲁吉亚学生开始将汉语作为第二外语学习,“汉语热”在格鲁吉亚持续升温。

“我曾在多所格鲁吉亚大学任教,在我眼中,增进格鲁吉亚青年对现代中国的了解至关重要。中国是如何实现现代化的?中国为什么在诸多领域取得了具体的成果?这都是格鲁吉亚学生们应当知晓的。”卡岚第亚说。

2015年,卡岚第亚出版了论文《21世纪中国的转变》,全景式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和外交政策。2023年,他与多位格鲁吉亚汉学家共同写成《中国历史——从远古到现代》,为格鲁吉亚青年了解中国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卡岚第亚表示,格鲁吉亚是一个尊重历史的国度。“在格鲁吉亚数千年的历史中,我们曾多次面临危机,但最终生存了下来,并在21世纪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建立起基于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原则的关系。我们深知,如果忘记历史,就无法创造未来。”

所以,卡岚第亚鼓励格中青年学习了解各自的历史。“中国今天的政策与中国的历史经验和文化传统紧密相连,格鲁吉亚也一样。今天的格中两国青年比过去拥有更优越的学习环境,我相信他们能更深刻、全面地了解对方国家。”

“目前,推动格中外交是我的首要使命。但我希望未来我能有机会在中国的大学开设课程,向中国青年讲述格鲁吉亚人民的故事,展现格鲁吉亚独特的传统、文化以及走向现代化的历程。”卡岚第亚说。

他高兴地告诉《环球人物》记者,从9月11日起,前往格鲁吉亚旅游的中国公民将享有30天的免签待遇。“我在首都第比利斯长大,这座城市以优美的建筑和悠久的历史而著称。从第比利斯向北走,你便可以体验在雄伟的高加索山脉中登山滑雪的乐趣。向南走,你则可以前往刘峻周居住过的黑海海滨城市巴统。我喜欢称那里为格鲁吉亚的三亚,人们可以在那里享受阳光、海滩和美食。”他说。

“如你所见,格鲁吉亚能提供给世界的,不只是美酒”,卡岚第亚说,欢迎中国朋友们造访格鲁吉亚,亲眼见证那里的美丽和富饶。

阿尔赤·卡岚第亚

1983年生于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市,1999年进入第比利斯大学亚非学院就读,2007年任格鲁吉亚驻华使馆一秘,2017年任驻华使馆高级参赞,2018年任驻华大使。

猜你喜欢
第比利斯格鲁吉亚走廊
Maia Gogiberidze眼中的第比利斯:后起之秀的聚集之地
神奇的走廊
走廊上的时光
走廊上
波伏娃
在走廊行走
格鲁吉亚:榛子种植越来越火
“超级”选美
第比利斯:吃不上饭也要买花